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的临床研究

徐鑫;张雪峰;杨文海

关键词:结肠灌肠, 临床研究
摘要: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式一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疾病需灌肠治疗的专业仪器。它具有调节灌肠液温度、流速、压力的功能。为国内首创。经分析研究对比,国内目前有选用16号一次性硅胶透明吸痰管,吸痰管前段侧壁交错有直径为0.3~0.4cm 的小孔2个,吸痰管的尾端接一次性三通阀制作自制灌肠器,用于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文献报导;有包括机体,其结构要点是机体的容器的底部为加热器,加热器上的搅拌器通过齿轮同电机相连;容器底部通孔通过胶管同具有开关的肛管相连,胶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容器上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气泵相连;机体上设置有电路控制装置,涉及可自动控制灌肠注入的液体量、温度和压力的一种医用自动灌肠仪的发明专利,但未见研制由温度、原理监控调节装置、微电脑输液泵、输液袋、三腔引流管以及灌肠液收集器组成的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的成果、专利及文献报导。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处处相等的原理,把过去比较复杂的灌肠过程简单化;大大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节省灌肠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呼吸内科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0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并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责任护士评分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前后责任护士整体责任评分有显著提升,且护理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米叶色尔·帕孜力;阿孜古·阿布都吾甫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论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探讨眼科患者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工作中提高护士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做好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宋立新;管侠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剂量丙基硫氧嘧啶联合普萘洛尔对亚临床甲亢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分析

    目的:了解小剂量丙基硫氧嘧啶联合普萘洛尔对亚临床甲亢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亚临床甲亢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小剂量丙基硫氧嘧啶与普萘洛尔联合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每分心率次数及窦性心律维持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甲状腺激素各指标水平及每分心率次数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 FT3、FT4水平及每分心率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 TSH 水平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小剂量丙基硫氧嘧啶联合普萘洛尔治疗亚临床甲亢并阵发性房颤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褚洁;钟燕;李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精神药物时点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一日法,选取2014年10月12日为时点对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786例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用药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精神分裂症是第一大类疾病(86.6%);单一精神药物治疗用药349例(44.4%),两种联合精神药物用药375例(47.71%),这两种用药方法占主导;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前五位依次是利培酮、氯氮平、喹硫平、舒必利、奥氮平;新型抗抑郁药总使用率是66.67%,心境稳定剂和抗焦虑药无联合用药。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和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临床用药总体较为规范,在治疗过程中更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个体化用药。

    作者:孙改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颅脑外伤致颅内压升高经颅多普勒(TCD)无创颅内压监测结合头颅 CT 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致颅内压升高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无创颅内压监测与头颅 CT 检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对6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记录敏感参数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PI)的数值,每次检测后行头颅 CT 检查并计算头颅 CT 图像计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选取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第3天的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PI)数值与头颅 CT 图像计分之间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 r=0.82和 r=0.86(P<0.05),两者具有相关性。结论经颅多普勒(TCD)无创颅内压监测结果与头颅 CT 图像计分变化呈正相关,两者结合应用可以更好的指导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与判断预后。

    作者:孙波文;刘永玲;袁华;夏庆华;全世杰;朱美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Beyond 冷光美白剂在治疗四环素牙中的临床应用

    四环素牙是指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着色牙,呈棕褐或深灰色,严重影响牙齿的美观。四环素在牙本质内,因结合部位的深浅而使牙本质着色的程度有所不同,当着色带越靠近釉牙本质界时,越易着色。意见与反馈选择人工翻译服务,获得更专业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Beyond 冷光美白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一代牙齿美白技术[1]。我们于2011年采用 Beyond 冷光美白剂对18例四环素牙患者进行漂白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唐春科;段爱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 CT 诊断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 CT 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及 CT 资料。结果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双侧同时受累5例,栓塞位于周围肺动脉段2例,主肺动脉、肺叶及段动脉广泛栓塞1例,左肺动脉4例;共受累肺动脉68支,其中主肺动脉2支,左右肺动脉11支,肺叶动脉20支,肺段动脉22支,肺亚段动脉13支;MPR 后处理重建方法在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亚段动脉检出支数明显高于MIP、VR。结论双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肺栓塞部位、形态、间接征象,MPR 技术可作为图像后处理主导方法。

