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股静脉穿刺致假性动脉瘤1例

顾淑贤

关键词:血液透析, 股静脉穿刺, 假性动脉瘤
摘要:0引言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因透析用动静脉内痿未建立或内痿血流量不足,股静脉穿刺维持临时性血液透析是血管通路常选用的部位。因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广泛。现报道尿毒症患者采用直接穿刺股静脉致假性动脉瘤1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42例(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45例(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护患关系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45例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干预后的满意率为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满意率80.95%,两组患者满意率数据比较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和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夏玲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辨证施护在眩晕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辨证施护在眩晕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眩晕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方法进行护理,根据疗效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统计并记录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28%。由统计数据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眩晕病人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有效、可行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改变生活方式与健康教育新进展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高血压患者在联合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有助于改变高血压患者知识缺乏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方法护理人员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心理指导、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酒和茶等方面的健康宣教,改变或消除患者不利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结果针对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血压的控制率。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知识及预防知识,懂得改善生活方式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配合药物治疗,有效地控制了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危险的发生。

    作者:谢朝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的疗效观察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组以生殖功能障碍及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疾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月经紊乱,患病率达6~10%[1],以持续无排卵及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为主要临床症状。方法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中肥胖的发生率为20%~41%,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但非肥胖患者可能也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2]。结果大量的研究证实pcos患者中不论肥胖与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通常发生率可达50%~60%[3]。结论因此从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两个方面着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翠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以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患者为研究组,以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经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整体护理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各指标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鲁桂美;生步梅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护理干预对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MG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施行不同护理干预,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个性化护理及一般护理后,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全面评估病人、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医生针对MG及不同合并症的相关治疗能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MG症状,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俊立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肺结核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0引言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也称痨病)是结核病中常见的种,它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当排菌病人咳簌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而得。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廋,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簌或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和痰中带血,严重者可有咯血的等呼吸系统表现,气急及并发症而危机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肺结核病呈上升趋势。结核病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侵入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单因所致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也是成人主要的传染性杀手[1]。

    作者:陈旭辉;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宫外孕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2例应用腹腔镜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的一般资料、护理重点及相应措施并进行总结。结果对32例宫外孕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除3例在保守治疗观察过程中患者出现腹痛加剧,阴道流血增多,血压下降等出血症状而急诊手术外,29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成功率75%。结论宫外孕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应抓住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重点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孟庆波;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腔镜对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再给予优质护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梅丽萍;赵慧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彩超对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彩超检查诊断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各56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观察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状态。另选取同期5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69.64%明显高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50.00%,10.71%)(χ2=4.495~40.454, P<0.05);ti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0.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71%(χ2=20.440,P<0.05);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72.92%vs 23.08%;83.33%vs 16.67%)(x2=5.333~22.615, P<0.05),tia组软、硬斑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χ2=0.286, P>0.05)。结论彩超检查证实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检出软斑可作为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

    作者:尹雅丽;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复杂性肛瘘微创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9例,a组患者给予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B组患者开展切开挂线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表现与肛门失禁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但a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创口面积、创口愈合时间以及Wexner肛门功能评分均显著好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显著抑制术中出血量与创口面积,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并迅速改善肛门功能,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王延超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探讨交叉配血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交叉配血出错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由于输血时患者的血型,病史,病种,用药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检验人员的水平等因素,从而使得在交叉配血中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血液标本、温抗体、冷抗体、不规则抗体。药物等因素均可影响交叉配血,只有经过严格、合理、恰当的操纵才可以防止在交叉配血中所出现的问题。

    作者:徐红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期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行全期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行全期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间,观察组中出现术后不良反应(3.6%)和并发症的例数(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10.9%)与并发症例数(16.3%);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质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2.7%),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围手术期间,对患者实行全期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质的变化,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南玲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举措。方法以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间实施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实施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危害,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作者:杜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推进公职人员绩效考核改革发展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统筹考虑工作强度、质量、表现等因素,严格考核,强化绩效激励作用。

    作者:余跃跃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研究视频脑电图监测重症脑炎患儿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析视频脑电图监测重症脑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炎患儿80例为对象,均使用视频脑电图监测,做好监测护理工作,分析临床效果。结果重症脑炎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诊断率和一次性成功率均为100%。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重症脑炎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能有效提高监测结果的正确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汪静秋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择20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随机选择20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在治疗过程中症状改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作为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具有均衡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血压,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增加尿量,减轻水肿等全身症状的作用,对减轻心衰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赵淑君;王丽梅;张兰芳;卢源元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锁骨骨折的患者中选出107例,将其中采用螺纹克氏针固定的共53例,作为Ⅰ组数据;其中采用重建式接骨板固定的共30例,作为Ⅱ组数据;采用锁定式接骨板进行固定的共24例,作为Ⅲ组数据。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52/53),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24/24)。Ⅰ组和Ⅲ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时采用螺纹克氏针固定和锁定式接骨板固定方法取得的疗效更加突出,在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徐国兴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艾灸治疗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艾灸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4例髋部骨折术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艾灸护理法,观察患者便秘的康复情况。结果护理2周后,患者显效28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4.4%。结论中医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便秘患者进行护理,不但操作简便、卫生,而且临床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刘轶男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本地区2012年9月份至2014年12月份期间各医院收治的56例HiV感染与艾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抗病毒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通过对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后,56例患者中,仅出现2例死亡,死亡率为3.57%,54例患者能基本从事劳动,有效率为96.43%。结论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毒的增长,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胜贺 刊期: 2015年第6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