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梅河口市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韩明奎;赵志强;韩旭

关键词:梅河口市,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弛缓性麻痹, 常见传染病, 预后良好, 危重患者, 托幼机构, 临床症状, 对症治疗, 心肌炎, 夏秋季, 肺水肿, 传染性, 并发症, 学校, 死亡, 脑炎, 流行, 儿童
摘要: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儿童多见.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容易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引起暴发和流行.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07例,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参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分别统计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优化了护理流程,提升了护理服务内涵,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住院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医疗团队的合作,并可减少无效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产时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2004年1~10月应用10%葡萄糖酸钙产时静滴,防止产后出血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雪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分析及其对策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护理质量管理.在社会经济不断完善及医院发展过程中,护理质量时有波动,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作者:宋家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脂血症宜从痰瘀论治

    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是指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血浆中1种或几种脂质浓度,包括血浆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或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过低;人体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各种脂蛋白含量高于同龄正常值者.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社区管理分析

    就2009~2010年我院体检中心进行老年人健康体检新发现79例高血压患者,经过社区综合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老年高血压在社区健康促进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李顺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因素及防范对策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工作已备受重视,护理人员作为心理护理的实施者,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心理护理的开展和成效,进而影响整体护理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护理差错的分析发现,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发生率60%~70%,另外,还可导致护理人员心身疲惫,丧失工作热情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丧失同情心和责任感.

    作者:和国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因此,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问题.目的:实习护生通过临床实习掌握专科技能和知识.方法:每轮护生入科后首先由教学组长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然后安排给各位带教老师专人带教.带教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果:护生能成功掌握专科的护理技术操作、健康教育内容,适应护患角色的转换.结论:严谨的带教作风培养了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王丽君;宋旭;张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降低剖宫产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剖宫产手术是解决难产和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挽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随着剖宫产和麻醉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成熟,电子胎心监护仪的普遍使用,民众对医疗质量的几乎苛求,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干扰了孕妇自然分娩过程,给妇女带来了生殖健康危害,给儿童造成生理、心理和行为障碍及增加家庭的人力、经济上的负担,由简单的医疗问题转变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提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规范剖宫产的适应证和产科行为,提高产科质量,促进生殖健康,支持阴道分娩,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完善医疗体制改革等,着实需要开拓临床路径,降低剖宫产率,对我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2006~2011年的临床探索,实施从孕前到产褥期历经4个阶段的指导措施,提高接产技术,对降低剖宫产率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时爱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肺底积液的X线诊断体会

    肺底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一种特殊表现,指液体位于肺底和横膈之间的胸膜腔内,多为感染性.报告肺底积液患者36例,分析其临床X线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艳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孕产妇早期及分娩期影响

    分娩过程不仅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孕产妇心理因素对分娩期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心理护理,对促进产程,稳定心率、血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永静;卜美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阶段性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6例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患肢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术后7天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9.1%.术后1个月患肢上举、外展、旋转等功能障碍发生率21.2%.结论:临床上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作者:黄盖容;谢妙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血糖对急性期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急性期脑出血时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7例死于原发性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发病后72小时内血糖浓度的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高血糖在急性期脑出血的危害性进行研究.结果:27例死亡患者血糖浓度均在正常以上,其中血糖值在6.2~10.0mmol/L10例,17例血糖值在>10.0mmol/L,低血糖值为6.2mmol/L,高血糖值为92.3mmol/L.高血糖是视丘下部损害的客观指标,同时意味着患者预后不良.结论:急性期脑出血控制血糖水平是保证病情好转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早期干预,积极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作者:杜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及献血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献血反应,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惊厥、抽搐、失去知觉及低血压等症状,这些献血不良反应严重制约着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做好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是保障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及采集血液质量和数量的保证,本文对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保证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

    作者:殷响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肠梗阻术后合并Wernicke脑病15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肠梗阻术后长期禁食导致Wernicke脑病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肠梗阻术后出现Wernicke脑病15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1~72岁,平均58岁;男12例,女3例.患者治疗病程较长,术前、术后均有长期禁食史,术后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结果:15例患者确诊后经大量补充维生素B1后,12例在1个月内治愈出院,无明显后遗症;2例3个月后出院;1例死亡,死于重度营养不良.结论:迅速、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1是治疗Wernicke脑病的有效手段,对于长期禁食患者在禁食过程中应注意维生素B1、B12等的补充,可预防Wernicke脑病的发生.

