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经济学分析及护理要点

汪丽君;牟建立;李海燕

关键词:腹腔镜下,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经济学分析, 结直肠手术, 重要因素, 手术费用, 开腹手术, 经济指标, 结直肠癌, 对比研究, 根治性, 复杂性, 阻碍, 术式, 临床, 历史, 操作
摘要: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可行性及根治性方面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由于操作的复杂性以及较高的手术费用,目前仍是阻碍其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临床上有一些关于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但绝大多数均未根据具体术式的不同对其经济指标进行研究.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对眼内压的影响

    目的 评价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对眼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17眼)行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前均采用Topcon非接触眼压计检测眼内压,以及前房角镜检查房角;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并分别于术后1周及1、3、6、12个月进行眼内压随访检测,以及眼前节与房角检查;观察手术前后眼内压、房角及小梁网色素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植入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术后1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眼房角均为宽角,小梁网色素较术前未见增加,眼内压平稳[术后各时期眼内压与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角膜透明、人工晶体居中夹持在位,未见白内障、眼内炎性反应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至今尚未发生因并发症而取出虹膜夹型人工晶体等情况.结论 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后近期眼内压并无明显改变,效果较为满意,但其远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徐海铭;洪朝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苏药物应用:心、脑保护实验研究进展

    及时有效的CPR可能使多数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但其中许多患者随后往往由于心肌损伤使心脏和循环功能不能有效地维持而发生低血压或休克,以及脑损伤使复苏后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因此,选择有效药物,通过改善心肌和脑的血流量、增加细胞能量等机制,保护心、脑免受损伤,已经成为CPR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现就复苏药物在心、脑保护实验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寿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脾切除1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12年来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临床经验,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行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78例(主要是肝硬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血液病患者)LS的临床结果 ,比较巨脾组(62例)和非巨脾组(116例)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178例LS中转行开腹脾切除术4例(2.2%).出现并发症21例(11.8%);巨脾组和非巨脾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0h和2.4h,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0%和6.9%.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0±2.2 d)和(6.6±1.7 d),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中转开腹手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S安全、有效,适用于有脾切除指征的各种脾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不是LS的禁忌证.

    作者:占小莉;王金龙;王跃东;竺杨文;谢志杰;朱锦辉;赵挺;刘金明;叶再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川崎病患儿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川崎病(K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严重的危害是病程中、后期发生的中、大动脉损伤,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许多研究认为免疫反应异常是重要的致病环节,认为可能因各类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等触发因素启动了暂时性的异常免疫反应,导致全身性中、小动脉炎,包括血管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损害等[1].

    作者:韦翊;舒强;徐婷;赵仕勇;王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V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单导管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例特发性三尖瓣环起源的PVCs/VT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的PVCs/VT起源部位的时钟点数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r(R)波高度及s(S)波深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消融成功19例(95.0%),均无并发症发生,失败1例.其中17例消融成功、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VT的心电图特征存在下列变化规律:由三尖瓣环后侧壁→侧壁→前侧壁,下壁导联的r(R)波逐渐增高,而s(S)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同时r或R波呈Ⅱ>aVF>Ⅲ、s或S波呈Ⅲ>aVF>Ⅱ的变化趋势;aVL导联的R波逐渐变浅;aVR导联的QS波逐渐变深;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和/或VT者下壁导联的r(R)波高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正相关(P<0.05),而s(S)波深度、aVL导联的R波高度及aVR导联的QS波深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起源于三尖瓣环的PVCs/VT是特发性PVCs/VT的一个亚组,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三尖瓣环不同起源PVCs/VT的心电图特征亦异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将有助于消融术前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

    作者: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唐疾飞;李继武;曾刚焕;杨鹏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鼠股骨骨髓单个核细胞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根据加入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相同浓度(1×10-7mol/L)地塞米松的不同剂量将其分为20μl、30μl、40μl组,并设对照组(培养液中无地塞米松),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瑞氏-姬姆萨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苏丹Ⅳ染色观察活细胞形态、数量及细胞内成分.结果 地塞米松各组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可转变为成骨细胞,而地塞米松各组均可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促使其脂肪变性.尤以30μl和40μl组强.结论 地塞米松可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且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

