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学芳;李和权;周建英;丁伟;范乘龙
扣带回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扣带沟和胼胝体沟之间,与隔区(胼胝体下回和终板旁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同、岛叶前部、颞极共同组成边缘叶;在功能上边缘叶与内脏活动和情绪行为有关.
作者:万金中;赵剑峰;励宇翔;王铮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三叉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目前多行半月板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治疗,但由于卵圆孔位置较深,穿刺不准确所导致的并发症较多[1].本文观察CT加电刺激引导下经皮半月板神经节定位行三叉神经毁损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报道如下.
作者:陶凡;曲丕盛;王振;郑汉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损伤之一,其治疗方法较多,笔者自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3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9~56岁,平均36岁.
作者:舒帆;陈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20例体检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hs-CRP(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及IL-18(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的含量,并作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组中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P<0.01),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间hs-CRP及IL-18含量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hs-CRP与IL-18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t=0.402,P<0.05),而对照组hs-CRP与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hs-CRP及IL-18在冠心病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s-CRP及IL-18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燕波;郑海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是消化系统的急危重症,易漏诊,病死率高达70%~90%.随着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应用,为AMT的及时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作者对12例AMI患者的资料结合MMSCTA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滕陈迪;黄崇权;张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 选取确诊的PA患者32例(PA组,腺瘤22例、增生10例),同期另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生化指标、血醛固酮(ALD)浓度、血浆肾素活性(PRA);并行颈动脉B超及心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肥厚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仅K+、LVMI、IMT差异明显(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PA组发生左室肥厚22例(68.75%);形成颈动脉斑块10例(31.25%).对照组发生左室肥厚8例(40.00%);形成颈动脉斑块3例(15.00%).PA组左室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PA组中两类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患者发生左室肥厚16例(72.73%);形成颈动脉斑块6例(27.23%).对照组发生左室肥厚6例(60.00%);形成颈动脉斑块4例(40.00%).两类患者左室肥厚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3)PA患者中.剔除病程、收缩压、Cr的影响,LVMI与卧位及立位ALD浓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控制病程、年龄、收缩压、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危险因素,IMT与卧位及立位ALD浓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PA患者LVMI高于EH患者,左室肥厚发生率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EH患者严重.
作者:来蕾;段徐;王宁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同时也称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本病临床少见.我们从1990年8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5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6~56岁.
作者:严万能;张国强;郑国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颌而部外伤的发生不断增多,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颌面部骨折常并发颅脑损伤或其它严重的并发症,若颌面部骨折治疗不及时或受伤初期未行正确复位固定,易造成颌骨的陈旧性骨折关节陈旧性脱位,形成口腔颌而部的功能障碍及牙颌面畸形.
作者:徐美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建立高血胆固醇兔下肢缺血模型的方法及其形成机制,观察缺血肢体血运重建情况.方法 将3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1只,喂以普通饲料;实验组23只,喂以高胆固醇饲料并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6周后结扎离断股动脉,建立下肢缺血模型,观察血脂水平、颈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和测定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I/M);10周后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6周后实验组兔均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其中12只见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组),9只未见粥样硬化斑块(高血胆固醇组),TC、TG、LDL-C、I/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TC、TG、LDL-C、I/M亦明显高于高血胆固醇组(均P<0.05).血管造影示实验组兔新生血管明显少于对照组,镜下可见动脉内皮细胞损害、平滑肌细胞增生.结论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结合免疫反应损伤法可成功建立高血胆固醇兔下肢缺血模型,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靠,可引起内皮结构和功能损害、内膜增厚,其病理改变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相似,这为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下肢缺血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素秀;杜玉清;尤捷;庄小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狗模型的T管窦道形成的影响.方法 制作狗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模型,分为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组、糖皮质激素中长期使用组,每组8只.测量胆总管直径、大网膜长度及有无变异、胃和横结肠的蠕动次数.制模2周后再次开腹,检测T管寞道长度和完整性;以窦道的加压注水量作为窦道所能承受的压力指标,分析不同组问的差异以及多种因素对加压注水量的影响.结果 3组之间胆总管直径、胃蠕动次数、横结肠蠕动次数、大网膜长度及窦道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组的T管窦道形成完整;而糖皮质激素中长期使用组有50%窦道不完整:完整的T管窦道行加压注水,3组间加压注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其它的所有因素中对T管窦道加压注水量影响大的是大网膜长度,两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 中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明显阻碍T管窦道的形成,影响窦道的完整性和坚固程度;而短期应用对T管窦道形成的影响较小.
作者:王李华;周一农;钱军;陆炜;徐天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心房颤动(房颤)的栓塞发生率在4%以上,相关调查显示脑栓塞的发生率达5.3%[1].非瓣膜性房颤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是无房颤患者的5~7倍.
