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辅助治疗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患者疼痛、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倪增耀

关键词:降钙素, 辅助治疗, 腰背痛, 骨密度, 骨代谢
摘要:目的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多伴发腰背痛,患者往往因为害怕骨折以及腰背疼痛而拒绝锻炼,从而加重骨质疏松,本研究旨在探讨降钙素辅助治疗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患者疼痛、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嵊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嵊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患者80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降钙素进行辅助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腰背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腰背VA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2.BMD、股骨颈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L2-4 BMD、股骨颈BMD升高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指标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D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甲状旁腺素(PTH)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1,25-(OH)2D3升高及PTH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降钙素辅助治疗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减轻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改善其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探头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物29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定性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以及在其内镜辅助下多种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91例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患者,依据检查结果,选择不同内镜下手术方式,如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术后记录病理结果,对获得的病理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成功率,有无中转外科腹腔镜或开腹,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处理.评价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治疗效果,术后定期门诊及内镜随访.结果 微探头超声内镜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0.43%,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7.90%.术中6例穿孔,l例搏动性出血,1例贲门黏膜撕裂,均行钛夹封闭.1例EFR术中见搏动性出血,热活检钳止血.4例STER术中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后消失.4例因术中活动性出血,止血失败或视野不清,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例STER术中无法分离肿瘤,取活检病理示:鳞状细胞癌,结合病史,考虑肿瘤转移.其余肿物均成功切除,无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内镜完整切除率为97.45%.结论 微探头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有较高准确率,特别是定位诊断有助于安全的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

    作者:黄军;郑海伦;王启之;汪强武;汪建超;邓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对PM2.5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及血清IL-8、TNF-α的影响

    目的 应用鼻腔滴注法建立细颗粒物(PM2.5)致小鼠慢性支气管肺炎动物模型,以研究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对改善PM2.5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及血清IL-8、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将其等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4组.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正常饲养,持续60 d;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则通过每日1次鼻腔滴注PM2.5悬液,剂量为40 mg/kg,持续滴注60d,观察3组大鼠出现咳嗽、气喘、毛发枯槁、活动减少,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0.9% NaCl灌胃;中药低剂量组给予浓度为0.825 g/ml的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灌胃;中药高剂量组给予浓度为1.650 g/ml的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灌胃;各组灌胃频率均为1次/d,0.1 ml/10 g,持续15 d.15 d后制作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改变并监测血清IL-8、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8、TNF-α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低剂量组血清IL-8、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病理学显示:中药高、低剂量组均对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修复作用.结论 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对PM2.5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具有修复损伤肺组织、改善气体交换空间的作用,这可能与减少血清IL-8、TNF-α含量有关.

    作者:张金波;王新陆;孙丽;孙恒虎;孙蓉;高博;商立珍;梁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ontasure Needleless(R)无针吊带应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Contasure Needleless(R)无针吊带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并纳入2014年3月-2016年2月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和宁波妇儿医院收治的女性SUI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Contasure Needleless(R)治疗,对照组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尿潴留、血肿)、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效果:观察组中85.7%治愈,8.6%缓解,5.7%无效,对照组分别为89.7%、5.9%、4.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术期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1.602、6.147、3.470,P<0.05).③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2组患者术后ICIQ-SF、IIQ-7、UDI-6等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1% (6/74);对照组为17.57% (13/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P=0.045).结论 Contasure Needleless(R)无针吊带治疗我国女性SUI疗效与TVT-O相当,但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低的临床优势,值得在我国各级医院推广实施.

    作者:许琴仙;徐佳玲;庄勰燕;傅浪静;葛莉红;蒋本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调强放疗对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小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该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采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1.8 Gy/次,总剂量45Gy),靶区范围包括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及闭孔淋巴结.采用欧洲肿瘤研究与治疗中心研发宫颈癌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CX24)进行长期问卷调查,随访时间分别为放疗前、放疗后、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个多项维度和6个单项维度.结果 2006年10月-2015年10月,共79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18.2个月.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主要与手术方式和ECOG评分有关(P<0.05),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无关(P>0.05);症状维度得分在放疗后和放疗后3个月升高(P<0.05),在之后随访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躯体维度得分在放疗后9个月出现明显下降(P<0.05);性功能维度、淋巴水肿维度、周围神经维度、绝经维度、恐惧维度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维度主要在放疗后9个月才出现相关生存质量的提高(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进行小靶区放射治疗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在症状维度和躯体维度,但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生活质量可逐步升高.

