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保肛术后腔内复发再手术23例临床分析

孙一峰;杨月明

关键词:直肠癌, 保肛术, 后腔, 复发再手术, 术后局部复发, 再手术治疗, 现报道如下, 可靠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 保留括约肌, 治疗失败, 直接原因, 手术切除, 临床资料, 肠腔内, 致死, 形式, 患者, 梗阻, 出血
摘要: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肠腔内复发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常见的形式之一,往往伴随出血、梗阻是致死的直接原因.目前认为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可靠的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1].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直肠癌保留括约肌术后腔内复发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保肛术后腔内复发再手术23例临床分析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肠腔内复发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常见的形式之一,往往伴随出血、梗阻是致死的直接原因.目前认为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可靠的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1].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直肠癌保留括约肌术后腔内复发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一峰;杨月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术后持续应用异丙酚对重度脑损伤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许多研究显示,重度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β-内啡肽(β-EP)含量及动态变化与伤情呈对应关系,并能反应患者的预后[1].笔者对重度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动态变化,观察其对患者血浆β-E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异丙酚的脑保护价值和可能机制.

    作者:卜文良;潘立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开化县2003~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胎儿)在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这些异常往往导致早期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夭折.为了解开化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以便采取干预措施,我们对2003~2007年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四家监测点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江晓梅;戴学军;刘文婷;姜万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外伤性小肠破裂47例诊治分析

    外伤性小肠破裂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小肠占据腹腔的大部分,分布广,所处位置相对较表浅,又缺乏骨骼的保护,因此,外伤性小肠破裂在腹部损伤中较为多见.一般预后良好,但临床上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也可导致病情恶化,应当引起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因腹部闭合伤所致小肠破裂(不包括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李潘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FixionPF型膨胀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较高,是老年危险性骨折之一[1].研究表明,积极手术治疗可早期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促进患技者早期活动,减少肺部感染、褥疮等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因此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时,手术内固定成为首选治疗方法[2].目前,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近年来可膨胀髓内钉已应用于长骨骨干骨折的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我科应用Fixion PF型膨胀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万智勇;陈初勇;顾海峰;秦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4例鳃裂囊肿针吸细胞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分析

    鳃裂囊肿又称淋巴上皮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系由胚胎鳃裂组织所形成,常发生于青少年.鳃裂囊肿临床上常表现为颈侧或腮腺区出现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临床上很难与其他性质颈部肿块鉴别.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诊断鳃裂囊肿准确率高,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活检.现将我科近年来所做资料完整的24例作一回顾分析,以进一步探讨FNAC对鳃裂囊肿诊断的价值.

    作者:扬秀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L3-4及以上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少见,约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者的2.8%~4.5%[1-2],因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或误诊.本院从1997年2月至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15例,其中高位20例,占6.3%,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孟亮;陈秀庭;季四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两种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自主排尿效果的比较

    腹腔镜技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各类手术.我院自1998年开始施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因手术时间短,在手术结束后即拔除导尿管,促使患者自行排尿.但由于盆腔内膀胱与女性内生殖器毗邻,受盆腔手术刺激、术中曾插入导尿管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往往不能自主排尿.对此,近年来我们在护理中采取促进自主排尿的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红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抢救

    腹腔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大出血属于严重的复合伤,急救期病死率高,文献报道大约在15%左右[1-2].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7年3月,共救治了12例此类患者,11例存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华峰;施煜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K5/6和A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5/6(CK5/6)和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相应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三阴性乳腺癌和84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和AR的阳性表达率.并对相应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CK5/6的阳性表达率86.7%,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4.8%(X2=108.2,P<0.01);AR的阳性表达率25.3%,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82.1%(X2=51.74,P<0.01);CK5/6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关(均P>0.05),而A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关(均P>0.05).结论 CK5/6的高表达和AR的低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明显特征,CK5/6不随肿瘤临床病理指标变化而具有稳定的高表达率,反映了三阳性乳腺癌的基底样表型特征.而AR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而降低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进展有关.

