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性价比

谢屹红;沈社良;郑嘉寅;胡双飞;许林海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输,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术, 输血
摘要:目的 评估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性价比.方法 将16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自体血液回输组(C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80例.CS组,手术时非肝素化期间的所有创面及纵隔出血,经抗凝后全部吸入自体血液回输机.CPB结束后的管道剩余血,直接吸入自体血液回输机;C组,手术时非肝素化期间的所有创面及纵隔出血,CPB结束后的管道剩余血,均被丢弃.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 min至术后24h,若患者HB< 80 g/L,C组予异体RBC输注;CS组先输自体RBC,若在输完后HB仍< 80 g/L,予异体RBC输注.术后若出现异常出血,按流程处理.观察CS组术中自体血液回输量及2组围术期异体血液输注情况;观察围术期凝血功能损害及术后不良事件;观察输血相关费用.结果 CS组平均术中回输自体血液497.6 ml;围术期异体RBC输注比例和数量低于C组(P =0.0002,0.0001);手术结束时肝素残留发生率及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高于C组(P =0.035,0.039);异体红细胞费用及总异体输血费用低于C组(P=0.0001,0.0007);总输血费用高于C组(P=0.0001).结论 CS应用于心脏手术,可以降低围术期异体RBC输注比例和数量,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凝血功能及增加总输血费用,因而是有效的、安全的和不具有性价比的.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细节问题探讨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手术中的细节问题,通过对常规分流手术方式的改进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方法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与同期开展的27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对比研究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利用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预后,评价改良手术方式的优越性.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9个月~3年),改良组48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7例,改善7例,症状无改善4例.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分流管阻塞2例,硬膜下积液2例;常规手术组27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5例,改善6例,症状无改善6例.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为分流管堵塞.经统计学分析,改良组患者预后较常规组好.结论 常规分流手术方式中部分手术步骤可以进行改进,正确处理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高志波;钱令涛;陈彬;王永志;梁卫东;李琦;张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绍兴地区妇科就诊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分布调查

    目的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绍兴地区关于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发生报道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该地区宫颈病妇女宫颈部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及亚型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浙江省绍兴县中医院妇科就诊妇女4273例,常规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并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 23种亚型检测,采用统计软件分析HPV和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及不同HPV亚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结果 HPV感染率为21.8% (932/4273).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NILM)、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和癌前病变(SIL)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15.5% (601/3888)、83.7%(236/282)和92.2% (95/103);HPV阳性的NILM、ASC和SIL患者中HR-HPV构成比分别为83.0%(601/724)、94.8%(274/289)和96.7%(118/122);不同人群HR-HPV型排在前五位分别为:NILM患者是HPV-16、HPV-52、HPV-58、HPV-33和HPV-68,ASC患者是HPV-16、HPV-58、HPV-52、HPV-18和HPV-33,SIL患者是HPV-16、HPV-58、HPV-33、HPV-52和HPV-31.NILM、ASC和SIL患者重叠HPV感染率分别为17.6%(106/601)、16.9%(40/236)和18.9% (18/95),不同人群重叠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P>0.05).结论 本地区HPV感染率和HR-HPV构成比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密切相关,而HPV重叠感染与瘤变严重程度无关,与欧美国家不同,HPV-16、HPV-58和HPV-52是该地区常见的HR-HPV亚型.

    作者:金秀萍;凌伟江;俞月萍;刘小香;孙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考评模型构建初探

    目的 筛选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考评指标体系,构建量化考评模型,探索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考评方法.方法 通过对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评价现状以及实施必要性的分析,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出发,采用文献法和系统分析法相结合筛选指标和考评框架设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医师临床执业能力考核指标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考评指标体系,根据医师执业能力指标体系设计指标权重调查表,对指标赋权,建立考评模型.结果 发放问卷13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分别从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3个维度筛选考评指标体系,终确定33项执业能力考评指标,制定了量化考评流程.提出采用SAATY的1~9标度法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进行专家咨询,两两比较作出判断,得出权重评价.结论 建立一套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考评模型势在必行,通过对临床医师的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等3维度33项的指标构架符合医师执业的性质与特点,结合严格的考评流程能对医师执业的业务素质、工作质量数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系统考评,可操作性强,切合医院实际,考评模型能够满足现阶段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评估的需要,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为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张国群;徐凌忠;马玲;王洪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增生期血管瘤的个性化治疗