    作者:陈兴灿;严伟民;俞锦清;郑筱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对PI3K/Akt途径及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调控

    目的 研究大鼠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P13K/Akt信号转导途径与Th1/Th2的关系,探讨地塞米松对P13K/Akt信号转导途径及大鼠气道炎症的调控.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渥曼宁青霉素组,每组8只.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ALF中IL-4、IL-12含量;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测定肺组织中P-Akt蛋白的表达量并观察其表达位置;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匀浆中p-Akt蛋白的含量:并对各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IL-4含量显著增高、IL-12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而且地塞米松组及渥曼宁青霉素组IL-4含量显著低于哮喘组、IL-12含量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或0.01).(2)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光密度值均显著增高(均P<0.01);而且地塞米松组及渥曼宁青霉素组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哮喘组(均P<0.01).(3)肺组织中p-Akt蛋白含量与IL-4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8,P<0.01),与IL-1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68,P<0.0).结论 哮喘大鼠模型中出现了P13K-Akt通路的激活,其Th1/Th2失衡可能与P13K/Akt通路的激活有关.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P13K/Akt通路,改善Th1/Th2失衡,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作者:徐慧;戴元荣;夏晓东;何剑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 选取确诊的PA患者32例(PA组,腺瘤22例、增生10例),同期另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生化指标、血醛固酮(ALD)浓度、血浆肾素活性(PRA);并行颈动脉B超及心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肥厚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仅K+、LVMI、IMT差异明显(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PA组发生左室肥厚22例(68.75%);形成颈动脉斑块10例(31.25%).对照组发生左室肥厚8例(40.00%);形成颈动脉斑块3例(15.00%).PA组左室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PA组中两类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患者发生左室肥厚16例(72.73%);形成颈动脉斑块6例(27.23%).对照组发生左室肥厚6例(60.00%);形成颈动脉斑块4例(40.00%).两类患者左室肥厚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3)PA患者中.剔除病程、收缩压、Cr的影响,LVMI与卧位及立位ALD浓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控制病程、年龄、收缩压、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危险因素,IMT与卧位及立位ALD浓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PA患者LVMI高于EH患者,左室肥厚发生率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EH患者严重.

    作者:来蕾;段徐;王宁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4例三踝骨折的外科治疗

    三踝骨折是一类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处理方法选择不当常会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本科自2003至2007年收住24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边小校;张跃进;王仲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经济学分析及护理要点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可行性及根治性方面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由于操作的复杂性以及较高的手术费用,目前仍是阻碍其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临床上有一些关于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但绝大多数均未根据具体术式的不同对其经济指标进行研究.

    作者:汪丽君;牟建立;李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黄色滤光片对大鼠视网膜蓝光伤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黄色滤光片对窄谱蓝光照射大鼠视网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只雄性健康SD成年大鼠,左眼给予黄色滤光片蓝光过滤后照射1h,右眼给予窄谱蓝光照射1h,分别记录照射前及照射后1、2、7d左、右眼视网膜电图(ERG),并测定相应的a、b波峰值,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照射前后左眼的ERG a、b波峰值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照射后1、2、7d右眼的ERG a、b波峰值均明显低于照射前(均P<0.05),而照射后1、2、7d右眼的ERG a、b波峰值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窄谱蓝光照射可以引起大鼠视网膜功能不可恢复性下降,而黄色滤光片对视网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毛欣杰;宋艳霞;黄橙赤;金婉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冷冻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冷冻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时有效靶点的分布和冷冻消融的特点.方法 选取53例AVNRT患者,常规行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检查及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后进一步行冷冻消融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均获成功.冷冻消融慢径成功的有效靶点位于希氏束与冠状窦口之间的前区(A区)8例(15.1%),位于中区(M区)39例(73.6%),位于后区(P区)6例(11.3%);其中2例患者在有效靶点行冷冻消融时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H延长,立即停止冷冻,复温后传导即恢复正常;冷冻消融治疗前后快径前传导有效不应期、AH快径大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慢径冷冻消融的有效靶点绝大多数分布位于M区,少数分布于A、P区,在特殊的邻近希氏束部位的A区行冷冻消融是安全、可行的,具备独特的优势.

