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萍
危重患者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确保其呼吸道处于通常状态,保持气体交换与通气,是抢救的一个重要事项。人工气道,实质上就是直接将导管置于上呼吸道建立的一种呼吸通道,主要是为了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与缺氧状况,将气道内存在的分泌物清除;所以,使气道处于通畅状态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
作者:谢志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惊厥患儿120例,并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短暂性惊厥患儿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并给予口服布洛芬药物治疗;简单性热性惊厥患儿采取间歇服药法进行治疗,并配合甘露醇脱水药物进行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采取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痫酮以及丙戌酸钠等药物治疗,观察对比所有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92例惊厥患儿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复杂性惊厥患儿中有1例患儿因病情严重,而演变为癫痫症。结论由于小儿惊厥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发病原因多与小儿发育有着莫大联系,而除去外伤性及先天性而引起的惊厥病例,其余病例治疗及预后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高鲁平;周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清除病原菌的效果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抗菌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滴耳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治疗,14d 后观察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49%,观察组为9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清除病原菌。
作者:艾则孜·艾合麦提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彩色 B 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7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彩色 B 超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单侧不均匀低回声区域有32例,双侧的有25例。22例呈局限性甲状腺肿大,35例呈对称性肿大。经对症治疗,有10例患者自动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经 B 超检查存在病灶扩大现象,故对其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病情得到缓解。47例患者治愈,经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彩色 B 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疗中应用能早期确诊,对用药效果进行监测,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鲁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输尿管镜下钛激光碎石是近来来泌尿外科腔内碎石的新技术。我院于2012年引进钛激光治疗机治疗输尿管结石。钛激光产生的能量可使光纤末端与结石之间的水汽化,形成微小的空泡,并将能量传至结石,使结石粉碎成粉末状。结石粉碎后多可自行排除、排净率高、创伤小、风险低、回复快。
作者:陈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肺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采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无 CR 患者,PR 患者13例,客观缓解率为26.0%,SD 患者30例,疾病控制率86.0%。经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年龄<75岁,没有吸烟史及一线治疗策略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年龄≥75岁,具有吸烟史及二线治疗以上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例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后出现皮疹13例(26.0),腹泻9例(18.0%),疲劳(6.0%)、皮肤干燥(4.0%)、肝功能不全(2.0%)、瘙痒(8.0%)、恶心(2.0%)、虹膜炎(2.0%)。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翠平;王玮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之上急性肾损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之上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配合使用中医的综合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造成慢性肾脏病基础之上诱发急性损伤的老年患者因素包括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肾毒性药物治疗等;青壮年患者则主要是以原发疾病复发、恶性高血压等因素为主。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Scr、CRP、GFR、BUN 以及24h的尿蛋白排泄量等相关治疗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病毒性药物、恶性高血压等因素是诱发慢性肾脏病基础之上急性肾损伤病症的主要因素。通过感染控制、诱发因素控制、血容量补充、梗阻解除、降压、维持酸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等系统的治疗之后,患者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要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郭晶晶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手术时间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切口小、临床效果显著,对于乳腺癌患者的身心恢复更加有利。
作者:李江;王晓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4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为9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在临床上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用药的时间并减少治疗的费用,不良反应少,见效快,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评价观察阿司匹林与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注射用血塞通组),观察组(阿司匹林组)36例使用阿司匹林0.2g,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注射用血塞通组)36例使用注射用血塞通0.5克+0.9氯化钠10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阿司匹林组的疗效较好,与注射用血塞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优于注射用血塞通注射液。
作者:桑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临床中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胎盘早剥症状患者2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27例,羊水栓塞患者9例。患者经过子宫切除术治疗,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妇产科患者给予急症子宫切除术治疗原因较多,而且也比较复杂,多次刮宫和生产等都为临床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应用需求创造了条件,为了能让患者的心理创伤有效缓解,就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对急症子宫切除术进行选择。
作者:蔡连素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至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6例 II 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用药治疗,对照组利用单纯的西格列汀进行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两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结果分别是(7.13±0.88) mmol/l、(11.12±2.35) mmol/l 以及(6.14±1.77)mmol/l;其各项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 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式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培芬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89.66%),对照组为(59.38.%),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恢复均较好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患者身体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麦麦提敏·麦提赛伊迪;艾力·图尔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5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降低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蒋爱琼;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归脾汤是中医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经典方剂之一,临床治疗失眠效果显著。作者通过归纳临床使用归脾汤治疗失眠的成功案例,结合本院实际案例,分实验组、对照组对归脾汤治疗失眠进行探讨,意在为临床治疗失眠方药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丰效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全面了解与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在实施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后的效果,为乙肝的母婴阻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孝感市孝南区辖区内20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提供规范化的阻断措施,并随访跟踪18个月,了解乙肝阻断效果。结论97^%的新生儿在实施乙肝综合干预措施后成功阻断乙肝,95%的新生儿在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一个月后产生乙肝抗体,2%的新生儿在两个月左右产生抗体,3%的新生儿感染乙肝。讨论3%的新生儿为宫内感染;母乳喂养不会对乙肝的感染率产生影响;乙肝疫苗的接种只需要1到2针刺即可达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效果。
作者:王红霞;刘璐;吴端;王胜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在儿童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儿童急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对比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评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效果。结果手术时间(41~115)min,平均(62.8±6.4)min,术后切口感染2例(3.77%),术后腹腔脓肿1例(1.88%)。住院时间3~8 d,平均(5.1±1.3)d。术后无腹腔出血,无粘连性肠梗阻。结论腹腔镜儿童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略有延长,但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不增加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而且创伤小、美观、恢复快。
作者:宋建成;王玮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情况,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新生儿的治疗有效率。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社区医院接受获得性肺炎治疗的296例患者,对其痰液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分析以及药敏试验。结果296例新生儿患者中有175例患者的痰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9.12%;其中129株革兰阴性菌,占73.71%,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43株革兰阳性菌,占54.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3株真菌,全部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后发现,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讨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中以革兰阴性菌为常见,临床治疗应加强药物检测,选择合适抗菌药物予以治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蕾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泌尿生殖道嗜血杆菌的感染原因及嗜血杆菌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分离率,结合试验研究,得出有效结论。方法随机选用1035份泌尿生殖道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离鉴定,找出泌尿生殖道嗜血杆菌感染的原因。结果共1035份培养基中,分离出53株嗜血杆菌,进一步鉴定后发现,嗜血杆菌可按照流感分型区分,I 型4株,II 型25株,III 型14株,IV 型10株,感染原因为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的流感病毒侵扰、病原菌滋生,造成泌尿生殖道感染。结论嗜血杆菌是能够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该病原菌深入了解及判断,有助于有效的诊断、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
作者:刘一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于患者出院6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7.67%,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73.8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体活动功能等指标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章珍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