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三黄紫花酊治疗二期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

马继琴;王灿花;杨国伟;杨朝梅;李碧凤

关键词:二期压疮, 中药湿敷,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将自制中药三黄紫花酊制剂运用于临床二期压疮的患者,观察用药后患者压疮创面愈合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二期压疮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研究组6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压疮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是在采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我科自制中药三黄紫花酊对创面进行湿敷,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使用三黄紫花酊治疗的研究组共有101处压疮部位,治愈为100%,有效为100%,无效0%;运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共有98处压疮部位,治愈为16.3%,有效为87.8%,无效为12.2%。结论使用三黄紫花酊治疗二期压疮的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的应用探讨

    0引言妇科急腹症是妇科常见病,起病急,发展快,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时又非常困难,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1]。现今腹腔镜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腹腔镜技术目前逐渐成为妇科诊断与治疗的主要手段,妇科急腹症时腹腔镜应用具有诊断治疗的双重意义[2]。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对53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晓霞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以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患者为研究组,以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经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整体护理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各指标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鲁桂美;生步梅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研究视频脑电图监测重症脑炎患儿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析视频脑电图监测重症脑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炎患儿80例为对象,均使用视频脑电图监测,做好监测护理工作,分析临床效果。结果重症脑炎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诊断率和一次性成功率均为100%。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重症脑炎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能有效提高监测结果的正确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汪静秋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观察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100例临床效果

    目的:对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后叶素在肺结核咯血症状的治愈上起到重要作用,帮助肺结核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方飞美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11例异位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异位肾结石中的应用与护理配合。方法对11例异位肾结石患者术前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其术前护理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仪器设备的清洗保养消毒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安返病房。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熟悉各类腔镜手术器械及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了解手术操作过程,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默契,可以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琳;张俊芬;曲宪东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按常规定期复查了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每天1次,每次30~60 min,术后2周评价疗效。观察两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积分情况。结果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观察组在总体健康、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生理职能等维度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少华;劳高权;方金妃;张玲霞;姚幸;吴爱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综合疗法应用在慢性盆腔积液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疗法在慢性盆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从2010年7月到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慢性盆腔积液患者,将她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5人。对照组采取普通中西医联合治疗,试验组采取中西医治疗外加物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的有效人数与显效人数一共59例,总有效率为78.7%,试验组的有效与显效人数一共68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的有效率低于试验组的有效率,差异非常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对慢性盆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探讨系统化培训对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急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效果

    目的:分析系统化培训对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急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培训,对观察组护士给予系统化培训,比较分析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425,P<0.05),观察组现场临床操作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强(X2=17.2896, P<0.05)。结论系统化培训对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保证安全护理。

    作者:付梅英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浅析

    目的:探讨选择自拟疏肝健脾汤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6月至2015年06月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110例。通过抽签法对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实施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5例):选择口服思密达以及多酶片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55例):选择自拟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将2周的治疗定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全部在选择药物治疗的2周后于医院进行复诊,在临床疗效方面, B1组明显高于B2组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P<0.05)。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后表现出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临床选择自拟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进行有效纠正,凸显自拟疏肝健脾汤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丽彬;曹颖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护理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后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11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57例,护理组5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并对护理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的出院时间(10.18±2.56)、并发症(17.54%)、死亡率(1.78%)均高于护理组(7.39±1.99、5.36、0),同时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78.95%)低于护理组(91.07%);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放松心情,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并且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治疗成功率,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丽圆;柳乌桃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择20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随机选择20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在治疗过程中症状改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作为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具有均衡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血压,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增加尿量,减轻水肿等全身症状的作用,对减轻心衰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赵淑君;王丽梅;张兰芳;卢源元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改变生活方式与健康教育新进展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高血压患者在联合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有助于改变高血压患者知识缺乏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方法护理人员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心理指导、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酒和茶等方面的健康宣教,改变或消除患者不利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结果针对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血压的控制率。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知识及预防知识,懂得改善生活方式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配合药物治疗,有效地控制了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危险的发生。

