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哮喘者的治疗与护理

张静华

关键词:重症哮喘, 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对于重症哮喘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加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严密监护并加强基础护理和呼吸机管理。结论重症哮喘发病急、病情重,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配合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哮喘患者的临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哮喘患者22例,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呼吸困难、咳嗽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呼吸困难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咳嗽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咳嗽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咳嗽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短效吸入β2受体激动药、应激量的皮质激素治疗对改善妊娠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临床药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蔡志伟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肺癌术后患者护理探索

    目的:肺癌术后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32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16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1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得到全面的照顾,并且患者家属对护理过程给予较高的评价,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兵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热性惊厥的33例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对临床收治的33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3例患儿全部达临床控制。复发2次以上者3例,发展为癫痫者1例。结论高热惊厥发作易于缓解,但以后也容易复发,及时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的关键措施。高热惊厥的治疗,要从止惊、退热、治疗原发病、预防复发四方面着手。

    作者:梁衍民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髌骨骨折的中医手法治疗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的中医手法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18例中医手法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髌骨骨折患者经手法治疗,优9例,良8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为94.44%。结论治疗髌骨骨折时,要求恢复伸膝装置的功能,并保持关节面的完整光滑,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对阵发性室性心动过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4例,临床采用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剖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心前区疼痛情况及心前区第一心音强弱差异情况进行对比评估,评估分以50分为标准,用药前患者心前区疼痛的评估分为38.65~3.45,用药后患者心前区疼痛的评估分为27.8~2.75,用药前患者心前区第一心音的评估分为36.55~3.75,用药后患者心前区第一心音的评估分为29.85~2.45,对比分析用药后患者的心前区疼痛情况及心前区第一心音评估分明显低于用药前的评估,P<0.05,临床有显著效果,差异有统计意义。讨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药物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效果显著,及时控制病情的持续恶化,改善患者临床心区疼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鑫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新型护理用鼻腔冷敷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护理用鼻腔冷敷装置。方法详述本新型护理用鼻腔冷敷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护理用鼻腔冷敷装置在临床使用时,能够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冷敷,并能调整鼻孔之间的距离,紧贴在患处,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结论本新型护理用鼻腔冷敷装置在不影响冷敷效果的前提下,达到了更持久的冷敷,还能调节鼻孔之间的距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淑娥;朱晓娜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神经官能症引起心悸的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官能症引起心悸中医辨病治疗及辨证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官能症引起心悸患者22例,22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结果22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3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血不足证前患者胸闷不舒评估分为35.75-3.7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血不足证后患者胸闷不舒评估分为22.75-2.7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血不足证后患者胸闷不舒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论治疗阴虚火旺证前患者形寒肢冷评估分为36.85-4.55,中医辨证论治疗阴虚火旺证后患者形寒肢冷评估分为26.85-2.55,中医辨证论治疗阴虚火旺证后患者形寒肢冷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中医辨病治疗、辨证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出现的不同病症综合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龙丽莉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复合麻醉在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探讨

    目的:浅析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通过优化复合麻醉、合理选用麻醉药物和剂量等原则。结论复合麻醉不仅可避免单一麻醉方法所致的用药量大、麻醉效果不满意、副作用多、肌肉松弛作用难以达到满意暴露术野等问题,使麻醉过程达到镇痛、遗忘、肌肉松弛、自主反射抑制、生理功能稳定的满意水平,还充分利用各种麻醉药物和技术的优点,避免或减轻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大大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

    作者:李志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临床综合用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4例,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对比分析药物治疗前后患者静止性震颤评估,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表进行,评估分以50分为标准,药物治疗前患者静止性震颤评估分为38.85~3.75,药物治疗后患者静止性震颤评估分为26.55~2.35,药物治疗后静止性震颤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临床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分期进行综合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用药效果显著,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管筱玲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探讨针灸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操作过程及要点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操作过程及要点。方法根据多位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给予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案。结论随着针灸治疗流行性感冒取得的显著效果,针灸治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随着针灸学的发展,针灸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者:荆佰芹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损伤性血胸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损伤性血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损伤性血胸患者5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精心治疗及护理49例治愈,死亡1例(合并呼吸循环衰竭)。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疼痛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情绪稳定,能够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工作;无感染征象。

    作者:李晶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女性经量异常的护理措施

    目的:讨论经量异常护理措施。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临床诊断经量异常时,应重视年龄。若为青春期少女,应首先想到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若为生育年龄妇女,应首先排除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临床诊断经量异常时,既要想到调解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失常的功能性改变,又要考虑有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对于经量异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配合医师开展必须的辅助检查,根据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

    作者:马华;吴丽杰;刘淑芬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风湿病据理审证求因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风湿病的病因进行痹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2年本院治疗的21例风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21例患者全部给予病因治疗,随访半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3个月的治疗,19例关节疼痛消失,2例关节疼痛好转。随访半年,所有患者无一例复发,痹症的据理审证求因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外邪侵及人体,导致风湿病(痹症)的发生。痹症的据理审证求因治疗是针对病因机制给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春光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肺炎喘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分析

    目的:探究对肺炎喘嗽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结论肺炎喘嗽为外感风温热毒之邪[1]。邪热入里,痰热阻肺,又当清热宣肺,化痰,定喘。部分热毒炽甚者,视其症情。治则有两种,以《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需清热导滞,急下存阴。以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治疗时宜清营凉血解毒。又心阳受损,或损伤脑系,临证又当施治。

    作者:潘世凤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垂体腺瘤临床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9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24例,临床通过手术治疗大区域清除肿瘤。结果对比分析24例患者手术前后患者垂体腺瘤压迫神经引起头痛症状的评估,手术治疗前患者垂体腺瘤压迫神经引起头痛症状的评估分为35.55-3.45,手术治疗后患者垂体腺瘤压迫神经引起头痛症状的评估分为25.55~2.7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临床采用手术治疗垂体腺瘤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控制病情的持续发展,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高晶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治疗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治疗进展。方法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对其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治疗方案。结论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临床取得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乳牙龋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探讨儿乳牙龋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乳牙龋病患者4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45例患儿中,颗牙56颗,经治疗有效者51颗,失败4颗拔除。结论乳牙龋病进展较快,易对儿童口腔局部和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如使新萌出的恒牙发生龋齿,影响继承恒牙胚的发育和萌出,影响咀嚼功能及营养摄入。社区口腔医师应重视儿童时期的龋齿防治工作,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郝宇恒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呋喃唑酮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患者选择呋喃唑酮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对比消化性溃疡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7%,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2例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6.2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呋喃唑酮的治疗,可使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药物的安全性较高,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姜淼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探讨肝阳虚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证治疗

    目的:探讨肝阳虚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证治疗效果。方法经过文献整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五脏中脾、肾阳虚皆为大家所熟识,但肝阳虚却不被大多数医家所承认,甚或有人将属于肝阳虚的症状强加给脾、肝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故将肝阳虚与脾、肾阳虚进行鉴别对于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率大有裨益,现简要探讨如下。

    作者:王文全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胃肠穿孔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胃肠穿孔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2012年3月~12月,我院收治48例经诊断确诊为胃肠穿孔的患者,对48例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后回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超声检查患者,膈下腹腔游离气体,约占69%,X线检查患者见膈下存在游离气体,约占45%。结论超声检查在治疗胃肠穿孔病人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检查可以准确探测出腹腔内微少量游离的气体存在,能精准的确定穿孔部位,定位准确,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为及时诊断病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苗永德 刊期: 2013年第3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