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立锋;姚青;朱高峰
目的 探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血液肿瘤科35例接受硼替佐米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根据化疗周期分为≥4个周期组和观察<4个周期组.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2年总生存率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初治组疗效优于复发难治组(Z=-2.842,P=0.004).≥4个周期组疗效优于<4个周期组(Z=-2.224,P=0.026).3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年总生存率和ISS分期和疗效关系密切(P<0.05),和治疗前状态、髓外病变没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髓外病变关系密切(P<0.05),和治疗前状态、ISS分期和疗效没有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出现消化道症状者14例,出现外周神经病变者13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者2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者13例.结论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确切,对初始患者治疗效果较复发难治患者好,治疗4个周期以上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多数能够耐受.
作者:张丽;罗文达;沈健;冯长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松果体钙化(PC)对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经临床确诊的FES患者的脑部CT图像,观察FES患者的松果体有无钙化,同时测量其钙化大小,并与对照组(n=200)进行对照研究.按照临床分型患者组分两亚组:偏执型组和非偏执型组.经统计学处理后分析:①PC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②PC在偏执型组与非偏执型组中的差异.③PC在患者组与对照组男女之间的差异.④患者组中PC发生率及钙化大小与年龄相关性.结果 ①患者组PC 139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68例,发生率为63.18%(139/220);对照组PC 9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发生率45%(90/200).FES患者PC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13.97,P=0.001).②偏执型组与非偏执型组P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P=0.60).③PC在患者组与对照组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P=0.35;x2=0.25,P=0.62).④患者组钙化大小在18岁之前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r=0.96,P<0.001),与对照组相比,松果体在FES患者中存在过早钙化.结论 FES患者PC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C对FES早期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程祖胜;夏瑞明;夏国园;曹世林;诸绍锋;戚洪阳;王爱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凤(regulatory B cells,Bregs)比例及功能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Bregs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染色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CD19+ CD24hiCD38hi B细胞和CD4 T细胞比例变化情况;活细胞荧光染料CFSE染色方法检测CD19+ CD24hiCD38hi B细胞对Nafve CD4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CD19+ CD24hiCD38hi B细胞分泌IL-10的能力及对CD4 T细胞分泌IFN-γ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4hiCD38hiB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而CD4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研究显示,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4hiCD38hiB细胞分泌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其抑制Nave CD4 T细胞增殖及分泌IFN-γ的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4hi CD38hiB细胞分泌IL-10能力下降,导致免疫抑制功能降低,进而引起CD4 T细胞比例升高和IFN-γ水平升高,影响RA病情进展.
作者:于文文;赵东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和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09年1月一2014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患者623例和药物治疗+PCI治疗患者4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 PCI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 PCI治疗组不同TIMI评分和不同年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药物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 PCI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药物治疗+ PCI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PCI组TIMI评分0~2分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TIMI评分3~5分和6~7分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PCI组(P<0.05).药物治疗组的<65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药物治疗+PCI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的65~75岁及>75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PCI组(P<0.05).结论 PCI治疗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对TIMI分级中高危患者及年龄>65岁的患者进行PCI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
作者:张莉;翟昌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统计初治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率,并分析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危险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且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620例肺结核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发生肝损伤,将其分为有肝损伤组(117例)和无肝损伤组(503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性别、病程、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肝炎史、糖尿病、血压水平、身体质量指数、保肝药服用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饮酒、吸烟、HbsAg阳性、高血糖、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未服用保肝药是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饮酒、吸烟、HbsAg阳性、高血糖、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未服用保肝药是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结论 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易发生DILI,而高龄、饮酒、吸烟、HbsAg阳性、糖尿病、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未服用保肝药是患者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应对这些因素进行高度重视,并给予个性化防治.
