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化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和血清雌二醇、孕酮、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赵惠君;郭华峰;乔朋苗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 家庭化护理, 生活质量, 血清雌二醇, 孕酮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化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和血清雌二醇、孕酮及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化护理.比较2组抑郁情况(EPDS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血清雌二醇、血清孕酮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情况.结果 2组护理前EPDS评分、GQOLI-74各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EPD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P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躯体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与心理功能维度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护理前血清雌二醇、血清孕酮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血清孕酮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血清5-羟色胺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化护理能够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雌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痞五穴针刺疗法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学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从胃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角度分析消痞五穴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3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观察组针刺脾俞、胃俞、建里、太乙、足三里.评价中医症候评分和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胃电图测定平均收缩波频率(MFC)和收缩波幅值(AC),采用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以及反流和消化不良生活质量表(QoLRAD)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2组的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评分以及总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空腹和餐后MFC和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MFC和AC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SF-36和QoL-RAD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和QoLRAD量表得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痞五穴针刺疗法能够显著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学功能和生活质量,用于FD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桂敏;谭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及药物干预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在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其他心脏结构疾病的情况下,存在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结构、形态学、功能以及代谢方面的异常.内质网作为一个细胞器,其功能与脂质的合成、钙离子稳态、蛋白质折叠和成熟相关.内质网相关功能的紊乱导致了细胞内的应激反应,称为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在起始阶段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来代偿受损的内质网功能,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IRE-1、ATF6、PERK这3种内质网表面跨膜蛋白及其下游促进生存的信号分子来调控的;然而当内质网应激反应过度或者持续时间较长时,未折叠蛋白反应就会启动其下游由CHOP、Caspase-12、JNK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终将会引起细胞凋亡.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相关.高血糖、游离脂肪酸的积累及炎症反应可能是诱发内质网应激的触发因素.为了寻求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心肌病发展过程中内质网应激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的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改善内质网应激反应进行综述.

    作者:周阳;吴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规范血糖监测认知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和分析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规范血糖监测的态度、认知,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参考《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设计调查问卷,于2017年5-6月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非内分泌科(58个临床科室)的58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描述分析.结果 非内分泌科室的护士对规范血糖监测中血糖仪和试纸的正常工作环境有79.3%的护士不知道;血糖仪的测试范围有58.6%的护士不知道;每瓶试纸开启后的有效期有70.7%的护士不知道;特殊人群血糖控制标准有86.2%的护士不知道;血糖的危急值有50.0%的护士不知道.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职称、不同工龄、培训次数护士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得分随职称的升高而降低;随工作年限的延长而降低;随培训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在学历上护士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内分泌科护士对血糖监测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导致糖尿病患者缺乏针对血糖监测的指导和教育.因此需要深化《指南》建议的血糖监测方案,进一步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对规范监测血糖的重视和关注,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血糖监测的专项培训,提供简明的规范化的血糖监测知识小册子供护士随时查询,分享规范血糖监测案例等途径来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汪丽;胡小磊;任启芳;张艳丽;史菲菲;胡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目的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itric peptide,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0月于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86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D-D、NT-proBNP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m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NR、PLT、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D-D、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D、NT-proBNP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膝上20cm周径差、膝下15 cm周径差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上20 cm周径差、膝下15cm周径差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疗效显著,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出血现象,且可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D-D、NT-proBNP水平.

    作者:袁武锋;蒋雷;郑素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对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台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全麻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0例.术后6h、24h、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麻醉前、麻醉后6h、术后24 h测定凝血功能,记录围手术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术后6h、术后24h和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6h、术后24 h和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全麻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硬膜外麻醉组麻醉后6h和术后24 hPT值和TT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麻醉后6 h APTT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术后24 h APTT值和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6h和术后24 h Fbg值均低于麻醉前(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围手术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的镇痛效果好,能够改善围手术期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围手术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

    作者:王琳;罗宇;钱家树;李高炜;刘江涛;林学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某中医院1939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

    目的 分析2013-2015年某中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中医院2013-2015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MIC法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用WHONET 5.6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1 939株,主要来源于痰(72.98%)、尿(12.74%)和血液(4.74%).呼吸科(15.58%)、老年科(10.83%)、肾内科(7.43%)、ICU(6.45%)是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多的科室.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高(36.62%),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以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30%;对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耐药率较低(<1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连续3年的耐药率分别是10.30%、9.75%和11.81%;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0.41%、10.00%、10.94%.结论 该中医院内肺炎克雷伯菌对二、三代头孢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上升趋势.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谨慎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产生.

