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琼;黄光明;彭雷;张霞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SCT)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普通(DR)平片检查后未发现骨折(临床怀疑骨折)、可疑骨折和明确骨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在影像工作站上作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包括横断、矢状、冠状切面图像),就普通平片与16层螺旋CT影像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各图像显示骨折详细情况的能力.结果: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明确、直观显示各种骨折及脱位情况,避免了误诊、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显示普通(DR)平片难以诊断的隐匿型骨折,3D及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观察骨折的形态变化及移位情况,两者相互补充,对骨关节骨折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建华;彭述文;米霞;邱英良;覃德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子宫动脉多普勒在妊娠不良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5例,同时收集同期子宫动脉多普勒正常组产妇45例,并随访至产后,比较两组之间分娩周数,新生儿体重、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差异.结果:45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子宫动脉多普勒表现:22例产妇多普勒出现双侧舒张早期切迹,23例出现单侧舒张早期切迹.两组间的胎龄、新生儿体重、早产及FGR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动脉多普勒(X1)异常是惟一能够预测不良结局的指标.结论:子宫动脉多普勒异常是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有效指标,对母婴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瑞芳;付兰莉;李嫣妮;蓝焰;邹连娟;吴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近年来外科各领域向微创方向迈进,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美容效果明显、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的手术室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支持和保证.
作者:郭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健康俱乐部对社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普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方法:选定建立健康档案20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俱乐部活动形式,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社区居民实施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建立健康俱乐部干预后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认识,骨质疏松症知晓率明显提高了.结论:通过健康俱乐部护理干预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取得显著的社会意义.
作者:黎玉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Hp感染阳性结果以及体检者对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方法的接受程度.方法:采用非侵入性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健康体检者,同时调查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度.结果:测定结果发现,Hp检测阳性率在本地区有较高比例,且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的知识了解度不高.结论:健康体检者的尿素(14C)呼气试验阳性率相对较高;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方法迅速、准确、无痛苦,易为体检者接受.
作者:李发旺;罗维香;刘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造影剂应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造影剂的要求也更高,从而更加受到医、技人员的关注.
作者:唐育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分娩过程不仅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孕产妇心理因素对分娩期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心理护理,对促进产程,稳定心率、血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永静;卜美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从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此病以中老年为常见.2007~2010年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26例,观察与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徐丽华;王伟丽;魏景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运用醒脾化瘀法结合卡马西平提高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风痰闭阻证的疗效.方法:将50例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脾化瘀法结合卡马西平治疗,1个疗程后(14天)观察醒脾化瘀法结合卡马西平治疗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92%.结论:运用醒脾化瘀法结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风痰闭阻证疗效满意.
作者:周正国;曲芳;孙英健;单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查找不合理用药因素,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1560张儿科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0例中,男860例(55.1%),女700例(44.9%),抗菌药物涉及6类15个品种,其中静脉给药处方998例(63.97%),口服给药处方562例(36.03%),根据药物类别从高至低分别为:头孢菌素类608张(38.97%),大环内酯类523张(33.52%),青霉素类333张(21.35%),林可霉素类42张(2.69%),氨基糖苷类33张(2.12%),磺胺类21张(1.35%).156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单一使用1349张(86.47%),两种抗菌药物联合211张(14.53%),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648张(41.5%),其中1种抗菌药物与1种抗病毒药物联用570张,两种抗菌药物与1种抗病毒药物联用78张.不合理使用处方145张(9.3%).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静脉用药过多、给药频率低等问题.
作者:龚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枢椎失稳性眩晕是因枢椎不程度的旋转偏歪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许多相关症状,在诊断上需根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等检查,排除了脑、眼、耳鼻喉、心血管等病症即可诊断.枢椎失稳是由于颈部劳损、长期屈颈姿势、不正确的睡姿等原因,使颈背肌肉、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受到损伤,使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理化反应,导致了枢椎的稳定性系统功能减退,出现了枢椎垂直、纵向、横向、旋转等方向的位移,椎体有前后或左右的水平位移,沿环枢椎轴的轴向旋转位移和环枢间角度位移等影响表现,并因枢椎的失稳引起周围组织的刺激,牵拉、甚至暂时的压迫椎动脉和神经,产生以眩晕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其症状和体征涉及多个系统多器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和提高,现结合对本病多年来的诊治研究,谈点体会,仅供同仁参考.
作者:崔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TURP术治疗的158例高危BPH患者,给予充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并行出院后健康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术后随访3~8个月,均无排尿异常.结论:系统、规范化的护理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炳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室肾脏替代疗法的基本治疗方式,通常情况下患者只需要每周2~3次,每次4~5小时的门诊血液透析治疗,就能够满足生命需要.有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本文透过2010~2011年透析数据,阐述如何减少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迟荣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电离辐射.方法:2460例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临床观察治疗者,均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结果:以CT检查诊断为标准.X线平片筛查灵敏度78.61%,特异度99.09%,假阳性率(误诊率)0.91%,假阴性率(漏诊率)21.39%,符合率82.11%,CT检查接受辐射的mA量是平片检查的50倍或以上.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检查阳性符合率高且可靠,但接受辐射量高.X线平片检查乃不失为初次选择检查的必要手段之一,临床症状典型者且与X线征象相吻合者可免去CT检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不必要的电离辅射.
作者:王和良;刘佩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及院内投诉不断增多,这也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热点、难点问题.随着目前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进入临床的实习护士不断增多,由此而带类的相应护理安全、护理纠纷备受重视,更加剧了以上问题的产生.在此类事件发生时,医院需承担经济和名誉的损失,而实习生本人则产生严重心理阴影,导致实习生临床动手能力培训及院校的实习计划不能很好完成甚至影响其毕业和以后的就业.本文对实习护理人员如何完成实习任务,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同时在实习阶段如何避免相关护理纠纷的发生进行探讨,从医疗环境、强调意识、加强沟通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终提高实习质量,帮助护生顺利完成学业.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素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发现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为主的肌酶升高情况,且与病情好转呈负相关性、报告如下.
作者:郭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日渐增长,我国是老年人口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3%,这一方面标志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医疗保健和社会问题.
作者:赵慧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09年11月收治吉林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经治疗治愈出院,此间收治4例危重症患者,现将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为今后治疗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提供线索.
作者:崔青松;金明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减少胶塞颗粒进入输液瓶内的几率,减少因此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减少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矛盾及纠纷.方法:通过改进加药的方法,改用专用的输液针头,减少胶塞进入输液瓶内的几率.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结果:减少胶塞进入输液瓶内的几率,减少因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护患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结论:多观察,反复试验,改进加药方法,减少胶塞进入输液瓶内几率,同时对注射器制造商提出建议,加以改进.通过加药方法的改进,输液针头的选用,明显减少胶塞颗粒进入输液瓶内的发生.
作者:肖春蓉;唐俊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就2009~2010年我院体检中心进行老年人健康体检新发现79例高血压患者,经过社区综合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老年高血压在社区健康促进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李顺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