    作者:俞坚武;屈百鸣;邵红;车贤达;王长华;钱琳艳;丁亚辉;徐强;王慧;李忠杰;洪银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交叉韧带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并可继发关节内主要结构损伤,严重影响关节功能.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在膝关节镜下进行的微创手术,近年来已成为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ACL、PCL)断裂的有效、常用手段[1].

    作者:钭晓帆;徐晓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IL-18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20例体检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hs-CRP(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及IL-18(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的含量,并作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组中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P<0.01),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间hs-CRP及IL-18含量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hs-CRP与IL-18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t=0.402,P<0.05),而对照组hs-CRP与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hs-CRP及IL-18在冠心病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s-CRP及IL-18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燕波;郑海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疼痛顽固而剧烈,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由于单纯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科近年来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华荣;周健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一次性气管套管置入后意外情况的处理及分析

    气管切开术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无效死腔,使患者脱离缺氧状态的有效方法.

    作者:兰金山;潘秋兰;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血胆固醇兔下肢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形成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建立高血胆固醇兔下肢缺血模型的方法及其形成机制,观察缺血肢体血运重建情况.方法 将3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1只,喂以普通饲料;实验组23只,喂以高胆固醇饲料并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6周后结扎离断股动脉,建立下肢缺血模型,观察血脂水平、颈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和测定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I/M);10周后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6周后实验组兔均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其中12只见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组),9只未见粥样硬化斑块(高血胆固醇组),TC、TG、LDL-C、I/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TC、TG、LDL-C、I/M亦明显高于高血胆固醇组(均P<0.05).血管造影示实验组兔新生血管明显少于对照组,镜下可见动脉内皮细胞损害、平滑肌细胞增生.结论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结合免疫反应损伤法可成功建立高血胆固醇兔下肢缺血模型,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靠,可引起内皮结构和功能损害、内膜增厚,其病理改变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相似,这为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下肢缺血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素秀;杜玉清;尤捷;庄小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饱和转铁蛋白和凝血酶在脑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脑组织中铁的来源及其损伤机制,观察是否存在另一种铁相关血液成分如饱和转铁蛋白(holo-Tf),它和凝血酶也可能参与脑出血后早期的脑损伤.方法 在雄SD大鼠右侧大脑基底核分别注入holo-Tf、游离转铁蛋白(apo-Tf)、小剂量凝血酶、凝血酶与apo-Tf复合物以及凝血酶与holo-Tf复合物.24h后观察脑水肿情况,鉴定DNA破坏(免疫组化测定8-羟基-2-脱氧鸟苷)和铁分布(三价铁染色测定)情况.结果 holo-Tf、apo-Tf和1U凝血酶单独注射都不能导致脑水肿,而holo-Tf和凝血酶复合物能导致明显脑水肿(P<0.05)、DNA破坏和同侧基底核铁的蓄积.结论 在脑出血后早期(24h内)的确存在铁介导的脑损伤,它与血红素降解产物之一的铁离子无关.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holo-Tf和小剂量凝血酶导致脑出血后脑损伤,而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内铁摄取来加重脑损伤.

    作者:朱丹化;叶盛;曾博;诸葛启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杭州市714例在校大学生精液质量分析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男性精液质量下降,不育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生殖健康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冈男性因素所致的不育约占50%[1-2],其中不能治愈者占男性不育的2%~3%[3],此类患者中多数只能求助于人类精子库达到生育目的 .

    作者:张欣宗;盛慧强;姚康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损伤之一,其治疗方法较多,笔者自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3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9~56岁,平均36岁.

    作者:舒帆;陈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