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患者鼻饲的护理

李凤仙;李凤洁

关键词:神经外科, 鼻饲,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鼻饲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1年至2012年70例实施鼻饲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方式包括控制鼻饲温度、速度,给予口腔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必要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出现。结果70例患者中,68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未发生感染情况。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口腔感染和腹泻现象,给予及时的护理干预后情况好转。结论给予神经外科患者鼻饲护理,做好管道护理及预防,减少并发症出现,有利于疾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围生期血栓栓塞性疾病

    目的:通过对围生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诊断、治疗的分析探讨,提高医务人员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减少孕产妇死亡发生。方法对围生期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对高危对象进行评分预测、及时检查相关指标、及时治疗、抗凝先行、适时手术和慎用宫缩剂可减少孕产妇死亡发生。

    作者:张颖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新型儿科检查器的设计与制作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儿科检查器。方法详述本新型儿科检查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儿科检查器可以有效地避免多次更换压舌板,从而方便压舌检查或者挂舌苔检查,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结论本项目是提供一种新型儿科检查器,在医生为儿童检查时可以方便快速地对舌苔进行刮取操作,并且不必更换器具对儿童咽喉进行压迫探压,方便医生操作,节约时间。

    作者:宋雅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替米沙坦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国内近年文献进行综述。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应用较安全。

    作者:赵媛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CT与B超鉴别诊断气肿性胆囊炎临床应用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气肿性胆囊炎(ec)的 ct 及 B 超表现和两种辅助检查方法在鉴别诊断气肿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气肿性胆囊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入选就诊于我院的急性气肿性胆囊炎患者,回顾确诊气肿性胆囊炎患者的 ct 和 B 超图像特点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部分病例 ct 表现为胆囊腔内积气,部分病例胆囊壁内积气,部分病例胆囊壁内积气合并胆囊腔内积气,另外一些病例表现为胆囊壁积气及腹腔内游离气体、胆囊周围炎;部分病例 B 型超声检查表现为胆囊内见絮状等回声漂浮,后方无声影;胆囊壁明显增厚;部分病例胆囊壁明显增厚伴囊壁内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壁间见点状回声伴彗尾征。结论 ec 的特征性 ct 表现是胆囊积气(除外胆肠瘘),其 ct 表现多样,仔细观察并结合临床应能与有类似 ct 征象的病变相鉴别。超声虽然是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快速简便的非创伤检查手段,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是在同时存在某些并发症的情况下,必须先行 ct 检查,B 超检查有其局限性。

    作者:满桂云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电痉挛改良式疗法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病抑郁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电痉挛改良式疗法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病抑郁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精神病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用组和对照组,联用组用电痉挛改良式疗法联合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于治疗后第2、4、6、8周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针对治疗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联用组自治疗从第2周到第8周焦虑、阻滞、认知障碍、绝望感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对照组在6周后评分有显著降低,8周后两组因子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电痉挛改良式疗法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病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华;薛世琦;王秀菊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疗对策

    目的:掌握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根据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论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因早期手术简单有效,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邹云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生长痛26例临床观察

    本文通过对26例生长痛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进而得出结论:生长痛的临床表现多为膝关节及下肢疼痛,多为肉性疼痛,多发生于夜间及休息时。在生长痛的诊断上应小心谨慎,不要把其他器质性或感染性疾病误诊为生长痛。此外,处理生长痛的有效方法是让患儿及时休息,为患儿做按摩和热敷,鼓励患儿做适量运动,这样生长痛就会很快消失。

    作者:李静;许淑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了使此类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院采取人工周期加刮宫术治疗此病,不仅使患者的出血量大大减少了,而且也降低了手术切除子宫的几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淑娟;李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小儿头皮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150例患儿一针穿刺失败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一针穿刺失败原因可归纳为4点,分别为静脉选择不当,进针角度及送管时间不当,不会单手送针,护士自身缺乏自信或过于紧张。结论针对以上4点,我科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对年轻护士进行培训,加强训练,一针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作者:郑庆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谈泄泻患者的中医诊疗对策