    作者:雷晓婷;李岷;林红;孙慧;周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患者五羟色胺及焦虑评分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患者五羟色胺及焦虑评分的影响,以期指导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选自2016年1-12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患者均根据不同的症状、病情程度采取个体化用药方案,在临床用药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心理干预治疗.每组各36例,治疗14 d后采用SAS、SDS量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黏膜组织中五羟色胺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AS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SDS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DS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五羟色胺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五羟色胺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情绪,通过抑制肠道内五羟色胺的表达水平改善胃肠功能失常症状使患者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员娥;郭旭日;高聪颖;蒋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013-2015年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2015年临床首次分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首次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药敏结果判断遵循CLSI 2012指南,数据使用WHONET5.6软件分析.结果 共收集大肠埃希菌2 426株,送检科室以ICU(466株,19.2%)和泌尿外科(375株,15.5%)为主,标本来源以泌尿道(733株,30.2%)、呼吸道(720株,29.7%)和血(447株,18.4%)为主.3年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向:2013年为19.0%,2015为1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年间,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发生一定变化,对部分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呈稳定下降趋向,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由82.7%下降到60.5%、对头孢吡肟由71.1%下降到41.2%;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稳定在3.4%~4.0%之间,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90.7%和89.6%.结论 大肠埃希菌仍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应该持续规范抗菌药物的运用,加强对大肠埃希菌感染流行与传播的控制.

    作者:高宇;秦婷婷;赵晓杰;赵树龙;康海全;顾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创伤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创伤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214例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者,6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153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2组患者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等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4例创伤患者有61例发生ARF,发生率为28.5%(61/2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是创伤后患者发生ARF的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是创伤后患者发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后极易发生ARF,年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是创伤后患者发生ARF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及时判断出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

    作者:谢婵婵;李季;陈亚丽;王春芬;吴宗林;楼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揿针埋针镇痛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

    目的 观察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16年1-6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康复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初次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及随访3个月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定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程度,分数记录时使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同时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普通量角器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并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然后作疗效评定.结果 初次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项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时,2组WOMAC评分较治疗1个月后时有所上升,与治疗前同项目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炎疼痛以及功能障碍.

    作者:徐纬;孙丹;陈娜;张大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全麻患者苏醒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全麻患者苏醒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2组患者采取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术毕前停用瑞芬太尼时,观察组给予0.1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照组给予1 mg/kg曲马多,比较2组患者苏醒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苏醒期躁动-镇静(RASS)、疼痛评分(V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神志完全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拔管后10 min、30 min、1h、2h时观察组患者RASS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有助于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躁动发生,保证了拔管期的麻醉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袁晓红;连燕虹;方军;郑雪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音乐结合放松疗法改善孕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究音乐结合放松疗法改善孕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质量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的放松疗法;干预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对这2组孕产妇治疗前后的HAMA、HAMD评分、分娩情况、疼痛分级以及妊娠结局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孕产妇的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干预前的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HAMA、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孕产妇的第1、2产程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有2例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6.7%,对照组有8例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孕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分级以及妊娠结局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孕产妇音乐结合放松疗法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孕产妇的负性情绪及分娩质量.

