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范珊红;曹蕾;马艳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50例,其中COPD稳定期组10例、AECOPD非细菌感染组16例和AECOPD细菌感染组24例.所有COPD患者均进行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等检查,并比较其在3组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诊断佳截取值.结果 WBC、ESR、CRP、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WBC、ESR、CRP、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779、0.750、0.772、0.885、0.929.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AUC显著高于WBC、ESR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PCT,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以2.35为截取值,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7.5%和84.6%.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作为炎症性生物标记物,可用于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
作者:倪晓辉;朱萍;刘云杰;丁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某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低蛋白血症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低蛋白血症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医嘱进行合理性点评分析,以提高人血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海泰电子病历、美康临床药师软件和medihis (HIS)信息系统调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5年1~6月住院低蛋白血症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所有电子医嘱及病例,结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处方管理办法》等进行点评,运用Epidata软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汇总.结果 研究纳入患者共342例,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有178例,住院时间平均为(20.5±5.3)d,白蛋白平均使用疗程为(7.6±1.5)d,人均白蛋白使用量为(63.4±9.6)g,引起低蛋白血症患者原因较为复杂,原发疾病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用药前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多集中于20~ 30 g/L之间,占85.4%,不合理用药医嘱共22例,占12.4%,其中不规范用药医嘱6例,占不合理医嘱总数的27.3%,用药不适宜医嘱14例,占不合理医嘱总数的68.2%,超常用药医嘱1例,占不合理医嘱总数的4.5%,人血白蛋白不合理医嘱使用例次以20%人血白蛋白居多,不合理医嘱所占比以5%人血白蛋白居多.结论 人血白蛋白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使用较为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白蛋白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促进入血白蛋白的安全、合理使用.
作者:陈猛;周月红;沈陆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研究,为降低临床婴幼儿贫血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单胎妊娠阴道分娩产妇18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97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脐带结扎(娩出10 s内结扎),实验组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娩出2 min结扎),比较2组新生儿娩出1 min以及5 min的Apgar评分,出生后24 h、出生后4周以及出生后4个月时的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比容(HCT),出生后3d的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接受光疗的平均天数、贫血率及输血率.结果 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24h、4周以及4个月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光疗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贫血率以及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迟脐带结扎能够有效升高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了机体的铁储备量,并减少婴幼儿生理性贫血的发生率,而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Apgar评分未发现明显不良影响,是改善婴幼儿贫血的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段.
作者:马杏娟;周小英;褚亚苏;王剑;励南;施丽娜;卫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使用色谱柱WondaSil(R)C18(150.0 mm ×4.6 mm,5μm),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HPLC法,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100%甲醇超声30 min提取新补骨脂异黄酮.同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测定对照品的精密度.平行制备6份新补骨脂异黄酮样品溶液以检测样品溶液的重复性.同一新补骨脂异黄酮样品溶液不同时间段进样5次,测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平行制备6份样品溶液加入等量的对照品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了中药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了专属性、标准曲线、检测限与定量限、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通过方法学考察,新补骨脂异黄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 =79 375C-9 063.7,R2 =0.999,在0.75 ~ 12.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新补骨脂异黄酮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1%,RSD=1.21% (n =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回收率均良好.不同来源的补骨脂药材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HPLC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适用于补骨脂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焕;耿祥艳;刘清;马涛;方丹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改善作用.方法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对54例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选取此前1年在围手术期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护理前后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 scale,PSQI)对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利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护理前SDS、SAS、PSQI、BI评分和SQLS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SDS、SAS和PSQI分别为(31.2±9.5)分、(33.5±10.8)分和(37.9±6.2)分,对照组为(47.9±11.6)分、(53.1±5.8)分和(48.3±9.4)分,干预组SDS、SAS和PSQ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干预组BI评分和SQL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对于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精神状况及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生存质量的改善.
作者:孙莉;李益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种妊娠晚期出现的罕见但十分严重的致命性妊娠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功能障碍而引起急性多系统损害[1-4].1934年Stander和Cadden首次报道该病,1940年Sheehan首次描述其肝脏的病理性改变.文献报道该病的发病率为1/7 270~1/13 000[5],然而,Mellonli MM等[6]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1/6 692.我国文献报道发病率1/1000000~1/13000.国外研究发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中,双胎妊娠占17%~22%[7],新生儿中男性占68% ~75%[1],国内研究与之相似[8].典型的AFLP发生于妊娠30~ 38周,但有时直到胎儿娩出都没有注意到该病.文献亦有于妊娠23周发病的报道[4].
