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体会

李宏宇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 临床
摘要: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西药治疗原则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22例,临床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剖析临床资料。结果对比分析22例患者经治疗前后高热、剧烈头痛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药物治疗前患者高热评估分为37.75~4.55,药物治疗后患者高热评估分为26.75~3.25,药物治疗后患者高热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治疗前患者剧烈头痛评估分为35.65~3.75,药物治疗后患者剧烈头痛评估分为25.25~2.45,药物治疗后患者剧烈头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通过对患者高热、剧烈头痛的评估,说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优越性。结论临床通过内科保守治疗(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控制病情的持续恶化,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在治疗痴呆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讨论痴呆的病因及中医治疗举措。方法对中医治疗痴呆的措施进行讨论、总结,在对痴呆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总结相关经验。结论在诊断过程中注意区别:是变性病变还是非变性病变。前者主要包括alzheimer病、路易体痴呆、Pick病和额颞痴呆等;后者包括血管性痴呆、感染性痴呆、代谢性痴呆、中毒性脑病等。

    作者:刘阳;姜贺;王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采取科学正确的护理对策。结论婴幼儿时期严重的支气管肺感染是引起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原因,临床护理工作中上,护理人员要运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并及时有效的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松梅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内科治疗方法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给予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应注意除去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彻底治疗急性胃炎及口腔、咽喉部慢性感染灶等,慢性胃炎主要针对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治疗。

    作者:庄立宾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急腹症的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探究急腹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9例急腹症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实验组20例患者,对照组19例患者。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因病情引起的疼痛,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福荣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癫痫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癫痫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治疗经验。结论对于癫痫病患者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经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多数癫痫发作可以控制,但也有少数的患者发展成难治性癫痫,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般癫痫发作2次应开始用药。根据癫痫的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选用药物。尽量单药治疗,只有单药治疗确实无效时,再考虑合理的联合用药。抗癫痫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终止癫痫发作,同时应避免或大限度地减轻不良反应,尽可能使患者获得理想的远期预后和佳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简析单纯疱疹患者的临床诊疗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疱疹的治疗重点在抗病毒,难点在预防和控制复发,总的治疗原则是去除诱发因素,要早期、足量给药。

    作者:霍长荣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MRI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对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经数字减影(dsa)证实的颅内aVM病例,使用飞利浦achiev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Mri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鉴别诊断。结果3例位于侧脑室内,8例位于脑皮质及皮髓交界区,1例位于幕下。结论 Mri检查能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旭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浅谈硬膜外间隙给药镇痛的方法及效果

    外科手术麻醉中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应用较多,现对硬膜外间隙给药方法,镇痛药物的种类镇痛效果和注意事项及硬膜外间隙给药镇痛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由于硬膜外间隙给药方便,镇痛效果确切,无肌内注射给药的痛苦,无头痛,可持续给药等,所以硬膜外间隙给药镇痛而被广泛应用。

    作者:率长海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取68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34眼有所提高,眼压下降9例,视野和视杯无继续扩大和加深。结论开角型青光眼进一步降低眼压,提高视乳头血管的灌注压和加强视神经营养。如果在药物治疗下视功能损害仍有进展可考虑做滤过手术。

    作者:国磊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取对症护理。结论护士需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方法及要求,强调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以及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如何配合等。并说明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医护人员的应对措施等,使家属既有心理准备,又能消除顾虑,树立信心。

    作者:曲洪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常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探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的临床药理作用及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常用药物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卡维地洛(达利全)、艾司洛尔)、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普萘洛尔(心得安)、索他洛尔、噻吗洛尔。β受体阻滞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以来,在心血管病的治疗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对心脏β受体分布和密度调节研究的进展,使β受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已超出了上述传统范围,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也已受到重视。

    作者:刘丹丹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x线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x线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20例,临床经x线检查,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分别行x线及ct检查,x线检查患者边缘骨硬化检出率为90%,ct检查患者边缘骨硬化检出率为70%,x线优于ct,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x线检查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诊断分析提供依据,方便临床治疗。

