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军峰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宫颈炎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宫颈炎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妇科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宫颈炎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炎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宫颈炎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庆云 刊期: 2015年第45期
0引言工作了11年,各种各样的过敏病例碰到了很多,但是因为食用荞麦致过敏性休克,这是第一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30岁,因食用荞麦团子一个,约10分钟后出现呕吐,上腹部不适,心慌于2014年12月22日17:05来院就诊。入院时神志清,呼吸急促,精神紧张,皮肤湿冷,全身密布大片荨麻疹并且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查体:血压82/43mmHg,脉搏113次/分,呼吸26次/分,氧饱和度96%。过敏史:主诉为过敏体质,但无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史。入院诊断:过敏性休克。抢救过程:立即予平卧,吸氧,心电监护,保暖。建立静脉通道,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氢化可的松100mg快速静脉滴注。17:15血压79/40mmHg,脉搏123次/分,呼吸27次/分,氧饱和度96%,予以0.1%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17:22血压90/55mmHg,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氧饱和度97%。患者主诉喉头异物感,且全身皮肤大片荨麻疹,经五官科皮肤科会诊予布地奈德2mL雾化吸入,床旁备气管切开包,西替利嗪10mg口服,炉甘石洗剂患处涂擦。18:00血压102/60mmHg,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氧饱和度98%,患者主诉症状明显好转,皮疹缩小,继续补液观察治疗。于12月23日06:00治愈出院。
作者:仇新娟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护理服务质量影响医疗质量整体水平,面对新形势和新需求,必须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疗养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先进的护理理念,提升服务品质。结果护理服务质量跃上新台阶,护士素质得以提高,疗养员满意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结论因为我们提供了疗养员感知的服务等于或大于预期的服务,所以提高了疗养服务满意度。
作者:李凤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及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实施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B组采用子宫下段宫产术,C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观察三组手术实施效果。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中胎儿的娩出时间、手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排尿时间以及产妇的血尿发生率都明显少于B组与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式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及腹膜外剖宫产术相比,前者产妇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中胎儿的娩出时间、手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手术后排尿时间以及手术后产妇的血尿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后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雪峰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究普通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病房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26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我院426例手术患者感染率为4.5%,其中阑尾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为7.8%,患者年龄、合并症、心理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均为普外科手术后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后引起的手术部位感染给患者、家属、医院三方均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手术部位感染的必要方式,值得大家重视。
作者:苗宗达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出现的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的患者临床治疗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院内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共有14例,占患者总人数的35%,其余感染包括泌尿生殖道、上呼吸道、皮肤以及其他等不同的感染。造成患者出现感染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等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造成的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心;力衰竭、高龄、抑酸药物或者阿司匹林药物的使用、侵入性操作等。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其出现感染,造成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心力衰竭、慢性基础疾病等,因此,医护人员要能够从根本上做好相关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从而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李庆 刊期: 2015年第45期
中医学是在我国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医疗和文化瑰宝。相比于西医理论,中医学理论更加复杂,它需要学习者高度的悟性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了提升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医学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对中医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颇见成效,本文将对该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作者:陈淑萍;茹庆玲;张珍先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训练中应用的目的及意义。方法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病例分析,评估需求、建档。制定计划、实施评价等步骤实施。结果延伸护理服务保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功能恢复在出院后得以延伸。结论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使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功能锻炼有了保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减少费用、降低了成本。
作者:高巧霞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生化分析中的作用,为提高生化检验分析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中心在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对生化检验工作采用常规管理,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中心对生化检验工作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比较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采取质量控制管理前,生化检验的偏差失误率为3.4%;采取质量控制管理后,生化检验的偏差失误率为0.4%,与质量控制管理前相比,质量控制管理后生化检验分析的偏差失误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质量控制能明显降低生化检验的偏差失误率,提高生化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荐。
作者:严超英;于玲 刊期: 2015年第45期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除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外,也可采用冷冻、电凝、微波、动脉栓塞等方法局部治疗。对反复顽固性鼻出血常存在出血部位隐匿,常规检查不易发现病灶、临床止血困难等难题。2010年4月至2014年6月我们通过采用鼻内镜下查找出血点,同时双极低温等离子凝固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20例,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辉;杜丽娟;李四军;唐嗣泉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治疗的152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52例患者采用个体化的镇痛治疗、心理治疗、扶正培本治疗、化疗及常规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姑息治疗提高了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其无症状生存期,同时减轻了家属的经济压力和护理的负担。结论姑息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是有效的,是患者及家属接受并认可的综合性整体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胥英明;李莉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16例,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对神经外科手术后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消化道出血41例,占5.73%。其中男性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女性,>50岁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于≤50岁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颅脑病变部位来看,第四脑室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其次为脑干、大脑半球、鞍区下丘脑。术后并发症增多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结论男性、年龄>50岁、颅脑病变部位位于第四脑室及脑干、术后并发症是神经外科手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树涛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护理人员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现状,通过分析二者相关性为探讨护理人员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本地四所大型医院125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进而将调查结果采用SPSSl7.0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在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护龄、月收入、编制、子女状况、科室等因素上差异明显(p﹤0.05)。②调查样本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与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方面存在负相关;与低个人成就感方面存在正相关;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等方面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护理人员的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护龄、月收入、编制、子女情况、科室差异等因素都对社会支持、职业倦怠有不同影响。②护理人员社会支持对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存在不同影响。即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度越高,其个人成就感会越高,而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程度越低。
作者:张译文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分析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地区几家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期间从事助产工作的68名助产士予以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可知,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羊水、血液污染;环境伤害;操作利器损伤;工作时晕倒及其他。结论助产士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职业危害因素,必须重视预防措施的制定与落实,从而有效减少助产士职业危害的发生。
作者:李巧萍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了解其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瘢痕组)的妊娠结局,与对比528例正常子宫孕妇(正常组)的分娩结局。结果①从两组分娩方式来看,瘢痕组产妇的剖宫产率(88.96%)高于对照组(22.92%),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瘢痕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正常子宫孕妇相比,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风险明显提高,严格掌握前次剖宫产指征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唐南敏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以便采取更好的综合措施来治疗与预防该病。方法对32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增高。此病与年龄、体重超重、高钠、嗜烟酒、过食脂肪、遗传等密切相关。结论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占的比例较大,且脉压差较大,并发症较多,应用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作者:于亚波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究规范化抗梅毒治疗对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3年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90例,其中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有45例,这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未接受治疗及治疗不规范的患者有45例,这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着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全部4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例,26.67%的发生率,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RPR全部转阴,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例,44.4%的发生率,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给予妊娠梅毒患者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预后及早适应社会生活。方法护士与家属密切配合,通过护理干预及各种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的宣泄、止痛药物的应用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结果本组11例患者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年龄、手术,制定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此方法简捷、经济,又实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将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分析评价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63例,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两个护理阶段,管理前采用常规ICU护理,管理后实行统一、醒目的护理标识管理。对比两个时间段63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后在护理总满意度为93.6%,明显优于管理后的60.3%(P<0.05),管理前合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46件,管理后为11件,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
作者:江晓君;莫清清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评估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癌痛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肿瘤中心二科癌痛示范病房癌痛患者71例作为研究组,本科未创建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时的6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一般护理和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入院2周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能够提高对癌痛患者疼痛管理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金凤;向艳;张仑 刊期: 2015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