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海;张国雷
心血管疾病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代谢的变化,其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日渐受到更多中外学者的关注.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代谢、舒缩功能有重要作用,其变化可能涉及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转归、疗效及预后.
作者:胡惠林;陆建洪;唐关敏;江力勤;厉伟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根治必须依赖于鼓室成形术,术后能否形成正常的中耳含气腔是评价鼓室成形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任何影响咽鼓管功能的临床因素均能影响中耳腔的换气,终导致鼓室成形术疗效不理想.目前,关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否是绝对手术禁忌证尚存在争议[1].
作者:邹坚定;龚梁;熊华;陈建强;徐建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可行性及根治性方面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由于操作的复杂性以及较高的手术费用,目前仍是阻碍其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临床上有一些关于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但绝大多数均未根据具体术式的不同对其经济指标进行研究.
作者:汪丽君;牟建立;李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消化道间质瘤是临床常见的黏膜下肿瘤.由于黏膜下肿瘤多位于固有肌层,用高频电切除方法进行治疗风险很大,常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而采用手术治疗则患者痛苦较大.我们应用内镜下皮圈套扎的方法治疗22例胃食管间质瘤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尽管随着工业防护工作的不断加强,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长时间、低浓度的铅暴露环境造成的危害仍日益突出.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对各个系统产生损害.视觉系统对铅较为敏感,在胎儿和婴幼儿期尤为突出.
作者:邵玉红;瞿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女性进入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体内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内外生殖器相继发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造成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使宫内节育器(IUD)取出的难度加大,甚至失败[1].我院对绝经后妇女困难IuD取出者口服尼尔雌醇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美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膀胱充盈后耻骨上区或盆腔疼痛、排尿后症状减轻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欠佳,已成为一种困扰患者和泌尿外科医师的常见病[1].
作者:吴汉;吴海啸;王先道;余谦;杨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下尿路梗阻性疾病中常见及重要的病症,可引起一系列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并继发膀胱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急性或慢性尿潴留.
作者:沈利杨;翟芳同;高继康;马国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损伤之一,其治疗方法较多,笔者自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3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9~56岁,平均36岁.
作者:舒帆;陈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气管切开术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无效死腔,使患者脱离缺氧状态的有效方法.
作者:兰金山;潘秋兰;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外伤合并肝后下腔静脉损伤伤情复杂危重,处理困难,病死率高达50%~100%[1-2].近8年来,我院共收治28例肝外伤伴肝后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诸葛勇华;施敦;赵大建;李曙光;王元宇;叶再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避孕效果良好、使用简便、经济可靠的长效避孕方法 ,但疾病或绝经后需要将其取出.临床上IUD取出失败并不少见,但处理上有很大的困难.我院采用官腔镜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外院和本院用常规取环器取出失败的54例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取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英;谢利萍;叶为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随着妇科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开展,我院2006年以来进行了5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选择同期基本情况相似的56例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作者:姜旭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冠心病组)及同期的无心肺疾病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VVI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组LAD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包括后间隔心尖段(A)、中间段(B)、侧壁心尖段(C)]、心尖两腔切面[包括左室前壁心尖段(D)、中间段(E)、基底段(F)]、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包括前室间隔中间段(G)、基底段(H)]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率(SRs)、应变(ε);同时测量冠心病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作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术前除A、C节段外,其余各节段Vs、SRs、ε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冠心病组B、D、E、F、G、H节段中除B节段外,其余节段Vs、SRs、E在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冠心病组患者支架植入前LVEF[(47.50±6.80)%]明显高于支架植入后[(59.40±7.10)%](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一种无创的新方法 .
作者:高枫;张邢炜;江帆;吴俊;励伟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即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已越来越多,尤以主动脉瓣钙化患者的增多为明显.该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心脏瓣膜纤维层退行性病变及钙盐沉积的结果 ,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黄俊英;何晓清;宗方;金巧芳;陈艳;胡青英;贾利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尽管临床上鼻腔、鼻窦的真菌性感染并不常见,但近20年来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却在逐年增加.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率约占所有鼻腔、鼻窦手术患者的10%[1],其发病率明显增加与细菌学、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使得检出率增高有关[2],其中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为多见.
作者:武玲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前列腺癌(PCa)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据美同癌症协会统计,2008年美国约1 437 180例患者诊断为PCa,其中565 650例(39.4%)死于此病.
作者:陈超;林考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 选取确诊的PA患者32例(PA组,腺瘤22例、增生10例),同期另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生化指标、血醛固酮(ALD)浓度、血浆肾素活性(PRA);并行颈动脉B超及心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肥厚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仅K+、LVMI、IMT差异明显(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PA组发生左室肥厚22例(68.75%);形成颈动脉斑块10例(31.25%).对照组发生左室肥厚8例(40.00%);形成颈动脉斑块3例(15.00%).PA组左室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PA组中两类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患者发生左室肥厚16例(72.73%);形成颈动脉斑块6例(27.23%).对照组发生左室肥厚6例(60.00%);形成颈动脉斑块4例(40.00%).两类患者左室肥厚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3)PA患者中.剔除病程、收缩压、Cr的影响,LVMI与卧位及立位ALD浓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控制病程、年龄、收缩压、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危险因素,IMT与卧位及立位ALD浓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PA患者LVMI高于EH患者,左室肥厚发生率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EH患者严重.
作者:来蕾;段徐;王宁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男性精液质量下降,不育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生殖健康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冈男性因素所致的不育约占50%[1-2],其中不能治愈者占男性不育的2%~3%[3],此类患者中多数只能求助于人类精子库达到生育目的 .
作者:张欣宗;盛慧强;姚康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V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单导管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例特发性三尖瓣环起源的PVCs/VT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的PVCs/VT起源部位的时钟点数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r(R)波高度及s(S)波深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消融成功19例(95.0%),均无并发症发生,失败1例.其中17例消融成功、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VT的心电图特征存在下列变化规律:由三尖瓣环后侧壁→侧壁→前侧壁,下壁导联的r(R)波逐渐增高,而s(S)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同时r或R波呈Ⅱ>aVF>Ⅲ、s或S波呈Ⅲ>aVF>Ⅱ的变化趋势;aVL导联的R波逐渐变浅;aVR导联的QS波逐渐变深;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和/或VT者下壁导联的r(R)波高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正相关(P<0.05),而s(S)波深度、aVL导联的R波高度及aVR导联的QS波深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起源于三尖瓣环的PVCs/VT是特发性PVCs/VT的一个亚组,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三尖瓣环不同起源PVCs/VT的心电图特征亦异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将有助于消融术前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
作者: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唐疾飞;李继武;曾刚焕;杨鹏麟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