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对于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给予带状疱疹患者局部或全身抗病毒药物治疗。结论抗病毒药物对于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明显,且可终生免疫。抗病毒药物带状疱疹也有显著效果但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无糖型)、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慎用。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o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总体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adl分级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莹;魏博;张国锋;沈洋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医院病人繁多而且复杂,空气流通阻滞,是空气传播传染病的高危区,阻断或消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显得尤为重要,而空气消毒净化器正是阻断或消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比较行之有效的手段,医院有应用空气消毒净化器的必要性。
作者:吉玲;赵传青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老年人和婴儿较少。急性阑尾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阑尾急性感染[1]。其原因可由阑尾管腔梗阻、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厌氧菌。临床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四种。阑尾一旦发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2]。
作者:袁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该回顾性分析评估了使用高剂量甲氨蝶呤防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出现CNS复发的疗效。该研究纳入200名患者,107名为高复发风险患者,93名为低复发风险患者;均使用R-CHOP或相似的方案进行治疗。给予40名高复发风险患者预防性治疗,33名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联合鞘内脂质体阿糖胞苷治疗,7名患者单独使用鞘内阿糖胞苷。总所有高风险患者中,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复发频率较低(2.5% vs 12%; P =0.08)。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其管理中有必要引入“零缺陷”管理理念,探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措施,追求和实现“零缺陷”质量目标,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确保临床、诊疗、抢救工作的需要,让消毒供应室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作者:毛举桂;钟灿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交流晚期老年痴呆的临床护理心得,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15例晚期老年痴呆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结论患者均可得到良好的照顾。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属于失能患者,在护理上需要护理人员更加耐心细致,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状态。
作者:刘淑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采取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结果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精心的护理,血压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病情稳定出院。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陶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治疗。结果54例患者显效3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早期应用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宏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安全可行的采血方法。方法将100例新生儿分为50例实验组行桡动脉穿刺采血,5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穿刺采血,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未出现标本溶血。结论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窦青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室早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传统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很多,但均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可导致新的心律失常,速效救心丸(天津中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研制)是新一代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具有明显的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等功能,但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尚少报道,为此我们根据速效救心丸新型滴丸制剂中川芎、冰片等中药独特作用,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应用该药治疗心脏室早2例。
作者:苑丽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06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使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53例,在采用卡托普利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普伐他汀的治疗,比较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终点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心肌再梗死率,不稳定心绞痛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的治疗方案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终点发生率明显下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帕丽达·莫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是指妊娠在28周以上,在分娩过程中,如果产妇或胎儿有异常情况,胎儿不能顺利出生,通过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及附属胎盘,胎膜及脐带等手术。若手术指征选择得当,实施手术及时,不但可以挽救母子生命,而且能使母婴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可避免因阴道分娩对胎儿及母亲所造成的损害。剖宫产的指征包括:产道异常、软产道异常、产力异常、胎位异常、异常分娩史及胎儿因素等。
作者:冷净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通过提高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认识,深入研究其发生的机理和临床特点,发现其内在规律,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对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以及以后的康复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我院首例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获得圆满成功,患者术后在完全不用降糖药情况下血糖平稳,2型糖尿病病人不再为打针吃药而烦恼。
作者:赵蓉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采取的具体措施,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在分析医院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实施办法,通过培养人员思想认知能力,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完善护理工作模式等,全方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服务,医院的临床护理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提高幅度明显,与活动实施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护理服务工作的安全有效开展,全面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赢得广大病患的信任和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起到的作用。方法针对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期间258例病人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患者均实施过上腹部手术。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护理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不仅在手术后舒适度增加,也在手术过程中明显好过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合理的使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的增加患者的满意率,可在临床中大量实行。
作者:陈洪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及X线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60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做动态观察,其肺部体征轻微,与X线胸部阴影显著表现不符。其胸部X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占8.3%);支气管肺炎13例(占21.7%);肺门影增浓8例(占13.3%);肺纹理增粗、走行紊乱19例(占31.7%)。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而X线表现显著,且出现较早,诊断需认真分析X线的征象,密切结合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艾尔肯·阿合买提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根据科研理论结合我院3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实例,总结科学有效护理措施。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分期不同,根据相应病状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加快患者恢复。患者在经过护理后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
作者:尹桂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影响门诊输液室工作效率的原因以及提高方法。方法将100例门诊输液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每组各5名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对照组按传统工作模式,观察组采用优等化服务工作模式,以此来评估两组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反馈意见。结果观察组护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输液模式对于提高门诊输液室工作效率、患者的满意程度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高秀平;李燕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