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的临床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张宏

关键词:依达拉奉, 联合用药, 研究进展
摘要:依达拉奉是一种合成的自由基清除药和抗氧化药,多用于脑出血、脑缺血的抗氧自由基、抗炎的临床治疗,其临床联合应用已渐渐扩展到神经系统以外领域,且临床疗效显著。该文对依达拉奉的临床联合用药进行系统性论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7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心力衰竭均迅速得到控制,治愈22例(占81.5%)、好转5例(占18.5%);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肺炎易并发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病情重而复杂、发展迅速且病死率高,而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患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丽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4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严重程度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出院后6个月~5年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治疗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较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5年,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不良症状及疼痛均得到彻底消除,治愈率100%;非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痊愈16例、好转9例、无效3例,治愈率达89.3%。结论痛性结节在临床上是输精管结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学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十二指肠壅滞症的治疗

    目的:简述十二指肠壅滞症的诊疗。方法对十二指肠壅滞症患者进行诊疗。结论严重病例需住院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脱水和贫血,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

    作者:孙忠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我国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我国护士价值观和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的综述,得出对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和启示,帮助护理人员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淑杰;陈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致秋季腹泻85例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入院的85例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的患儿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85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患儿多集中于6个月~2岁幼儿,其中患儿胃肠道症状发生率100%,83.5%的患儿有不同程度脱水、21.2%的患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5.9%的患儿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经过饮食调整常规补液,同时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等对症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新保;郭小丹;郭伟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九味消肿拔毒散对蝮蛇咬伤大鼠局部治疗时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九味消肿拔毒散醋调外敷对蝮蛇咬伤大鼠局部症状的时效性。方法将66只 SD 大鼠局部注射蝮蛇毒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观察不同时间点给药大鼠的症状和体征,设计评分表计算评分值。结果各给药组积分低于空白组(P <0.05),实验组评分分低于对照组评分(P <0.05)。结论九味消肿拔毒散醋调外敷佳用药时间为4小时。

    作者:李颖;王万春;易军;张世鹰;徐小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住院病人焦虑抑郁情绪50例分析及护理体会

    0 引言本文将50例住院患者的情绪调差结果做一简单介绍,并将有关护理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作者:付改英;郭美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方法对343例手术患者給予早期知识指导,消除了护理隐患。结果经过精心、专业护理,病人全部满意出院。结论加强护理安全隐患教育,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有效地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高健;邵玉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妊娠期急性子宫扭转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子宫扭转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临床观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制定出综合的诊疗措施,并做出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妊娠期急性子宫扭转是较严重的妇科急腹症,无论胎儿存亡,均应立即行剖腹探查。

    作者:吴松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护理组长在综合性医院门诊导诊中的作用

    目的:保证门诊部各环节,各时间段医疗护理安全,提高门诊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改变排班模式,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结果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门诊部护理质量,减少了门诊护患纠纷。结论护理组长在门诊导诊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效能,提高门诊部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更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唐晓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的指征的构成与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我院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度256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2.84%(2568/7820),主要指征依此为:胎儿窘迫19.44%(1520/7820)、要求手术19.4l%(1518/7820、疤痕子宫19%(1480/7820)产程停滞18.20%(1424/7820)、臀位10.95%(856/2391)产科合并症(7%),产科并发症(6%)等。其中臀位剖宫产率是90.68%(776/856)疤痕子宫剖宫产率是90%。(178/242)。新生儿窒息率为3.0l%(73/2423)。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围生几死亡率。2年来以要求手术为剖宫产指征的比率明显升高。是我院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胎儿窘迫是我院剖宫产率上升的第二位原因。要求手术的孕妇中,以担心产程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担心难产而急诊剖宫产为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产妇分娩知识的宣传,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正确处理难产,加强孕产期监护,医患配合的条件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杨向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儿科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

    0 引言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帮助的一种人际关系[1]。儿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有着它的特殊性。儿科病房的护患关系不是简单的护理人员与患儿的直线关系,而是护理人员、父母与患儿的三角关系[2]。因此,儿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往往高于其他科室。现就儿科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王靖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乡镇卫生院药房管理模式转变的探讨

    目的:探讨乡镇卫生院药房的管理模式转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药房管理情况,比较2011年后进行的精细化药房管理与2011年前的传统药房管理相比的患者上报差错率以及患者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2011年前患者的上报差错率为1.1%,2011年后患者的上报差错率为0.3%,两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3.234.89)分和(87.947.69)分,两阶段满意度比较,P <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精细化药房管理有利于提高药方的工作效率,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乡镇卫生院大力提倡。

    作者:罗世银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心悸的辨证论治

    目的:探讨心悸的辩证论治。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辩证分析治疗。结论中医对心悸的治疗原则是按照病变的主要部位在心。证候表现为虚实挟杂,以虚为主的特点,制定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的基本治疗原则。健脾化痰涤饮,益气活血祛瘀也是心悸的常用治疗原则。

    作者:王英丽;张友堂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析心脏损伤的护理

    目的:探讨心脏损伤的护理护理的基本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以往的临床护理实践,综合分析做出全面系统的护理经验总结。结论护理的重点要使患者卧床休息,加强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吸氧纠正低氧血症,补足血容量以维持动脉压,并控制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作者:于旭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术式护理效果的观察

    0 引言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临床上按出血部位分为内囊基底核区出血、桥脑出血和小脑出血三类。其中有80%发生在内囊一基底饮区,是高血压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病。现在,临床上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所采用的微创钻孔引流术主要有两种术式,一种是经颞部钻孔人路手术,另一种是经额中线旁钻孔入路手术。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临床资料的比较,进一步明确在术前、术后护理中,两种术式护理效果的差异。

    作者:侯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手术室安全隐患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手术室是临床高危科室之,它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分析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及安全隐患,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根本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医院外科感染的15%~40%由于手术切口的感染往往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医疗负担,对经手的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都存在压力和责任。对于手术切口的感染,其发生和发展与临床上的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手术室面临的风险,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积极提出预防措施,对预防并减少切口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是减少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

    作者:焦文菊;武家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损伤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88例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迟发出血率高。女性迟发出血的发生率低。GCS 评分低者越容易导致迟发出血。73例行开颅血肿和/或病灶清除术,其中11例为二次开颅手术;15例保守治疗,2例因确诊时已处于脑疝晚期。出院时结果良好49例(55.7%),差21例(23.9%),死亡18例(21.4%)。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出血与性别、年龄、GCS 评分等相关。据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蒋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TDM 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个体化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TDM 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应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定量分析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浓度,探索血药浓度安全范围,并应用各种药动学方法,设计佳给药方案(剂量、途径、给药间隔),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目标。综述 TDM 的研究进展及其个体化用药方案中的应用,不论对临床开展 TDM,还是对治疗病人都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刘慧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后在手术时间、宫颈扩张、出血量、去痛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宫颈扩张、出血量、减少疼痛及人工流产综合症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出血量,减少了疼痛及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

    作者:颜承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