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义;王朝阳;张伟;陆军
目的:分析急诊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措施,提高昏迷的诊断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326例昏迷病人的急救诊疗。结果猝死27例(48.21%)为深度昏迷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意外68例(38.42%),糖尿病相关性昏迷39例(22.04%),为中度昏迷的常见原因;酒精中毒30例(32.26%),药物中毒22例(23.66%),为轻度昏迷的常见原因。结论详细询问病人病史、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辉辉;康岩;李林芫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各32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7.80,c2=8.43,t=14.39;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构建良好护患关系,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病情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莹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针对老年中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内科治疗效果予以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8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nP和lVef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变化明显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内科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孟源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导乐陪产服务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将600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成导乐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分娩方式,导乐组开展导乐陪产服务。结果导乐组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将导乐陪产服务用于产科陪产中,可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高艳华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针对全麻手术病人气管插管用2条胶带固定易致气管导管移位,口腔分泌刺激面部及污染手术床头板而研制的气管导管外固定贴。方法选择全麻手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2条胶带交叉固定,实验组用2条胶带交叉固定后加用气管导管外固定贴。术后观察:有无导管移位,有无面部发红,有无面部淤青,有无污染手术床头板。将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气管导管移位,面部发红,面部淤青,手术床头板污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导管外固定贴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器械。
作者:赵加全;曾维君;刘珉甬 刊期: 2015年第63期
0引言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反应在临床常见,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常常能高度警惕。维生素k1注射液属脂溶性维生素类药物,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1]。主要用于各种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新生儿出血及各种疾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尤其适用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而出血的患者,还具有解痉、平喘、止咳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其不良反应是:静脉滴注过快超过5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血压下降、支气管炎、心动过速等。
作者:李林强;朱锐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无瘢痕手术法行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研究。方法73例腹股沟疝(单侧腹股沟疝57例,双侧腹股沟疝16例)行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脐做纵行切口,建立气腹后置入5 mm腹腔镜,经皮将内环缝合针对73例小儿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结果73例手术均成功,其中16例双侧腹股沟疝有2例为术中发现的隐匿性双侧腹股沟疝。73例手术时间15~50 min,平均27.5 min。无1例复发,无阴囊血肿、无腹壁、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创伤小、无腹壁瘢痕、可靠、价廉,是一种易于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钟晨;木拉提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按常规定期复查了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每天1次,每次30~60 min,术后2周评价疗效。观察两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积分情况。结果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观察组在总体健康、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生理职能等维度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少华;劳高权;方金妃;张玲霞;姚幸;吴爱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因素,为预防血管通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长期留置插管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动静脉内漏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总发生率及病原菌情况,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管通路感染总发生率为21%,对照组为37%,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分离出的72株病原菌中,有革兰阳性菌17株占23.61%,格兰阴性菌46株占63.89%,真菌9株占12.5%,所有感染患者均进行了有效的抗菌治疗后痊愈。结论血管通路感染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而为了降低感染的机率,应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血管通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及时合理的早期治疗。
作者:张美斌 刊期: 2015年第63期
0引言鼻咽癌患者晚期大多数会发生远处转移,如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肺转移,或者两个,几个部位合并转移者,有调查结果显示:转移部位排列为骨、肺、肝,从远处转移发生的时间看三年内为高发,一年之内多,三年后基本稳定[1]。患者并伴有疼痛,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我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也有发生远处转移并疼痛的患者,经过化疗,止痛药对症处理,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后,患者病情好转,疼痛减轻。
作者:冯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探讨门诊急诊输液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100例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行输液风险因素分析后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输液患者面临的风险因素与年龄、病情、心理及就诊时间等因素有关,且实验组总体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输液患者发生输液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因素、病情因素、心理因素、护士操作技巧因素、药品反应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针对输液风险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能显著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刘芬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成效。方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患者时的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和感染率情况。结果隔离措施落实情况明显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感染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医护人员有效落实隔离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作者:董慧婷;钱晓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系统化培训对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急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培训,对观察组护士给予系统化培训,比较分析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425,P<0.05),观察组现场临床操作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强(X2=17.2896, P<0.05)。结论系统化培训对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保证安全护理。
作者:付梅英 刊期: 2015年第63期
0引言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也称痨病)是结核病中常见的种,它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当排菌病人咳簌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而得。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廋,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簌或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和痰中带血,严重者可有咯血的等呼吸系统表现,气急及并发症而危机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肺结核病呈上升趋势。结核病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侵入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单因所致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也是成人主要的传染性杀手[1]。
作者:陈旭辉;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优势,以及在我科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
作者:黄霞;唐小涵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ntM肺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采用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138例HiV/aids合并ntM肺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发生种类、临床表现、年龄、性别以及处理措施。结果70%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1~2个月。发生居前三位为:药物性肝损伤56例,药物性皮疹34例,高尿酸血症28例。76%的药物性肝损伤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男性比女性多见。58~70岁多见。经对症处理、更换部分药物、少数停用可疑药物或停用所有药物、不良反应消失,病情逐渐好转。结论 HiV/aids合并ntM肺病治疗中应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是男性、年老患者在无明显临床症状时也应严密观察,定期复查,早发现,合理治疗,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银春莲;谢周华;裴洁;阮光靖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保护围生儿和产妇安全性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4月-2011年11月54例羊水过少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8例和阴道分娩组26例,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及围生儿安全性项目。结果剖宫产组平均出血152.8±47.4 ml,平均住院时间7.6±3.7 d,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胎儿娩出时间44.2±13.4 min,显著少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产妇分娩的围产儿胎心率、apgar评分及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羊水过少产妇阴道分娩新生的安全性与剖宫产接近,但在产妇副损伤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显著优于剖宫产,临床实践中应该缜密甄别,选择更加符合产妇要求的分娩方式结束妊娠。
作者:董明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大黄合用中药复方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索大剂量大黄合用中医复方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72例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肾衰基础方)、试验组(肾衰基础方加大黄20g/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电解质、大便情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4.29%,试验组有效率为26.92%。组间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判断大剂量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结论大剂量大黄中药复方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临床有效,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不能明确大剂量大黄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周期,继续进行深入探索。
作者:周苗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纤维胃镜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确诊为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根据年龄不同将其分为青、中年组及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的性别比例、发病部位及病理分型。结果本组127例发生胃癌的患者中,青中年组发病率显著高于老年组,且两组男性发病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胃癌发病部位以胃窦发病率高,发病率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贲门部发病率显著高于青中年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均检出比较较高的高、中分化型腺癌,其次为低化分型腺癌与印戒细胞癌;青中年组检出3例未分化癌,比例为3.57%。结论纤维胃镜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进行胃镜检查时,青中年患者要特别注意胃窦,老年患者则要特别注意贲门部,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要加强健康宣教,并通过定期体检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吴桥荣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索分析高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高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复发率,除术后异物感,恢复活动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复发率,除术后异物感,恢复活动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高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的复发率,除术后,患者的异物感低,硬结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才伟;李会仙 刊期: 2015年第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