作者:夏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血清乳酸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率.结果 治疗后,2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5% (P <0.05).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率为8.8%、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47.1% (P <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稳定组织灌注压和外周循环,调动机体的凝血机制,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韩加裕;张思泉;周可幸;颜成敏;陆关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2种不同药物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治疗医师采用双盲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观察组行盐酸舍曲林片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行氯氮平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个人自尊量表(SE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自知力评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行临床疗效评估,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自知力评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观察组治疗后的个人自尊量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曲舍林片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黄磊;钱建军;田国强;蒋海潮;冯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于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6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进行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对照组则给予传统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比2组疗效,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2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1% (22/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7,P<0.05);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4.482、4.401,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血和肠穿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59%、14.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10、5.244,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以及12个月病死率分别为12.12%和21.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9%和5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7、6.057,均P<0.05).结论 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效果显著,应用安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对延长病患生命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小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预防老年患者依托咪酯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全麻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3组,S组为舒芬太尼组,F组为芬太尼组,R为瑞芬太尼组.S组全麻诱导、维持均为舒芬太尼,F组全麻诱导、维持均为芬太尼,R组全麻诱导、维持均为瑞芬太尼.记录患者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患者均入复苏室,观察2组患者术后全麻恢复期并记录3组手术气管导管拔管后(T1)、20 min(T2)及30 min(13)的MAP、HR及SpO2变化,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苏醒期的Riker镇静躁动和VAS评分,拔出导管后30 min进行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活动、哭闹、可抚慰性(FLACC)评分.结果 在麻醉诱导期和术中3组患者血液动力学均稳定.在麻醉恢复期,舒芬太尼组(S组)患者平均心率和动脉压与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比较更为平稳;舒芬太尼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及Riker躁动镇静评分、FLACC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可使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环境更加稳定,不影响患者术后拔管和苏醒时间,可有效预防依托咪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和减少应激反应.
作者:周玉梅;郭文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在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6例在长兴县中医院接受淋巴结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穿刺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淋巴结穿刺活检位置包括:颌下5例,颈部28例,锁骨上窝77例,腋下15例,腹股沟1例;穿刺前患者均进行血液学检查,确保患者凝血功能无障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无局麻药物过敏史,女性患者需在非月经期接受穿刺;选择合适的取材长度及入路,在超声实时监测下进针,针尖到达病灶边缘时固定穿刺针,组织切割成功后退针,观察取材是否满意,是否需要再次取材,取材不得少于3 mm;活检标本放入10%甲醛溶液固定,送病理科检查;观察穿刺取材成功率及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共取材449条,满意标本440条,成功率为98.0%,9条不满意标本中,6条取材过少,3条未检出淋巴组织;取材长度3~12 mm.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71例,无法诊断6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52例,恶性病变74例;剔除6例无法诊断者,与术后病理相比,穿刺活检的灵敏度为98.6% (69/70),特异度为96.0%(48/50),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可动态观察淋巴结状况,其诊断率高,安全性好,对淋巴结病理学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安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2016年GINA哮喘定义适用于哮喘的临床诊断,同时提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表明哮喘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强调了哮喘呼吸系统症状可变性和呼气气流受限可变性这两大特征.新定义强调了哮喘的异质性特点,表明需要对不同个体确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作者:张亚芥;代传林;潘家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改良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小鼠随机分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BYHWD)组(按10 ml/kg灌服给药)、依达拉奉(ED)组(按3 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BYHWD+ ED)组(BYHWD按10 ml/kg灌服给药+ED按3 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1次/d,连续用药7d.术后1、3、7d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7d,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皮质bcl-2、bax、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各组数据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随时间延长有减少;同一时间点,模型组评分高,联合用药组评分低(P<0.01).术后7d各组比较:BYHWD+ED组的脑梗死体积比小(P<0.01);各用药组均能降低脑缺血后细胞凋亡数(P<0.05);bcl-2表达阳性细胞数升高,bax、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降低,BYHWD+ ED组这一变化趋势明显(P<0.05).结论 两药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协同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细胞凋亡、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钟芳芳;吴承龙;孙新芳;王赵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对提升糖尿病患者自身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并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医院医护人员在所选取的糖尿病患者中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让患者进行话题交流、设立糖尿病咨询体系、播放与糖尿病相关的影像传媒资料等一系列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对所有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的性质、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范等各方面进行指导教育,达到培养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采用糖尿病自身护理行为量表比较所有被选取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前后的自身护理能力的提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后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吸烟等项目的评分均较开展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35、30.142、24.363、39.125、11.217,均P<0.001),而患者的用药行为这一项目的评分在开展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124).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通过医护人员的巡访和指导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密切配合,调整患者的饮食起居,从而改善糖尿病的症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在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中开展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身护理能力和家属的陪护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月明;陈璐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氨茶碱(aminophyUine,Ami)与纳洛酮(naloxone,Nal)合用对重症疾病并呼吸抑制(respir-atory depression,RD)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浙江普陀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疾病并RD新生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4例新生儿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Am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al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呼气末CO2压力(Pet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比较,并评价综合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RR、PetCO2和S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R、PetCO2和SPO2分别为(15.2±1.8)次/min、(42.7±5.2)mm Hg(1 mm Hg=0.133 kPa)和(99.3±1.3)%,对照组为(12.4±1.3)次/nin、(48.5±5.8)mm Hg和(99.6±0.9)%,观察组RR明显高于对照组,Pet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37/42),对照组为69.0%(29/42),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与Nal联合能明显改善新生儿重症疾病并呼吸抑制的呼吸抑制情况,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新生儿重症疾病并呼吸抑制安全有效的方案.
