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ⅠB~ⅡA期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刘兰芳;孙海燕;殷卓敏;方铣华

关键词:宫颈癌, 神经内分泌肿癌, 小细胞癌, 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期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进一步了解SCCC提供帮助.方法 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患者先行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EP(铂类+VP16)或VAC (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手术方式为子宫广泛性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如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则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辅助化疗4~5个疗程,化疗方案仍为EP或VAC,部分患者辅助放疗.结果 IB1期10例、IB2期2例、IIA期8例,深间质浸润、脉管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5%、40%、25%;Syn、NSE、CgA阳性率分别为75%、90%、80%,CerB2、p53阳性率分别为30%、35%.单纯放疗及手术治疗各1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5例,术后辅助化疗3例,辅助放疗或同步放化疗15例.平均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生存期41.7个月.结论 SCCC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深间质浸润、脉管、淋巴转移率高,常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放化疗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预后.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性分析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其中慢性肾脏疾病(CKD)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研究表明,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对血压的节律性有一定影响,表现为动态血压参数的改变[1].本研究通过监测无肾功能损害和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病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分析血压昼夜节律性的变化,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以期制定更为合理的降压治疗措施.

    作者:赵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85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在卵巢囊肿的治疗中,腹腔镜微创手术逐渐代替开腹手术.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8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素琴;施雪芬;林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5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心力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已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子痫前期、子痫是早产、宫内胎儿死亡、死产、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得到及时控制,我科对15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实行积极有效的产前、产后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幼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强化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监测肠内营养前1d和第8天两组患者内毒素(E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同时测定前1d和第8天粪便中分泌型IgA(S-IgA),检测两组患者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并观察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第8天外周ET、CRP、TNF-α)、IL-6水平强化治疗组中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同时强化治疗组粪便中S-IgA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等并发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粪便中细菌油镜计数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内营养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患者机体免疫.

    作者:许强宏;严静;龚仕金;吴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较急,常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介质可能参与了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于ACS的诊断及应用价值,并探讨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胡华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乳腺癌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乳腺癌在女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居第二位[1].乳腺癌的病程及治疗周期长,预后较差,患者普遍存在经济压力重、相关知识缺乏、形象改变等因素,导致对化疗存在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和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本科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边春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上气道结构与睡眠呼吸紊乱的关系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上气道结构与睡眠呼吸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106 例患儿,采用MRI检查上气道结构,检测指标包括:软腭长度、截面积,鼻咽、腭咽、口咽气道截面积,腺样体、双侧扁桃体截面积,舌骨体上前点至颈2、颈3椎间隙与下颌骨联合的低点连线的垂直距离(H-C2C3),颈舌角.并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OAI)、低血氧饱和度(LSaO2)以及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AHI与软腭长度、腺样体截面积及H-C2C3呈正相关(P均<0.05),与鼻咽气道截面积和腭咽气道截面积呈负相关(均P<0.05);OAI与软腭长度、腺样体截面积及H-C2C3呈正相关(均P<0.05);LAT仅与腭咽气道截面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 软腭及H-C2C3变长、腺样体肥大、鼻咽及腭咽气道截面积变小等均可能导致睡眠呼吸紊乱程度加重.

    作者:倪丽艳;李源;李宁;蔡晓红;刘国钧;刘学军;李昌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氟哌啶醇合并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近年来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合用治疗精神分裂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通常基于阳性症状与中枢多巴胺(DA)功能有关、阴性症状与中枢5-羟色胺(5-HT)功能有关的理论.国内外有学者尝试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一定疗效[1-2].氟哌啶醇主要作用于DA受体[3],与其他受体的亲合力非常低,西酞普兰则几乎仅与5-HT受体结合,故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性、双盲对照研究方法,以作用受体相对单一的氟哌啶醇加用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探讨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合用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作者:黄文武;土晓东;李方敏;叶鑫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基于三维图像库的眼科诊断系统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眼科三维图像库诊断系统,提供传统眼B超无法显现的眼球后部及眼眶的冠状切面图像,以期提高眼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通过设计和建立探头控制技术,将B超的二维图像数字化处理后,采集到计算机中,利用新的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形成诊断报告.结果 采用旋转体切法获得眼球的二维图像数据,经图像转换后可通过三维体绘制技术重建为三维眼球图像.结论 利用现有二维B超探头,本系统可以合成眼科B超三维图像,对于特定的眼科疾病,提供了较二维图像更清晰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惠成;钮罗涌;朱朝阳;包家立;胡小君;董映;徐永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9 例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41例,恶性结节16例,炎性结节12例) 行灰阶超声造影, 动态影像经专用软件脱机分析,获得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EAK)、局部血容量(RBV)、局部血流量(RBF)、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大灌注强度(SImax)等参数.将各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各种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均表现为上升支陡直, 到达顶峰时先快速下降, 随后平缓下降.炎性结节组TTP短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恶性结节组(均P <0.05) .恶性结节组的TTP、MTT均晚于正常组织(均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SImax高于正常组织(P<0.01);两组其余各参数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各组间PEAK、RBV、RB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显示甲状腺组织及结节的不同灌注情况, 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琛;钱超文;陈丽羽;陈俊英;赵惠;边晔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LASE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是利用酒精软化角膜上皮,并通过上皮刀作60~80μm上皮瓣后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原位磨镶来改变角膜屈光度治疗近视,更加适用于角膜较薄、近视度数较高的患者.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LASEK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武英;潘冰心;楼倚天;李卫;杜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干眼的个体化治疗