    作者:张霞;王赟;俞青苗;郭锦芳;胡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态度与认知的调查——以南京地区部分医学院校为例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和认知,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参与度.方法 于2016年5月4日-2016年11月10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几所南京地区医学院校自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献血经历、献血态度及影响因素、对献血及其相关法律的认知.对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后回收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有献血经历的占19.36%.其中,男同学献血的参与度显著高于女同学(P<0.001).进行年级分析发现,献血率高的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同学(42.1%),其次为大三(27.5%)和大二(22.4%)的同学.大学生献血动机各不相同,重要的原因是认为自己身体好,应该去帮助别人.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公民无偿献血是有必要的,并且对有无偿献血经历的人群产生敬佩感(67.54%).但大部分学生对于无偿献血存有顾虑,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安全和对献血机构的不信任,部分学生是由于没有合适的献血机会.无献血经历的学生表示,在安全和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无偿献血(86.1%).部分学生对无偿献血事业缺乏足够认识,61.1%的同学认为家人或自己受益能提高自己献血积极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而绝大部分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血液循环、血液再生以及献血对人体的益处不了解.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态度是积极的,部分学生对无偿献血有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不足,安全便捷的献血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邢青青;董银凤;常瑶;秦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激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症患者70例作为骨质疏松症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研究对象L2~4腰椎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测定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血清雌二醇、降钙素和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与血清雌二醇、降钙素、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P<0.05),与甲状旁腺激素呈负相关(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雌二醇、降钙素、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P<0.05),与甲状旁腺激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血清降钙素和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值与血清雌二醇、降钙素和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与甲状旁腺激素呈负相关.

    作者:刘悦;顾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A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舒适护理,以此为时间界限,2014年3-12月45例患者设为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1-7月41例患者设为舒适护理组,实施舒适护理,内容包括躯体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以及其他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情况,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录入数据后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和SF-36评分差异.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SDS和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SAS、SDS评分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SF-36评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干预后,舒适护理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而SF-36评分中各个子项目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帮助调节RA患者心理状态,缓解长期病痛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树立健康、乐观的心态,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丽;孙娟;马玲;谢长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与湿疹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新型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炎症性过敏性皮肤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湿疹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与湿疹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湿疹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所有患者进行EASI评分,根据评分将湿疹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各2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17和IL-23水平,分析其与EASI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血清总IgE的关系.结果 湿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17、IL-23水平呈正相关.轻、中、重度湿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IL-2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湿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中度患者高于轻度,轻度患者高于正常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IL-23水平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血清IL-17、IL-23水平与湿疹严重程度相关.EOS计数升高湿疹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EOS计数正常组,IL-17、IL-23水平与EOS计数呈正相关.IgE升高组湿疹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略高于IgE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IL-23共同参与了湿疹的发病,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17/IL-23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关,但与血清总IgE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麦卫华;刘岳花;陆东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VEGF基因可变剪接在根尖周囊肿骨破坏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本研究以根尖周囊肿为疾病模型,根据其临床特点确定骨破坏速率,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同时原代培养囊壁成纤维细胞,检测其中各种VEGF异构体对微血管增生及破骨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探讨VEGF可变剪接在牙源性囊肿骨破坏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9例根尖周囊肿,以CD34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凸显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血管腔面积,曲面断层影像进行病变面积的测量,并选取其中13例新鲜手术标本进行根尖周囊肿囊壁成纤维细胞培养,制备条件培养基和诱导破骨细胞,并进行RNA的提取及realtimePCR检测VEGF异构体的相对表达量.x2检验用于评估CD34阳性的血管腔面积和临床特点.血管腔面积、各种异构体相对表达量、囊肿进展速率和破骨细胞诱导效率的关系由线性回归及Spearman's等级相关评估.结果 VEGF-121a/总VEGF和VEGF-165a/总VEGF正相关于微血管管腔面积,后者则与囊肿骨破坏速率正相关;而VEGF和VEGF-189a的相对表达量正相关于破骨细胞诱导效率,VEGF-165b/总VEGF和VEGF-189b/总VEGF则与破骨细胞诱导效率成负相关.结论 提示VEGF-xxxa型可能主要促进囊肿的骨坏过程,而VEGF-xxxb型则可能有抑制效果.

