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组织学研究

赵翚;谢志坚;何剑锋;林坚;胡济安;倪凌晨

关键词:下颌骨, 牵张成骨, 组织学, 动物模型, 兔
摘要:目的 探讨牵张成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时骨组织再生的组织学改变.方法 选取25只成年健康家兔,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分别行一侧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术,实验组在牵张第4、8天及固定期第1、3、5周,分别处死4只兔子,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分别处死1只兔子,均取骨组织标本并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 牵张第4、8天实验组家兔牵张区均为纤维结缔组织,并存在成纤维细胞,骨基质周缘可见大量活跃增生的成骨细胞;固定期第1、3周牵张区两端可见大量新骨形成,但中间仍为纤维结缔组织,新形成的骨组织表面始终附着大量活跃增生的成骨细胞.成行或以复层排列;固定期5周,成骨细胞明显减少,并逐渐呈现出哈佛系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对照组截骨间隙处的成骨过程与一般的骨折愈合情况类似,以软骨化骨为主.结论 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以膜内成骨为主,同时辅以少量的软骨化骨.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用于胃癌根治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CJI)用于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探讨应用CJI的适应证.方法 根据胃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后的具体情况.45例胃癌患者在根治术中采用CJI重建消化道,空肠分别被间置于食管和十二指肠之间(A组15例)、食管和远端残胃之间(B组14例)以及近端残胃和十二指肠之间(C组16例).观察患者术后半年内营养指标的变化(包括体重、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和前白蛋白)和进食的情况(包括每日进食次数、每次进食量),并作内镜检查观察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结果 A、C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各营养指标均有改善,并以C组明显(P<0.05).3组患者的进食情况以C组佳.而反流性食管炎在A、B两组中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B组(p=0.000).结论 CJI虽然使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的食物通路更符合生理,但在消化道重建时并非总是佳的选择,应提倡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应用CJI.

    作者:王敏;陆伯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造影与超声诊断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是乳头溢液常见的病因,好发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内,钼靶X线导管造影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有效的检查方法[1].笔者搜集近三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6例,回顾性分析其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认识.

    作者:张弦;赵晓君;杨月萍;严志汉;虞志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直肠癌保肛术后腔内复发再手术23例临床分析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肠腔内复发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常见的形式之一,往往伴随出血、梗阻是致死的直接原因.目前认为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可靠的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1].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直肠癌保留括约肌术后腔内复发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一峰;杨月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教训

    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自2002年应用于临床以来,主要应用于四肢干骺端粉碎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2].我科近两年来应用LCP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16例,有6例疗效欠佳,其中2例出现接骨板断裂.现对疗效欠佳的病例作一分析,以期提高LCP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

    作者:孙伟方;裴继强;胡起文;郑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首选术式之一.我科采用该术式治疗下肢ASO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子衡;郑祥韬;黄景勇;倪海真;焦元勇;虞冠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原发性乳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与其他预后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和细胞凋亡状态检测.分析这两个指标与其他预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4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和细胞凋亡状态的检测,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E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c-erbB-2检测.结果 49例原发性乳腺癌中,异倍体肿瘤占61.2%(30/49),ER阳性占51.0%(25/49),PR阳性占53.1%(26/49),EGFR阳性占12.2%(6/49),c-erbB-2阳性占30.6%(15/49),出现腋淋巴结转移者占44.9%(22/49).原发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率为(5.60±1.21)%.高S期细胞比例(SPF)组肿瘤标本增殖指数(PI)明显高于中SPF组,而细胞凋亡率、DNA指数(DI)、G1峰变异系数(G1CV)、G2/M期百分数、患者年龄等因素在不同倍体、不同水平SPF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二倍体原发性乳腺癌标本ER阳性率明显高于异倍体标本.而腋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则相反.低、中、高SPF组间乳腺癌标本PR、EGFR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F与原发性乳腺癌细胞EGFR的表达及G3/M期细胞比例有关;DI与PI有关;细胞凋亡率与PR的表达有关.ER与PR、EGFR与c-erbB-2的表达相关.尤其ER与PR两者间具有极强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二倍体和异倍体原发性乳腺癌EGFR表达和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是不同的;各水平SPF组间PR、EGFR的表达明显不同;SPF与EGFR的高表达、高凋亡指数与PR的表达具有相关关系.因此,将细胞周期分析和凋亡检测与其他临床常用的乳腺癌诊断指标进行联合应用,将有助于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

    作者:徐瑞龙;郑昭璟;施红旗;王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开化县2003~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胎儿)在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这些异常往往导致早期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夭折.为了解开化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以便采取干预措施,我们对2003~2007年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四家监测点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江晓梅;戴学军;刘文婷;姜万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对产程及疼痛的影响