    作者:马利平;赵东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目前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原因,并通过原因分析出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全年之内进行收治的在 ICU 病房中需要通过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患者的数量为100例。对于患者在临床上出现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在患者实际的发病过程中的护理方法。结果本次研究中出现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数量为20例,占所有患者的20%,同时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的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加以及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结论对于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而言,发病率和患者的通气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有着较大的关系,需要在此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提升患者的免疫力。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4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改良乳突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改良乳突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在手术前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6例患者在手术及护理后均获得随访,结果显示43例患者痊愈,其余3例患者复发,后经二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值得推广。

    作者:董莹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Survivin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检测 Survivin 在不同胃癌组织中表达,分析 Survivin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胃癌标本中 Survivin 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四格表 Chi-square 检验和 Fisher 确切概率法分析 Survivin 在不同组织类型胃癌中的表达是否有差异;采用 Spearman 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分析 Survivin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 Kaplan-Meier 法和 Log-rank 检验进行生存期分析,分析 Survivin 分别表达对胃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在34例胃癌组织中 Survivin 表达为阳性者为21例(61.8%),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中表达无差异。Survivin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 Survivin 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病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者。结论Survivin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 TNM 分期相关。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Survivin 阳性表达者生存期劣于阴性表达者。

    作者:何红梅;徐爱国;孙秀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肺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采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无 CR 患者,PR 患者13例,客观缓解率为26.0%,SD 患者30例,疾病控制率86.0%。经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年龄<75岁,没有吸烟史及一线治疗策略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年龄≥75岁,具有吸烟史及二线治疗以上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例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后出现皮疹13例(26.0),腹泻9例(18.0%),疲劳(6.0%)、皮肤干燥(4.0%)、肝功能不全(2.0%)、瘙痒(8.0%)、恶心(2.0%)、虹膜炎(2.0%)。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翠平;王玮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采用孟鲁司特对轻中度儿童哮喘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采用孟鲁司特对轻中度儿童哮喘治疗的效果分析,观察患儿哮喘发作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总队门诊近几年内7~15岁哮喘患儿90例,分为 AB 两组进行治疗观察。A 组40例患儿初始治疗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5mg,B 组50例患儿采用安慰剂口服一次,随后两组患儿进行哮喘常规治疗。结果AB 组患儿治疗后4h 临床症状体征总评价分及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有改善(P<0.05)。A 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总评分明显低于 B 组,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要高于 B 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经过对7~15岁90例轻中度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数据显示,对患儿使用孟鲁司特可以缓解哮喘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很大程度改善了病情,因此,孟鲁司特治疗轻中度儿童哮喘具有非常高应用价值。

    作者:孙广枪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方案及效果初评

    目的:总结分析结直肠癌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方案,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2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实验组行自扩张支架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期切除吻合率、急诊滞留时间、症状显著好转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率为95.2%,保护性造口率为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与76.1%(P<0.01)。实验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均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自扩张支架术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杜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5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降低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蒋爱琼;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至少24小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我国城市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年死亡率和时间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为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600~700万。因此,在对脑血管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同样重要。现将我院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韩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补液方法进行院前急救治疗的观察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两种补液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7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传统补液法,观察组:亚休克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的病死率,临床各项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病死率高于观察组(P<0.05),严重并发症率(37.14%)高于观察组(22.86%);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相对更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上,两组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亚休克疗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输液量,提升患者生存几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谷岩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手术时间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切口小、临床效果显著,对于乳腺癌患者的身心恢复更加有利。

    作者:李江;王晓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于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方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2hPG、FBG 与 HbA1c 等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优,且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于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浅析重症感染患者的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及疗效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重症感染患者的 ICU 治疗时间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5月至2015年5月来我科接受治疗的44例重症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48小时的有13例,>48小时的有31例。运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慢性健康状态、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氧合指数、乳酸水平、MODS 以及DIS发病率对患者的ICU治疗时间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慢性疾病史、SOFA评分、MODS 以及 DIC 发病率和患者的乳酸水平是造成患者 ICU 治疗时间长短不同的主要危险因素。需要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加以重视。结论重症感染患者的 ICU 治疗工作属于较为系统的一个工程,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各种影响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进行确定,并实施有效全面的干预以及护理措施,从根本上保证其 ICU 的治疗时间能够得以缩短,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康复率。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双重抑郁症6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双重抑郁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双重抑郁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2.5%),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能有效提高双重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董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