作者:毛佳斌;孙培英;徐金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与淋巴管密度(LVD)、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治疗的79例大肠癌患者资料,其中52例直肠癌患者,27例结肠癌患者.分析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LVD计数的关系、MVD和LVD与大肠癌内VEGF-A表达的关系以及MVD与LVD的关系.结果 正常组织内的LVD明显低于大肠癌组织;LVD与淋巴管内癌栓关系密切(P<0.05),而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肿瘤组织内VEGF-A表达与MVD(CD34计数)关系密切(P<0.05),与LVD(podoplanin计数)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内的LVD明显低于MVD(P <0.01),但是LVD计数与MVD计数无关(P>0.05).结论 淋巴管的形成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淋巴管形成与微血管形成可能是互相独立的两个过程;大肠癌组织内VEGF-A可以对微血管的形成起诱导作用,但其与淋巴管形成无显著关系;大肠癌中LVD值明显低于MVD,但两者关系不明显.
作者:蒋华锋;应晓江;陈洪亮;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桡骨远端C型骨折为临床较常见骨折类型,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支架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选择何种术式仍存在争议,通过对比分析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为2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外固定组42例,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内固定组42例,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以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Cooney腕关节评分.结果 与内固定组相比,外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30.2±8.9) min]、术中出血量[(21.7±7.3)ml]、住院时间[(4.3±1.2)d]及骨折愈合时间[(11.9±4.4)周]明显更少(P<0.05),外固定组的尺偏角[(20.5±3.1)°]、桡骨高度[(13.7±1.8)mm]明显大于内固定组,而掌倾角明显更小[(10.2±2.9)°](P<0.05),术后6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在活动范围、握力方面评分明显更高(P<0.05);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在功能、活动范围、屈曲/伸展活动度及握力方面评分明显更高(P<0.05);术后1年外固定组优良率为90.5%,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1.0%,2组患者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外固定支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腕关节活动影响小及优良率高等优势.
作者:骆峪潇;陆建民;方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使用色谱柱WondaSil(R)C18(150.0 mm ×4.6 mm,5μm),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HPLC法,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100%甲醇超声30 min提取新补骨脂异黄酮.同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测定对照品的精密度.平行制备6份新补骨脂异黄酮样品溶液以检测样品溶液的重复性.同一新补骨脂异黄酮样品溶液不同时间段进样5次,测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平行制备6份样品溶液加入等量的对照品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了中药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了专属性、标准曲线、检测限与定量限、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通过方法学考察,新补骨脂异黄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 =79 375C-9 063.7,R2 =0.999,在0.75 ~ 12.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新补骨脂异黄酮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1%,RSD=1.21% (n =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回收率均良好.不同来源的补骨脂药材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HPLC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适用于补骨脂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焕;耿祥艳;刘清;马涛;方丹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改良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小鼠随机分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BYHWD)组(按10 ml/kg灌服给药)、依达拉奉(ED)组(按3 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BYHWD+ ED)组(BYHWD按10 ml/kg灌服给药+ED按3 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1次/d,连续用药7d.术后1、3、7d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7d,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皮质bcl-2、bax、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各组数据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随时间延长有减少;同一时间点,模型组评分高,联合用药组评分低(P<0.01).术后7d各组比较:BYHWD+ED组的脑梗死体积比小(P<0.01);各用药组均能降低脑缺血后细胞凋亡数(P<0.05);bcl-2表达阳性细胞数升高,bax、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降低,BYHWD+ ED组这一变化趋势明显(P<0.05).结论 两药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协同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细胞凋亡、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钟芳芳;吴承龙;孙新芳;王赵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2种不同药物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治疗医师采用双盲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观察组行盐酸舍曲林片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行氯氮平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个人自尊量表(SE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自知力评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行临床疗效评估,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自知力评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观察组治疗后的个人自尊量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曲舍林片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黄磊;钱建军;田国强;蒋海潮;冯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临床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CT、MR和US诊断HAM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中医院2011年4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15例经手术或病理学检查确诊的HAML病例,分型讨论HAML患者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归纳和总结不同类型HAML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患者均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4例行US检查,1例同时行CT、MRI和US检查.肌瘤型(2例):CT、MRI扫描见微小少脂肪组织;US见不均质低回声.脂肪瘤型(5例):CT见弥漫性脂肪密度影,增强后见扭曲血管影;MRI的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见动脉期轻度强化;US见高回声.血管瘤型(3例):CT可见低密度瘤体,内部部分钙化,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MRI中T1WI处为低信号,T2WI处为中高信号.混合型(5例):CT见软组织密度影与脂肪密度影相互混杂,增强后脂肪组织未见强化;MRI的T1WI、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US见实性不均匀高回声.结论 肝脏不同类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MRI和US影像学表现不同,临床可依据肿瘤内脂肪成分对患者进行分型诊断.
