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辉;黄兴影
目的:讨论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诊断及其它异常分析。方法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并作出诊断。结论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时,常用M型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胎儿心律失常大都由听诊首先发现,因而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心动图分类也通常以听诊发现为基础,
作者:潘越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心包穿刺针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方法详细阐述本新型心包穿刺针固定器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应用证实,本新型心包穿刺针固定器方便医生的操作,能使保证穿刺针固定牢固和避免穿刺针刺伤心肌。结论本新型心包穿刺针固定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勇;贾岩;徐茂恩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产妇胎膜早破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产妇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胎膜早破的治疗主要有期待疗法与终止妊娠等措施,通过患者不同的临床病症,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确保产妇安全。
作者:张东辉;杨敏;贾淑梅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讨论羟氯喹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作出处理。结论口服羟氯喹后峰浓度大约出现在服药3小时之后,临床上一般应用于疟疾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风湿性多肌痛、干燥综合征。该药副作用与每日的大剂量相关,绝大多数的副反应可自发缓解或减少药量后消失。
作者:安宝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白内障手术的麻醉方式选择。方法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在麻醉前合理用药,依据术式采取表面麻醉或结膜下注射。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具体分析,探讨治疗方法。结论白内障患者老年人居多因此常伴有其他疾病在麻醉用药上应慎重选择。患者对麻药的耐受性差别很大,不良反应也存在差异变现,临床除使用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麻药应使用安全剂量。
作者:骆立冬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肝阳虚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证治疗效果。方法经过文献整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五脏中脾、肾阳虚皆为大家所熟识,但肝阳虚却不被大多数医家所承认,甚或有人将属于肝阳虚的症状强加给脾、肝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故将肝阳虚与脾、肾阳虚进行鉴别对于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率大有裨益,现简要探讨如下。
作者:王文全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l表现。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rl影像检查。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不仅依靠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明确的影像学诊断亦必不可少,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手段主要有以下3种:X-ray、ct及Mrl,其中Mrl是评价突出椎间盘组织重吸收与否的重要方法。
作者:汪宁宁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产妇阴道助产术的护理操纵程序。方法通过对多位产妇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护理实践,综合分析做出全面系统的护理经验总结。结论阴道助产术的护理有着严格规范的才做程序,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谨慎的遵守,确保母婴的健康安全。
作者:姬慧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抗体的测定方法及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集样本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检测样本中HcV rna含量。结论 Pcr可以对丙肝病毒核酸进行较准确的测定在丙肝的防治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预防丙型肝炎的重点仍在防治上如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源性传播。
作者:曲景芝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呋喃唑酮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患者选择呋喃唑酮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对比消化性溃疡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7%,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2例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6.2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呋喃唑酮的治疗,可使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药物的安全性较高,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姜淼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总结微球囊足部动脉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术后24小时监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接受微球囊足部动脉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术后24小时的监护护理中出现的并发症有效的对症处理,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有4例出现高血压,1例出现心脑合并症,护士及时发现病情,配合医生做好对症治疗,使病情平稳。结论糖尿病足介入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加强术后的监护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对症处理对疾病的预后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作者:肖红霞;张淑凤;王哲;王春玲 刊期: 2013年第35期
探讨药物治疗肠结核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1月,我院救治的22例肠结核患者,针对临床救治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评估分总体低于治疗前评估分, 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经过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病情恶化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其早日脱离病痛折磨。
作者:陈忠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论如患者出血不多、切口为单纯裂开、无严重感染,抗感染等治疗即可;严重者可行手术治疗。加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可以预防感染。
作者:张丽云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总结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对于重症哮喘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加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严密监护并加强基础护理和呼吸机管理。结论重症哮喘发病急、病情重,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配合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静华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后视力均有恢复,无并发症,住院时间3~7天,平均5天。结论如因白内障影响工作和生活时,临床上可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陈桂春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药物治疗、理疗和补液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治疗、理疗、补液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诊断一旦明确后,应尽快采取措施减轻面神经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和水肿的减轻,从而减轻面神经受压。急性期可在茎乳孔附近部位进行局部热敷。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总结并对临床资料、病理特点、生存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实行根治性手术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立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患者的ct表现,做出诊断。结论肝血管瘤是肝脏上常见的良性肿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常依靠影像学的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在诊断时需要同肝脏其他良性或恶性肿瘤相鉴别。ct检查对于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立秋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口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由感染引起的口炎患儿20例,总结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有效护理后20例患儿,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患儿呕吐症状的评估,评估计划由我院儿科护理小组规定的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50分满,护理前患儿吞咽困难症状的评估分为38.87~4.55,护理后患儿吞咽困难症状的评估分为20.55~2.75,护理后吞咽困难症状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护理前患儿溃疡引起局部疼痛评估分为33.75-3.85,护理后患儿溃疡引起局部疼痛评估分25.75~2.65,护理后溃疡引起局部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及时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金丽华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两组同步检测血中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ifbrinogen,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动脉血气(Pao2、Paco2和so2%)的变化和测定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iB、hs-crP、et-1和Paco2显著降低(P<0.05或P<0.01),Pao2、so2%和feV1/fVc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iB、et-1、凝血酶原时间(Pt)和hs-crP略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P>0.05),Pao2和Paco2略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P>0.05),肺功(feV1/fVc)和so2%有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检测指标比较,et-1、fiB、hs-crP、Paco2、Pao2、so2%和feV1/fVc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进而延缓coPd的进程。
作者:王怡军;张荇 刊期: 2013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