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燕;孙继军;江长旺;张智雯;汤剑平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对提升糖尿病患者自身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并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医院医护人员在所选取的糖尿病患者中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让患者进行话题交流、设立糖尿病咨询体系、播放与糖尿病相关的影像传媒资料等一系列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对所有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的性质、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范等各方面进行指导教育,达到培养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采用糖尿病自身护理行为量表比较所有被选取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前后的自身护理能力的提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后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吸烟等项目的评分均较开展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35、30.142、24.363、39.125、11.217,均P<0.001),而患者的用药行为这一项目的评分在开展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124).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通过医护人员的巡访和指导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密切配合,调整患者的饮食起居,从而改善糖尿病的症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在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中开展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身护理能力和家属的陪护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月明;陈璐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2种不同药物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治疗医师采用双盲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观察组行盐酸舍曲林片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行氯氮平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个人自尊量表(SE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自知力评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行临床疗效评估,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自知力评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观察组治疗后的个人自尊量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曲舍林片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黄磊;钱建军;田国强;蒋海潮;冯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在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6例在长兴县中医院接受淋巴结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穿刺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淋巴结穿刺活检位置包括:颌下5例,颈部28例,锁骨上窝77例,腋下15例,腹股沟1例;穿刺前患者均进行血液学检查,确保患者凝血功能无障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无局麻药物过敏史,女性患者需在非月经期接受穿刺;选择合适的取材长度及入路,在超声实时监测下进针,针尖到达病灶边缘时固定穿刺针,组织切割成功后退针,观察取材是否满意,是否需要再次取材,取材不得少于3 mm;活检标本放入10%甲醛溶液固定,送病理科检查;观察穿刺取材成功率及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共取材449条,满意标本440条,成功率为98.0%,9条不满意标本中,6条取材过少,3条未检出淋巴组织;取材长度3~12 mm.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71例,无法诊断6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52例,恶性病变74例;剔除6例无法诊断者,与术后病理相比,穿刺活检的灵敏度为98.6% (69/70),特异度为96.0%(48/50),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可动态观察淋巴结状况,其诊断率高,安全性好,对淋巴结病理学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安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脑卒中(apoplexy)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曾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1].据美国心血管疾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资料统计每40 s就会出现一位新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大约有69%~80%的患者有上肢和手功能障碍,发病3个月后,约有37%的患者手部抓握、伸展动作控制不精确,发病患者中后只有大约12%的患者手部功能有较良好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影响深远[2],因而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脑不断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脑卒中后上肢和手功能的康复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薛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综合定量评价分析马铃薯外敷与50%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外渗的研究结果,以期探讨马铃薯外敷治疗甘露醇外渗的临床疗效,为甘露醇外渗的有效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国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筛选有关马铃薯片外敷与50%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外渗疗效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文献的排除与纳入标准进一步筛选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发生20%甘露醇外渗的患者共818例.Meta分析结果证实,马铃薯外敷的痊愈率是50%硫酸镁外敷治疗的1.39倍,马铃薯治疗20%甘露醇外渗的痊愈率高于硫酸镁湿敷[RR=1.39,95% 6I(1.14~ 1.69),P<0.001];马铃薯的无效率是50%硫酸镁的0.35倍,马铃薯治疗的无效率显著低于硫酸镁组[RR =0.35,95% CI(0.19 ~0.65),P<0.001];11项试验研究的漏斗图对称性良好,未见显著发表偏倚.