    作者:李中琦;郑怡;滕晓东;严丽萍;滕理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首选术式之一.我科采用该术式治疗下肢ASO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子衡;郑祥韬;黄景勇;倪海真;焦元勇;虞冠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乳腺分叶状肿瘤20例诊治分析

    乳腺分叶状肿瘤旧名分叶状囊肉瘤,发病率比较低,国外文献报道其占所有乳腺肿瘤的比例<1%和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3%[1-3],国内尚未见有大样本报道.现对近年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姚敏亚;刘小焦;吕可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组织学研究

    目的 探讨牵张成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时骨组织再生的组织学改变.方法 选取25只成年健康家兔,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分别行一侧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术,实验组在牵张第4、8天及固定期第1、3、5周,分别处死4只兔子,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分别处死1只兔子,均取骨组织标本并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 牵张第4、8天实验组家兔牵张区均为纤维结缔组织,并存在成纤维细胞,骨基质周缘可见大量活跃增生的成骨细胞;固定期第1、3周牵张区两端可见大量新骨形成,但中间仍为纤维结缔组织,新形成的骨组织表面始终附着大量活跃增生的成骨细胞.成行或以复层排列;固定期5周,成骨细胞明显减少,并逐渐呈现出哈佛系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对照组截骨间隙处的成骨过程与一般的骨折愈合情况类似,以软骨化骨为主.结论 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以膜内成骨为主,同时辅以少量的软骨化骨.

    作者:赵翚;谢志坚;何剑锋;林坚;胡济安;倪凌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胰腺属于腹膜后位脏器,位置较深,故胰腺损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腹部外伤的1%~3%[1],常合并多器官及大血管损伤,不易早期诊断,且常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导致病死率居高不下,是外科临床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总结经验,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胰腺损伤的诊治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张兴龙;吴育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菱形皮瓣修复巨大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切除后创面1例

    患者男性,33岁,因发现背部肿块10余年入院.10余年前患者发现背部胸椎区域有一肿块,约蚕豆大小,未治疗.以后肿块向皮肤表面隆起,并逐渐增大,直径约9cm,呈暗红色,伴表面局部溃疡.无疼痛等不适感.检查:背部胸椎区域可见一肿块隆起,突出皮肤高约5cm,直径约9cm.肿块表面皮肤薄,颜色暗红,血供丰富,局部呈溃疡与愈合相间,边界清楚,质地韧,无压痛,基底部不同定,易移动.

    作者:王大为;尹红艳;孙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月骨脱位与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月骨脱位与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比较少见,约占腕部损伤的10%,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或漏诊.我科2000年至2006年共收治月骨脱位7例,月骨周围腕骨脱位13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利;徐红野;郑锋;万双林;周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麦纤维素治疗成人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功能性便秘是由大便硬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1].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多是对症治疗,根据便秘的治疗原则,首先进行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补充足量膳食纤维.小麦纤维素颗粒(非比麸)是瑞典Recip AB公司研制的纯天然药物,是世界胃肠病学组织推荐防治便秘的首选药物.为了观察非比麸对成人功能性便秘的确切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30例成人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了自身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尤志富;范玉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滴水双套管在普外科的的应用

    合理有效的引流是外科控制感染、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以来,将滴水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技术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永;应佑华;童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两种皮瓣处理方式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影响

    乳腺癌手术创伤大,皮瓣剥离广,术后发生皮瓣坏死较为常见.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0%~60%[1],国内报道为51%~71%[2].我院近10余年来先后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中采用Halsted-Meger纵切口电刀分离皮瓣和stewan横切口稀释.肾上腺素液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分离皮瓣,现对两种皮瓣处理方式的效果作一分析.

    作者:郎华风;张彬;陈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演变与进展

    标准的胃癌根治性手术应包括胃切除、淋巴结清扫、腹腔游离肿瘤细胞杀灭和消化道重建4个部分.胃肠道生理功能复杂,根治手术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解剖通路,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除感染、出血等一般性并发症外,还有消化道瘘、排空障碍、反流、倾倒综合征、胆胰疾患和远期的营养不良与代谢紊乱等特殊并发症.

    作者:叶再元;张勤;杨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