作者:徐爱建;傅国胜;何洪强;陈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寿命的逐年延长,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近年来我们发现,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或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也越来越多.现对我院收治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伴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仲新;朱国平;朱萍;张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男,19岁,学生.因反复咯血伴活动后呼吸费力20d、左下肢酸痛5d人住我科.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咯血,量不多,活动后呼吸费力,服用罗红霉素等药物后无好转.5d前出现左下肢酸痛,在当地医院行深静脉B超检查,结果提示左侧胭静脉和胫后静脉血栓形成,CT肺血管造影(CTPA)提示双肺动脉栓塞,尤以左肺较为明显,而后转入本院.
作者:陈彦凡;徐晓梅;杨莉;陈成水;陈少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鼠股骨骨髓单个核细胞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根据加入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相同浓度(1×10-7mol/L)地塞米松的不同剂量将其分为20μl、30μl、40μl组,并设对照组(培养液中无地塞米松),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瑞氏-姬姆萨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苏丹Ⅳ染色观察活细胞形态、数量及细胞内成分.结果 地塞米松各组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可转变为成骨细胞,而地塞米松各组均可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促使其脂肪变性.尤以30μl和40μl组强.结论 地塞米松可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且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
作者:陈兴灿;严伟民;俞锦清;郑筱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外科显微技术的发展,经乳晕腔镜下行甲状腺肿块切除以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有不在颈部留下瘢痕而切口美观的效果,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1].虽然腔镜甲状腺手术有极伟的美容效果,但因手术操作者丧失触觉,术中无法以触觉探知其潜在病灶,尽管术前做了详尽的检查和准备,术中也有可能会漏诊、漏切小结节病灶[2].
作者:王印月;张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形态特点.方法 选取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40眼,病例组),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24眼);同期另择正常对照者24例(对照组,40眼),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行眼部UBM及A超检查,记录各相关数据,并作组问比较.结果 UBM检查结果示,两组间除睫状体厚度Ⅱ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检查指标(前房深度、500μm处小梁虹膜开放距离、小梁睫状体距离、巩膜睫状突夹角、睫状体厚度Ⅰ、睫状体面积Ⅰ、睫状体面积Ⅱ)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0.01).A超检查结果示,病例组患者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晶状体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睫状体形态具有前部横截面积大、睫状突位置前移、睫状体厚度薄的特点,表明睫状体前部体积增大可能是导致睫状突位置异常的原因之一.
作者:胡勇平;张惠成;盛文燕;董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三踝骨折是一类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处理方法选择不当常会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本科自2003至2007年收住24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边小校;张跃进;王仲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Foxp3、CD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62例NSCLC患者术后的肺癌组织标本(NSCLC组)及27例正常肺组织(距离肿块边缘5cm以上正常肺组织或另一叶肺组织J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组织中Foxp3、CD3表达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关系.结果 NSCLC组Foxp3、CD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显著相关(P<0.01).Foxp3阳性表达仅在不同分化程度间存在明显差异,低分化者Foxp3阳性细胞浸润量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CD3阳性表达仅在不同术后pTNM分期间存在明显差异,ⅢB期、Ⅳ期NSCLC组织中CD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Foxp3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关(P>0.05),CD3阳性细胞数与NSCL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Foxp3阳性细胞数与CD3阳性细胞数比值(Foxp3/CD3)与患者生存时间呈线性负相关(P<0.05).pTNM分期、CD3阳性细胞绝对数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SCLC组织中CD3阳性细胞数低、Foxp3/CD3大者T细胞肿瘤免疫作用抑制,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联合检测术后肺癌组织中Foxp3、CD3,并结合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可以更好地评估NSCLC患者手术预后.
作者:陶学芳;李和权;周建英;丁伟;范乘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现代交通、建筑业等迅速发展,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伴有关节面的分离、干骺端粉碎性骨折以及软组织的严重损伤的Pilon骨折也日趋增多.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骨折早期、晚期并发症较多,是当前创伤骨科领域内富有挑战性难题之一.
作者:宋小平;吴连国;刘康;史晓林;黄俊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V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单导管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例特发性三尖瓣环起源的PVCs/VT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的PVCs/VT起源部位的时钟点数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r(R)波高度及s(S)波深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消融成功19例(95.0%),均无并发症发生,失败1例.其中17例消融成功、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VT的心电图特征存在下列变化规律:由三尖瓣环后侧壁→侧壁→前侧壁,下壁导联的r(R)波逐渐增高,而s(S)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同时r或R波呈Ⅱ>aVF>Ⅲ、s或S波呈Ⅲ>aVF>Ⅱ的变化趋势;aVL导联的R波逐渐变浅;aVR导联的QS波逐渐变深;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和/或VT者下壁导联的r(R)波高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正相关(P<0.05),而s(S)波深度、aVL导联的R波高度及aVR导联的QS波深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起源于三尖瓣环的PVCs/VT是特发性PVCs/VT的一个亚组,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三尖瓣环不同起源PVCs/VT的心电图特征亦异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将有助于消融术前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
作者: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唐疾飞;李继武;曾刚焕;杨鹏麟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