    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作为眼表疾病的一种,在门诊中较为常见.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眼红、畏光以及视疲劳等.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城市空气的污染以及人口的老龄化,部分人群泪液分泌功能下降,干眼发病率有所增加.现对我院收治的干眼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应夏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过程中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结果及主要的死亡原因[1].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其生活质量及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但临床治疗过程中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却往往被忽视.营养不良尤其是低蛋白血症既可以导致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减退,生活质量降低,增加并发症和医疗费用,也可以造成感染难以控制,进而导致死亡率增加[2].我院对收治的部分心力衰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部分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美齐;罗秀英;孙仁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2例冠心病患者及64例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测量其各自的ABI以及相关生化指标(血糖、TC、TG、HDL、LDL、尿酸、C反应蛋白及总胆汁酸),比较并分析ABI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65.54±10.01 VS 58.53±9.42,P<0.05),ABI明显低于对照组(1.0395±0.1394 VS 1.0976±0.1347,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冠心病组中严重病变者LDL明显高于对照组(106.55±77.48 VS 84.00±26.98,P<0.05),ABI显著低于对照组(0.9643±0.1926 VS 1.0590±0.1173,P<0.01),其他指标亦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实时的ABI监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BI可以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项指标.

    作者:任品芳;王建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对于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迁延的患者,临床常采用抗组胺药和抗生素联合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孟鲁司特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我院采用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先荣;柴秀娟;周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阴唇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患者女性,19岁,未婚,因发现外阴肿物8年,拟诊外阴肿物性质待查,于2008年3月17日住院.患者于8年前发现右侧大阴唇小肿块,约1.5 cm×1.0 cm大小,无痛无痒.至2年后增大至约2.0 cm×1.5 cm,后迅速增大.近年感反复外阴瘙痒和溃疡出血,无右下肢疼痛.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好,无明显消瘦,既往月经规则,未婚,否认性生活史.平时白带不多,无阴道流液、腹痛、乏力及发热.父母及妹妹均体健.

    作者:秦朝霞;姚志韬;丁英;窦晓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韦格纳肉芽肿的CT表现

    韦格纳肉芽肿(WG)是一种少见病,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小血管(包括微小静脉、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血清学检查表现为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阳性.WG常见于风湿科和肾内科,但当肺部病变出现在肾脏损害或系统损害之前时极易被漏诊,因此如何在肺部表现作为首发症状时即考虑到WG的可能十分重要.本文回顾分析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WG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以期提高WG的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月花;周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指标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本文对56例单纯2型糖尿病与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等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加深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

    作者:杨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雷公藤甲素抑制TGF-β1的促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TGF-β1及雷公藤甲素作用下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情况以及10-7 mol/L雷公藤甲素对25ng/ml TGF-β1引起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0-7 mol/L 的雷公藤甲素和25ng/ml的TGF-β1作用下皮肤成纤维细胞ERK1/2的磷酸化情况. 结果 TGF-β1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而雷公藤甲素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也呈浓度依赖性;10-8 mol/L的雷公藤甲素即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P<0.01),10-7 mol/L的雷公藤甲素基本达到大的效应(P<0.01). 10-7 mol/L雷公藤甲素可以显著抑制25ng/ml 的TGF-β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对ERK1/2促磷酸化作用. 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TGF-β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作者:朱金土;杨晓红;余土根;曹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因创伤、外科手术、感染等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在ICU患者中较为常见.MOF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达80%,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达100%[1].MOF已成为ICU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MOF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的不断提高与完善,CBP治疗领域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肾脏病领域.其中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已广泛应用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F等重症患者的救治,并成为重症患者血液净化的主要模式[1-3].现将本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MOF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孔园珍;单彩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