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媛媛;李莉
目的:探讨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均采用 PKP 技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椎体压缩程度、cobb’s 角。结果术前疼痛程度、椎体压缩程度、cobb’s 角为(8.03±1.04)分、(12.55±1.82)mm、(64.28±10.86)o,术后5天,疼痛程度、椎体压缩程度、cobb’s 角为(6.68±1.22)分、(2.34±0.17)mm、(28.34±5.26)o,术后180天,疼痛程度、椎体压缩程度、cobb’s 角为(1.28±0.06)分、(2.02±0.08)mm、(29.14±3.02)o,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止痛好,椎体高度恢复用时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申凯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女性腹股沟疝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女性腹股沟疝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儿腹股沟疝120例,成年女性腹股沟疝140例,120例小儿腹股沟疝给予连同子宫圆韧带作为疝囊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成年女性疝囊内环口高位结扎手术之后采用修补术,其中106例患者采用平片修补术,Kugel 修补术的26例,8例患者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结果小儿腹股沟疝术后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成年女性运用平片修补术的106例和采用 Kugel 修补术的26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及复发的情况。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8例患者,术后有1例出现并发症,出现局部出血,术后后腹膜血肿的情况。结论小儿女性腹股沟疝采用内环口处连同子宫圆韧带高位结扎治疗,成年女性高位结扎术后必须实施修补术,可以选用平片修补术及 Kugel 修补术,好不要选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作者:曲晓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并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经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和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来进行分组,将8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分别为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化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情况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服务,除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同时还可提升手术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孙铮;孙营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电解质在产程中改善胎儿宫内窘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胎儿宫内窘迫产妇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解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30min 胎心率和新生儿1min apgar 评分。结果观察组30min 胎心率恢复正常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1min 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 apgar 评分≥8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解质在产程中能够有效改善胎儿宫内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艳;陈丽;关鑫;范宏图;林海丽;齐月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对主动免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习惯性流产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妊娠前采用主动免疫进行治疗,妊娠后实施主动免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照组妊娠后单纯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妊娠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主动免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夏琼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低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8例产妇进行分析,设为观察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剂量为100ml,浓度为0.1%,芬太尼剂量为2μg/ml;以同期接受38例产妇为对照组,给予0.2%罗哌卡因联合2μg/ml 芬太尼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情况。结果经过镇痛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达100%,对照组镇痛有效率仅78.9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小,作用时间较长,并能明显促进运动阻滞分离,对分娩影响更少,联合芬太尼作用于无痛分娩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聂智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患者男性65岁,农民,主因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半月,于2013年7月12日来诊,询问病史:否认异常。查体: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情况:视力:右眼:0.1,左眼:0.6,眼压:右眼:15mmHg,左眼:15mm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色正,动脉细,小静脉迂曲明显,黄斑区可见水肿,行 FFA 检查:动脉充盈时间略延长,晚期静脉管壁染色,渗漏,黄斑区见荧光渗漏,左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当时考虑右眼 CRAO 可能性大,给以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病情未见减轻。5天后又出现左眼视力急剧下降,查:视力:右眼:0.08,左眼:0.1,左眼底:视乳头界清色正,静脉迂曲扩张,黄斑水肿,再次行 FFA 检查:左眼 ARCT 时相无明显延长,后期静脉管壁染色及渗漏,黄斑区荧光渗漏,视乳头晚期呈强荧光。右眼后期视网膜静脉管壁染色并渗漏,黄斑区荧光渗漏。VEP检查双眼潜伏期略延长。考虑双眼视网膜血管炎,考虑为全身疾病所致。给予球后注射 TA,全身静点糖皮质激素3天,病情未见减轻,在治疗同时行全身检查:血尿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抗“o”,免疫球蛋白,乙肝+丙肝,胸片,心电图,头颅 CT 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核菌素实验阴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阳性)1:16,血清 HIV(阴性),再次追问病史:患者承认曾有冶游史,经皮肤性病科会诊,诊为:梅毒3期,补充诊断:双眼梅毒性视网膜血管炎,给予青霉素320万单位,静脉滴注,1次/6小时,连续静点10天,改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注,每周一次,共4周,一月余后复查,患者症状改善,视力:右眼:0.5,左眼:0.6,双眼底:视乳头界清,色正,黄斑未见明显水肿,静脉迂曲减轻,余未见异常。复查 FFA :双眼视网膜血管晚期未见管壁着染及荧光渗漏,黄斑区未见荧光渗漏,视乳头始终未见明显异常荧光。嘱其皮肤性病科继续随诊复查,皮肤性病科建议患者随诊3年。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失眠40例临床疗效。方法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再根据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分型,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早中晚服用,10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与更年期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相符,故临床使用疗效明显。
作者:刘红霞;刘迎春;刘耀忠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究老年期大肠、肛管癌的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患者的病理学特点,结合临床表现,总结出治疗老年期大肠、肛管癌的对策。结论大肠、肛管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我国的老年期大肠肛管癌则占全年龄组大肠肛管癌的10%~20%。老年人肛肠癌因并发症多,各器官的老化,应激能力减弱等因素,使手术的危险性增加,应加强手术期的处理,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文岩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 Gamma 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2月至2011年5月,治疗并随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8例。结果平均随访2年6个月,18例均临床治愈。结论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用 Gamma 钉固定效果良好。
