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中的应用研究

王晓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计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在溶栓治疗前后,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均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节苷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72例,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神经节苷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NIHSS、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既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又可以促进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亚琼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部位、长度及程度,释放支架。结果35例患者成功释放支架,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作好颈动脉支架置入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薇薇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肿瘤科微格教学临床带应用教摄像技术的探讨

    微格教学(微课教学或微型教学)是一种参与人数少、时间短的小型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媒体,以反馈和评价为依据,以训练某一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本文讨论了摄像技术在微格教学临床带教的应用。

    作者:王金玲;林晓瑜;闫大志;董伟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浅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体会

    中医学是在我国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医疗和文化瑰宝。相比于西医理论,中医学理论更加复杂,它需要学习者高度的悟性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了提升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医学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对中医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颇见成效,本文将对该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作者:陈淑萍;茹庆玲;张珍先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离心方向静脉输液在老年病科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离心静脉穿刺与向心静脉穿刺两种不同穿刺法的比较,探讨离心静脉穿刺在老年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12月期间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离心方向穿刺静脉输液法,对照组采用向心方向穿刺静脉输液法。结果离心穿刺法成功率96.7%,而向心穿刺法成功率94.2%,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0.01),两种穿刺方法的液体流速无显著性差异(>0.05),渗漏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0.01),手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0.01),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0.01)结论离心方向静脉穿刺法能有效降低长期静脉输液且难以穿刺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减少。

    作者:付静;康黎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新护士岗前培训中不同护理技能培训方法的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技能培训方法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寻找佳培训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新上岗护士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技能培训模式,实验组则采取改革后的技能培训模式,比较两组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对培训的满意度以及3个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对培训的满意度以及3个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革后的技能培训模式能有效的将护理礼仪、人文以及交流沟通等融入到护理操作中,可使新护士快速上手,能大程度提高新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医患关系的友好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晓璐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正常孕妇和不良产史夫妇HCMV-IgM,IgA的检测

    本文报道HCMV的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通过用间接ELISA测HCMV-IgM, IgA,发现HCMV-IgG人检出率为70~98%,HCMV-IgG的检出表示HCMV的潜伏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性传播疾病.HCMV是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毒,对成人是低致病性,对胎儿却危害极大。胎儿感染病毒后,可引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obj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UGR)、流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

    作者:刘琳娟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216例妊娠结局临床浅分析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216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间异常分娩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膜早破产后发病率增加。结论胎膜早破和难产关系密切,与异常分娩互为因果关系,胎膜早破产后发病率明显增高。

    作者:范永华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尿沉渣镜检在尿液分析中的重要性

    尿液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影响因素较多,自动化仪器分析尿沉渣只能起到初步筛查作用,因此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尿液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检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娟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诊断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它是贫血中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据WHO报告,成年女性发病率为20%,孕妇40%,儿童高达50%,而成年男性为10%。根据WHO的报告,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患贫血,其中90%以上是缺铁性贫血,其中一些贫血程度较轻的病例常被忽视,引起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生长发育迟滞、抗感染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正确诊断和对症治疗能为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国民素质。

    作者:杨新影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计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在溶栓治疗前后,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均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浅谈医用X线检查的放射防护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及各级医院管理的不断提高,对X线检查的放射防护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与完善;为了减小X线工作人员及接受X线检查的患者所接受X线照射剂量,免受X线损伤,必须规范放射防护管理,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是我们放射从业人员的责任。

    作者:谢金凤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浅议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声心动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为62.1%(87/140),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为22.9%(32/140),两项检查共确定左室肥厚者19例,常规心电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敏感性为19.0%,特异性为64.1%。结论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较高,其可为左室肥厚早期诊断奠定基础,但不能作为判断左室肥厚的标准。

    作者:唐玲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病情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另加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改善状况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及血压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继良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浅议口腔诊疗中感染原因和对策

    目的:降低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总结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根据口腔感染门诊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做好口腔门诊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结果消毒隔离制度认真严格执行,选择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法,能降低口腔门诊感染的发生。结论制定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对预防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是必备条件。

    作者:王敏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护理工休座谈会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听取护士、患者或家属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工休座谈会,组织护士、患者或家属参加,采取面对面交流、现场提问、现场发放问卷等方式调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护理管理人员现场释疑解答,护理人员现场宣教。结果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护理人员心声,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采纳合理化的建议,为患者及护理人员切实解决问题,深受患者及护理人员欢迎。结论通过组织护理工休座谈会,可及时了解近期护理工作中或医院整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和护理人员的需求,从而不断改进工作、优化工作,护理人员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为患者解决切身问题,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白燕芬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体会

    目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droplasty 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PVP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65岁至85岁,平均73岁。骨折节段:T102例,T117例,T1217例,L115例, L25例。受累节段椎体前缘压缩平均48%(20~75%)。腰椎骨密度T值为-3、9~5.0,平均4、4.术前腰背疼痛VAS评分为6、5正负1分,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1、5㎝正负0.5㎝。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15°正负5°。均行PVP治疗。其中43例采用椎弓根入路。3例采用椎弓根外侧入路。其中38例单侧置管,8例双侧穿刺置管。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3例单侧置管穿刺的手术时间20-45分钟,3例双侧置管穿刺时间约65分钟。其中出血量为7-20毫升,平均约12毫升。骨水泥注入量3.0~6.0毫升。平均为4.0毫升。术中骨水泥前缘渗漏2例,侧方渗漏2例,1例椎间隙渗漏,无后侧渗漏。渗漏病例均无特殊不适症状,为特殊处理。术后即感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1天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3.0±1.0分。受累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改善,后凸角10°正负5°。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3.5正负1分。受累节段椎体1.4CM正负0.6㎝。后凸角13°正负5°。结论 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且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临床缓解疼痛症状无明显差异,但不能良好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角。

    作者:王鹏飞;王森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机械振动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以咳嗽咳痰为主的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应用中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肺结核并在我院住院接受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确诊为肺结核只接受机械排痰或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护理肺结核患者呼吸道上的总有效率是63.6%,机械排痰在护理肺结核呼吸道上的总有效率是49.1%,雾化吸入在护理肺结核的呼吸道上的总有效率是45.8%。结论机械振动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护理肺结核患者呼吸道上比单纯使用机械振动排痰或雾化吸入取得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进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癌痛规范化治疗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估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癌痛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肿瘤中心二科癌痛示范病房癌痛患者71例作为研究组,本科未创建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时的6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一般护理和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入院2周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能够提高对癌痛患者疼痛管理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金凤;向艳;张仑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延伸护理服务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训练中应用的目的及意义。方法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病例分析,评估需求、建档。制定计划、实施评价等步骤实施。结果延伸护理服务保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功能恢复在出院后得以延伸。结论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使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功能锻炼有了保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减少费用、降低了成本。

    作者:高巧霞 刊期: 2015年第4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