结论 马铃薯片治疗20%甘露醇外渗的效果优于50%硫镁湿敷,而且新鲜马铃薯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杜红妍;马瑶;魏晓艳;马静静;朱明芳;郑银燕;黄菁菁;李东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自由体位用力与自由体位接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0例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用力和接产,对照组采用仰卧截石位用力和接产,比较2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裂伤、会阴侧切、疼痛指数.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5.0% (136/160),明显高于对照组70.6%(113/160,x2=9.575,P<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15.4%(21/136),明显高于对照组5.3%(6/113,x2=6.553,P<0.05).观察组会阴侧 切率3.6%(5/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0.3%(23/113,x2=17.2,P<0.05).观察组无重度疼痛病例发生,而对照组出现重度疼痛38例(24.0%,x2=38.03,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38.9±18.6) min]较对照组[(58.6±23.7) min]明显缩短(t=6.54,P<0.05).2组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P>0.05).2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9,P>0.05).结论 第二产程采用自由体位用力和接产可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会阴损伤和会阴侧切率,明显减轻产妇疼痛,缩短第二产程时间,不增加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傅爱萍;周临;袁玲;王志华;袁莉;雷霞;陈紫美;柳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HFS)的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太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2015年6月采用MVD治疗原发性HFS患者的57例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占98.2%,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责任血管为1支血管或为多支血管.1例术中未见明显责任血管.术中见面神经根部有明显血管压迹12例,其中8例术后抽搐即刻消失,4例抽搐明显缓解.57例患者中术后症状即刻消失51例,明显缓解6例,缓解病例在6个月内症状逐步消失.术后同侧轻度面瘫6例,5例在6个月内逐步恢复,1例随访2年仍有轻度面瘫.同侧听力下降5例,随访6个月~2年改善不明显.1例同侧听力永久性丧失.耳鸣2例,3个月内均自行恢复.眩晕、共济失调2例,1个月内恢复.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病例,无致残和死亡病例.随访1~4年(平均2.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MVD是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老年HFS患者MVD疗效满意,年龄不是MVD的禁忌.MVD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应该作为治疗HFS的首选方法.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胡胜利;汪超甲;张宇强;刘开军;李安荣;王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傣族农村老人失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边疆地区评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规划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与意见.方法 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样本抽取,采用国际通用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标准化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对瑞丽市12个村民小组的187名傣族农村老人(≥60岁)失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傣族农村老人失能率点估计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重度失能率为6.95% (6.02%,7.88%),中度失能率为4.28% (3.69%,4.87%),轻度失能率为77.叭%(74.47%,79.54%),无失能率为11.76%(10.28%,13.25%),合并重度与中度失能即中重度的失能率为11.23% (9.80%,12.66%).分年龄段的ADL比较,呈现出明显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失能越严重(P<0.001);65岁前女性老人的失能状况比男性老人严重(P<0.01).65岁及以上,失能状况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瑞丽傣族农村老人的失能率情况估计及其95%置信区间,为评估民族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和养老事业发展规划决策提供依据.瑞丽傣族农村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逐渐下降,失能率随之升高.女性年幼老人(≥60岁,≤65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于男性老人.瑞丽傣族农村老人的中重度失能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张开宁;高矗群;莫国芳;刘丹;姜旭昌;李俊杰;唐佳;王莉;贾贤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131Ⅰ联合强的松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分析强的松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Graves'甲亢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独用药组给予131Ⅰ治疗;联合用药组使用131Ⅰ治疗同时给予强的松30mg,1次/d,1个月后强的松15 mg,1次/d,第3个月5 mg,1次/d,总疗程3个月.2组患者131Ⅰ剂量确定方式相同.131Ⅰ治疗后第3、6、9个月评价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同时比较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以及甲状腺相关眼病变化.结果 131Ⅰ治疗3个月后,单纯性突眼恶化率单独用药组患者为16.7%,联合用药组为10.0%(x2=0.349,P>0.05);浸润性突眼恶化率单独用药组为23.1%,联合用药组为10.0%(x2=0.219,P>0.05).2组之间总突眼恶化比较(20.0% vs.10.0%,x2=1.05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6、9个月2组TRAb分别为(112.23±45.88) IU/L vs.(90.11±46.32) IU/L,t=2.679,P<0.01;(90.55±33.55) IU/L vs.(70.77±50.88) IU/L,t=2.513,P<0.02;(44.27 ±40.56) IU/L vs.(30.66 ±37.98) IU/L,t=0.548,P>0.05.治疗3、6个月后2组患者甲亢控制率(甲功正常或甲减)分别为(70% vs.75%),(81% vs.86%),x2值分别为0.353、0.513,均P>0.05.结论 131Ⅰ联合强的松治疗较单纯131Ⅰ能减低Graves’甲亢患者第3、6个月TRAb水平,但不影响第3、6个月甲亢治疗效果.1311联合强的松较单纯131Ⅰ有利于降低Graves’甲亢患者浸润性突眼恶化率,改善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症状,但是否合用强的松必须根据患者眼部活动评分确定.