作者:刘江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骀)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骀——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术后统计2组牙齿情况(咬合关系、牙齿排齐情况、前牙覆合覆盖率)、治疗效果、满意度、治疗费用及术后1年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结果 观察组咬合关系、牙齿排齐情况、前牙覆合覆盖率分别为80.0%、86.7%、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8.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和治疗费用分别为80.0%、(8 067.6 ±394.5)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2 211.7±251.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软/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分别为0.13±0.08、5.16±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6±0.17、6.49±1.63(P <0.05).结论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骀)畸形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齿畸形、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患者满意度高,但花费较高.
作者:翁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淋巴瘤(lymphoma)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血液系统发现早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免疫作用和感染有着密切关系[1].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全身各器官组织均可累及,全身累及的组织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2].大部分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结外病变主要累及部位为胃肠道、鼻腔、扁桃体、中枢神经系统等,而以四肢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恶性淋巴瘤报道极少[3-4].
作者:伍龙;张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后早期(3个月内)出现椎间融合器松动后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开展的2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患者10例.对10例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椎间融合器松动病例的年龄大小情况、是否早期下地活动的情况、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情况、椎体终板处理情况、椎间隙前追加植骨情况、横连杆的应用情况、术后感染情况及处理方案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研究,采取Excel处理.结果 椎间融合器松动的10例病例中,患者年龄26 ~58岁,平均年龄43.2岁,1个月内下地的患者有6例(60%),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偏后的患者有7例(70%),终板处理不良的患者有7例(70%),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的患者有2例(20%),未使用横连杆的患者有7例(70%),术后感染的患者有2例(20%).结论 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较年轻的患者、过早的下地活动、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不良、终板处理不良造成椎间融合器贴合不佳、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或不良、不使用横连杆以及术后发生感染等可能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原因.
作者:时超;许杰;李朝顶;杨六中;冯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服务的需求变化等使医学教育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医学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及社会需要,高等医学院校需要改革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存在的以“三个中心”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教师把自己的角色从授课者、信息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设置,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课程整合,并进行实践教学;实施病案引入、PBL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提高课堂讲课技巧和讲授艺术,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临床实习,加强医学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参照,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法考核学生的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为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打下基础,并与形成性评定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医学人才.
作者:路永坤;董延华;靳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颈髓损伤(TCSCI)早期并发呼吸衰竭的风险及影响因素,为评估、改善TCSCI患者预后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2例TC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呼吸衰竭进行分组,41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171例无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研究组间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损伤平面、是否伴有骨折脱位、ASIA分级情况差异,并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研究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是否伴有骨折脱位(x2 =7.964,P=0.005)、损伤平面(x2=15.826,P<0.001)、受伤原因(x2=4.3047,P=0.014)、ASIA(x2=51.9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x2=0.040,P=0.624)、年龄(x2=1.517,P=0.4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是否伴有骨折脱位(OR=6.120,95% CI:1.574~9.644)、损伤平面(OR =2.215,95% CI:1.369~3.454)、ASIA分级(OR=1.925,95% CI:1.122~2.774)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伴有骨折脱位、损伤平面C4以上、ASIA分级高可能是TCSCI早期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并发呼吸衰竭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烨;陈剑;何登伟;吴忠伟;朱科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