    作者:盛夏;赵淑华;王战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与湿疹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新型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炎症性过敏性皮肤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湿疹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与湿疹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湿疹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所有患者进行EASI评分,根据评分将湿疹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各2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17和IL-23水平,分析其与EASI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血清总IgE的关系.结果 湿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17、IL-23水平呈正相关.轻、中、重度湿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IL-2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湿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中度患者高于轻度,轻度患者高于正常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IL-23水平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血清IL-17、IL-23水平与湿疹严重程度相关.EOS计数升高湿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EOS计数正常组,IL-17、IL-23水平与EOS计数呈正相关.IgE升高组湿疹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略高于IgE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IL-23共同参与了湿疹的发病,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17/IL-23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关,但与血清总IgE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麦卫华;刘岳花;陆东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ontasure Needleless(R)无针吊带应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Contasure Needleless(R)无针吊带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并纳入2014年3月-2016年2月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和宁波妇儿医院收治的女性SUI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Contasure Needleless(R)治疗,对照组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尿潴留、血肿)、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效果:观察组中85.7%治愈,8.6%缓解,5.7%无效,对照组分别为89.7%、5.9%、4.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术期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1.602、6.147、3.470,P<0.05).③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2组患者术后ICIQ-SF、IIQ-7、UDI-6等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1% (6/74);对照组为17.57% (13/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P=0.045).结论 Contasure Needleless(R)无针吊带治疗我国女性SUI疗效与TVT-O相当,但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低的临床优势,值得在我国各级医院推广实施.

    作者:许琴仙;徐佳玲;庄勰燕;傅浪静;葛莉红;蒋本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胰高血糖素瘤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1例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GCGN)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胰岛A细胞肿瘤,以坏死性游走性红斑、糖尿病、消瘦贫血等为主要表现.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为有效的措施.由于术中分离肿块时对肿瘤的挤压作用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从而可能对血糖(Glu)稳态及心肌收缩力产生不良影响.在对此类患者的麻醉管理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其特殊性.我院2016年3月收治1例胰高血糖素瘤患者,其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江波;李帅蓉;贺娜;魏文博;于建设;陶利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老年痴呆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加用茴拉西坦.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采取简明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估精神行为症状情况,并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统计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治疗后2组敌对猜疑、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焦虑抑郁、偏执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活力、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各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失眠2例,嗜睡2例,锥体外系反应1例,头痛0例,恶心2例,皮肤瘙痒0例;对照组失眠1例,嗜睡3例,锥体外系反应0例,头痛2例,恶心1例,皮肤瘙痒1例;观察组总不良反应7例,与对照组8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疗效较佳,且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

    作者:雷娜;孙晓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研究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研究旨在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变化,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于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儿童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儿童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BMD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情况,并采用t检验比较2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骨代谢指标BGP、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指标CRP、TNF-α、IL-6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NO、SOD水平异常,且BMD明显降低,临床上检测其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BMD变化有助于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俞红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降钙素辅助治疗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患者疼痛、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多伴发腰背痛,患者往往因为害怕骨折以及腰背疼痛而拒绝锻炼,从而加重骨质疏松,本研究旨在探讨降钙素辅助治疗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患者疼痛、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嵊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嵊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患者80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降钙素进行辅助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腰背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腰背VA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2.BMD、股骨颈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L2-4 BMD、股骨颈BMD升高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指标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D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甲状旁腺素(PTH)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1,25-(OH)2D3升高及PTH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降钙素辅助治疗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减轻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改善其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

    作者:倪增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家庭化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和血清雌二醇、孕酮、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化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和血清雌二醇、孕酮及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化护理.比较2组抑郁情况(EPDS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血清雌二醇、血清孕酮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情况.结果 2组护理前EPDS评分、GQOLI-74各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EPD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P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躯体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与心理功能维度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护理前血清雌二醇、血清孕酮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血清孕酮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血清5-羟色胺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化护理能够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雌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

    作者:赵惠君;郭华峰;乔朋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再狭窄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再狭窄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一2014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患者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中31例患者出现术后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9.14%;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术前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非再狭窄组hs-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再狭窄组(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吸烟、术后6个月hs-CRP、IL-6水平为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吸烟、术后6个月hs-CRP、IL-6水平为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可针对此种情况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刘晓波;鲍翔;蒋烽烽;叶志军;周格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