作者:刘鸿明;赖灿;谢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对提升糖尿病患者自身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并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医院医护人员在所选取的糖尿病患者中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让患者进行话题交流、设立糖尿病咨询体系、播放与糖尿病相关的影像传媒资料等一系列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对所有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的性质、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范等各方面进行指导教育,达到培养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采用糖尿病自身护理行为量表比较所有被选取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前后的自身护理能力的提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后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吸烟等项目的评分均较开展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35、30.142、24.363、39.125、11.217,均P<0.001),而患者的用药行为这一项目的评分在开展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124).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通过医护人员的巡访和指导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密切配合,调整患者的饮食起居,从而改善糖尿病的症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在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中开展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身护理能力和家属的陪护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月明;陈璐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接受调强放疗的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复发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2年9月-2013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调强放疗,以放疗前以及同步放疗时接受化疗方案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分析不同化疗方案下FIGO分期、复发部位数量、复发部位、病理分类、分化程度特征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全部患者生存率,比较不同化疗方案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接受放疗前初始化疗患者14例(35%),放疗时同步化疗22例(55%).FIGO分期Ⅰ/Ⅱ期21例、Ⅲ/Ⅳ期19例,单处复发15例、多处复发25例,复发部位大小<3 cm 23例、≥3 cm 17例,盆腔复发13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8例、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19例,子宫内膜腺癌31例、透明细胞癌3例、腺麟癌3例、浆液性腺癌3例;低分化7例、中分化22例、高分化11例;不同放疗方案下的患者FIGO分期、复发部位、复发部位数量和大小、病理分类、分化程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为72.5%,放疗前化疗患者生存时间较未接受初始化疗的患者短(P =0.043),放疗时同步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P =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复发患者远期生存时间,而放疗前化疗不利于生存率的改善.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后早期(3个月内)出现椎间融合器松动后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开展的2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患者10例.对10例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椎间融合器松动病例的年龄大小情况、是否早期下地活动的情况、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情况、椎体终板处理情况、椎间隙前追加植骨情况、横连杆的应用情况、术后感染情况及处理方案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研究,采取Excel处理.结果 椎间融合器松动的10例病例中,患者年龄26 ~58岁,平均年龄43.2岁,1个月内下地的患者有6例(60%),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偏后的患者有7例(70%),终板处理不良的患者有7例(70%),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的患者有2例(20%),未使用横连杆的患者有7例(70%),术后感染的患者有2例(20%).结论 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较年轻的患者、过早的下地活动、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不良、终板处理不良造成椎间融合器贴合不佳、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或不良、不使用横连杆以及术后发生感染等可能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原因.
作者:时超;许杰;李朝顶;杨六中;冯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服务的需求变化等使医学教育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医学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及社会需要,高等医学院校需要改革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存在的以“三个中心”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教师把自己的角色从授课者、信息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设置,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课程整合,并进行实践教学;实施病案引入、PBL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提高课堂讲课技巧和讲授艺术,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临床实习,加强医学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参照,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法考核学生的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为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打下基础,并与形成性评定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医学人才.
