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流行病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通讯组
在发展中国家,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其中肺炎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5岁以下儿童中,每年约有400万死于肺炎,占该年龄组死亡总数的30%.所以了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情况,掌握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变化,对控制呼吸道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我们对1998-2001年4年间我院痰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袁艺;卢竞;王洛平;王慧平;白常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的人兽共患病.这种病感染家畜或野生的动物,通过与感染动物的唾液密切接触(如在破损皮和粘膜上咬、抓和舔)而感染其他动物和人.一旦疾病的症状出现了,狂犬病对动物和人都是致命的.
作者:赵惠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站自1997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以来,至2001年底已检出HIV抗体阳性者32例.为掌握我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状况,强化预防工作,现将感染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露;安允萍;米娜瓦;于玲;古丽皮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流行病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通讯组 刊期: 2002年第06期
2000年3月1日至4月30日,盐城市盐都县某镇境内发生一起校园麻疹流行,共发病100例,罹患率达3.12%.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有国;陈万庚;顾启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于2001年对太原市强制戒毒所565例戒毒人员进行了HBsAg、抗-HC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张秀丽;解贞莉;梅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O157:H7大肠杆菌(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血清型,能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肠炎(HC)、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自1982年首次在美国发现引起出血性肠炎的暴发,我国也发现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散发病例.近几年来,我国已陆续有10多个省份在食品、家畜家禽、腹泻病患者中检出该致病菌.为了解O157:H7大肠杆菌在本地区动物粪便中的带菌状况,2001年6月,我们采集了我市市区农贸市场和乡村农家的动物粪便共300份.对O157:H7大肠杆菌进行了带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卫国;莫顺堂;方春福;王炜;林君芬;张政;王文英;叶承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刚果民主共和国流脑暴发.截止2001年10月16日,病例总共达到378例,死亡32例,病死率为8.46%,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奈瑟氏菌属脑膜炎球菌,血清型A.感染地区已经开展流脑菌苗接种运动,WHO提供了30万份菌苗.WHO、感染地区非政府组织和国家卫生部正在一起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和公众动员.
作者:龚震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2000年4月20日至5月28日,章邱市文祖镇东张村发生一起布鲁菌病的暴发.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年昌;张延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因1937年首次从乌干达西尼罗地区一位发热女病人血液中分离而得名,发热是当时所知的主要症状,故名西尼罗热(West Nile fever)[1].近几年来,东欧、中东等地接连发生西尼罗热暴发,病人除发热外,还有脑炎或脑膜炎的临床表现[2,3].1999年西尼罗病毒首次登陆西半球,在纽约引起西尼罗病毒性脑炎暴发,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4].我国对西尼罗热的研究较少,现就国外西尼罗热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韩怀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了解我市健康人群中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水平,确定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为预防和控制乙脑的暴发和流行提供监测依据.2001年4月,对襄垣县109名健康人群开展了乙脑抗体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中强;冯淑萍;李华;田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开展腹泻病的防治工作,我们于2000年7月20日至8月20日对哈医大一院、省医院门诊就诊腹泻患者采集大便标本,做病原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芳;闫芳;宫晓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痢疾一直是我省主要传染病病种,90年代起痢疾的发病水平有所减弱,暴发疫情也很少出现.但2001年2-4月我省朝阳地区的北票市矿务局居民区发生不明原因感染性腹泻暴发,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验,确定为一起由于饮用水污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
作者:李丹;修自清;王金玲;许景田;姜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发病经过:患者杨某,男,32岁,汉族,初中文化,刘家沟镇童家村人,个体经营商贩.1999年12月,患者因持续性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携妻子由寿光返回原籍居住,并入住当地乡镇医院就诊,入院抗菌、激素治疗一周,体温降至正常出院.
作者:孙爱民;姜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WHO通过全球疾病突发警报和反应网络继续对疾病的暴发进行监视.该网络系统于2000年4月正式启动,并联接了世界上现有的72个网络,其中多数有诊断特殊因子和处理危险病原体的能力(设备),通过该网络可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资源共享,以保持国际社会对疾病暴发的不懈警惕以及随时作出反应的能力.
作者:屠宇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2001年7月3-8日,哈铁十三局驻林口县筑路工程队相继发生流行性出血热4例,疑似患者2例.首发病例经住院治疗无效死亡.经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此次暴发疫情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郑孟君;叶蕊;张来福;郎景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2001年2月24日至3月26日,天柱县坪地镇云洞村小学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经采取应急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彭冬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报告总结了以往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署关于卫生保健工作者职业接触可能含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血液和其它体液后的管理建议.
作者:龚震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省1997-2000年,共收到HIV抗体检测血清标本197例,经我中心检测确认HIV感染者84例,为研究其流行特征,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我们对84例感染者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光彩;张勇;马艳玲;梁跃波;杨朝军;李徽;李劲光;贾曼红;余慧芬;王文新;张小波;潘颂峰;安静;程何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2001年9月上旬至中旬河南省林州市亚林学校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为了摸清暴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减少和杜绝类似情况发生,我们对此次暴发疫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程华;王红军;李海青;段会林;李学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