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东
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显著上升,故早期发现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是我国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重点。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应用相对局限,风险较高,分析原因,与造影剂量及辐射剂量均较大,对技术人员及设备要求较高相关。而 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优势在于,具较高的时间分辨率,获取的图像较为清晰,可降低患者心脏搏动致低程度,对心脏清晰的图像获取,对冠状动脉图像重建,可对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观察,可重复检查,用时短。CT 冠状动脉成像应用密度定量的方式,除可对纤维钙化斑块发现,还可检查呈较低密度的软斑块,为病变治疗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次研究就上述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价值展开对比探讨。
作者:李晶;赵贵明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分析探讨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部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接诊的全部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丹参注射液。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莹;刘灿;杜占华 刊期: 2015年第44期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yrgery,FTS)理念是由国外引进的科学化新理念,FTS 通过术前、术中、术后一系列综合措施的干预,达到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基本取代传统的泌尿外科开放手术。将两者结合,成为泌尿外科护理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就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李丽莎;雷花;李艳;杨梅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进行有效康复护理的措施,为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为所有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计划,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并分析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结果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半年至两年的随访,这78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下肢的功能恢复程度如下:恢复结果为优的有51例,恢复结果为良的有27例,所有患者功能恢复的程度均为优良。这78例患者中有76人在术后行走正常,下蹲无受限,未出现明显疼痛的症状;另外两人由于不能配合功能恢复锻炼,出现了轻微的行走疼痛症状,且不能完全下蹲。结论手术后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恢复十分重要,注重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能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桑巧萍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疗效。方法选择社区内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社区护理人员对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两组患 Fugl-Meyer 积分、Barthel 指数、神经功能缺损(CNS)进行比较。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 Fugl-Meyer 积分、Barthel 指数、CNS 明显得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终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帕丽达·海拉提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上使用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术法与无张力补片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进行收治的需要使用腹股沟斜疝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使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临床上使用无张力补片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在临床上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差异均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患者实施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实施无张力补片法实施治疗,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优于常规的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在临床对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
作者:丁辉 刊期: 2015年第44期
0 引言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常见的一种手外伤,一般常需皮瓣修复,皮瓣的选择较多。传统的皮瓣修复方法比如鱼际皮瓣、V-Y 推进皮瓣、邻指皮瓣、指固有动脉皮瓣、筋膜皮瓣、游离小皮瓣。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54例,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俊华;金国栋;曾永文;唐陵;陈栋栋;陈路峰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分析研究耳鼻喉急性感染和手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选择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所收治100例耳鼻喉患者开展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实施治疗,而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扶他林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科学详细的记录,并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在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以及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适合在临床上进行使用和推广。
作者:魏晓东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肩难产的两种临床处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肩难产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取四肢着床位助娩的10例作为观察组,将按压耻骨联合上方及屈大腿法助娩的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肩难产处理后的母婴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锁骨骨折、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肩难产的产妇来说,取四肢着床位进行助娩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操作方便、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艳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分析社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社区干预后的影响。方法调查两社区内成年居民的一般资料、饮食习惯、基础病史等,并比较社区干预后两社区间该疾病的患病率。结果两社区所有调查成年居民中,消化性溃疡和职业、肥胖、饮食、基础疾病、幽罗门杆菌感染等因素高度相关,经社区干预后该疾病的患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特点相似,经社区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其患病率。
作者:侯保全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鉴别益母草及其伪品灰菜。方法对益母草和伪品灰菜的性状、功效及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益母草和伪品灰菜是两种不同植物,其所含化学成分及功效主治与益母草截然不同,不具备益母草的治疗效果。结论伪品灰菜不能替代益母草使用。
作者:刘胜春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痔疮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术后进行中医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0.2g,用与观察组同样的方法进行熏洗,并做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痔疮术后患者采取中药熏洗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胡霞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研究在神经内科中展开优质护理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进步和改善。方法交流学习,向优秀医院参观学习;对比研究,通过对比来发现更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将治疗和护理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结果在患者中很受欢迎,让护士在患者中的信任度大大提升。对促进神经内科的护理有积极作用。结论在神经内科进行优质护理对护士来说是服务质量的进步,对医院来说是整个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促进医院水平的整体进步。
作者:田岚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实现住院药房口服药品摆药自动化,为医院药房更好的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主要结构、工作流程等,并对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结果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可提高药师摆药、发药的速度和准确性,节省人力资源,减少药品污染,提高药房服务质量。结论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适合住院药房使用,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是医院药房发展的趋势。
作者:苏红;王晋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检查诊断为乳房肿物的216例(219支)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术前多普勒超声诊断情况与术后病理检查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216例(219支)患者经相应的手术治疗后,术后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98支(44.75%),其余121支(55.25%)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术前超声检查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发生误诊现象9例,发生漏诊8例,临床误诊率为7.44%,漏诊率为6.61%,其临床敏感性为92.56%,特异性为93.39%,准确率为92.9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于乳腺癌的早期检查与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宋江斌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40例(A 组)采用 Seldinger 技术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40例(B 组)行全身静脉化疗。结果A 组完全缓解(CR)1例(2%),部分缓解(PR)22例(55%),稳定(NC)15例(37%),进展(PD)2例(5%),总缓解(CR+PR)23例(57%);B 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25%),稳定(NC)25例(62%),进展(PD)5例(12%),总缓解(CR+PR)10例(2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毅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的方式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在预后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延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肠内营养的治疗后均有一定的好转,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玉生;徐曼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胃瘫病人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至2015年05月收治的18例胃肠道手术后胃瘫患者,对其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加以分析探讨,进一步对治疗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探讨。结果18例胃肠道手术后胃瘫患者,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经过持续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后,在半个月内有 8例患者全部痊愈,在一个月内有12例患者痊愈,剩下的6例患者在一个半月内都全部康复痊愈,同时患者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并发症状,也没有出现病情复发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胃肠道手术后胃瘫病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并发症状,通过非手术治疗过程联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宋彩红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 ICU 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650例ICU 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针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实施干预对策,2012 至2014年 ICU 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结论ICU 是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做好 ICU 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实施干预对策,对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十分重要。
作者:周春芬;张建军;张子彦 刊期: 2015年第44期
急诊在日常生活中和在整个医院体系中的重要性,各位坚守在急诊前线的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对相关事件的应急措施。
作者:吴筱玲 刊期: 2015年第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