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过程中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及临床特点

马丽娜

关键词:临床特点, 甲状腺功能异常, 丙型肝炎, 干扰素
摘要:目的:探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过程中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2例,进行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50例进行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观察组),52例进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治疗(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0%、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 组、非 td 组患者的平均年龄、td 既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抗病毒疗程、平均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在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中高龄、有 td 既往史患者出现甲状腺疾病的风险更高,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阴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阴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入选300例湿热下注型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阴洗方、肤阴洁、肤阴泰外洗治疗,共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阴道局部症状及阴道病原学等指标,并评价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84.0%、85.0%,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 <0.05);治疗组在改善外阴瘙痒、白带性状,减少白带量方面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阴洗方对湿热下注型阴道炎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竹;李兮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

    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及文献,对基层医院护士输液操作不当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对今后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段道朋;冯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附16例报告)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例经确诊为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为临床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检查做对比。结果16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结果显示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患者1例,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2例。与病理检查对比,符合率为93.8%(15/16)。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安全无创,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畅;刘学来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微量化疗泵(WZ-6522-05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是很多常规肿瘤治疗中的一种主要手段,静脉化疗仍是常用的给药方式,可以达到使病情缓解,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由于药物对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及有效的接触时间,因此设法使药物在肿瘤病灶局部尽可能的高浓度、长时间的存在,是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关键。静脉留置化疗泵对治疗中晚期为肠道肿瘤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者:于淑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颅内压增高症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压增高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颅内压增高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颅内压增高综合症是神经内科常见综合症之一。多见于脑疝、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病因有散在性脑炎、癫痫持续状态、脑血栓、各种缺氧性脑病等。对于颅内压增高症患者给予全面健康的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也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地震后伤员列车转运的上乘与下载流程探讨

    目的:探讨列车转运伤员上乘与下载的组织,安排,部署,实施,优化组织流程,提高伤员上乘下载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批次列车转运伤员458例的上乘与下载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总结经验及不足。结果458例伤员安全转运至目的地,伤员安全上乘下载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搬运受到二次损伤,伤员满意度高,工作流程有序,流畅,各单位组织人员协作默契。结论大批量伤员远程列车转运通过周密组织,计划,完全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率的伤员上乘和下载,通过实践表明此流程是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式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师文;郭利红;强惠婷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应用高压泵一次性使用雾化器雾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使用高压泵一次性使用雾化器雾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心得进行总结。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接诊的4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高压泵一次性使用雾化器雾化治疗,临床医护人员结合患者个人病情,给予周到、细致的临床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病状积分、大呼气流量(Pef)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对比分析终发现,相较于雾化治疗前,患者哮喘病症积分明显下降,Pef 明显上升,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雾化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检测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高压泵一次性使用雾化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同时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孙旭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密闭式吸痰管在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合理评估吸痰时机,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以维持有效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结果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均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避免了交叉感染。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减少吸痰过程中 sPo2下降的发生率,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作者:龚翠苗;林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困难的患者126例,随机分组,分为 a 组(电刺激组)和 B 组(针灸组),两组临床用药完全一致,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比较电刺激组及针灸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 组显效率为40.9%,总有效率为86.4%,与 B 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确切,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淑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孕妇心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到4月其间,我院接收的100名孕产妇随即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都是50人,对于观察组采取循证心理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用的心理护理,再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焦虑程度,健康知识得分以及满意率。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孕产妇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的少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P<0.05),观察组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焦虑程度(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孕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孕产妇的焦虑心理,帮助孕产妇提高自理能力,从而缩短孕产妇的住院时间。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大剂量甘利欣静滴治疗难治性慢性肝炎60例报告

    目的:观察大剂量甘利欣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对甘利欣常规剂量连续治疗无效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改用大剂量,于治疗1、2、4,6、8周后复查肝功能,统计各期合计复常数。结果常规剂量治疗无效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改用大剂量治疗,临床症状及生化改善明显。结论大剂量甘利欣治疗慢性肝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于洪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48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48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孕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48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的案例进行研究,分别为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和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两组,其中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18例孕妇;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30例孕妇,分析对比两组孕妇临床效果。结果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产后出血率为88.89%(16/18),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产后出血率为90.0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产后出血量为(2250±600)ml,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5/18),子宫切除率为44.44%(8/18),与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早产率为44.44%(4/18),贫血率为22.22%(4/18),新生儿窒息率为22.22%(4/18),死亡率为11.11%(2/18),与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孕妇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处的产后出血量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子宫切除率高。

    作者:郝丽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妊娠晚期合并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妊娠晚期合并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体会,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晚期合并子宫出血产妇7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产妇及其家属意愿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均采取常规处理,研究组采取积极处理。对比两组产妇出血量、子宫切除例数。结果研究组未发生一例子宫切除,对照组9例子宫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合并子宫出血常见于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妇,给予积极处理,有利于尽快控制出血情况,降低切除子宫几率,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朱红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63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并以63例(63只眼)非糖尿病患者施行相同术式作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3者为48只眼(76.19%)。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为:房水混浊,瞳孔区纤维素膜形成,角膜内皮水肿。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情况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杨金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总结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病人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低钾周期性瘫痪患者的诊治、急救、护理措施。结论成功的对13例低钾周期性瘫痪患者进行了诊治和急救护理

    作者:张玲玲;余茂琼;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实施要点探究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30例骨科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间的护理效果,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芳;赛咏梅;于淑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分析电子病历首页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了提升医院的服务效率及水平,当前许多基层医院正致力于建设电子病历档案系统,并逐渐普及电子病历。使用电子数字化的病历,可以提升病历档案的记录、储存及保管效率,同时还可为广大病患群体供应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但目前在使用电子病历为病人记录相关信息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书写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电子病病历的应用价值,为此作者在文中针对提升医院培训力度、强化电子病例的检查及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作者:柴秀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进一步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实行早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胎便转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实行早期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指数,提高新生儿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水平,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蓝海铭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系膜增生性肾炎(CKD4期)中医临床证治方案的序贯研究

    采用成组序贯设计,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方法。在不确定样本含量的情况下进行临床观察。对临床分级已经进入 cKd4期的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以肾络瘀痹证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采用成组序贯设计方法,结果证实中药复方肾苏 ii 号颗粒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总有效率达到62.5%,部分证候的改善超过75%。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率、减少蛋白尿、调节血脂代谢,以及改善高凝状态指标等方面,控制 cKd4期患者的病情,延缓肾脏病理进程方面,具有比较肯定的疗效。

    作者:赵菁莉;邢海涛;任桐;曹式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通过护理干预延长神经内科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通过对老年病人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应用护理干预延长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留置时间。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对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老年患者应用留置针进行浅静脉输液的留置时间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留置时间差异。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平均留置时间明显比干预前留置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健康教育、操作技术、留置部位、辅助工具的使用、正确的冲管方法、有无并发症及病人心理因素等有关。

    作者:苟丽娟;武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