    目的:探讨泄泻的中医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与中医诊疗的基本理论,总结出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结论传统中医对泄泻的治疗有独特的作用,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传统医学的诊疗理论和实践措施,更好的发挥中医的现代临床医疗价值。

    作者:张立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的分析结合护理实践,制定出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案。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要达到患者出血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使病人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能有效的积极治疗,切实达到护理目的。

    作者:栾丽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新型内科护理用病床的设计与制作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内科护理用病床。方法叙述新型内科护理用病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新型内科护理用病床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患者在病床上也能够做到肢体的适当锻炼,避免了肌肉坏死的可能性,同时患者的日用品及衣物能够整洁的放置在固定的地方。

    作者:谢兰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简析房间隔缺损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护理对策和临床操作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结论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主要应根据患者的手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手术安全顺利提供可靠地基础保障。

    作者:任玉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头位难产的126例原因分析及处理探讨

    目的:观察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式,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2月头位难产的产妇126例,分别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众多引起头位难产的因素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90例(72.1%),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如高直位、面先位、前不均倾位等6例(4.5%);产力异常(宫缩乏力)16例(12.8%);产道异常(骨产道及软产道)14例(10.6%)。结论胎儿胎位异常是引起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宫缩乏力。因此,临床应结合产妇的临床表现、产检结果、B 超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其头位难产原因,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多以剖宫产为首选,可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婴危害,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安泰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新型超声下肢静脉检查支架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超声下肢静脉检查支架。方法该装置设计包括底板、连接板、转轴、支撑板、滑道、滑板、支撑杆、螺栓、固定板、把手、软垫,底板两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转轴,底板与支撑板通过转轴连接,底板上设有滑道,滑道内设有滑板,支撑板上设有固定板,支撑杆一端与滑板通过销轴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固定板通过销轴连接,滑板上设有螺栓,底板上设有把手,支撑板端部设有软垫,支撑板端部为凸起的弧形结构,通过各部分制作材料的连接、配合,完成一种新型超声下肢静脉检查支架。结果通过临床的实践与比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底板放置在床面上,通过移动滑板可调节支撑板与底板的角度,角度调整好后,将螺栓拧紧,使支撑板固定在此角度,将患者的小腿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与底板的角度及时小腿与床面的角度,可以使患者下肢静脉完全充盈且不会产生不适感,便于完成超声检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者:吴博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癫痫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癫痫的诱发因素及诊治。方法对收治的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论积极找出癫痫发作的诱因及时控制发作症状是治疗癫痫的关键。

    作者:陈祥;王丽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行手术麻醉中对异丙酚及瑞芬太尼进行复合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为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将其中实施异丙酚进行维持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异丙酚及瑞芬太尼进行复合维持治疗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在降压药应用量、拔管时间和苏醒评分等方面要较之对照组有优越性,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在不同时点的血压值及心率方面,两组相对较为接近,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为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提供异丙酚及瑞芬太尼复合维持麻醉,能够在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控制术中对各种降压药的使用,缩短其拔管时间,并且有利于术后苏醒,是临床提高高血压患者手术中麻醉水平的可靠方法建议加强普及。

    作者:肖俊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简析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掌握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孕妇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制定出全面治疗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配合积极全面的护理,结合针对性的分娩方式,能把疾病影响降到低程度,确保医疗的实效。

    作者:严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谈82例儿童大叶性肺炎康复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康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治愈,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作者:汪文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谈脱肛原发病之一营养不良的辨证治疗

    目的:探讨脱肛原发病营养不良的中医辨证疗法。方法根据分型对症给予治疗。结论营养不良是脱肛患者为根本的发病原因,同时也是主要的兼证之一,因此对脱肛辨证治疗时往往都要涉及到对该证的治疗。

    作者:杨文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