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47例临床分析

于航;丛莲莹;张万生;王立国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 碎石, 泌尿结石,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患有泌尿结石的患者98例,并将选取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的48例患者则采用排石汤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3.2%,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都没有明显明显的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泌尿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高,患者疼痛程度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牙周病75例临床治疗分析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够及牙龈炎症不能及时治疗等多种因素,造成牙周病的发病率较高。本文对75例牙周病患者,先经过牙周病基础治疗,在牙周炎症消除的基础上,再用药物和手术综合治疗,恢复了牙列外形,达到美观和恢复咀嚼功能之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规范化语言在儿科患儿及家属沟通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分析规范化语言在儿科患者及家属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为研究组,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以规范化语言与患儿和家属沟通,另外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规范化语言沟通制度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沟通能力的变化。结果规范化语言沟通制度实施后儿科医护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考核得分(92.5±3.8)分明显高于实施前(72.5±6.9)分(P <0.01);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99.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P <0.05)。结论儿科医护人员使用规范化语言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能有效提高沟通效果,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就医环境,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自动化工作模式在我院门诊药房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自动化工作模式对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效果的影响。方法结合盒装药自动发药系统、拆零分包机、智能药架、自动传输系统的工作流程及运行情况,对现有工作模式主要存在问及对策分析。效果是“高效、健康、安全、专业化、以人为本”。

    作者:邱星安;邓小凡;谢乃集;包能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探讨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目的:观察常用生化测试受溶血标本的影响及其后期其处置方式。方法把进入本院检验科做体检化验者140例,抽取空腹状态下静脉血6mL 置于生化分析仪上做常规检测,依据是否有溶血出现及其溶血程度分为无溶血、轻度和重度组,后将结果比较显示差异。结果和正常组(无溶血)对比溶血标本检验所含 ALT、LDH、AST、CHOL 结果显著提升。GLU、ALP 的检测与无溶血组相比有明显降低,Cr、BUN、TG、UA 的检测结果与正常数据对比显示无明显偏差。结论临床生化检验当中为了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实施各种方法使检测结果尽可能避开标本溶血的影响。

    作者:蒋美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心理干预法对心内科患者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法对心内科患者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为患者能更好的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的办法选取60例心内科住院条件,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少量的心理干预,研究组实行一种有针对性的心理实施干预,基础治疗之上实行4周的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等相关数据对比用来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中,治疗效果发现无显着差异,两组间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效果明显提升。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胡锦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胃镜下套扎的治疗进展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简称为 EVB,目前在临床上的发病几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与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下面本文将详细探讨临床上采用胃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进展,旨在促进临床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反复发作着的梅尼埃病球囊减压手术30例报告

    目的:提供两种球囊减压的手术方法治疗梅尼埃病的顽固性眩晕难题。方法采用球囊造瘘术和圆窗膜上放氯化钠结晶高渗减压术使眩晕不复发。结果30耳术后均获眩晕不复发。结论球囊手术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陈著声;许光义;吴健;叶莲妹;陈钊;康宗辉;王乃军;陈郁敏;杨磊;肖仪;张文亮;鲁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疗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制定出全面治疗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本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受累器官的范围,采取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庞金奎;杨秀峰;杨新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一个病人被确诊为癌症以后,其心理活动就同死亡发生了联系,产生了对生活淡漠低落的情绪,悲观失望,丧失了治疗疾病的信心。

    作者:魏玉侠;刘继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中药蜂珍膏对创面成纤维细胞数的影响

    目的:通过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创面模型,观察蜂珍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此模型,每日将实验用药涂于创面上,观察药物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结果蜂珍膏能增加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结论蜂珍膏具有较好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张晓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后在手术时间、宫颈扩张、出血量、去痛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宫颈扩张、出血量、减少疼痛及人工流产综合症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出血量,减少了疼痛及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

    作者:颜承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诊断依据及其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胃癌穿孔患者1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穿孔修补术的5例患者生存期为4.6~9.6个月,采取姑息性切除术的5例患者生存期为20.2~41个月,采取根治性切除术的8例患者生存期为23.1~51.7个月。结论胃癌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腹部立位平片及腹穿即可明确诊断胃癌穿孔;确诊后应即行手术治疗,合理适当的术式选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决定着患者的生存期及其生存质量;临床实践证明,根治性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为显著。

    作者:刘义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CU 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在 CCU 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对 CCU 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及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论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及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应用抗凝剂,溶栓治疗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抢救,做好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周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畸形胎儿诊断中应用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进行系统超声检查的875例孕14~41周孕妇临床资料,诊断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结果875例检查孕妇中,经终分娩或引产证实的畸形胎儿18例,畸形率2.06%;彩超筛查确诊胎儿畸形15例,检出率83.33%;漏诊3例,漏诊率16.67%。结论产前系统超声检查胎儿畸形可明确临床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对干预出生人口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石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对急诊新护士的临床带教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急诊新护士的带教质量。方法结合急诊专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带教计划,对带教老师进行严格挑选,对新护士进行系统带教,带教内容包括医德教育、专科知识、技能培训、良好工作方法的培训、团队精神的培养等。结果通过上诉带教、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护理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新护士职业能力。结论科学的带教有助于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实践能力强的护理生力军。

    作者:佘莉蓉;王雪莲;樊金汶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手术室开展术前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术前护理不仅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还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使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促进了护患关系。方法运用心理护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在围手术期达到了佳状态,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结果通过对术前访视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0%的患者需要术前访视,85%的患者存在恐惧,80%的存在焦虑,75%存在失眠。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手术室术前护理中,体现了术前访视的重要性。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胃恶性间质瘤的 CT 诊断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 CT 征象。方法对照分析55例(男24例,女31例。年龄12~75岁)胃间质瘤病人的 CT 与病理资料,并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对良恶性胃间质瘤的 CT 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胃间质瘤中,良性11例,恶性44例。CT 像上瘤体的大小、形态和强化性质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P <0.05)。胃间质瘤的恶性程度与生长方式关系密切,23例既向腔内生长又向腔外生长的胃间质瘤患者中,22例病理证实为恶性,有8例在3年内出现复发。结论瘤体直径大于5cm、不均匀强化、形态不规则、腔内/外生长和浸润与转移提示恶性胃间质瘤。

    作者:薛向生;孙勇;高剑波;杨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护理组长在综合性医院门诊导诊中的作用

    目的:保证门诊部各环节,各时间段医疗护理安全,提高门诊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改变排班模式,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结果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门诊部护理质量,减少了门诊护患纠纷。结论护理组长在门诊导诊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效能,提高门诊部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更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唐晓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泮托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试验分析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并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为泮托拉唑并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为泮托拉唑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缓解和胃镜检查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泮托拉唑并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闫智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护理行为对医疗事故、纠纷的防范探究

    护理行为是医疗行为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护理行为存在的问题:技术状况不佳、粗心大意、业务水平不高、护患关系紧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即加强护患信息交流、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护理操作的严谨性、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而减少和杜绝因护理行为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本文就护理行为中的不足进行探讨,并深入地提出了改进意见。

    作者:汤水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