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展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实施抢救,观察组患者施行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急诊时间、评估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施行急诊护理路径将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判断,避免护理中出现错误操作,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率与治疗成功率。
作者:朱福君;张会文;冯碧霞;李兰萍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护理。方法通过对22例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精心护理对指体血运的密切观察,成活率达96.5%。结论做好术后断指再植病情观察与护理,对断指成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钰蓉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应用于新护士临床带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新进入职的护士100例,依据不同的临床带教干预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50例,观察组护士50例。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观察组护士采用目标管理模式方法进行带教,对比分析两组新进入职护士的临床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对于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综合考评成绩、护理缺陷数。结果两组护士进行带教干预方案后,观察组护士的临床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对于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综合考评成绩、护理缺陷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护士,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进入职护士应用目标管理模式,对于新进入职护士和带教老师都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要求,显著增强了新进入职护士的自控管理能力,促进新进入职护士的成长以及对于护理风险的控制,显著增强了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焦丽;尹茹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CMCC/ CMAC、CBM、CNKI、VIP、万方等8个医学数据库,手工检索12种相关杂志,并追查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和提取数据。结果未婚妇女使用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在躯体化因子得分、总分、阳性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以及阳性项目数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因子得分两组妇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手术流产相比,药物流产对未婚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小。
作者:叶婷艳 刊期: 2015年第55期
将流程再造应用于护理工作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实施流程再造后,护理工作的流程被优化,减轻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加强了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使得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文就将论述护理工作流程再造的必要性,并对其取得的效果进行阐述。
作者:尹茹;刘晓红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肺力咳糖浆在小儿咳嗽性变异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肺力咳糖浆的疗法,观察并对比其疗效、咳嗽哮喘情况、肺功能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结论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肺力咳糖浆进行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12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4例,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疗程5~7 d,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平均热退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全红;李仁秋;李源;陈永凤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入住本院治疗的各种心律失常病人7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静脉输注胺碘酮的治疗方案,对78例病人进行临床护理,治疗中将药物浓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选择正确的血管,持续监测心电,若有并发症出现积极处理。结果救治过程中,出现静脉炎的病人有4例;出现血压下降的病人有3例;出现心动过缓的病人有2例。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及有效护理后,9例病人的相应病情均有所改善好转。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采用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人有显著的促进康复的作用,不但能够将相关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低,还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雨华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炎症指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与60例2型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511,P=0.002<0.05);2型糖尿病患者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CRP、IL-6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P<0.05)。观察组血清CRP、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炎症指标偏高,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炎症指标明显降低,说明丹参注射液对炎症因子据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毕福影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腹腔镜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阿依奴尔·肉孜买提;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讨论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及防控策略,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方法挖掘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和常见风险应急预案,增加护士风险意识,加大风险防控力度。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段伟球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4例呼吸衰竭的患者,对其使用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并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与护理之后,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PaCO2、PaO2、SaO2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所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1.7%(22/24)。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并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率与护理满意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文;朱福君;李海燕;冯碧霞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骨折后脂肪栓塞(FE)的胸部X线诊断要及影像学特征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22例长管骨骨折后合并脂肪栓塞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总结FE早期诊断的要点。结果双肺弥漫性分布的片状密度增高影15例,双肺中下野分布为主的片状阴影5例,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强2例。行CT检查,表现为玻璃样改变13例,表现为多发实变影或结节影7例,合并有双侧胸腔积液2例。结论双肺弥漫性分布斑片状实变影是肺脂肪栓塞的X线特征。FE的早期诊断,有利于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曲洪源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患者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溶血患者18例临床换血治疗的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换血后,其体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下降,血糖水平升高,换血后胆红素再次升高行第二次换血3例,治愈出院15例,黄疸症状缓解自动出院3例。住院时间8~14天。结论溶血病换血可及时移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内环境稳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永强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分析环境心理因素与护理干预对手足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手足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疼痛缓解例数为61例,总有效率为91.04%,对照组中疼痛缓解例数为51例,总有效率为76.12%,x2=3.9205,P=0.04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足外科手术患者给予疼痛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环境心理因素和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意义重大。
作者:谭艳;兰美云;蓝昌丽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行术后在昏迷期和清醒期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对患者昏迷期和清醒期的心理的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以及患者出院3个月后QOLIBRI评分。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要短,观察组SDS、SDA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院3个月以后QOLIBRI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昏迷期与清醒期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清醒时间,改善患者行手术后抑郁焦虑的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房颤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药学监护的工作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心血管内科1例房颤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监护,保证了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的用药安全,提高其长期抗凝治疗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的依从性,使患者注意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结论参与华法林个体化方案的制订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工作的切入点。
作者:王松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及整复后的中西结合康复治疗尺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至2015年就诊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记录中随机选取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配合抗生素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进行康复治疗。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下,观察两组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及整复后的中西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较少患者的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且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应加大推广范围和力度。
作者:李静;李伟芳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钻单孔置双管并液体置换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5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其他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采用钻单孔置双管并液体置换治疗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作者:严四可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观察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178例乙肝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在行临床免疫检验中采取常规控制,研究组在行临床免疫检验中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质量控制结果。结果临床上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88%明显大于对照组89.8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良好,通过严格质量控制可以通过直接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检测准确度,从而间接地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胥光亮 刊期: 2015年第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