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施护在眩晕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董桂霞

关键词:辨证施护, 眩晕,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辨证施护在眩晕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眩晕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方法进行护理,根据疗效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统计并记录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28%。由统计数据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眩晕病人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有效、可行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方式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较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与经肛局部扩大切除术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实施手术切除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行肛局部扩大切除术,分别对手术后恢复正常作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生存期、并发症等几项指标来做一个分析。结果6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出血量、恢复正常作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生存期、并发症几个方面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由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比较,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与手术无关,应当根据多种因素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包散丹;阿古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龙珠软膏治疗耳鼻喉腔道皮肤感染的耳鼻喉分析

    目的:分析龙珠软膏治疗耳鼻喉腔道皮肤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到我院进行耳鼻喉腔道皮肤感染治疗患者86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3例,研究组为43例,给予对照组敷鱼石脂软膏疗方法,给予研究组龙珠软膏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耳鼻喉腔道皮肤感染患者采用龙珠软膏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曹诗斌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血液透析股静脉穿刺致假性动脉瘤1例

    0引言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因透析用动静脉内痿未建立或内痿血流量不足,股静脉穿刺维持临时性血液透析是血管通路常选用的部位。因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广泛。现报道尿毒症患者采用直接穿刺股静脉致假性动脉瘤1例。

    作者:顾淑贤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3cm子宫粘膜下肌瘤行腹部与阴道超声诊断的对比

    目的:分析与探讨阴道联合腹部超声诊断<3cm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效果。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行腹部超声诊断,对观察组患者行阴道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48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子宫粘膜下肌瘤,且肌瘤直径为0.5~2.5cm,2例患者未检查出,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中,31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子宫粘膜下肌瘤,且肌瘤直径为0.6~2.5cm,19例患者未检查出,患者诊断准确率为62.0%。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超声能够准确诊断出<3cm子宫粘膜下肌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俊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总结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应用内膜消融自凝刀刮凝宫腔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炔诺酮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6%,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乏力、体重增加。治疗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6例,复发率为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丙泊酚麻醉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术中的临床效应。方法将12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120例患者均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60例患者直接行内镜硬化剂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外周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和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不同时段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外周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操作医生的评价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术中,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

    作者:唐斌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浅议中医阴阳理论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意义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纠纷频发,终至医患两伤。笔者从事医务管理工作近十年,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试用中医学阴阳理论处理医患关系,在预防医患矛盾、解决医患纠纷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勤勇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的应用探讨

    0引言妇科急腹症是妇科常见病,起病急,发展快,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时又非常困难,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1]。现今腹腔镜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腹腔镜技术目前逐渐成为妇科诊断与治疗的主要手段,妇科急腹症时腹腔镜应用具有诊断治疗的双重意义[2]。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对53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晓霞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探讨交叉配血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交叉配血出错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由于输血时患者的血型,病史,病种,用药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检验人员的水平等因素,从而使得在交叉配血中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血液标本、温抗体、冷抗体、不规则抗体。药物等因素均可影响交叉配血,只有经过严格、合理、恰当的操纵才可以防止在交叉配血中所出现的问题。

    作者:徐红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适当增加翻身叩背次数在促进气管切开患者提早拔管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总结在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翻身叩背次数,可以有效的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炎的发生,使气管早日达到拔管的指征,提早拔管。方法选取两组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翻身扣背频率,其它护理相同,对平均拔管日进行比较。结果适当增加翻身次数可以缩短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时间。结论在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翻身扣背次数,可以促进痰液有效排出,预防肺部感染,缩短拔管时间,降低平均住院日,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丽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实验组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护理治疗。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6.4%,而对照组仅为83.6%,实验组患者的疗效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今后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值得参考。

    作者:杨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ICU护士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0引言ICU是以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它大的特点是危重病人的集中,医护人员的集中和各种现代化监测和治疗仪器的集中[1]。而ICU护士作为抢救重症患者的技术骨干,她们承担着繁重的护理任务,进行着持续的脑力和体力活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警惕性。因此ICU的工作性质和环境决定了ICU护士是心理压力产生的高发人群,容易形成孤僻、孤独和感情抑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问题。重视心理压力对护士的影响,认真分析心理压力的产生因素,探讨其应对措施,不仅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对我是五家设有ICU的医院内该科室护士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她们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可行的缓解措施。

    作者:沈煜琴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胆囊腹腔镜切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各选取50例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对象的满意度和护理缺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同时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也较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减少医患纠纷,实现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同时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保证优质护理的实施。

    作者:王秀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大剂量大黄合用中药复方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大黄合用中药复方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索大剂量大黄合用中医复方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72例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肾衰基础方)、试验组(肾衰基础方加大黄20g/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电解质、大便情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4.29%,试验组有效率为26.92%。组间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判断大剂量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结论大剂量大黄中药复方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临床有效,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不能明确大剂量大黄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周期,继续进行深入探索。

    作者:周苗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中的常见并发症,如果预防和治疗不当会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中如何进行有效控制,是糖尿病人需要的,如何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医生临床中面临的任务。

    作者:徐学红;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安徽涡阳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TSH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涡阳县8954例孕前妇女的甲状腺功能状况,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954例孕前育龄妇女血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8560例tsH数值正常,占95.60%,275例tsH数值偏高,占3.07%,119例tsH数值偏低,占1.33%。结论本地区孕前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存在一定的比率,疑似甲减的比率高于疑似甲亢的比率。在孕前开展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可为育龄妇女孕前健康状况提供参考,对优生优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淑侠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高脂血症患者血浆铁蛋白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铁蛋白(sf)在高脂血症发病中的作用,对高脂血症患者体内sf水平与氧化应激状态进行研究,为其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10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100例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sf、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隐性氧化蛋白产物( aoPP),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储铁水平明显升高,sf有显著性差异( P<0.01),同时病例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氧化应激标志物aoP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sod、GsH-Px则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体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f可能作为一种间接指标,激活氧化应激机制参与脂质代谢异常的发生。

    作者:张丽翠;程江;钟晨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关于基层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策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层卫生防疫工作也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妨碍了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为更好地促进国内的卫生防疫事业的水平全面提升,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者结合自己几年以来一线的工作经验,对基层卫生防疫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进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作者:宋金刚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研究CT引导下进行皮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进行皮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患者进行ct定位引导下的皮射频消融治疗,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4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无产生并发症的患者,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临床护理效果好。结论对接受皮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辅助手术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费娟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期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行全期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行全期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间,观察组中出现术后不良反应(3.6%)和并发症的例数(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10.9%)与并发症例数(16.3%);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质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2.7%),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围手术期间,对患者实行全期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质的变化,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南玲 刊期: 2015年第6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