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体会

李宏宇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 临床
摘要: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西药治疗原则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22例,临床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剖析临床资料。结果对比分析22例患者经治疗前后高热、剧烈头痛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药物治疗前患者高热评估分为37.75~4.55,药物治疗后患者高热评估分为26.75~3.25,药物治疗后患者高热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治疗前患者剧烈头痛评估分为35.65~3.75,药物治疗后患者剧烈头痛评估分为25.25~2.45,药物治疗后患者剧烈头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通过对患者高热、剧烈头痛的评估,说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优越性。结论临床通过内科保守治疗(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控制病情的持续恶化,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癌辅助化疗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术前化疗、切除术后化疗以及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化疗。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28例辅助化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经化疗,部分缓解7例,稳定16例,病情进展6例。结论全身化疗可作为胰腺癌的辅助治疗,也可作为局部晚期不能切除或有转移病变胰腺癌的主要治疗;全身化疗可作为胰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也可作为术后复发的姑息治疗。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盆腔炎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盆腔炎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100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盆腔炎患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制定联合治疗计划,注意个体化,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能够有效缓解盆腔炎的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韩波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肠结核的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探究肠结核患者的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9例肠结核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10例患者,对照组9例患者。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结核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慢性心力表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将3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 ii级心力衰竭组、iii级心力衰竭组与 iV级心力衰竭组,再选取于于我院进行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红细胞检查,探讨红细胞与心力衰竭间的关系。结果三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等级越高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病死率越高。结论患者心功能情况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关系密切,红细胞检查能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提供评判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查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参照价值。

    作者:潘亚男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方法详述本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在临床使用时,医生穿好防护服后把下颚放到颚垫板进行固定,这时医生脸颊两侧会接触支柱内侧,这样可以遮挡防护服橡皮筋凹凸不平的地方,医生脸部会由支柱的开口呈现在外面,脑后由固定带进行固定整个面部固定器,可以进一步的遮挡医生穿着防护帽后在脸部残留缝隙。结论本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在不影响医生操作的前提下,有效的保障了医生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文;胡晓丽;杨建勋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彩超检查在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二维图像显示,做出合理的彩超检查。结论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并结合频谱多普勒对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在作出定性诊断的前提下,可直接根据二维图和彩色分流束的宽度测量未闭导管的内径,或依据血流频谱估算分流量大小和估测未闭导管的内径,提供多种血流动力学的参数,获得定量诊断的重要信息。

    作者:刘兴娟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经行身痛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经行身痛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月-11月,我院收治的20例经行身痛患者,总结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的证候、辨证及方法,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2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17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由血虚导致患者肢体酸楚疼痛麻木症状评估,治疗前患者由血虚导致肢体酸楚疼痛麻木症状评估评估分为37.75~3.35,治疗后患者由血虚导致肢体酸楚疼痛麻木症状评估评估分为25.55~2.25,治疗后由血虚导致肢体酸楚疼痛麻木症状评估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患者治疗前由血瘀导致的关节疼痛评估分为35.55~4.55,治疗后患者由血瘀导致的关节疼痛评估分为21.85~3.35,治疗后由血瘀导致的关节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血虚、血瘀等方面引起患者的临床疼痛入手采用综合用药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锁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MRI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对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经数字减影(dsa)证实的颅内aVM病例,使用飞利浦achiev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Mri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鉴别诊断。结果3例位于侧脑室内,8例位于脑皮质及皮髓交界区,1例位于幕下。结论 Mri检查能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旭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关于呼吸衰竭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收治呼吸衰竭患者,对其诊治过程回顾性分析。结论呼吸衰竭的诊断依赖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呼吸功能检查,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呼吸衰竭的治疗应依病因个性化治疗。

    作者:朱莉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目的: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6例吞咽困难患者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随机分组,实验组13例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13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61%。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困难患者治疗和护理采用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更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和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金山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西药治疗原则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22例,临床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剖析临床资料。结果对比分析22例患者经治疗前后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肢端湿冷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药物治疗前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评估分为37.75~4.55,药物治疗后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评估分为26.75~3.25,药物治疗后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治疗前患者肢端湿冷评估分为35.65~3.75,药物治疗后患者肢端湿冷评估分为25.25~2.45,药物治疗后患者肢端湿冷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通过对患者偏进行性呼吸困难、肢端湿冷的评估,说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优越性。结论临床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呼吸顺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药物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药方治疗心律失常的辨证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率失常患者30例,针对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中医治疗后30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由心率失常引起的恐惧心理评估,评估原则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进行,评估分采用50分,治疗前患者恐惧心理评估为38-4.75,治疗后患者评估分为28.55~3.2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中医疗法通过辨证论治,从证而治,从根本治疗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

    作者:程秀君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复合麻醉在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探讨

    目的:浅析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通过优化复合麻醉、合理选用麻醉药物和剂量等原则。结论复合麻醉不仅可避免单一麻醉方法所致的用药量大、麻醉效果不满意、副作用多、肌肉松弛作用难以达到满意暴露术野等问题,使麻醉过程达到镇痛、遗忘、肌肉松弛、自主反射抑制、生理功能稳定的满意水平,还充分利用各种麻醉药物和技术的优点,避免或减轻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大大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

    作者:李志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病案借阅的控制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病案借阅的控制管理措施,做好病案管理。方法明确病案借调范围及病案摘阅的制度,进行病案借调控制。结论病案管理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病案实施有效地控制,切实掌握每份病案的流动情况。使之能更好地、及时准确地为各方面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病案信息,充分体现病案的价值及其信息的实际效益。

    作者:孙蕾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简述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通过教育和行为术训练来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认知,从而缓解或消除其心理障碍和躯体症状。

    作者:吕宝东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儿科治疗

    目的:讨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儿科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本病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治疗原则与一般肺炎相同。抗生素的选择:在取得培养结果后,立即选用敏感抗生素,足量、联合、静脉用药。常采用不同作用机制(即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两种抗生素。疗程约4~6周,有并发症者用药时间应延长。①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50~200mg/(kg·d),分3~4次,静脉滴注;备选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②对Mrsa可用万古霉素与利福平联合治疗,万古霉素30~50mg/(kg·d),静滴;利福平12mg/(kg·d),口服或利福霉素静滴。

    作者:侯岩松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白血病的临床化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护理。方法对2012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27例临床化疗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经化疗,完全缓解14例,有效率51.85%。化疗期间有恶心呕吐15例,口腔溃疡9例,脱发15例,化疗药物外渗3例,肛周感染2例。结论通过过化疗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达到完全缓解(cr)并延长生存期。减轻患者化疗期间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辨病治疗及辨证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20例,20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2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中医辨证施治心气不足后患者短气乏力、神疲自汗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施治心阴亏虚后患者胸部隐痛伴烧灼感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中医辨病治疗、辨证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出现的不同病症综合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周新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浅析垂体腺瘤的临床CT诊断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并对其行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医得出准确的垂体腺瘤特征。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检出正确率,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孟军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诊断,评估护理结果。结论给予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强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迟丽华;王建华;高雪梅;聂久良 刊期: 2013年第3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