    作者:谢朝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53例AECOPD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联合治疗53例aecoPd的疗效。方法选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常规治疗加雾化吸入噻托溴铵和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上再进行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癌患者进行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高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江涛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功能性子宫出血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类别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无论是处于青春期、育龄期还是更年期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都超过90%。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疾病的治疗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锁骨骨折的患者中选出107例,将其中采用螺纹克氏针固定的共53例,作为Ⅰ组数据;其中采用重建式接骨板固定的共30例,作为Ⅱ组数据;采用锁定式接骨板进行固定的共24例,作为Ⅲ组数据。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52/53),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24/24)。Ⅰ组和Ⅲ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时采用螺纹克氏针固定和锁定式接骨板固定方法取得的疗效更加突出,在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徐国兴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气管导管外固定贴研制与应用

    目的:针对全麻手术病人气管插管用2条胶带固定易致气管导管移位,口腔分泌刺激面部及污染手术床头板而研制的气管导管外固定贴。方法选择全麻手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2条胶带交叉固定,实验组用2条胶带交叉固定后加用气管导管外固定贴。术后观察:有无导管移位,有无面部发红,有无面部淤青,有无污染手术床头板。将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气管导管移位,面部发红,面部淤青,手术床头板污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导管外固定贴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器械。

    作者:赵加全;曾维君;刘珉甬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急腹症患者并行腹腔镜探查及手术的可行性进行总结分析。其中急性阑尾炎37例,上消化道穿孔26例,急性胆囊炎7例,乙状结肠破裂6例,术前未明确诊断13例。结果76例术前已确诊急腹症,在腹腔镜下行相关手术,其中3例胃溃疡及2例乙状结肠癌病例转开腹手术。13例术前未确诊者经腔镜探查并明确诊断,其中5例转开腹手术,89例腔镜下手术的中转开腹率11.2%,围手术期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本组89例均随访,随访期2~24个月,平均15.6个月。结论腹腔镜技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诊断困难的急腹症,可行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并完成相关手术。

    作者:肖德双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18例肺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后乳糜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我院从1994年1月至2015年638例肺癌手术患者,发生乳糜胸18例,年龄27岁至76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右侧开胸10例,左侧开胸6例,全胸腔镜下2例,左1例,右1例。确诊时间1到6天,平均4.7天。引流液400Ml到1340Ml,其中<700Ml者13例,>700Ml者5例。结果引流液<700 Ml者,1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另1例经保守治疗后,引流液突然增多,行胸导管结扎治愈。引流液>700Ml者,2例经观察,一般为5天,不超过7天,引流液逐渐减少,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经开胸行胸导管结扎治愈;1例在胸腔镜下行胸导管夹闭治愈。结论肺癌手术后乳糜胸发生率不高,本组约2.82%(18/638)。引流液量少者(<700Ml),多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引流液量较大(>700Ml),经观察,少数患者引流液逐渐减少,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大部分需行胸导管结扎治愈。胸腔镜下行胸导管夹闭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郑成义;王朝阳;张伟;陆军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适当增加翻身叩背次数在促进气管切开患者提早拔管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总结在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翻身叩背次数,可以有效的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炎的发生,使气管早日达到拔管的指征,提早拔管。方法选取两组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翻身扣背频率,其它护理相同,对平均拔管日进行比较。结果适当增加翻身次数可以缩短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时间。结论在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翻身扣背次数,可以促进痰液有效排出,预防肺部感染,缩短拔管时间,降低平均住院日,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丽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在脑梗塞携带胃管出院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对脑梗塞携带胃管出院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携带胃管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由延续护理小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主动进行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呕吐/反流、腹胀/腹泻、鼻咽黏膜损伤、胃管堵塞、误吸、肺部感染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管理,能使脑梗塞携带胃管出院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

    作者:徐龙华 刊期: 2015年第6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