作者:李跃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发性闭合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精心护理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确保胸腔闭式引流通畅而取得满意的效果,以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敏;王艳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避免或减少 adr 的发生,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上报的 adr 报告,依据患者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科室分布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全年上报共计55例,在年龄构成比中,发生 adr 以41-60岁为多,占49.09%;在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发生 adr 多,占70.91%;在药物种类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 adr 占首位,占32.73%,其次是抗菌药物,占27.27%。收集的报告均为一般 adr,无新的 adr 报告。adr 报告主要来自医师,其次为临床药师,护士位居第三。结论继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瑞霞;陈多湖;任晨晨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对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0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并得到随访的173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 dHs、lcP、Pfna 进行治疗。结果 dHs 组2例出现退钉松动髋内翻, lcP 组出现1钢板松动例髋内翻,2例钢板断裂,Pfna 组未出现松动断裂。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上比较,Pfna 组均优于 dHs 和 lcP 组(P<0.05),按 Parker 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dHs、lcP、Pfn 优良率分别为87.93%、87.09%、96.22%。结论 Pfna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于 dHs 及 lcP,其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缩短术后愈合时间,是治疗老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固定方法。
作者:蒋志余;李成存;王强立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6例外伤致颅骨缺损的患者。将以上76例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38例患者在外伤去骨瓣手术后6~8周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38例,在外伤去骨瓣手术后待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并对以上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38例患者均在6~8周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组84%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例患者并发颅内感染。依据 Gos表预后判断,53.6%恢复良好,22.7%中度残疾,20.1%重度残疾,3.6%植物生存,病死率为0。对照组38例患者,待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52%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1例患者并发颅内感染。依据 Gos 表预后判断,37%恢复良好,38%中度残疾,15%重度残疾,植物生存7%,死亡3%。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的并发症相对于对照组术后的并发症无明显增加,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行颅内修补术对颅骨缺损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能尽早解除颅脑损伤给患者带来的精神负担,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并且在6~8周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相对于以前常规的术后3~6个月修补的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提高患者预后,收到良好疗效,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秦瑜;和华元;李美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统计我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64例上报的adr 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论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以皮疹和瘙痒居多,均为静脉滴注。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连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究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和铁剂治疗方案对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接受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及铁剂治疗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联合铁剂治疗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肌、乏力、胸闷和低血压等并发症基本消失,心肌收缩显著增强,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疗效并不明显,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和红细胞比容等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加上铁剂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更好的保障患者透析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导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通过我科近五年来术前准备及因各类原因倒致尿潴留现象原因对比分析。结果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是高危侵入性操作。因此对其护理操作要求也具有很高的要求。了解和掌握导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对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感染机率,缩短治疗时间非常重要。结论排除导尿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力高低均对患者减少痛苦,降低不适,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玉清;蒙虎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分析商丘市2009年4月至8月份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找到预测手足口病危重后果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以便早期进行临床干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172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完整资料,比较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同。结果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发热持续时间、血糖水平、肌钙蛋白、发病年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年龄小、发热持续时间长、高血糖、末梢循环不良、精神差、肢体抖动、呕吐、易惊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医院是一个特殊环境----即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近年来,医护人员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中常暴露各种职业性损伤的危害之中,在医院职业损伤中护士损伤率居首位,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损伤,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健康。为了大限度的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医学界对其常见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及防护做了不少研究。
作者:郭素颖;张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135例重症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一步进行分析重症肝炎的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重性肝炎135例诊治情况。结果本组135例重症肝炎病例死亡35例,平均住院天数30天。结论及时、早期、正确的治疗是扼制病情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