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瑜;和华元;李美晶
目的:探讨并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经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和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来进行分组,将8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分别为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化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情况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服务,除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同时还可提升手术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孙铮;孙营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颊癌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恶性肿瘤,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但要想取得较好效果,需要将护理工作做好。为此,本文结合一例真实病例谈一谈如何做好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护理。
作者:苏凤花;李莹莹;林洁昕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了解护士对静脉穿刺失败的挫折反应及应对方式对再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对医院在职的8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结果采用盘问解释方式的护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采用回避方式的。结论护士应提高技术能力及自信度,积极正确的面对挫折,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黄雅琼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48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孕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48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的案例进行研究,分别为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和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两组,其中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18例孕妇;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30例孕妇,分析对比两组孕妇临床效果。结果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产后出血率为88.89%(16/18),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产后出血率为90.0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产后出血量为(2250±600)ml,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5/18),子宫切除率为44.44%(8/18),与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早产率为44.44%(4/18),贫血率为22.22%(4/18),新生儿窒息率为22.22%(4/18),死亡率为11.11%(2/18),与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孕妇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处的产后出血量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子宫切除率高。
作者:郝丽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医用冰毯机治疗脑出血、颅脑损伤等疾病引起的高热病人的降温疗效;方法将86例脑出血、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医用冰毯机治疗,对照组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冰袋冷敷。一周后两组进行降温疗效对比;结果应用医用冰毯机治疗后,患者降温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医用冰毯机治疗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其有效的降温治疗提高了脑出血、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华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对人文关怀导向的生活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的病人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70例和在护理中注重人文关怀的实验组7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医院的生活质量的优良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在医院的生活质量的优良率(61.43%),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87.14%)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人文关怀导向的生活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丽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对老年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现本文结合实际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马君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一项随机试验评估了每隔一日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或安慰剂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女性。对该研究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应用阿司匹林的女性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轻度下降,但这被重大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增加抵消。研究者的竞争风险模型显示,选择性地对65岁以上的女性进行治疗时,风险获益比可能会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及文献,对基层医院护士输液操作不当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对今后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段道朋;冯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丁香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分析丁香酚对人体不同机制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结论丁香酚作为一种天然香料,具有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其抑菌效果显著,可以治疗皮肤病,口腔溃疡等疾病。因此将其应用于临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对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0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并得到随访的173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 dHs、lcP、Pfna 进行治疗。结果 dHs 组2例出现退钉松动髋内翻, lcP 组出现1钢板松动例髋内翻,2例钢板断裂,Pfna 组未出现松动断裂。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上比较,Pfna 组均优于 dHs 和 lcP 组(P<0.05),按 Parker 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dHs、lcP、Pfn 优良率分别为87.93%、87.09%、96.22%。结论 Pfna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于 dHs 及 lcP,其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缩短术后愈合时间,是治疗老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固定方法。
作者:蒋志余;李成存;王强立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致死率也逐年提高,心绞痛是急性短暂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当冠脉血流供应不能满足心肌的需求即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由冠脉血流量减少和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而引起,在临床上有众多药物应用心绞痛的治疗,常见的药物有硝酸酯制剂,如单硝酸异山梨酯、钙通道阻滞剂,而本文将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报告如下。
作者:苑丽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医院全球性竟争进程的加快,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加深,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医疗服务的产业化,医疗需求的个性化,多变化,医疗市场日趋风起云涌,大医院低成本扩张,企业医院主辅分离,军队医院举棋不定,区级医院苦苦挣扎,个人诊所鱼目混珠,民营医院咄咄逼人。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以成本管理为主线,优化各管理系统,并积极引入战略成本管理,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作者:陈春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原发性高血压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对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 Hcy 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清 Hcy 含量为(19.13±4.26)μ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 Hcy 含量(14.25±2.14)μmol/l。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 Hcy 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 Hcy 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金海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2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改善等预后情况,指导糖尿病的护理实践,探索有效护理模式。结果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血糖控制、并发症改善、治愈率、心理焦虑情况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利于疾病治疗与恢复,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王姣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与分析该组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该组患者共60例,均给予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其中25例给予分期手术,占41.67%,14例给予Ⅰ期造瘘术及Ⅱ期肿瘤切除术,占23.33%。手术治疗结束后发生2例吻合口瘘,占3.33%,7例切口感染,占11.67%,3例肺部感染,占5.00%,并发症合计1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进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多发性骨髓瘤以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克隆增生,血清或尿液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成分(M 蛋白),正常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以及广泛溶骨病变和(或)骨质疏松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基于近年来对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骨髓微环境的研究,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作者:王浩;马现君;楚中华;于振鹏;高海燕;赵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对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及治疗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采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4.00%,明显高于治疗组8.57%(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1)。然而,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治疗组(P<0.01)。结论采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术中出血少、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治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抗菌药的发现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抗菌药物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广泛的一大类药物,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导致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迅速耐药。由于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研制单位不断向临床提供各种控制耐药菌有效的新抗生素与抗菌药。上市以后,耐这种抗菌药物的细菌随即产生。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有报道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高达50%。经常性的细菌耐药检测结果可以对临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发挥指导作用[1]。
作者:朱红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针对老年卒中患者特殊的心里状态和生理特点,探讨老年卒中的护理要点,以减少临床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50例老年卒中患者的护理观察及12例并发症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12例并发症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恢复良好。结论护理人员应制定针对老年患者的预防及护理计划,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慧芳;张卉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