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护理方法。方法针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护理措施。结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档案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等是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接种次序、心理护理和接种后护理是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护理,对于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和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素杰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研究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类别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无论是处于青春期、育龄期还是更年期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都超过90%。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疾病的治疗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被我院收治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倩倩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清胃散与康复新液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现口腔溃疡副作用的疗效,对其规律进行探讨,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现放射性口腔溃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分期将所有患者分为早中期、晚期两组,清胃散及康复新液后的疗效情况。结果早中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服用清胃散后口腔溃疡痊愈(38.8%)、好转(44.9%)、无效(16.3%);服用康复新液后口腔溃疡痊愈(28.5%)、好转(36.8%)、无效(34.7%)。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服用清胃散后口腔溃疡痊愈(30.7%)、好转(46.7%)、无效(22.6%);服用康复新液后口腔溃疡痊愈(25.5%)、好转(38.7%)、无效(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及晚期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腔溃疡的患者服用清胃散的疗效均优于康复新液。
作者:陈晓真;吴娇;周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观察彩超检查诊断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各56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观察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状态。另选取同期5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69.64%明显高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50.00%,10.71%)(χ2=4.495~40.454, P<0.05);ti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0.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71%(χ2=20.440,P<0.05);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72.92%vs 23.08%;83.33%vs 16.67%)(x2=5.333~22.615, P<0.05),tia组软、硬斑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χ2=0.286, P>0.05)。结论彩超检查证实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检出软斑可作为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
作者:尹雅丽;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对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所有患儿均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81例阳性,阳性率84.4%;15例痰培养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15.6%;4~8年龄段的血清学检测阳性率高于和<1、1~4以及8~12等年龄段(P<0.05)。结论临床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法进行检测,均能够取得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谢迎春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究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大专正在上妇产科护理学见习课的两个班学生,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护生为60人。予以对照组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以及临床护理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产科护生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作者:卢笛;何丽桥;梁月秀;李雪静;卢彩合;陆小曲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肺炎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55%,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炎复发率为1.55%,对照组患儿的肺炎复发率为1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出院后的肺炎复发率,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珍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该院近三月来3例胰石症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胰管结石的真正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多发生在慢性胰腺炎基础之上,上腹痛、脂肪泻、糖尿病为其典型症状。在疾病的早期多表现为腹痛,脂肪泻及糖尿病少见。通过B超、ct及胰胆管造影(ercP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对绝大多数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包括内窥镜及手术治疗,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并以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为首选术式,效果良好。内镜治疗主要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Pt)、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胰管内支架引流术(erPd)。结论胰管结石是诱发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并影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确诊后应争取早日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卓林;张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措施,提高昏迷的诊断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326例昏迷病人的急救诊疗。结果猝死27例(48.21%)为深度昏迷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意外68例(38.42%),糖尿病相关性昏迷39例(22.04%),为中度昏迷的常见原因;酒精中毒30例(32.26%),药物中毒22例(23.66%),为轻度昏迷的常见原因。结论详细询问病人病史、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辉辉;康岩;李林芫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探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抽取本院口腔黏膜科2012年至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量及药费等数据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限定日剂量法对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日均药费等进行数据分析,并分析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用药频度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呋辛酯片,其次则是甲硝唑和氟康唑;日均药费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波动的趋势,总体而言头孢类药物是日均药费高的抗菌药物。结论口腔黏膜病的治疗药物中,抗菌药物的占比不大,各类抗菌药物的比重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表明几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就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华;商建平;毛文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方法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指导、心理护理、戒烟限酒、健康指导。结果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结论加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控制高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秀;王勇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成效。方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患者时的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和感染率情况。结果隔离措施落实情况明显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感染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医护人员有效落实隔离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作者:董慧婷;钱晓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门诊急诊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这段时期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恢复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门诊急诊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效缓解了医患关系,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家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局部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局部出血的9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临床护理,患者的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90例患者终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后存在局部出血现象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控制其出血症状。
作者:钱秋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统筹考虑工作强度、质量、表现等因素,严格考核,强化绩效激励作用。
作者:余跃跃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中的常见并发症,如果预防和治疗不当会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中如何进行有效控制,是糖尿病人需要的,如何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医生临床中面临的任务。
作者:徐学红;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移植在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皆为因机械操作造成手外伤,采用皮瓣移植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防感染及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确定治疗效果。结果8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84例,其余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引流、清除坏死组织等处理后创面均良好愈合,成功率达94.38%。结论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具有临床效果好,感染率低的优点,同时也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促进手部功能及外形的快速恢复。
作者:夏晓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究分析外阴白斑和鳞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意义和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外阴白斑和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且设置2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采用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法进行p53蛋白的检测,观察p53蛋白的表达与鳞癌和外阴白斑的关系。结果正常人群和各型良性病变以及不典型增生的p53蛋白表达与鳞癌患者的p53蛋白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为肿瘤的恶性标志,其表达与外阴白斑和鳞癌的关系密切,因此,观察患者的p53蛋白能够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齐凤华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住院部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1组,尚未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2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褥疮恢复及发展情况。结果观察1组患者中98%的患者经护理,压疮症状均有所好转,观察2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护理不到位发展为压疮。结论针对老年病人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可起到预防压疮发生与促进压疮痊愈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慧 刊期: 2015年第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