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唐疾飞;李继武;曾刚焕;杨鹏麟
随着现代交通、建筑业等迅速发展,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伴有关节面的分离、干骺端粉碎性骨折以及软组织的严重损伤的Pilon骨折也日趋增多.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骨折早期、晚期并发症较多,是当前创伤骨科领域内富有挑战性难题之一.
作者:宋小平;吴连国;刘康;史晓林;黄俊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膀胱充盈后耻骨上区或盆腔疼痛、排尿后症状减轻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欠佳,已成为一种困扰患者和泌尿外科医师的常见病[1].
作者:吴汉;吴海啸;王先道;余谦;杨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心血管疾病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代谢的变化,其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日渐受到更多中外学者的关注.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代谢、舒缩功能有重要作用,其变化可能涉及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转归、疗效及预后.
作者:胡惠林;陆建洪;唐关敏;江力勤;厉伟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并发症多,尤其是小婴儿和低体重儿,病死率高,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共对17例这类患儿行急症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承忠;金惠铭;席大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面部及颌骨周围包括颈上部软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常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与宿主的防御功能.若治疗及时、方法恰当,可缩短疗程,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如若误诊或延误治疗时机,处理不当,可因呼吸道阻塞或扩散至重要生命器官(如纵隔、颈动脉鞘或中枢神经系统等)而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黄玉朝;许洁;王晓媛;付新海;周华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在以往的文献里,很少见乳头内陷并发乳腺癌的报道.我们查阅本院以前健康体检3125例女性的乳腺检查资料,发现93例恒久性乳头内陷患者中有2例发生乳腺癌,乳头内陷的乳腺癌发生率高达2.15%,而正常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仅为0.0288%[1],两者相差甚远.此外,在门诊我们还发现1例乳头内陷患者发生乳腺癌.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美娥;王可昌;朱洁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前列腺癌(PCa)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据美同癌症协会统计,2008年美国约1 437 180例患者诊断为PCa,其中565 650例(39.4%)死于此病.
作者:陈超;林考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三踝骨折是一类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处理方法选择不当常会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本科自2003至2007年收住24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边小校;张跃进;王仲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Foxp3、CD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62例NSCLC患者术后的肺癌组织标本(NSCLC组)及27例正常肺组织(距离肿块边缘5cm以上正常肺组织或另一叶肺组织J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组织中Foxp3、CD3表达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关系.结果 NSCLC组Foxp3、CD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显著相关(P<0.01).Foxp3阳性表达仅在不同分化程度间存在明显差异,低分化者Foxp3阳性细胞浸润量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CD3阳性表达仅在不同术后pTNM分期间存在明显差异,ⅢB期、Ⅳ期NSCLC组织中CD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Foxp3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关(P>0.05),CD3阳性细胞数与NSCL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Foxp3阳性细胞数与CD3阳性细胞数比值(Foxp3/CD3)与患者生存时间呈线性负相关(P<0.05).pTNM分期、CD3阳性细胞绝对数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SCLC组织中CD3阳性细胞数低、Foxp3/CD3大者T细胞肿瘤免疫作用抑制,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联合检测术后肺癌组织中Foxp3、CD3,并结合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可以更好地评估NSCLC患者手术预后.
作者:陶学芳;李和权;周建英;丁伟;范乘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避孕效果良好、使用简便、经济可靠的长效避孕方法 ,但疾病或绝经后需要将其取出.临床上IUD取出失败并不少见,但处理上有很大的困难.我院采用官腔镜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外院和本院用常规取环器取出失败的54例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取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英;谢利萍;叶为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下尿路梗阻性疾病中常见及重要的病症,可引起一系列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并继发膀胱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急性或慢性尿潴留.
作者:沈利杨;翟芳同;高继康;马国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色滤光片对窄谱蓝光照射大鼠视网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只雄性健康SD成年大鼠,左眼给予黄色滤光片蓝光过滤后照射1h,右眼给予窄谱蓝光照射1h,分别记录照射前及照射后1、2、7d左、右眼视网膜电图(ERG),并测定相应的a、b波峰值,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照射前后左眼的ERG a、b波峰值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照射后1、2、7d右眼的ERG a、b波峰值均明显低于照射前(均P<0.05),而照射后1、2、7d右眼的ERG a、b波峰值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窄谱蓝光照射可以引起大鼠视网膜功能不可恢复性下降,而黄色滤光片对视网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毛欣杰;宋艳霞;黄橙赤;金婉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川崎病(K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严重的危害是病程中、后期发生的中、大动脉损伤,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许多研究认为免疫反应异常是重要的致病环节,认为可能因各类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等触发因素启动了暂时性的异常免疫反应,导致全身性中、小动脉炎,包括血管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损害等[1].
作者:韦翊;舒强;徐婷;赵仕勇;王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尤其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我科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加以治疗,并与复方异丙托溴胺(可必特)气雾剂吸入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阮伟良;戚丽萍;陈胜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尽管随着工业防护工作的不断加强,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长时间、低浓度的铅暴露环境造成的危害仍日益突出.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对各个系统产生损害.视觉系统对铅较为敏感,在胎儿和婴幼儿期尤为突出.
作者:邵玉红;瞿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根治必须依赖于鼓室成形术,术后能否形成正常的中耳含气腔是评价鼓室成形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任何影响咽鼓管功能的临床因素均能影响中耳腔的换气,终导致鼓室成形术疗效不理想.目前,关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否是绝对手术禁忌证尚存在争议[1].
作者:邹坚定;龚梁;熊华;陈建强;徐建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MIP)对缺血-再灌注期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23只)和MIP组(25只),分别在试验的不同时间段行血细胞计数,并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栓烷B2(T×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同时行心脏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1)两组实验动物的白细胞计数在再灌注期均明显升高(P<0.05),MIP组缺血前的计数值也升高,但在再灌注期同一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较之基础状态时,MIP组再灌注60、120min时可溶性P-选择素明显升高、6-Keto-PG F1α明显下降(均P<0.05),而且整个再灌注期TXB2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0.05);对照组自缺血40min起,可溶性P-选择素及TXB2水平均明显升高、6-Kelo-PGF1α明显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MIP组再灌注120min的可溶性P-选择素以及缺血后的TXB2水平均明显降低、再灌注60、120min的6-Kefo-PGF1α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MIP可以有效抑制缺血-再灌注期血小板活化,从而保护病变区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肖滨;惠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随着妇科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开展,我院2006年以来进行了5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选择同期基本情况相似的56例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作者:姜旭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及时有效的CPR可能使多数心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但其中许多患者随后往往由于心肌损伤使心脏和循环功能不能有效地维持而发生低血压或休克,以及脑损伤使复苏后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因此,选择有效药物,通过改善心肌和脑的血流量、增加细胞能量等机制,保护心、脑免受损伤,已经成为CPR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现就复苏药物在心、脑保护实验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寿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疼痛顽固而剧烈,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由于单纯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科近年来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华荣;周健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