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肯·阿合买提
目的:探讨经肛门扩大全层切除早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经肛门扩大全层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和远期疗效方面的不同。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位直肠癌应用经肛门扩大全层切除术治疗可以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的生存率,并具有小创伤、快恢复等优越性,值得推广。
作者:柴素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留置双J管患者出院后的自我观察及护理。方法(1)首先对负责护士进行培训,掌握留置双J管常见发症及护理对策、掌握各类手术后放置双J管的时间,了解各类双J管的材质等做到完全掌握;(2)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1253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和家属在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配合视频、发放册子、图文并茂、结合电话回访等,评估患者的掌握程度,采取个性化护理。对常见膀胱刺激征、血尿、腰部不适、尿路感染、遗忘拔管等并发症预防及自我护理方面实施系统的教育。结果通过正确的健康指导,患者对留置双J管目的有一定认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初步了解,能做到自行观察,有效预防。结论出院患者正确掌握留置双J管护理知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带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杜绝患者遗忘拔管情况。
作者:陈丽华;周正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和分析两种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共60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止血、抑酸、抗休克治疗,a组予口服凝血酶, B组予奥曲肽静脉泵。药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相比,B组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比较少。结论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作者:李春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加用银杏达莫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既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60例加用银杏达莫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17例,显著进步26例,进步13例,无变化4例,显效率93.3%。对照组基本治愈13例,显著治愈22例,进步13例,无变化12例,显效率8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银杏达莫与小剂量尿激酶是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吕彦习;赵丽;韩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一例典型应用新版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方法成功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案例进行分析,对新法复苏得到充分认识。结果新生儿复苏的关键点是建立气道和进行正压通气,严格执行新生儿新法复苏,能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结论严格执行新生儿新法复苏,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秀霞;张颖;王子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讨论子宫内膜息肉(eP)恶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2月至2012年2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eP恶变或潜在恶变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恶变(12例)及绝经后恶变(40例)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本研究中eP恶变率为2.49%绝经前0.74%,绝经后3.74%;(2)eP恶变平均年龄(58.4±12.6)岁,绝经前43.2岁,绝经后65.4岁;(3)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69.2%),绝经前组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4)息肉大小平均为(1.8±0.6)cm,绝经前(1.1±0.8)cm,绝经后(1.8±1.0)cm,两组差异显著(P<0.05);(6)患者多出现子宫异常出血(88.5%)结论绝经后妇女eP恶变率增加,容易恶变为较特殊的病理类型,且大多伴有子宫异常出血现象,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于博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评价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8月间无痛性阴道流血,妇产科临床医生怀疑为前置胎盘的孕妇66例,将以上66例孕妇现行经腹超声检查,再行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孕妇的检查结果并与分娩时所见对照。结果经腹和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符合率分别为76.7%和9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可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然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针对内科慢性病患者,通过中药足浴疗法及护理使其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中药足浴是用中药煎煮取汁泡脚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在护理过程中,按治疗时间及疗程施治,采用中药足浴加按摩的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作者:乐文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使用阿司匹林和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韩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研究对老年脑血管病变和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所产生的意义。方法对70例脑血管病和抑郁症的老年患者给与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比较给予脑血管病变和抑郁症的老年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前后,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紧张和抑郁情绪,差异明显(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脑血管病变伴随抑郁症的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后,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合理用药进行指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10例患者为主要对象,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汇总,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苯巴比妥等药品的病例比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BZ/VPa、PB/VPa方案在安全性等方面比较好。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于癫痫治疗来说临床意义非常大,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楠;任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探讨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的护理经验。对我院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六个方面出发:(1)护士素质;(2)技术层面;(3)管理层面;(4)物质层面;(5)环境方面;(6)患者方面。总结要点:包括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回避护理风险,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刘娜;徐殿祥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分娩是个复杂的过程,产妇受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考验。本文对产妇分娩时的心理状态加以分析,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能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汤永娟;程岩;欧艳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侧枝循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的表现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选择4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出现24小时以内)进行常规Mri和sWi检查,并在2周,3个月内进行复查。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周围侧枝血管的显示程度进行分级。得出相应临床niHss评分,并与sWi显示程度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有34例显示梗死周围侧枝血管的存在,占比例为74%。其中ii级显示16例(占35%),i级显示18例(占39%),0级显示12例(占26%)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有正相关性(rs=0.696, P<0.01)。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侧枝血管在sWi的表现具有一定特点;量化分析侧枝血管的显示程度,有助于判断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侧枝循环情况,对评价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杨志宏;郭宇;李鑫;王昕光;杨笑一;张代辉;柴家荣;张淑慧;齐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甲周疣是发生指(趾)甲周围的一种顽固性寻常疣,临床上处理棘手,用传统的激光、微波、冷冻等物理方法或外科手术切除常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创伤大,难愈合,复发率高。我们采取利多卡因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及聚肌胞注射液按1:1:1配制成混合液,于皮损基底处注射的方法,配合口服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口服液,达到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毛广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采用自我报告的调查方法,一项研究比较了139 位护士的胰岛素笔与小瓶注射器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83% 的护士更喜欢胰岛素笔。护士们感觉胰岛素笔可以更容易的定量,且更容易教会病人使用,从而实现药物的精准给药,节约时间,减低错误给药剂量和降低针头的风险。与胰岛素瓶和注射器相比,护士门认为胰岛素笔更安全。同时护士们也会觉得使用胰岛素笔更舒适和自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呕吐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新疆乌苏市人民医院出生后出现呕吐病症的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呕吐原因有喂养方式不当、出现咽下综合征、肠道感染、便秘、颅内压升高等,经过相应护理,患儿均在1个月内停止呕吐。结论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中应注意区别,给予患新生儿相应的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和治愈新生儿的呕吐症状。
作者:李明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根据科研理论结合我院3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实例,总结科学有效护理措施。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分期不同,根据相应病状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加快患者恢复。患者在经过护理后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
作者:尹桂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这项回顾性观察研究共纳入了200例1型糖尿病患者,旨在评估平均6年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CSII)期间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起始CSII治疗时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位8.7%,起始CSII治疗6个月后,患者HbA1c水平降至7.5%(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HbA1c水平有增加的趋势,但仍低于CSII治疗前水平(P≤0.00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运用中西结合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简单抽签法将其分成2组,将30例实施纯西医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中西结合救治的3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救治后的临床总疗效、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4.1%的临床总疗效,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是5.9%,较对照组的23.3%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运用中西结合疗法救治,对于控制病情、预防迟发性脑病有重要作用,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
作者:刘辉;王林霞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