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吴世雄

关键词:房颤, 脑栓塞, 脑卒中, 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预防、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的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总结其防治过程及临床特点。结果77例患者中35例患者好转,无效21例,有6例患者转院就医,15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发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以老年患者居多,原发病灶主要以冠心病患者为主;结论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临床具有高致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并发症多,起病急,神经系统损伤严重,预后较差,需要临床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学服务中的纠纷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学服务中的纠纷以及预防对策。方法把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本院接受临床药学服务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药物服务中所存纠纷,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于2013年5月予以落实;基于此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接受经改进的药学服务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纠纷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将患者作为核心,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药品监管、不良反应监测等,可预防和减少服务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海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防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收集163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者通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均治愈。结论小儿易患手足口病,应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传染率。

    作者:赵俊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前列腺增生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治疗采用干预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的情绪,提高护理有效率。

    作者:王志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

    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作者:刘坤;王玮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脑梗死失眠患者护理观察和体会57例报告

    目的:总结我院老年脑梗死疾病患者伴随失眠的原因和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57名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失眠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发现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身体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和环境因素。实行护理干预前,患者的失眠症57例,干预后,患者的失眠症12例,进行干预前后,患者的失眠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死疾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疾病患者失眠的发生率,减轻脑梗死疾病患者失眠的症状。

    作者:陈纪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浅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的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和院感漏报情况,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参加调查人员利用1天的时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对2014年8月26日0~24时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535人,实查率100%,现患率为2.6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6.7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29.37%。内一科现患率高为10.34%,其次神经内一科8.81%,老年病区6.98%,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结论现患率调查省时省力,资料齐全可靠;加强呼吸道疾病患者、老年病患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患者的管理;提高使用抗菌药物的细菌送检率为控制医院感染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张娜;倪东彪;王中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危重病人的心里护理

    急危重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佳的技术和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王静茹;边爱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关于蒙医整骨疗法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48例浅析

    目的:探究蒙医整骨疗法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96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蒙医整骨疗法,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整骨疗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随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4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8例,好转的有28例,无效地有2例,对照组4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8例,好转的有21例,无效的有19例,在治疗痊愈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整骨疗法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包宝林;额尔顿巴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肠梗阻诊断中 CT 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探究肠梗阻诊断中 CT 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对本院自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CT 诊断梗阻位于小肠部位的患者有28例,梗阻位于结肠部位的患者有22例;致病原因:5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为肠肿瘤,8例患者为肠粘连,腹部疝患者有5例,肠扭转患者8例,炎症患者5例,粪石患者2例,3例患者未查明病因;CT 诊断肠梗阻病因的有效率为94%(47/50)。结论CT 检查能够有效的诊断出肠梗阻的发生部位以及评定出肠梗阻的病因,对于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杰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后手术患者导尿时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 ASA Ⅰ-Ⅱ全麻手术患者需要留置导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A 组90例在全麻诱导后使用石蜡油行常规导尿术,观察组 B 组90例在全麻诱导后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无痛导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舒适度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插管过程基本顺利,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但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在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A 组,血压、心率更平稳。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全麻患者留置导尿,可减少导尿管刺激症状,明显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使麻醉复苏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李双燕;秦婵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体会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胸腰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做好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和统计工作。结果通过对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后路椎板检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措施之后,对其术后实施有效的预后和营养治疗,50例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切口实现一期愈合,无一例患者产生螺钉松动、切口感染、螺钉断裂以及破出椎弓根等现象。除了2例 A 级术后神经功能未恢复之外,其余的48例(96%)患者都实现了1到2级程度不同的恢复。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活动中接受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之后,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患者在接受预后的神经功能也实现了良好的恢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运用和推广。

    作者:吴会鹏;梅晓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58例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使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013例精神科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封闭式病房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感染等。而其中93.1%院内感染者为使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因此控制呼吸道感染,尤其重视使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机率,就能使精神科封闭式病房的院内感染率显著下降。

    作者:高苇;刘玲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肺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采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无 CR 患者,PR 患者13例,客观缓解率为26.0%,SD 患者30例,疾病控制率86.0%。经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年龄<75岁,没有吸烟史及一线治疗策略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年龄≥75岁,具有吸烟史及二线治疗以上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例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后出现皮疹13例(26.0),腹泻9例(18.0%),疲劳(6.0%)、皮肤干燥(4.0%)、肝功能不全(2.0%)、瘙痒(8.0%)、恶心(2.0%)、虹膜炎(2.0%)。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翠平;王玮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5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分析方法进行跟踪访谈,调查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手术感染率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走势来看,手术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我院的感染处理水平提高。两组患者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两组患者在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否术前用药以及有无植入物上,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应该严格执行,加强操作的无菌处理,适当采用抗感染药物,对术中预防感染进行严格控制,对手术的切口的无菌护理以及手术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手术的措施应该认真操作,严格落实,进而降低骨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作者:刘奋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以及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抑郁以及焦虑水平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护理之后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实验组患者关于疾病以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出现了显著的提升,对药物治疗、治疗方法以及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由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水平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够不断提升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减少其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活动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艾迪拜·玉素甫;热西旦木·吾麦尔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近一年内(2014.3至2015.3)收治炎症性肠胃疾病83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益生菌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41例,单纯给予美沙拉嗪药物治疗,益生菌治疗组42例,采用沙拉嗪联合益生菌进行维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炎症性肠胃病复发率以及3个月后的疾病活动指数、内镜及病理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均较良好,(t=1.3745, P=0.1731)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是经3~6个月随访发现益生菌治疗组患者后期病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x2=10.1225,P=0.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联用益生菌效果良好,尤其对于后期控制病情复发具有确切疗效,但是益生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益生菌制剂的安全性。

    作者:孙岭;宋凤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

    目的:研究分析带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42例胫骨中段及中下段骨折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带锁髓内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记录其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随访,骨折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32例患者在术后4周复查 X 线可见连接骨痂形成,10例患者在术后4周复查 X 线可见连接骨痂形成,患者无骨不连发生。结论采取带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艾久宝;赵艳红;刘雪骄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忠实履行药检工作职责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高,食品药品的安全与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使得老百姓对食品、药品生产厂商缺乏信任,政府公信力也受到了质疑,而担负着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药品检验部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加之个别领导因受贿、渎职等原因受到了法律制裁,使药检系统不时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每个药检人,尤其是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消除负面影响,塑造药检人形象出谋划策,为开创药检事业新局面贡献力量。

    作者:龚绚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20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与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在实施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后的效果,为乙肝的母婴阻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孝感市孝南区辖区内20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提供规范化的阻断措施,并随访跟踪18个月,了解乙肝阻断效果。结论97^%的新生儿在实施乙肝综合干预措施后成功阻断乙肝,95%的新生儿在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一个月后产生乙肝抗体,2%的新生儿在两个月左右产生抗体,3%的新生儿感染乙肝。讨论3%的新生儿为宫内感染;母乳喂养不会对乙肝的感染率产生影响;乙肝疫苗的接种只需要1到2针刺即可达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效果。

    作者:王红霞;刘璐;吴端;王胜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其处理措施

    目的:分析研究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护理不安全隐患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手段。结果科学有效的妇产科风险处理措施,可以很好的解决妇产护理中所遇到的困惑和冲突,大限度的避免护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安全隐患。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大限度的降低护理中各种护理差错,提升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

    作者:崔建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