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娟
0 引言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严重临床综合症,其发生于呼吸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有关。早起脑组织为可逆性障碍,晚期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变性等器质性的改变。如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避免进入严重阶段,从而降低死亡率。现将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侯丽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间38例 ARDS 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肺保护性通气、适当的压力控制通气策略(PEEP)的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38例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的 ARDS 患者中,脱机成功30例,病情平稳后转出重症医学科,脱机成功率78.9%,8例死亡,病死率为21.1%,患者大多死于严重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插管行机械通气,同时应兼顾原发病治疗,采用肺保护性通气、适当的 PEEP 通气策略,可降低病死率,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抗感染治疗,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态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预后。
作者:张仁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强,传播面广,导致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程度的受到歧视,患者常常产生恐惧、自卑、孤独、忧虑等情绪。所以对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积极面对人生,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身体早日康复。
作者:王海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并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为泮托拉唑并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为泮托拉唑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缓解和胃镜检查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泮托拉唑并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闫智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腭裂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唇腭裂的患儿132例进行分析研究,给予修复手术治疗,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儿唇裂术后5 d 拆线,住院7~9 d;腭裂不需要拆线,住院18d。唇裂均为 I 期愈合,腭裂手术有1例患儿发生软硬腭交界处穿孔。结论对于先天性唇腭裂的患儿做好术前护理以及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马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用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医院就诊的50例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的资料,再将这5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一组和二组各2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外,一组只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而二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小儿患者的抽搐、头痛、呕吐等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意识清醒的时间和各种症状消失的总有效率。结果经一段时间治疗,观察分析两组小儿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可以发现一组的治疗效果较二组差,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时应用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法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且少,安全程度高。
作者:贺云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本文从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考核指标体系,探讨指标体系的差异对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推动力;倡导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的一体化建设,重视护理学科发展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拓展护理服务领域等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何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和措施。方法通过推拿的治疗手法对患者进行临床实践,并进行全面的记录总结。结论推拿对颈椎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传统医学理论要深入的研究探索,使之更好的运用于现代医疗实践之中。
作者:鲁康;王伟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随着我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儿童医疗 X 线照射的频率明显上升。为了促进医用 X 线技术在儿童防病治病中更好发挥作用,同时又尽量避免 X 线可能带来的危害,必须认真搞好儿童医用 X 线的防护和剂量控制。
作者:冯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我们选择三组不同的患者,对比与追踪检测 CRP 在判断炎症及创伤转归中的价值,结果指示,患有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以后,CRP 的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明显。凡 WBC 显著增高的患者,CRP 量就有显著的升高,反之亦然。但是有少部分的人例外,经过进行持续的随访,WBC 数与 CRP 水平两者基本上呈平行的关系。外科术后24 h,CRP 量均见升高。手术进行的顺利且没有感染的患者,7天后 CRP 均恢复正常范围。据此确认,CRP 水平是判断炎症与创伤转归的一种可靠的指标。
作者:杨录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方法针对胆道闭锁手术14及术后患儿的护理难点,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实施并发症的护理防范措施,重视出院指导和随访。结论认真分析术后的护理难点,积极采取护理对策,对提高手术后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范玉松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因素,给予葡萄糖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3例低血糖症新生儿进行常规血糖监测,分析其发生因素,同时给予低血糖症新生儿葡萄糖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与新生儿早产、小于胎龄、窒息、硬肿症、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喂养困难等因素有关。经治疗,63例均痊愈,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患有低血糖症的新生儿应常规检测血糖,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吴一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科健康教育内容、实施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入院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促进了母乳喂养,增强了产妇对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增进了护患关系。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作者:王玉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前在二级以上医院[1],随着“安博维、代文、波依定、拜新同”等高档药品的应用,尤其在药物协同应用下,多数患者的血压都能良好的控制[2],而忽略了非药物干预的作用,但药品价格昂贵,患者几周后又换回自己原来的药物,或者到社区寻求其他方案。本文介绍了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海埠社区卫生服务站对1例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管理过程。通过对患者的个性化干预服务,从社区应用国家及省级基本药品治疗的角度,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一些临床路径。
作者:张静波;赵景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讨论呼吸困难的诊断和治疗举措。方法借鉴国内外诊断和治疗呼吸困难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的体会。结论判断有无呼吸困难不仅要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更要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的客观表现,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作者:马大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讨论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诊疗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出血的69例患者,对其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56例实施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1.1%,非手术治疗13例,治疗有效率为69.2%,总有效率为86.9%。结论胃部手术后出血原因复杂,在手术之前一定要明确出血病灶,采用简便有效的方法实施手术,以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尽量避免由于出血而造成的死亡率。
作者:严红军;南兵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介绍了高压部分的电路,阐述了对故障分析的思路和故障排除的方法。
作者:潘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得到降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进行探讨,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妇产科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腹部切口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腹部切口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妇产科手术的患者腹部切口发生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肥胖、妊娠合并糖尿病、缝合技术不佳等因素有关,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可以提高切口愈合率的,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贺俊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