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尖锐湿疣的治疗体会

王小英

关键词:尖锐湿疣, 流行病学, 治疗应用, 儿童
摘要: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儿童患病的报道有所增加,其传播途径多样,不能忽略性虐待的可能,儿童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类型及临床表现有别于成年人。儿童尖锐湿疣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等。选择治疗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温针灸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辨证分型并给予温针灸,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温针灸对于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胡广权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临床应用沙星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分析

    沙星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多种优势,比如疗效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用药不合理(比如滥用等)的情况,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不良影响,目前逐渐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医疗单位的重视。下文主要分析服用沙星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总结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旨在为后期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应用针吸细胞学诊断颈部淋巴结疾病的检验体会

    本文通过对656例颈淋巴结针吸细胞标本进行了检验,发增殖型淋巴结核易于鼻咽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细胞相混淆:增生性淋巴结炎易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细胞相混淆:操作不当影响细胞形态的辨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细胞形态鉴别点和操作环节中的注意点。经工作实践证实,能提高针吸细胞学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率对实际工作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作者:曹布道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妇科慢性宫颈炎临床治疗分析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妇科慢性宫颈炎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接收慢性宫颈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予以分析。结果轻度糜烂患者的治愈率是90.32%,中度糜烂患者的治愈率是95.56%,重度糜烂患者的治愈率是75%,中度糜烂患者治愈率要明显优于重度糜烂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6.452,P=0.01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慢性宫颈炎患者通过采用波姆光治疗和有效护理,能够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对于中度糜烂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李海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辅酶Q10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及疑似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辅酶Q10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及疑似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辅酶Q10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2.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在治疗小儿病性心肌炎及疑似心肌炎中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副作用较小、剂型小、便于口服、价格低廉,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微创小切口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

    目的:微创小切口外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小切口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68例,其中开放性C3型骨折7例,闭合性C3型骨折61例,其中采用掌侧切口48例,背侧切口8例,掌侧背侧联合切口12例,切口大小2~6 cm,平均3 cm,术后6周拔除外支架及克氏针固定,同时改用小夹板保护性固定1-2周,进行腕关节及前臂各方向功能锻炼。结果6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7.1%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3个月。桡骨远端骨折复片提示均骨性愈合,2例有针道感染,拔除外支架及克氏针后控制,1例开放性骨折合并肌皮缺损,行游离旋髂浅皮瓣修复愈合,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57°,背伸56°,旋前75°,旋后65°。根据Sarmiento改良的Garland &Werley方法评定疗效[1]:优51侧、良9侧、可6侧、优良率为90.9%。结论微创小切口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2]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手术微创简单安全,小切口美观,无需再次住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良好。

    作者:李能文;王海波;经维新;范欣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输血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红细胞,观察组则采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两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 P<0.05。结论使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有效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值得提倡。

    作者:张秋转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研究

    目的:了解牡丹江市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描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检验项目资料,整理资料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3201人,其中男性48.6%,女性51.4%;平均年龄为47.48±12.93岁,男性平均47.61±12.80岁,女性平均47.36±13.06岁,男女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4,P=0.580);所调查的3201人中,高尿酸血症患者574人,相应患病率为17.9%,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3.50%,女性患病率为11.34%,男性显著高于女性(x2=98.07,P=0.03);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者多以青壮年为主,以30-39岁的年龄组为高(x2=101.35,P=0.003),女性患者多集中在老年群体,并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x2=107.46,P=0.005)。结论牡丹江市体检人群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以青壮年为主;女性患病情况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作者:王文涛;于旭萍;靳革;张慧;陈莹莹;李金成;王笑;荣胜忠;李淼晶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吗啡中毒误诊为肝性脑病2例报道

    0引言例1:患者男,31岁,主因肝炎病史4年,腹胀、双下肢水肿3个月余于2014年8月5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体检发现患有乙肝,于我院查乙肝五项提示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肝病毒基因阳性,转氨酶高于正常,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并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抗病毒治疗,病情好转,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乙肝病毒转阴,口服拉米夫定6个月后停药,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眼黄、尿黄,就诊于我院并住院治疗。查体:T37.0℃、P103次/分、R22次/分、Bp 133/68 mmHg,神清,精神可,皮肤粘膜重度黄染,心率103次/分,律齐,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饱满,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患者有大量饮酒史2年,每日约500克左右。入院后化验情况:乙肝五项定量: HBeAb 、HBcAb阳性;乙肝病毒基因定量:<500Copies/mL。肝功能:ALT 49 U/L,AST 90U/L,ALB 30.0g/L,TBIL 230.4 umol/L,DBIL 112.6 umol/L,ALP 284.0U/L,GGT 37 U/L;血凝四项:PT 18.1 S,APTT 59.1 S,TT16.4 S,PTA46.6%;血常规:WBC 6.99×109/L, Neu63.2%,RBC 3.16×1012/L,Hb115g/L, PLT 71×109/L。腹部彩超示符合慢性肝损害改变,胆囊内泥沙样结石,腹腔少量积液,脾大。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腹水。予以保肝降酶退黄及血浆间断应用支持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胆红素逐渐增高,凝血酶元活动度逐渐下降,腹水、双下肢水肿加重,考虑出现肝功能衰竭,于2015年1月2日化验肝功能:ALT 63.0U/L,AST 118.0 U/L,ALB 37.7g/L,TBIL 601.8 umol/L,DBIL 363.5 umol/L,ALP 240 U/L,GGT 22 U/L;血凝四项:PT 32 S,APTT 69.3 S,TT 15.2 S。PTA19.35%.于2015-1-13日晚出现睡眠差,躁动,头痛,给予吗啡缓释片60毫克口服后入睡,于2015年1月14日晨起8:00查房患者出现昏睡,呼之不应,扑翼样震颤不合作,考虑肝性脑病,予以氨基酸、精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抗昏迷治疗,神志无好转,于10:00主任医师查房发现患者瞳孔如针尖样,考虑患者吗啡中毒,予以纳洛酮1支静注,静注纳洛酮后15分钟,出现躁动,仍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考虑纳洛酮拮抗阿片药物作用起效,再次给予纳洛酮1支静注,患者一直处于躁动状态,逐渐出现呼吸、心率下降,于14:00分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临床死亡。