作者:钟吉俊;冯萍;刘威平;高钱纲;胡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内脂素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次,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次,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脂素(Visfatin)、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测定2组患者内皮功能.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HIF-1α、Visfatin、TNF-α、hs-CRP、血清中vWF、ET-1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而2组患者血清中NO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础动脉内径值,充气后动脉内径值以及FMD与治疗前测量相比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增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较好,在提高患者远期疗效方面较常规剂量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使用剂量相关,因此临床应权衡使用.
作者:王良国;高瞻;夏雪;朱千里;胡龙;陈方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对经鼻蝶垂体瘤手术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麻醉科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25例,右美托咪定组在诱导前15 min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在诱导前15 min经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以及2组患者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10 min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收缩压(P<0.05).右美托咪定组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10 min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舒张压(P<0.05).右美托咪定组插管前、插管后5 min和拔管后5 min心率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心率(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诱导有利于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稳定,并且不影响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
作者:丁雷鸣;郑珍慧;王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和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09年1月一2014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患者623例和药物治疗+PCI治疗患者4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 PCI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 PCI治疗组不同TIMI评分和不同年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药物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 PCI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药物治疗+ PCI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PCI组TIMI评分0~2分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TIMI评分3~5分和6~7分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PCI组(P<0.05).药物治疗组的<65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药物治疗+PCI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的65~75岁及>75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PCI组(P<0.05).结论 PCI治疗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对TIMI分级中高危患者及年龄>65岁的患者进行PCI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
作者:张莉;翟昌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宫颈液基细胞学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宫颈上皮细胞(ASCUS)的转归特点.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瑞安市中医院TCT结果为ASCUS女性7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观察绝经组和未绝经组TCT检查结果、ASCUS检出率、ASCUS以上级别病变检出率、ASCUS转归情况及ASCUS的转归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绝经组ASCUS的检出率低于未绝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检出率低于未绝经组(P<0.05),绝经组宫颈癌的检出率高于未绝经组(P<0.05);绝经组和未绝经组女性ASCUS的转归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转归为高级别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比例高于未绝经组,转归为良性病变的比例低于未绝经组;绝经组ASCUS转归为高级别病变合并HPV感染者22例,21例为HPV高危感染,转归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者9例,均为高危型HPV感染;未绝经组ASCUS转归为高级别病变合并HPV感染者15例,均为HPV高危感染,转归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者9例,均为高危型HPV感染.结论 绝经女性ASCUS的检出率低,但转归为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的几率高于未绝经女性,且转归情况和高危HPV感染关系密切.
作者:余建飞;陈方智;施余环;钟惠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研究,为降低临床婴幼儿贫血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单胎妊娠阴道分娩产妇18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97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脐带结扎(娩出10 s内结扎),实验组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娩出2 min结扎),比较2组新生儿娩出1 min以及5 min的Apgar评分,出生后24 h、出生后4周以及出生后4个月时的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比容(HCT),出生后3d的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接受光疗的平均天数、贫血率及输血率.结果 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24h、4周以及4个月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光疗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贫血率以及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迟脐带结扎能够有效升高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了机体的铁储备量,并减少婴幼儿生理性贫血的发生率,而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Apgar评分未发现明显不良影响,是改善婴幼儿贫血的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段.
作者:马杏娟;周小英;褚亚苏;王剑;励南;施丽娜;卫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凤(regulatory B cells,Bregs)比例及功能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Bregs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染色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CD19+ CD24hiCD38hi B细胞和CD4 T细胞比例变化情况;活细胞荧光染料CFSE染色方法检测CD19+ CD24hiCD38hi B细胞对Nafve CD4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CD19+ CD24hiCD38hi B细胞分泌IL-10的能力及对CD4 T细胞分泌IFN-γ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4hiCD38hiB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而CD4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研究显示,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4hiCD38hiB细胞分泌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其抑制Nave CD4 T细胞增殖及分泌IFN-γ的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4hi CD38hiB细胞分泌IL-10能力下降,导致免疫抑制功能降低,进而引起CD4 T细胞比例升高和IFN-γ水平升高,影响RA病情进展.