    目的 探讨增生期血管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整形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50例增生期血管瘤病例,根据增生期血管瘤的部位、大小、色泽、侵及范围、增生速度、功能影响、对患儿及家长心理影响等因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较小的、不位于功能性部位、增生速度缓慢、色泽较暗、消退后无色素沉着及纤维脂肪组织的血管瘤,可等待观察,不采取任何的手段去干预治疗.难治性大、危险性高、面积大、生长迅速、色泽鲜红或位于口唇部位的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关节、颜面等特殊部位血管瘤,口服激素治疗效果欠佳、较为局限的小范围病变或就诊年龄超过了血管瘤自然消退的年龄采用平阳霉素和(或)曲安奈德注射治疗.非功能性部位或位于头顶部、会阴部血管瘤,或上述几种治疗后仍有较大残存病变者,消退期病灶残存病变、瘢痕、畸形、色素沉着、脂肪堆积等需进一步改善外形和功能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分别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其中好转20例,治愈30例.结论 增生期血管瘤可根据其部位、大小、色泽、侵及范围、增生速度、功能影响、对患儿及家长心理影响及就诊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正确选择治疗方法,避免过度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方式,准确把握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副作用、使用剂量及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是治疗血管瘤的关键所在.

    作者:曹程程;张莉;李旭文;孙恒亮;霍继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与家庭硬环境状况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分析其与家庭硬环境的相关性,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医学生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的本科生为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1080个学生.利用学习动机量表,对医学生的家庭硬环境与学习动机进行评价和相关分析.结果 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外生动机分数为(22.850 ±0.201)分;内生动机平均分为(27.030 ±0.218)分.“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很好”的学生的外生动机得分高为(27.000 ±1.421)分,“对本专业很喜欢”的学生内生动机得分高为(30.850±0.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学历与外生动机分数及内生动机分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动机与家庭硬环境的关联性分析得出自评家庭经济情况与外生动机分数呈负相关(r=-0.122,P<0.05),与内生动机分数呈负相关(r=-0.145,P<0.05).结论 医学生的总体学习动机状况一般,家庭硬环境越好,医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越高.

    作者:黄美琪;李玉婷;黄志杰;周志衡;王家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危重患者急性胃肠损伤早期肠康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对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进行早期肠康复的效果,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方法 调查住院危重患者AGI的发病和肠内营养的使用情况及其效果,患者涉及ICU、神经外科、胸外科等,患者未行胃肠道手术.早期将各种必需的药物与营养制剂,通过肠内途径应用于需要营养治疗的患者,促进肠道多种功能的代偿,改善肠黏膜屏障作用、减少肠内毒素和细菌的易位,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结果 56名危重患者在急性疾病阶段及时进行了肠康复治疗,促进患者顺利渡过危急病情.经严格统计分析后认为效果满意.早期肠康复对术后并发症起到了预防作用.除提供机体能量外,在维护肠功能、改善肠黏膜屏障、减少肠内毒素、阻止细菌易位、调节肠道微生态和降低肠源性感染等方面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患者的胃内容物一次抽吸量平均为(280.00±10.17) ml/d.所有患者未发生喂食物误吸.结论 AGI患者应及早进行肠康复治疗和护理,胃内容物一次抽吸的定量管理对临床选择肠内营养的时机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急性胃肠损伤新概念的提出和分级管理有利于危重患者的康复,对肠内营养的剂量和逐步增加的时限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柳红梅;徐冬梅;王淑玲;匡荣光;王建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尿IL-18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尿白细胞介素-18(IL-18)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39例PNS并AKI(观察组)及PNS不合并AKI(对照组)患者尿IL-18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PNS合并AKI患者尿IL-18与血肌酐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TC、TG、Alb、BUN、Scr平均分别为(8.2±2.2) mmol/L、(3.7±0.9) mmol/L、(25.7±5.2) g/L、(7.7±1.6) mmol/L、(201.3±32.1)mmol/L,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9±2.1) mmol/L、(3.6±0.8) mmol/L、(26.5±4.9) g/L、(4.3±1.5) mmol/L、(92.2±29.7)mmoL/L,2组患者TC、TG、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BUN、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尿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5.4066,P<0.01);观察组患者尿IL-18与Scr呈显著性正相关(r=0.4623,P<0.05).结论 尿IL-18检测对于PNS并发AKI具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与预测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操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AFP、CA199、CA125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AFP、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21例作为恶性肿瘤组,消化系统良性病变患者225例为良性病变组,健康体检者20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AFP、CA125及CA199阳性例数及表达水平,并计算出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恶性肿瘤组血清AFP、CA125及CA199阳性比例及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组(P<0.05).AFP+ CEA+ CA199三项联合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提高至67.25%、84.43%、78.92%,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时的结果(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CA125及CA199能够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作者:李丽坤;邸雅南;赵可;张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HA230联合HA330)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血液灌流(HA230联合HA330)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一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住的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血液灌流(HA230)对照组,共25例;B组为血液灌流(HA230联合HA330)治疗组,共16例.A组予常规+血液灌流(HA230)治疗,B组予常规+血液灌流(HA230联合HA330)治疗.结果 B组的临床疗效优于A组,发生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炎、急性肝炎及死亡例数均少于A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行血液灌流(HA230联合HA330)治疗优于单独行血液灌流(HA230).

