学术投稿

胸部CT扫描与X线平片对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积液量的测量差异

吴谦青

关键词:肺结核, 肺部肿瘤, 空洞, 胸部 CT 增强扫描, X 线平片
摘要:目的:对比胸部 CT 扫描与 X 线平片对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积液量的测量差异。收集同时进行 X 线胸片及胸部增强 CT 扫描确诊空洞并积液的肺结核及肺癌患者患者各36及32例,均在 CT 引导下行积液穿刺,对比三种测量方法下的积液量差异。结果结核及癌性空洞患者均表现为胸部增强 CT 所测得的积液量明显较 X 线平片多(P<0.05),且穿刺实际所抽出积液量同样较 X 线平片多(P<0.05),但胸部 CT 所测积液量与穿刺所得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点,胸部 CT 增强扫描所测得的空洞积液量更加接近实际体积,提示 CT 的测量精度更高。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效果。结果我科收住2013年收住57例异位妊娠中,经腹腔镜成功手术治疗55例,一例因停经60天,宫角妊娠,B 超提示:可见胎心,镜下探查见包块4cm,近宫角,中转开腹,卵巢妊娠伴失血休克1例,行卵巢清胚修补术,镜下见绒毛组织,成功率98%。,结论腹腔镜是治疗异位妊娠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康复快、术后镇痛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秦巧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后手术患者导尿时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 ASA Ⅰ-Ⅱ全麻手术患者需要留置导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A 组90例在全麻诱导后使用石蜡油行常规导尿术,观察组 B 组90例在全麻诱导后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无痛导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舒适度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插管过程基本顺利,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但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在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A 组,血压、心率更平稳。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全麻患者留置导尿,可减少导尿管刺激症状,明显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使麻醉复苏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李双燕;秦婵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胫腓骨骨折后行外固定架固定的潜在并发症及存在的护理问题,探讨对胫腓骨骨折后使用外固定架的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58例胫腓骨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给予对症护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结果58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骨折愈合延迟等,结论外固定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针道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大幅率下降,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保障。胫腓骨骨折是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13%至17%以青壮年儿童居多,其位置表浅又是负重的主要骨骼,易受暴力直接损伤,通常合并软组织损伤而成为开放性骨折,胫骨上三分之一骨折易连成小腿缺血坏疽等,中三分之一骨折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下三分之一骨折常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胫骨上段骨骨折易损伤腓总神经,外固定架固定可靠,对骨折断端血运不进一步破坏,不影响膝踝关节功能等优点,患者还可在早期带外固定架下地行走,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尤其适用。

    作者:龚秋菊;王乐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内科危重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科危重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予以血浆 BNP 监测将其分为 BNP 指导组与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各12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240例内科危重患者中出现心力衰竭75例,占31.25%。≥60岁内科重病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者(x2=6.890,P=0.009)。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内科危重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对中风后患者尿失禁的现象使用艾灸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中风后患有尿失禁的患者一共80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艾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使用艾灸进行治疗的患者排尿的情况明显优于使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并且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中风后尿失禁的后遗症,使用艾灸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玲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对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后心电图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福辛普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一年后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更小(P<0.05);而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心电图显示,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能有效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宋彩英;吕良芬;钟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自制加味当归返逆汤酒剂治疗风、寒、湿、淤性痹症382例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酒剂治疗风、寒、湿、淤性痹症病例之临床疗效。方法当归返逆汤加味浸酒,每天早晚各饮一小杯。结果382例全部治愈。结论除热性痹症外,凡属风、寒、湿、淤性痹症者均可用中医中药酒剂治疗。

    作者:黄茂隆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个性化护理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患者120例,1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分析个性化护理方法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良好率为98.3%,对照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良好率为88.3%。结论个性化护理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确保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赵贵美;徐荣;许婷;李春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脑梗死失眠患者护理观察和体会57例报告

    目的:总结我院老年脑梗死疾病患者伴随失眠的原因和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57名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失眠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发现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身体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和环境因素。实行护理干预前,患者的失眠症57例,干预后,患者的失眠症12例,进行干预前后,患者的失眠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死疾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疾病患者失眠的发生率,减轻脑梗死疾病患者失眠的症状。