    作者:李文琳;于文英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护士长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的:护士长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至2015年04月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和认识,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加以改善,对其护理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46%(128/130),同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按照我院自制的焦虑抑郁评分表进行评价后,其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是(28.08±1.42)分和(28.99±1.36)分,和以往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正确认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来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急救、自我保护等护理工作开展,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梅丽萍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中药肾康胶囊的检验标准及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评价中药肾康胶囊的检验标准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CRF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下,治疗组加用中药肾康胶囊治疗(主要药物:巴戟天12g,知母12g,黄柏12g,当归12g,焦大黄10g),一次4粒,一日3次;对照组基础治疗同治疗组,并予以口服爱西特,1日3次,每次4粒。两组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效果比较:两组经系统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85.72%,对照组为61.91%,经非参数Riddx检验,两组之间比较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肾康胶囊的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易于控制,治疗CRF的药理作用明显,对临床防治CRF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任启明;吴健;秦超;刘克浩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儿的预后。方法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骨髓中微小残留病(MRD),根据对此类患儿治疗的随访,联合基础危险度分层方法及动态微小残留病检测,评估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与结论 t(12;21)B系ALL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预后较好的一种亚型。

    作者:顾敏儿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小儿呼吸困难的临床救治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提高小儿呼吸困难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64例呼吸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经及时对症救治,64例患儿有63例治愈出院,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转往上级医院救治。结论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复杂,病情凶险,快速诊断、及时解除呼吸困难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改进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进行研究探索。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100例来我院分娩的活产婴进行分析,将选取的例数进行检查和登记,其中与窒息有关的五种因素:产前高危因素、脏器损伤、低Apgar评分病因,这三种因素对诊断有重要的影响。将前两种种因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各单项之间存在关系(P<0.05),但是没有完全平行。研究显示各项之间可以互补不能取代。结论当前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结果还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在加大诊断参考的时候,必须要大限度的降低错误诊断的出现几率,另外还必须将不同多项指标的综合诊断标准代替简单的A pgar评分。

    作者:郭杨斌;尤苓;周传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军队干休所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军队干休所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情况,以针对性的对干休所老年人进行预防保健工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60例居住军队干休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填写本研究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结合体征与辅助检查,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患病因素。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应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性保健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曹志宏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浅谈临床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结合临床带教实践,针对护理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相应的临床教学质量和护生综合能力,促进护生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早日融入临床工作。

    作者:黄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探讨不同牙体剩余量与石英纤维桩冠抗折性能的关系

    目的:对不同牙体剩余量和石英纤维桩冠抗折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牙科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正畸治疗拔除的100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牙体剩余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牙齿的牙体冠部保留完整,实验组的牙体剩余量从1毫米至3毫米不等。所有牙齿都采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修复材料为石英纤维桩。结果经比较,实验组牙体的平均荷载力为(975±50)牛顿,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0±27)牛顿,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体剩余量为2毫米时,采用石英纤维桩冠进行牙齿修复的抗折性能和牙体冠部全部保留的抗折能力没有显著差别,所以在使用石英纤维桩冠等非金属修复牙齿时,可以将2毫米作为桩箍的临界值。

    作者:冯艳;姜日文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时间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强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式

    目的:探讨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运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70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对不同类型接受引产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大限度地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状况。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导致的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引产的顺利进行。

    作者:汪霞;佛新艳;马丽娜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重症医学科实施“全程责任护士”制度的意义

    目的:探索提高ICU优质服务的措施。方法深入调查,转变观念,从入住ICU开始到转回病房直至出院均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全程护理指导。结果全程责任护士引入后,患者及家属对ICU护士的满意率2015年较2014年显著上升。结论全程责任护士的引入,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巍;张垚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