    作者:刘媛媛;伍德生;潘莉;吴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与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建立放射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探讨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与肝纤维程度的相关性,寻找放射性肝纤维化较佳血清标志物.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大鼠右半肝均接受单次6MV-X线25 Gy照射,建立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在模型组接受照射第2月、4月、6月后,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10只、对照组3~4只,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值,同时进行大鼠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将后者与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值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照射第2月、4月、6月后,模型组:血清透明质酸分别为(208.23 ±41.23) μg/L、(269.00±59.21) μg/L、(320.82±67.53) μg/L,Ⅳ型胶原分别为(17.83±4.03) μg/L、(22.31 ±4.61) μg/L、(27.19 ±5.43)μg/L、层粘连蛋白值分别为(101.88±38.23)μg/L、(142.31±48.21)μg/L、(189.29±55.13) μg/L,均逐渐升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11±45.78) μg/L、(13.45±3.78) μg/L、(58.89±20.78) μg/L,F值分别为19.46、17.14、17.13,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r =0.787、0.715、0.682,P<0.05).结论 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可作为放射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其中以透明质酸的诊断价值高.

    作者:肖蕾;王云莲;艾力江·吐尔逊;艾尼瓦尔·艾木都拉;张华;张瑞丽;杨颖;吴戈;程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评估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在康复科指导下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入院1周时和出院时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 经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训练,不仅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而且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作者:陈秀芳;王朝军;罗国英;相松飞;马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 (CA19-9)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二甲双胍抗癌机制提供临床思路.方法 收集治疗血糖达标(HbA1c <7%)的初诊2型糖尿病136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按治疗时有无应用二甲双胍分为双胍组和非双胍组.检测治疗前及3个月后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变化.结果 双胍组和非双胍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基本资料:双胍组男性略多,体质指数大于非双胍组(P<0.05),餐后血糖非双胍组高于双胍组(P<0.05),年龄、HbA1c、F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双胍组和非双胍组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均各有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下降幅度比较,双胍组血清CEA下降更明显(P<0.05),而血清CA19-9两组间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结论 二甲双胍有降低血清CEA和CA19-9水平作用,其中对血清CEA作用部分独立于降糖作用,而对血清CA19-9水平影响和非双胍降糖药物无显著差异.提示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可能部分与降CEA作用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二甲双胍防癌机制提供循证依据.

    作者:张广吾;申小英;王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98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FNA微创手术治疗49例,PFN手术治疗49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等,对两种术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PFNA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5±8.5) min、(170.2 ±77.5) ml、(10.6±1.1)周,PFN组相应指标为(90.5±11.6)min、(265.6±70.5) ml、(14.8±1.2)周,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月相关并发症发病率(12.2%)明显低于PFN组(3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7.8%)明显高于PFN组(73.5%)(P<0.05).结论 采用PFNA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髋关节功能,并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且操作简单,是目前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金正跃;梅丽芳;胡华刚;罗贤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2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是否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寻找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研究时间内符合入组标准的AD患者共126例,进行基线MMSE和ADL的评定;正常对照组120例,来自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健康者.空腹采取静脉血3ml,离心后取血浆保存在-80℃冰箱内成批待查.测定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前白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a、空腹血糖、胰岛素和C肽,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指数.结果 AD患者血浆总胆固醇(4.55±0.92)mmol/L、甘油三酯(1.35±0.9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58±0.79) mmol/L较正常对照组[总胆固醇(3.02±0.78) mmol/L、甘油三酯(0.92±0.3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1.33±0.56) mmol/L]显著升高(P <0.05);AD患者高密度脂蛋白(1.27±0.35) mmol/L和前白蛋白(187.65±60.48) mg/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1.65±0.53) mmol/L、前白蛋白(256.02±37.84) mg/L)]显著降低(P <0.05);AD组载脂蛋白A1 (4.55±0.92)g/L、载脂蛋白B(1.35±0.93)g/L、载脂蛋白E(1.27±0.35) mg/L、载脂蛋白a(2.58±0.79)mg/L较正常对照组[载脂蛋白A1 (4.02 ±0.78) g/L、载脂蛋白B(0.92±0.35)g/L、载脂蛋白E(1.65±0.53)mg/L、载脂蛋白a(2.33 ±0.56) mg/L]无显著变化(P >0.05);AD组空腹血糖(7.39±1.23) mmol/L、胰岛素(11.78±6.6) μIU/ml、C肽(2.36±1.03) ng/ml较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5.31±1.04) mmol/L、胰岛素(6.28±3.36) μIU/ml、C肽(1.72±1.03) ng/ml]显著升高(P <0.05);AD组胰岛素敏感指数(-5.74±0.60)和抵抗指数(2.77±1.78)较正常对照组[敏感指数(-3.51±0.74)和抵抗指数(1.5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作者:李钦云;陈峥;张守字;宋岳涛;陈楠;于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俯卧位机械通气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时俯卧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ICU住院治疗的65例儿童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都采用保护性通气模式(小潮气量6~8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辅助通气,试验组33例在早期机械通气时行俯卧位机械通气(至少有维持10 h/d);对照组32例行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分别观察治疗后6h、12 h、18h、24 h动脉血气分析、氧合参数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隔天查胸片对照观察肺部炎症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aO2和PaO2/FiO2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后胸片肺部炎症吸收明显改善(P<0.05).经过2周治疗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78.79%,而对照组为53.13%.结论 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中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提高通气效果、更有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更好地增加氧供,减少对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而实现早日撤机,且实施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卓亚;吕勤;叶朝辉;吕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呼吸科老年患者坠跌安全隐患及优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呼吸科老年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能否有效降低对呼吸科老年患者坠跌这一安全隐患.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呼吸科患者共计9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要求将所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例进行传统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就2组病例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患者坠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组在各个方面的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坠跌的次数仅为6次,而对照组出现坠跌次数则高达27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个实验组中出现坠跌现象患者的疾病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坠跌情况与患者的患病情况无关.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呼吸科老年患者坠跌风险,为呼吸科老年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治疗环境,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徐佩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31I治疗老年与非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