    作者:王婷婷;黄永松;刘芳;徐丽;王德顺;王海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及药物干预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在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其他心脏结构疾病的情况下,存在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结构、形态学、功能以及代谢方面的异常.内质网作为一个细胞器,其功能与脂质的合成、钙离子稳态、蛋白质折叠和成熟相关.内质网相关功能的紊乱导致了细胞内的应激反应,称为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在起始阶段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来代偿受损的内质网功能,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IRE-1、ATF6、PERK这3种内质网表面跨膜蛋白及其下游促进生存的信号分子来调控的;然而当内质网应激反应过度或者持续时间较长时,未折叠蛋白反应就会启动其下游由CHOP、Caspase-12、JNK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终将会引起细胞凋亡.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相关.高血糖、游离脂肪酸的积累及炎症反应可能是诱发内质网应激的触发因素.为了寻求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心肌病发展过程中内质网应激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的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改善内质网应激反应进行综述.

    作者:周阳;吴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消痞五穴针刺疗法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学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从胃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角度分析消痞五穴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3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观察组针刺脾俞、胃俞、建里、太乙、足三里.评价中医症候评分和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胃电图测定平均收缩波频率(MFC)和收缩波幅值(AC),采用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以及反流和消化不良生活质量表(QoLRAD)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2组的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评分以及总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空腹和餐后MFC和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MFC和AC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SF-36和QoL-RAD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和QoLRAD量表得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痞五穴针刺疗法能够显著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学功能和生活质量,用于FD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桂敏;谭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弹力绷带用于改善服用阿司匹林老年患者静脉采血后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采血后使用自粘性弹力绷带止血的效果,分析其优点.方法 将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浙江医院老年科体检抽血的120名长期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体检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实验组,静脉采血后无菌棉球按压针刺处,予以自粘性弹力绷带缠绕5 min;对照组,静脉采血后使用传统的输液贴,大拇指按压穿刺处5min.观察2组穿刺处及周围皮肤出血、血肿、24h淤血情况,评估研究对象的舒适度,比较2组全程采血按压时间.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连续性校正x2检验法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出血5例,占8.3%,少于对照组的15例;实验组的血肿例数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例;实验组的24h淤血发生率为0.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采血按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粘性弹力绷带有效减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静脉采血后因按压造成的出血、血肿、瘀血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患者舒适满意,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丹;陈进;俞志红;朱利月;金海燕;应笑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家庭化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和血清雌二醇、孕酮、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化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和血清雌二醇、孕酮及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化护理.比较2组抑郁情况(EPDS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血清雌二醇、血清孕酮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情况.结果 2组护理前EPDS评分、GQOLI-74各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EPD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P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躯体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与心理功能维度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护理前血清雌二醇、血清孕酮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血清孕酮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血清5-羟色胺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化护理能够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雌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

    作者:赵惠君;郭华峰;乔朋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降钙素辅助治疗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患者疼痛、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多伴发腰背痛,患者往往因为害怕骨折以及腰背疼痛而拒绝锻炼,从而加重骨质疏松,本研究旨在探讨降钙素辅助治疗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患者疼痛、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嵊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嵊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患者80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降钙素进行辅助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腰背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腰背VA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2.BMD、股骨颈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L2-4 BMD、股骨颈BMD升高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指标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D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甲状旁腺素(PTH)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1,25-(OH)2D3升高及PTH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降钙素辅助治疗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减轻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改善其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