作者:于文文;赵东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0月选取浙江金华广福医院骨2科收治的4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行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开髌腱或髌腱旁人路术治疗.术后对2组患者随访6~ 12个月,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56.52%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屈曲度(142.36±7.82)°、伸直角度(9.85±0.82)°、踝关节背屈度(22.85±5.42)°和跖屈度(48.32±3.45)°均大于对照组(132.14±4.58)°、(1.25±0.22)°、(15.62±6.33)°、(32.59±4.78)°,P<0.05.观察组负重时间(2.45 ±0.62)个月、骨痂出现时间(2.52±0.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42±2.22)个月、去除内固定时间(10.22±3.56)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3.78±0.56)个月、(3.89±0.72)个月、(10.48±2.69)个月、(12.89±3.79)个月(P<0.05),而术后疼痛评分(4.02±1.12)分低于对照组(7.26±2.12)分(P<0.05).结论 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能有效提高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侯力强;王浩敏;曹智强;俞静;冷燕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预防老年患者依托咪酯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全麻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3组,S组为舒芬太尼组,F组为芬太尼组,R为瑞芬太尼组.S组全麻诱导、维持均为舒芬太尼,F组全麻诱导、维持均为芬太尼,R组全麻诱导、维持均为瑞芬太尼.记录患者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患者均入复苏室,观察2组患者术后全麻恢复期并记录3组手术气管导管拔管后(T1)、20 min(T2)及30 min(13)的MAP、HR及SpO2变化,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苏醒期的Riker镇静躁动和VAS评分,拔出导管后30 min进行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活动、哭闹、可抚慰性(FLACC)评分.结果 在麻醉诱导期和术中3组患者血液动力学均稳定.在麻醉恢复期,舒芬太尼组(S组)患者平均心率和动脉压与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比较更为平稳;舒芬太尼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及Riker躁动镇静评分、FLACC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可使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环境更加稳定,不影响患者术后拔管和苏醒时间,可有效预防依托咪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和减少应激反应.
作者:周玉梅;郭文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骀)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骀——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术后统计2组牙齿情况(咬合关系、牙齿排齐情况、前牙覆合覆盖率)、治疗效果、满意度、治疗费用及术后1年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结果 观察组咬合关系、牙齿排齐情况、前牙覆合覆盖率分别为80.0%、86.7%、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8.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和治疗费用分别为80.0%、(8 067.6 ±394.5)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2 211.7±251.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软/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分别为0.13±0.08、5.16±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6±0.17、6.49±1.63(P <0.05).结论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骀)畸形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齿畸形、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患者满意度高,但花费较高.
作者:翁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住院患者化疗期间的显著心理痛苦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心理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5月-2014年11月临潼区妇幼保健医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按入院次序连续抽取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录入EpiData 3.0数据库,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心理痛苦检出率(DT≥4分)为71.0%,单因素分析显示,心理痛苦程度与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化疗前是否绝经及所处的化疗周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大(OR=0.731,95% CI:0.409~0.842)和医疗费用医保支付(OR =0.349,95%CI:0.144~0.846)是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心理痛苦的保护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OR=1.463,95%CI:1.033~2.071)是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较多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心理痛苦,年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文化程度是引起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减轻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的干预点.
作者:王阳;范珊红;曹蕾;马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临床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CT、MR和US诊断HAM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中医院2011年4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15例经手术或病理学检查确诊的HAML病例,分型讨论HAML患者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归纳和总结不同类型HAML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患者均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4例行US检查,1例同时行CT、MRI和US检查.肌瘤型(2例):CT、MRI扫描见微小少脂肪组织;US见不均质低回声.脂肪瘤型(5例):CT见弥漫性脂肪密度影,增强后见扭曲血管影;MRI的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见动脉期轻度强化;US见高回声.血管瘤型(3例):CT可见低密度瘤体,内部部分钙化,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MRI中T1WI处为低信号,T2WI处为中高信号.混合型(5例):CT见软组织密度影与脂肪密度影相互混杂,增强后脂肪组织未见强化;MRI的T1WI、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US见实性不均匀高回声.结论 肝脏不同类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MRI和US影像学表现不同,临床可依据肿瘤内脂肪成分对患者进行分型诊断.
作者:刘鸿明;赖灿;谢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