作者:路永坤;董延华;靳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改善作用.方法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对54例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选取此前1年在围手术期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护理前后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 scale,PSQI)对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利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护理前SDS、SAS、PSQI、BI评分和SQLS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SDS、SAS和PSQI分别为(31.2±9.5)分、(33.5±10.8)分和(37.9±6.2)分,对照组为(47.9±11.6)分、(53.1±5.8)分和(48.3±9.4)分,干预组SDS、SAS和PSQ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干预组BI评分和SQL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对于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精神状况及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生存质量的改善.
作者:孙莉;李益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氨茶碱(aminophyUine,Ami)与纳洛酮(naloxone,Nal)合用对重症疾病并呼吸抑制(respir-atory depression,RD)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浙江普陀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疾病并RD新生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4例新生儿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Am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al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呼气末CO2压力(Pet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比较,并评价综合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RR、PetCO2和S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R、PetCO2和SPO2分别为(15.2±1.8)次/min、(42.7±5.2)mm Hg(1 mm Hg=0.133 kPa)和(99.3±1.3)%,对照组为(12.4±1.3)次/nin、(48.5±5.8)mm Hg和(99.6±0.9)%,观察组RR明显高于对照组,Pet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37/42),对照组为69.0%(29/42),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与Nal联合能明显改善新生儿重症疾病并呼吸抑制的呼吸抑制情况,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新生儿重症疾病并呼吸抑制安全有效的方案.
作者:刘江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结直肠手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手术中合并行保护性造口病例106例,分为2组,插管组行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83例,传统组行传统回肠或横结肠中段襻式造口术23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及感染相关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肠道再通时间、经济性等.结果 2组造口方法对结直肠术后吻合口均有保护作用,2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7d感染及术后14 d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组肠道再通时间平均19 d,传统组肠道再通时间平均125 d,插管组肠蠕动恢复及造口排便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造口旁疝、肠梗阻等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 针对高龄,营养不良,存在糖尿病等合并症,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患者;术中吻合情况不满意;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左半结肠、直肠急性损伤等肠道准备不满意患者适用保护性造口术.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与传统回肠或横结肠中段襻式造口术比较,不但有着相同的预防吻合漏作用,而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二期回纳手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童锋;应佑华;蒋文良;潘海华;赵伟;李红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50例,其中COPD稳定期组10例、AECOPD非细菌感染组16例和AECOPD细菌感染组24例.所有COPD患者均进行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等检查,并比较其在3组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诊断佳截取值.结果 WBC、ESR、CRP、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WBC、ESR、CRP、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779、0.750、0.772、0.885、0.929.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AUC显著高于WBC、ESR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PCT,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以2.35为截取值,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7.5%和84.6%.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作为炎症性生物标记物,可用于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
作者:倪晓辉;朱萍;刘云杰;丁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的左心室参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定2组患者左心室心尖各切面纵向的应变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内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期二尖瓣口E峰/A峰(0.98±0.17)低于对照组(1.27±0.26,t =9.243,P<0.05).观察组患者收缩期心尖切面左室整体、左室长轴、四腔心和两腔心的纵向应变峰值(-21.8±2.8、-22.2±2.9、-21.7±2.6、-22.2±2.9)均低于对照组(-22.9±3.2、-23.4±3.3、-23.5±2.4、-23.4±2.8,t=2.525、2.415、3.619、2.335,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早期心尖切面左室长轴、四腔心和两腔心的纵向应变峰值(1.19±0.13、1.20±0.14、1.16±0.23)均低于对照组(1.31±0.28、1.35±0.29、1.28 ±0.21,t=2.925、3.274、2.823,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晚期心尖切面左室长轴、四腔心和两腔心的纵向应变峰值(1.18±0.27、1.28±0.29、1.25±0.24)均高于对照组(1.07±0.22、1.17±0.23、1.15±0.18,t=3.024、2.945、2.657,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异常.
作者:王戏丹;卜智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