    作者:倪增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卵丘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颗粒细胞凋亡直接影响胚胎的质量,而端粒参与了细胞增殖的调控,因此,本文探究了卵丘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胚胎和卵母细胞的评估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间上午入住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的87例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年龄,共分为4组:20 ~25岁(21例);26 ~30岁(24例);31 ~35岁(23例);>35岁(19例).依据卵母细胞成熟度,将患者分为未成熟卵泡颗粒细胞组(45例)和成熟卵泡颗粒细胞组(42例);依据胚胎移植后孕囊的阴道B超检查,分为妊娠组(43例)和非妊娠组(44例).比较患者的年龄、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对卵丘颗粒细胞端粒长度,分析不同成熟度的卵母细胞卵泡液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以及不同妊娠结局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所有数据的处理分析均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结果 20 ~25岁组、31~ 35岁组和>35岁组的患者颗粒细胞端粒长度和卵泡成熟度之间有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体内的成熟卵母细胞的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逐渐变短,端粒的长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未妊娠患者与已妊娠的患者之间的颗粒细胞端粒长度比较,未妊娠的患者明显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卵泡液内的AMH水平明显高于成熟的卵母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7).比较非临床妊娠组和临床妊娠组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粒长度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缩短,未妊娠患者的端粒长度更短,卵丘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和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曹文丽;夏邦世;张艳普;蒋雁;叶飞君;方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宫颈癌术后容积调强放疗中限定骨盆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宫颈癌术后患者骨盆剂量限制与非限制组放疗靶区剂量学特点,以及血液学、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探讨放射治疗中骨盆骨髓保护的必要性.方法 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术术后合并高危因素的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通过在模拟定位扫描相上勾画照射野内整个骨性结构代表骨盆骨髓.研究组勾画出骨盆并限定剂量,对照组未勾画骨盆无剂量限定.2组均设计双弧容积旋转调强(2a-VMAT)计划,放疗期间应用顺铂周方案同步化疗.比较2组方案的靶区适形性,均匀性以及剂量分布图中危及器官受量,结合临床观察患者治疗期间骨髓抑制的程度,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差异,以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比较2组方案的靶区适形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研究组靶区均匀度差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消化道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限制骨盆照射剂量和体积,在靶区处方达到要求的前提之下,研究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明显减低,胃肠道及泌尿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建议临床中将骨盆作为常规危及器官勾画及剂量限制.

    作者:冉晶晶;张红雁;薛旭东;沈建军;崔亚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方式治疗89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非球面人工晶体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2014年9月-2016年7月收治的89例95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49眼)和对照组(44例,46眼).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治疗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2组佳矫正视力及前房深度均显著升高,眼压降低(P<0.05),且观察组佳矫正视力及前房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5.391,P<0.001;t=-5.484,P<0.001;t=2.048,P=0.04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53%,低于对照组的32.61%,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0.422,P=0.516).与治疗结局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晶状体厚度及房角粘连(P<0.05).结论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非球面人工晶体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视力,加深前房深度,降低眼压,安全性高.年龄、晶状体厚度及房角粘连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邬可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揿针埋针镇痛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

    目的 观察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16年1-6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康复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初次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及随访3个月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定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程度,分数记录时使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同时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普通量角器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并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然后作疗效评定.结果 初次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项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时,2组WOMAC评分较治疗1个月后时有所上升,与治疗前同项目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炎疼痛以及功能障碍.

    作者:徐纬;孙丹;陈娜;张大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研究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研究旨在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变化,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于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儿童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儿童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BMD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情况,并采用t检验比较2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骨代谢指标BGP、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指标CRP、TNF-α、IL-6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NO、SOD水平异常,且BMD明显降低,临床上检测其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BMD变化有助于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俞红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顶尖距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和探讨传统的顶尖距参数应用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价值及存在问题.方法 自2014年1月-2016年11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应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获得完整随访40例,通过手术资料、术中、术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一般结果、骨折复位情况、螺旋刀片的位置包括Cleveland分区和顶尖距(tip-apex dis-tance,TAD)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评价髋关节功能使用牛津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手术切口平均为(67±18)mm,手术时间平均为(95.1±28.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0±148)ml,住院时间平均为(17.8 ±7.3)d.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优良率95%.40例随访患者中有2例出现螺旋刀片切割现象,2例切割的螺旋刀片头部分别位于Cleveland分区的“1”区和“5”区,该2例患者TAD均小于20 mm.TAD为20~30 mm的患者中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现象.结论 PFNA系统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参照传统的顶尖距置入螺旋刀片时会出现一定的股骨头切割并发症,若将PFNA螺旋刀片的顶尖距参数控制在20~30 mm时,股骨头切割风险可得到有效的规避.

    作者:张靖;周骏武;方五洲;陈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