    作者:李琼;孙倩;张延军;夏云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新生儿窒息10例的复苏抢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抢救工作和复苏后的护理.结果:治疗过程中有9例没有并发症,1例患儿病例发生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通过10例窒息新生儿的积极复苏抢救,配合恰当的护理可避免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贾国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与趾臂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与趾臂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OGTT试验结果、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餐后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餐后血糖正常组(Ⅰ组)、餐后高血糖组(Ⅱ组)及新诊断糖尿病组(Ⅲ组)3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趾臂指数测定.结果:Ⅱ组趾臂指数0.64±0.07,显著低于Ⅰ组0.76±0.08,高于Ⅲ组0.61±0.07.Ⅱ组TBI降低率22.03%,显著高于Ⅰ组(X2=12.292,P<0.001),低于Ⅲ组(X2=6.145,P=0.013).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趾臂指数与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731及-0.650,P均<0.001),餐后血糖水平是影响趾臂指数的主要因素.结论:趾臂指数与餐后血糖水平相关,餐后血糖水平是影响趾臂指数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董元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6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方法:对8209例剖宫产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瘢痕子宫位于第1位,社会因素逐年上升.结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背景和医生行医模式的改变,剖宫产手术指征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应值得重视.

    作者:任改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多结节甲状腺肿的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本研究着重探讨、分析多结节甲状腺肿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及鉴别诊断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凯;张元立;夏大玉;张闯伟;陈菊花;王建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肋骨软骨瘤1例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女,22岁,10年前摄片时发现左侧第3前肋骨性肿物1个,无任何不适而未治疗,近半年来,感肿物增大,伴左前胸壁疼痛、胸闷不适.2009年2月4日就诊.查体:胸廓外观无畸形,左第3前肋部有轻压痛,局部未扪及肿块.X线片示:左第3前肋见约1.6cm×1.5cm类圆形密度增高影隆起,密度不均匀,呈环形斑点钙化,突向胸腔(图1).CT示:左侧第3前肋见一混杂密度改变,密度不均,见点状结节状致密影,局部软组织肿胀,病变向左侧胸腔突入,左肺上叶局部受压,左胸腔局部变扁,病灶约4.8cm×2.3cm(图2).临床诊断:肋骨软骨瘤.完善术前检查,2009年2月7日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术中见瘤段肋骨扁平,增宽,瘤体与壁层胸膜粘连,离瘤体1cm处切断肋骨,连同瘤体一并切除,切除部分粘连胸膜,修补,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2天拔出胸管,切口甲级愈合,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骨软骨瘤.经2年随访无胸痛,肿块未复发.

    作者:詹友达;陶金国;卢刚;李洪兵;谢勇;李懿;李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聚甲酚磺醛溶液与消糜阴道泡腾片在治疗未育女性宫颈糜烂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聚甲酚磺醛溶液与消糜阴道泡腾片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探讨未婚、未育女性宫颈糜烂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未婚或已婚未育宫颈糜烂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消糜阴道泡腾片1片置阴道深部宫颈部位,隔日睡前放置1片,10天1个疗程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浸满36%聚甲酚磺醛浓缩溶液、大小适宜的无菌纱布于非经期紧贴糜烂病灶治疗,每次3~5分钟,每周2次,4周1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P<0.05),观察组治愈率68.57%,对照组治愈率48.57%,两组间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种药物治疗轻度糜烂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糜(P<0.01),观察组对轻、中、重度糜烂的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阴道灼热感,程度较轻.结论: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糜烂,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无出血、无痛苦、无疤痕,疗效快、费用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未生育妇女宫颈糜烂的治疗.

    作者:谭芳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