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枪
目的: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形成与肺栓塞关系的超声。方法把本院近期收治的53例肺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综合诊断确诊是肺栓塞,实施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用超声检查患者下肢血管,观察检查情况。结果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肺栓塞直接征象有10例,间接征象15例,多表现为右心负荷重伴肺动脉高压;经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31例。结论经结果的分析可知,多数肺栓塞患者均伴下肢深静脉形成,超声检查可准确、快速且无创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形成和肺栓塞,对于疾病临床诊治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高磊;刘昕;周朋哲;崔娜;王国辉;庞真贞;刘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小儿重症肺炎使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0例重症肺炎的患儿,将他们平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常规治疗(抗感染、止咳、平喘、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愈效率比对照组高;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疗程明显缩短,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中使用氧气驱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肺炎能使患儿咳嗽、喘憋症状缓解快,疗程明显缩短,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身体的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远松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作者:刘坤;王玮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脑血管介入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4年前60例根据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共同发生头晕、头痛7例,颅压升高3例,尿潴留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静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研究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护理不安全隐患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手段。结果科学有效的妇产科风险处理措施,可以很好的解决妇产护理中所遇到的困惑和冲突,大限度的避免护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安全隐患。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大限度的降低护理中各种护理差错,提升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
作者:崔建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对策和护理可行性,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分析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经验。结果在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出现3例术后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1例手足抽搐和1例气管塌陷。针对上述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在正文中一一叙述。患者经过悉心护理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和良好的手术操作是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术后的对患者的严密监测和对症护理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
作者:王桂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儿童保健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搜集本院儿童保健门诊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婴幼儿400例,采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包括 CDCC、0-1岁鲍秀兰神经运动20项,分析筛查结果。结果400例中,共检出38例(9.5%),其中14例佝偻病,8例中枢协调障碍,4例地中海贫血,3例21-三体综合征,6例脑瘫,3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检出率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儿童保健中运用价值大,能诊断出脑瘫、运动发育落后等疾病,作用明显,应予推广。
作者:刘淑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四肢骨折具有着一般疾病的共性和特殊性,对于此类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需要解决骨骼为支架、枢纽以及动力等问题。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记忆合金内固定器以及系统 AO 技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探究四肢骨折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吴坤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以及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抑郁以及焦虑水平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护理之后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实验组患者关于疾病以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出现了显著的提升,对药物治疗、治疗方法以及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由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水平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够不断提升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减少其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活动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艾迪拜·玉素甫;热西旦木·吾麦尔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其发病因素与病人年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和是否正规孕期保健的关系;与终止妊娠时机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昌黎县人民医院产科收治有详尽病史资料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2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对病人详尽查体,仔细询问病史,同时就病人平时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及是否进行正规产前检查进行登记整理。完善相关的如胎儿 B 超等辅助检查,产后新生儿的即时随访,确诊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分析:1.发病年龄同该病的关系;2.发病与病人居住,饮食习惯和是否正规孕期检查的关系。3.积极解痉降压同时干预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予以氟美松肌注促胎肺成熟的孕周、结束妊娠的时机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1.年龄过大过小是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病存在明显关系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居住环境差,饮食不规律,平时喜油腻饮食,营养不均衡且无正规产前检查是发病的主要因素。3.结束妊娠孕周与新生儿预后有明显关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龄怀孕,良好的居住环境,均衡合理饮食及正规的产前检查,可以降低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病率,适当延迟孕周和早期诊断及孕期积极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作者:马静;卢艳娜;安丽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超导凝固刀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方式进行自凝刀介入肌瘤体内进行生物热效应治疗,对比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治疗效果和感染情况。结果30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12个月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7%(293)。结论采用超导凝固刀治疗子宫肌瘤具有不住院、不开刀、痛苦小、安全性高、疗效好等特点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杜新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骨折术后应激反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确定佳护理方案。方法对我院110例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存在的应急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后,有107例患者完全好转出院,其中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转入 ICU 病房进行后续观察和治疗,1例患者出现中风,将其转入中风科接受相关治疗。结论老年患者骨折后易出现多种应激反应,正确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应激状态,使患者平稳度过反应时期。
作者:刘启贤;王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重症HFMD 患儿198例,其中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患儿9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组患儿的意识障碍、呼吸急促、血流动力学改变、肌钙蛋白增高和EV71感染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急促、血流动力学改变、EV71感染为进展为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症 HFMD 合并心肺功能衰竭主要的危险因素有 EV71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呼吸急促,而早期的给予患儿利巴韦林、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可以减少心肺功能衰竭发生率。
作者:陈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双重抑郁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双重抑郁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2.5%),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能有效提高双重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董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实施优化产后指导后对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效果。方法将爱婴区收治的400例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新生儿护理、产褥期知识掌握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问卷调查项目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产后指导,让产妇掌握更多的母婴保健知识,对提高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率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融洽了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梁彩珠;王志明;刘琴;李丽英;吴秀珍;黄艳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其中研究组利用无创正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利用传统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为(11.6±0.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8.2±0.2)天,2例患者出现感染导致呼吸衰竭,1例治疗后好转,1死亡。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0.5±0.1)天,平均通气时间分别为(12.2±0.3)天,6例出现感染导致呼吸衰竭,4例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利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爱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非侵入性,高清晰度的实时在体成像技术,可对活体组织内部微细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眼内疾病尤其是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成为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工具之一。
作者:朱海;张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 B 超在诊断早期宫外孕方面的价值及准确率。方法采用 B 超诊断9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证实 B 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9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有82例,B 超诊断符合率为91.11%,误诊率为8.89%。90例被怀疑为早期宫外孕的患者临床表现:下腹痛78例,阴道流血84例,停经65例,附件包块43例。结论B 超诊断早期宫外孕病例有方便、迅速,复诊对患者无损伤,敏感性高等优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杨冬冬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重症感染患者的 ICU 治疗时间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5月至2015年5月来我科接受治疗的44例重症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48小时的有13例,>48小时的有31例。运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慢性健康状态、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氧合指数、乳酸水平、MODS 以及DIS发病率对患者的ICU治疗时间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慢性疾病史、SOFA评分、MODS 以及 DIC 发病率和患者的乳酸水平是造成患者 ICU 治疗时间长短不同的主要危险因素。需要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加以重视。结论重症感染患者的 ICU 治疗工作属于较为系统的一个工程,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各种影响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进行确定,并实施有效全面的干预以及护理措施,从根本上保证其 ICU 的治疗时间能够得以缩短,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康复率。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5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降低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蒋爱琼;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