    拉玛泽分娩减痛法的基础理论源于巴浦洛夫反射理论,也被称为心理预防式的分娩准备法.笔者采用该法对孕妇分娩中产程和疼痛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孔金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胎妊娠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相比,围产期并发症如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等明显增加,常会导致妊娠结局不良,对母子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针对多胎妊娠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作者:金贤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16层CT成像研究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斑块数目,目测斑块的密度,测量病变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斑块的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检出57例患者存在111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其中31例为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钙化斑块79处,2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13处,1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混合斑块19处,15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伴冠状动脉狭窄≥50%的比例明显高于钙化斑块(均P<0.05).结论 16层CT能同时检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无狭窄的斑块.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存在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采用目测斑块密度的方法,16层CT还可以方便的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初步分类,发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但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也较常见,并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作者:杨斌;高炎;陈文辉;俞一歆;张郑炜;童国新;杨建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两种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自主排尿效果的比较

    腹腔镜技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各类手术.我院自1998年开始施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因手术时间短,在手术结束后即拔除导尿管,促使患者自行排尿.但由于盆腔内膀胱与女性内生殖器毗邻,受盆腔手术刺激、术中曾插入导尿管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往往不能自主排尿.对此,近年来我们在护理中采取促进自主排尿的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红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是指癌灶大直径在4cm以上的黏膜内癌以及黏膜肌无破坏或黏膜肌轻度破坏的黏膜下癌.此型癌有在黏膜内或黏膜下层广泛扩延的倾向,且其病变面积的大小与浸润深度并不一定有平行关系,即病变面积很大,但侵及深度可能很浅.由于癌变组织面积较大,且病变与周围正常胃黏膜界限多不清楚.为术前明确诊断及手术切除范围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对明确诊断并行手术治疗和获得较长时间随访的29例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作一分析.

    作者:刘文广;王坚;都丽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4例鳃裂囊肿针吸细胞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分析

    鳃裂囊肿又称淋巴上皮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系由胚胎鳃裂组织所形成,常发生于青少年.鳃裂囊肿临床上常表现为颈侧或腮腺区出现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临床上很难与其他性质颈部肿块鉴别.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诊断鳃裂囊肿准确率高,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活检.现将我科近年来所做资料完整的24例作一回顾分析,以进一步探讨FNAC对鳃裂囊肿诊断的价值.

    作者:扬秀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L3-4及以上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少见,约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者的2.8%~4.5%[1-2],因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或误诊.本院从1997年2月至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15例,其中高位20例,占6.3%,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孟亮;陈秀庭;季四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Dieulafoy病内镜下治疗15例分析

    胃Dieulafoy病致胃肠道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0.3%~6.7%[1],它是一种较少见的以上消化道大出血为特征的临床急症.其临床特点是无任何前驱症状的特发性大量出血,因其出血部位隐匿,病灶范围小,易造成漏诊、误诊.Dieulafoy病的病变可在整个消化道出现,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等[2],但一般多见于胃高位处,文献报道约75%~95%位于胃食管结合部6cm以内,主要在小弯侧[3].现将我们收治的15例胃Dieulafoy病内镜下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金云晔;肖正武;吴礼坤;唐涵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青春期卵巢肿瘤33例临床分析

    青春期卵巢肿瘤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治疗等方面与成年人相比具有特殊性及复杂性,并容易误诊、漏诊.能否及时正确地作出诊断,对于保留卵巢及生育功能、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33例青春期卵巢肿瘤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宋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单纯肠镜辅助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直肠癌性梗阻的临床应用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较易引起癌性梗阻.对于晚期直肠癌患者,肠镜辅助下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能迅速缓解梗阻症状,避免手术造瘘,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笔者对11例晚期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或不全梗阻患者进行肠镜辅助下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丹阳;刘凡隆;叶锋;徐向明;林建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属于弥漫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类原发性颅脑损伤,为重型脑损伤中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意识障碍、病死率高或易发生神经系统永久性后遗症.过去对DAI只能在尸检时才能作出病理诊断,而现在由于CT的应用,使DAI的临床诊断成为可能.笔者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DAI患者早期CT表现和预后关系作一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DIA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亚东;王丰;孙孟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菱形皮瓣修复巨大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切除后创面1例

    患者男性,33岁,因发现背部肿块10余年入院.10余年前患者发现背部胸椎区域有一肿块,约蚕豆大小,未治疗.以后肿块向皮肤表面隆起,并逐渐增大,直径约9cm,呈暗红色,伴表面局部溃疡.无疼痛等不适感.检查:背部胸椎区域可见一肿块隆起,突出皮肤高约5cm,直径约9cm.肿块表面皮肤薄,颜色暗红,血供丰富,局部呈溃疡与愈合相间,边界清楚,质地韧,无压痛,基底部不同定,易移动.

    作者:王大为;尹红艳;孙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怀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和手术时机

    胆源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病因上的一种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内镜、腹腔镜治疗的介入,该病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也在悄然变化.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胆源性胰腺炎,先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明确结石位置,再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的序贯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孙阳;罗衡桂;俞学军;邱海江;朱紫阳;夏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