    目的 探讨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131 I治疗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人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38例DTC肺转移患者,将其分为老年组17例和非老年组21例,采用胸部CT、131I显像及Tg变化综合判断131I治疗效果差异,并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131I治疗有效率老年组为9例(52.9%),非老年组为18例(85.7%,P=0.0364,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合并其他脏器远处转移(P =0.0126)及肺病灶类型(P=0.0211),均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P=0.8634)、肿瘤病理分类(P =0.6475)及颈部淋巴结转移(P =0.9177),均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DTC肺转移的131I治疗效果不及非老年,其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略有差异,但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学军;张蓉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耳内窥镜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耳内窥镜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0月嘉兴市中医院收治的87例共9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在耳内窥镜下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术前检查结果诊断,对24耳单纯型中耳炎患者在耳内窥镜下行鼓室成型术,68耳中耳胆脂瘤患者在耳内窥镜下进行不同类型的乳突根治术,术后6个月对其治疗效果评价,痊愈38耳,占41.3%,有效54耳,占58.7%,无效0耳,总有效率100%;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23.4±4.1)dB显著性低于术前(39.1 ±8.3)dB;术后6个月气骨导差(27.8 ±8.9)dB显著性低于术前的(39.4 ±10.1)d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仅发现有1例单纯型中耳炎患者出现鼓膜小穿孔,保守治疗后治愈;另外1例患者术后出现水平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给予抗炎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采用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临床效果满意,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PZB模型的公立医院医生诊疗行为对患者信任影响理论基础研究

    研究以患者信任和医生诊疗行为相互关系为切入点,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理论支撑,定性、定量和多中心现场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诊疗行为与患者感知、患者满意和患者信任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方法:情景观察法.应用情景观察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观察者应尽量避免与观察对象的实质性接触.当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行为被人观察研究时,行为动机常常受到影响,以致发生不符常规及本质的行为改变.因此应用情景观察法首先要考虑的是减少或消除观察对象的反应性行为改变.主要具体内容:①情景观察法描述并分析诊疗行为.通过第三方观察医生与患者接触诊疗过程,并分析其行为内容.②PZB差距理论分析患者与第三方对诊疗相互行为的感知差异.通过诊疗过程中患者和第三方对诊疗行为的评价以及两者间差异分析,获得患者对诊疗行为的真实感知水平.③患者信任度量表衡量患者信任水平.通过患者在诊疗行为中信任度测量,分析患者信任对诊疗行为的影响.

    作者:鲍勇;鲍晓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胎盘多肽注射液在高龄食管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在高龄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39例患者行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上述化疗治疗的基础上行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NK细胞活性,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结果 观察组39例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10%,对照组为61.5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NK细胞活性水平依次为(48.35±6.21)%、(34.67±4.18)%、(29.45±4.33)%,对照组依次为(27.32±4.36)%、(20.44±5.34)%、(18.32±4.3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FS和OS依次为(8.4±1.3)个月、(12.4±2.2)个月;对照组依次为(5.2±1.2)个月、(9.3±2.4)个月.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行化疗治疗的同时辅助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不仅不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并延长患者的PFS和O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富春;王友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