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伟;许飞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的护理方案。结论高压氧治疗时,高气压可引起血压、呼吸、心率、听觉等生理变化,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各种变化,确保护理的实效。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痔疮手术吻合器固定装置。方法叙述新型痔疮手术吻合器固定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痔疮手术吻合器固定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病人侧卧后肛门凸出位置由固定圆口固定,这样医生不需要反复的调整吻合器位置放入肛门内。
作者:魏殿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150例患儿一针穿刺失败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一针穿刺失败原因可归纳为4点,分别为静脉选择不当,进针角度及送管时间不当,不会单手送针,护士自身缺乏自信或过于紧张。结论针对以上4点,我科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对年轻护士进行培训,加强训练,一针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作者:郑庆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和对比双氯芬酸钠和半量甘露醇在粉碎性跟骨骨折中消肿镇痛效果。方法入选近年来就诊于本院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半量甘露醇进行消肿止痛,观察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合并四分之一甘露醇进行消肿止痛,对比两组患者消肿止痛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进行用药前后的镇痛效果比较,同时对消肿率和皮肤坏死率进行有效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消肿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双氯芬酸钠有利于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消肿;观察组较对照组显效率明显升高,皮肤坏死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双氯芬酸钠对减少皮肤坏死情况有积极意义;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疼痛评分上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双氯芬酸钠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给患者减轻负担。结论甘露醇联合双氯芬酸钠在粉碎性跟骨骨折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
作者:辛伟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现代腹腔镜外科技术发展至今已近20年,应用于胃肠道癌也已有15年的历史。由于胃肠肿瘤外科手术原则和疗效判断的特殊性、以及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癌手术中的复杂性,因此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癌手术中的应用仍然没有普及推广,并且存在一定争论。虽然世界各国的腔镜外科医生和胃肠外科医生在此领域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但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多中心RCT 研究结论。以下就腹腔镜技术在胃肠癌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做一讨论。
作者:赵仁合;王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肿瘤的超声波诊断的基本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结合超声波诊断的基本规则,针对患者的临床病征,制定系统的超声波诊断方案。结论超声波对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有显著的效果,成像直观精确,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深入的探究,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孙玉秀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晰,总结布加综合征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结论腔内血管治疗是目前治疗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手段,精心细致的护理是该治疗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持和重要保证。
作者:商兴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诊疗方案。结论本病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物在脑脊液中所能达到的浓度,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可使严重病情数天内转危为安,若病原菌未能确定时,应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作者:黄胜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了解并掌握颅内结核感染的医疗常识及 ct 临床诊断措施和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病征的临床观测和 ct 检查的操作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 ct 检查经验总结。结论 ct 对颅内结核感染的诊断有显著的效果,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变以脑底部为明显,蛛网膜下隙明显增宽,ct 平扫时呈低密度或略高于水,特别是鞍上池和侧裂池不对称增大和密度增高,并可见不规则钙化影, ct 值一般高于100 Hu,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东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中西医结合用放血器设计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详细阐述新型中西医结合用放血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新型中西医结合用放血器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有益效果,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结论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在实际操作中扎破浅表血管时血液会喷溅室内,同时也会出现血液流淌的慢而放血效果不好的情况。因此本新型中西医结合用放血器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医生操作带来方便。
作者:周迎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在本院接收的患有脑梗塞的病人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析。针对这些病人采取严格的病情变化观察和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对于不同的并发症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等。结果这些病人在实施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无一人死亡,其中有28例病人全身瘫痪,72例病人部分肢体功能障碍但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针对患有脑梗塞的病人实施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增强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且大大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潘彩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便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便秘患者进行中医方法治疗。结论中医治疗便秘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江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内科检查用圆形器械托盘罩。方法详述本新型内科检查用圆形器械托盘罩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内科检查用圆形器械托盘罩可以对医生用的过器械进行封闭存放,方便医生操作,节约时间,避免了交叉感染,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本新型内科检查用圆形器械托盘罩可以保持医疗器械的单独存放,使之不易被污染,给医生带来了方便。因此适合临床工作中使用。
作者:蒋伟;许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在促进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及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31),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39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农村初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与技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韦红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妇产科用揉奶装置。方法叙述新型妇产科用揉奶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妇产科用揉奶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乳房托住,能够对乳房进行螺旋形顺时针的均匀按摩,同时能够涂抹精油,加速母乳的产生,产妇无需掌握技巧就可以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产妇的心理负担。
作者:高文荣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肛门油砂固定器。方法详述本新型肛门油砂固定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肛门油砂固定器在拆除绷带时,本体会跟着被拽出肛门从而方便患者大便,对整体肛门油砂固定器进行固定防止从肛门内滑落。患者要大便时解开绷带同时也解开了纱布条,减轻了患者在大便时用力排出油砂条而导致的肛门水肿。结论本新型肛门油砂固定器极大的方便患者大便,减轻了患者在大便是用力排出油砂条而导致的肛门水肿。因此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颜培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方法癫痫患儿采用基础护理,抽搐的护理、用药治疗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论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癫痫患儿的发病及后遗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海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波动高血糖状态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同时分析波动血糖的原因和作用机制。方法入选于本院就诊的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进行系统性回顾,入选患者经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情况尚可。应用血糖波动均值(Glucose mean,GM)和血糖波动系数(Glucose varability,GV)对老年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均应用皮下埋入式血糖监测仪进行植入操作,对患者连续进行72小时的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历和随访记录进行系统分析,对这些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结果血糖波动的老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大,主要并发症包括足病,包括足部坏疽、截肢等;肾病,包括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眼病,包括模糊不清、失明等;脑病,包括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冠心病;皮肤病等,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结论波动性高血糖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有较大的并发症风险,增加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为避免长期波动高血糖造成的不良后果,应重视对波动高血糖的检测,有效干预,平稳血糖,从而预防和延缓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晓东 刊期: 2013年第31期
本人通过探讨产程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树立分娩的信心,促进产程顺利进行,使阴道分娩率提高起来。
作者:周艳和;廖训菊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噎膈的中医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与中医诊疗的基本理论,总结出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结论传统中医对噎膈的治疗有独特的作用,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传统医学的诊疗理论和实践措施,更好的发挥中医的现代临床医疗价值。
作者:张立国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