    作者:陈纪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B 超在诊断9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 B 超在诊断早期宫外孕方面的价值及准确率。方法采用 B 超诊断9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证实 B 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9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有82例,B 超诊断符合率为91.11%,误诊率为8.89%。90例被怀疑为早期宫外孕的患者临床表现:下腹痛78例,阴道流血84例,停经65例,附件包块43例。结论B 超诊断早期宫外孕病例有方便、迅速,复诊对患者无损伤,敏感性高等优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杨冬冬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8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9%,对照组为79.5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光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 SIRS 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被临床诊断为 SIRS 的患儿血清89例,健康新生儿血清78例,分别检测其中 PCT、CRP 和 TNF-α的含量,并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 PCT、CRP 和 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RS患儿的 PCT、CRP 和 TNF-α的阳性率分别为91.4%、65.8%和76.5%,而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则更高,为97.8%。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PCT 作为炎症指标,能够更灵敏且准确的反应 SIRS 患儿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状况。PCT、CRP 和 TNF-α联合检测,对 SIRS 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用药指导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贺枫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脑梗塞病人为康复组,从入院时起即开始康复护理;对照组36例,在入院后两周末开始康复护理。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及4周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康复组通过 ADL 评定有20例能达到生活基本自理,对照组5例达到生活基本自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塞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内科疾病和单一西药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小儿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内科疾病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中以呼吸内科疾病为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一西药治疗,实验组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为65%)(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小儿内科疾病类型较多,如: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患儿疗效和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吕雪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浅谈肾部手术体位安全风险防范与护理体会

    正确舒适的手术体位是保证手术成功与患者康复的关键。提高手术成功率是安置手术体位的目的。一些大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操作时间长,不经常变换体位等原因,常会引起体位不当性手术并发症。体位不当也可引起生理性和解剖性损伤,给患者康复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目的讨论肾脏手术的特殊体位与手术风险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肾部手术特殊体位摆置方法及护理。结果经手术前摆置良好的手术体位、本组43例手术顺利完成,均不同程度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手术体位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成功,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使患者舒适、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而且有利于术中对患者安全的观察和护理,有效的防范了因手术体位不当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邢晓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康复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康复护理程序给予护理和指导。结果观察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6±3.5 vs 13.9±3.9),Fugl-Meyer、Barthe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2.6 vs 50.9±10.4,69.1±11.4 vs 42.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康复护理程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涂德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阿司匹林与注射用血塞通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2例临床报告

    目的:评价观察阿司匹林与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注射用血塞通组),观察组(阿司匹林组)36例使用阿司匹林0.2g,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注射用血塞通组)36例使用注射用血塞通0.5克+0.9氯化钠10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阿司匹林组的疗效较好,与注射用血塞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优于注射用血塞通注射液。

    作者:桑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品管圈对降低老年病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老年病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为活动主题。活动前对我科144份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及巩固措施,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①有形成果:电子护理病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9.1%降至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无形成果:使品管圈成员学习了多种品管手法,学会利用品管手法发现临床工作中的问题,规范、科学地分析问题,抓住和攻克主要问题,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对老年病科护理文书书写进行质量控制,可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厄贝沙坦联合美托诺尔用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究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诺尔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者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施工厄贝沙坦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诺尔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身体治疗加以观察和对比。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实验者和对照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7.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6%,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都要低于对照组,其心功能分析改善状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比较较为显著,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活动中运用厄贝沙坦配合美托诺尔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加以运用和推广。

    作者:尚广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的临床研究

    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式一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疾病需灌肠治疗的专业仪器。它具有调节灌肠液温度、流速、压力的功能。为国内首创。经分析研究对比,国内目前有选用16号一次性硅胶透明吸痰管,吸痰管前段侧壁交错有直径为0.3~0.4cm 的小孔2个,吸痰管的尾端接一次性三通阀制作自制灌肠器,用于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文献报导;有包括机体,其结构要点是机体的容器的底部为加热器,加热器上的搅拌器通过齿轮同电机相连;容器底部通孔通过胶管同具有开关的肛管相连,胶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容器上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气泵相连;机体上设置有电路控制装置,涉及可自动控制灌肠注入的液体量、温度和压力的一种医用自动灌肠仪的发明专利,但未见研制由温度、原理监控调节装置、微电脑输液泵、输液袋、三腔引流管以及灌肠液收集器组成的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的成果、专利及文献报导。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处处相等的原理,把过去比较复杂的灌肠过程简单化;大大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节省灌肠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

    作者:徐鑫;张雪峰;杨文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