    作者:王怡丹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浅析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肺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40例肺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动态观察其病情变化,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人舒适,补给营养及液体,促进病人休息及高热护理等护理措施,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健康,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孟庆波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白血病的临床化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护理。方法对2012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27例临床化疗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经化疗,完全缓解14例,有效率51.85%。化疗期间有恶心呕吐15例,口腔溃疡9例,脱发15例,化疗药物外渗3例,肛周感染2例。结论通过过化疗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达到完全缓解(cr)并延长生存期。减轻患者化疗期间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中药九子还睛冲剂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57例

    0引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黄斑部组织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也是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临床上通常分为干性和湿性,干性者属于中医学视物昏朦的范畴,湿性者属于中医暴盲的范畴。其中湿性为严重,其临床特点为治疗难、见效慢,大多造成永久性低视力或致盲。中医利用其自身特点,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使用中药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疗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自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我们应用九子还睛冲剂治疗AMD,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浩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自制新型双下肢循环功能改善枕的研制与应用

    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活动障碍,卧床时间延长,日常活动减少,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T),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T)。如果不加以预防,脑卒中患者的DVT发生率可达30%~40%[1]。脑卒中患者并发DVT时约2/3位于小腿,长期卧床的患者需将下肢抬高,一般需高于心脏水平20-30°,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是一种康复护理措施[2]。而患肢下垫物的使用材料及方法至关重要。传统的方法是应用棉被、衣物或普通枕头塞于患肢下,患肢不能有效固定易滑落,难以保证持续抬高。垫的物品凹凸不平,不符合人体生理结构产生不舒适感,甚至疼痛。抬高患肢的高度不固定,患肢抬的过高,膝关节过伸,病人不能耐受,垫物过少,则高度不够,达不到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目的。我科自制新型双下肢循环功能改善枕在临床应用一年来取得良好效果,此项新技术设计新颖巧妙、独特,具有使用方便、结构设计符合人体生理结构,轻便柔软舒适,能够达到治疗康复效果,使下肢循环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其材料价格低廉,实用性强等优点。

    作者:耿红梅;孙杰;张丽华;侯丽云;颜红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急性左心衰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中医辨病治疗及辨证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2例,22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结果22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3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肾阳虚,痰饮上逆证前患者心悸不寐评估分为35.75~3.7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肾阳虚,痰饮上逆证前患者心悸不寐评估分为22.75~2.7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肾阳虚,痰饮上逆证后患者心悸不寐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肾阳衰,虚阳浮越证前患者面赤烦躁评估分为36.85-4.5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肾阳衰,虚阳浮越证后患者面赤烦躁评估分为26.85~2.5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肾阳衰,虚阳浮越证后患者面赤烦躁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中医辨病治疗、辨证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出现的不同病症综合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连雅静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病案借阅的控制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病案借阅的控制管理措施,做好病案管理。方法明确病案借调范围及病案摘阅的制度,进行病案借调控制。结论病案管理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病案实施有效地控制,切实掌握每份病案的流动情况。使之能更好地、及时准确地为各方面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病案信息,充分体现病案的价值及其信息的实际效益。

    作者:孙蕾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腹部创伤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手术的麻醉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腹部创伤患者病历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麻醉药物的药理药性和临床使用规则,制定出针对性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案。结论腹部创伤手术的麻醉要根据药物的使用规则和患者的实际病况,采取相应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严格谨慎的处理,注意临床观察和应急处置。

    作者:孙宪中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经行身痛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经行身痛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月-11月,我院收治的20例经行身痛患者,总结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的证候、辨证及方法,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2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17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由血虚导致患者肢体酸楚疼痛麻木症状评估,治疗前患者由血虚导致肢体酸楚疼痛麻木症状评估评估分为37.75~3.35,治疗后患者由血虚导致肢体酸楚疼痛麻木症状评估评估分为25.55~2.25,治疗后由血虚导致肢体酸楚疼痛麻木症状评估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患者治疗前由血瘀导致的关节疼痛评估分为35.55~4.55,治疗后患者由血瘀导致的关节疼痛评估分为21.85~3.35,治疗后由血瘀导致的关节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血虚、血瘀等方面引起患者的临床疼痛入手采用综合用药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锁 刊期: 2013年第3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