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癌根治术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刘伟华;金晓东;周亮;朱乾浩

关键词:高危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疗效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危险组前列腺癌患者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 Amico分级标准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不同组的疗效及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的5年无生化复发率.结果 共125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年龄小者47岁,大者78岁,平均为(67.8±10.2)岁.低、中、高危组的术前Gleason评分分别为6.5±1.9、7.1±2.2和8.9±2.0,术前PSA水平分别为7.6±2.3、9.3±3.2和13.2±3.6.低、中、高危组的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2例(8.0%)、9例(13.4%)、10例(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3,P=0.04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完全控尿率和性功能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内共有31例患者发生生化复发.低、中、高危组5年无生化复发例数分别为20例(80.0%)、53例(79.1%)和21例(63.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790,P=0.248).结论 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疗效较低、中危患者稍差,但仍可达到较好的疗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在心脏手术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评价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4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St.Thomas'Ⅱ号心脏停搏液,观察组在停搏液中另加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记录2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等电生理指标;记录2组术后24h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分别测定主动脉插管前(T0)、开放循环后30 min(T1)、术后6 h(T2)、12 h(T3)、24h(T4)的CK-MB,cTnI、BNP.结果 观察组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96.71±8.03)%vs.(71.29±7.18)%,P<0.05].观察组术后24h、48 h多巴胺用量[(2.21 ±1.21) μg/(kg·min),(1.32±0.79) μg/(kg·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18±1.42) μg/(kg· min),(3.21±0.96) μg/(kg·min),P<0.05].观察组T1、T2、T3、T4时CK-MB、cTnI、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时CK-MB、cTnI明显较TO时升高(P<0.01),后开始回落.结论 手术停搏液中使用外源性CP,可提高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并降低患儿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朱江;潘海龙;陈洪;代学利;高威;许啸波;叶兴宏;王云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治疗,男性15例,女性19例,12例为交通伤,17例为跌倒伤,5例为其他原因,术前ASA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3例,术中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4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门诊复查和X线片检查,术后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arris评分≥90分为优,80~ 89分为良,70~ 79分为可,<70分为差.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切口3~~5 cm,平均4 cm.手术时间为36 ~ 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9.3 ±9.8)min,手术中出血量为50 ~ 200 ml,平均出血量为(108.3 ±20.3)ml,骨折愈合时间为63 ~ 182 d,平均愈合时间为(102.0 ±4.6)d.手术后,共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情况,其余患者无并发症情况.手术后,患者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24例优,7例良,2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1.2%.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于术后24h坐起和翻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步锻炼髋关节伸屈功能及扶拐下床逐步负重功能锻炼.结论 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手术出血量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何成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黏液性水肿昏迷致呼吸衰竭抢救成功1例并文献复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者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1].临床上常表现为多器官功能不全,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严重呼吸衰竭国内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系“反复双下肢水肿10余年,意识障碍1天”入院.患者十余年来反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畏寒、乏力、精神反应差,每于冬季症状加重,夏季好转,多次就诊当地医院予消肿等对症治疗.

    作者:王秀艳;潘天荣;叶景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274例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远期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274例进行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引导下清除纤维分隔、脓苔、坏死组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后膨肺,如肺表面有胸膜纤维板形成,肺不能复张,则进行纤维板剥脱.术后观察胸腔引流量及颜色变化、术侧肺呼吸音变化、肺复张情况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5个月~2年,随访率95.6%.结果 274例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后出血,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4.5±20.4) min (40 ~ 1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1.5±41.3)ml(50~1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3.4)d(4~22 d).2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4~6d出现发热,6例患者术后半年发生切口处结核性脓瘘,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持续漏气.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纤维剥脱术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创伤小,为首选方法.

    作者:叶敏华;张健;朱成楚;陈保富;马德华;叶中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GMP-140、PAF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在6~24h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0例,另选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血脂,调整血压并酌情使用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治疗,疗程为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34.53 ± 5.38) ng/ml和(110.20±16.67) ng/ml,健康成人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12.23±2.43) ng/ml和(64.27 ±16.60)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GMP-140、PAF浓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21.17±3.91) ng/ml和(59.67 ± 7.52) ng/ml,与治疗前相比其浓度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对监测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相关的临床状态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用于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及评估预后.

    作者:江飞飞;林海燕;吴华勇;丁美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GAL与NT-proBN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NGAL水平与NT-proBNP和肾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老年冠心病CHF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54例老年冠心病CHF患者、30例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代偿患者和31例老年健康者血清NGAL和NT-proBN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血清NGAL水平与NT-proBNP和肾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GAL诊断早期肾损害的准确性.结果 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血清NGAL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代偿患者和老年健康者,3组血清NGAL和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NT-proBNP、Scr、BUN、UmAL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9、0.553、0.439、0.441,P均<0.01);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值为-0.563,P<0.01).血清NGAL诊断肾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和84.5%.结论 血清NGAL是反映老年冠心病CHF患者心衰病情严重程度和诊断早期肾损害的较好指标.

    作者:朱红;马丽娜;杨伟;刘川;冯明;李耘;钱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喜炎平佐治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4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200 mg/(kg·次),2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0.2~0.4 ml/(kg·次),1次/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5~7d,治疗结束后,分别随访3~5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等改善情况,以及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ESR、FIB和CR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0.6%,统计学分析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发生.结论 喜炎平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陈献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差,初次诊断后平均寿命约为3~5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IPF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使IPF病情进一步恶化,肺活动耐量、一氧化碳弥散率及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生存期缩短,平均生存期大多不足1年.

    作者:王楠;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住院的腹型HSP患儿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次1 ~2 mg/kg,2次/d静滴,西米替丁每次10~ 20 mg/kg静滴,2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每次5 ~ 10 mg/kg,2次/d静滴,均5d为1个疗程.观察2组呕吐停止、腹痛缓解、便血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呕吐停止时间为(2.11±1.15)h、腹痛缓解时间为(4.31±1.26)h、便血消失时间为(3.77±2.55)h、平均住院天数为(11.64±5.30)d;对照组呕吐停止时间为(3.34±1.64)h、腹痛缓解时间为(5.45±1.77)h、便血消失时间为(6.51±2.27)h、平均住院天数为(16.72±4.6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腹型HSP,可明显缓解各种症状,有效缩短病程.

    作者:胡应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舒张压、肌酸酐和尿酸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寿飞燕;赵振华;杨芳芳;汪洪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运用并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绍兴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9月接受救治的57例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实施院前急救路径护理措施,采用t检验分别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患者存活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P <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由实施前的(44.3±7.1) min、17.4%(8/46)、(14.5±5.3)d降低至(35.7±5.2) min、2.1% (1/47)和(11.4±3.7)d,患者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有由实施前的80.7%(46/57)、3.7±0.4提高至95.9% (47/49)和4.5±0.8,实施前后的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生命网小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目的 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生命网小组”的方法,使健康教育满足连续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的要求.方法 组织“生命网小组”,拟定具体管理制度,682例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入网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进行普通的传统健康教育,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生命网小组”健康教育,针对组员情况,集中加强肝癌、肝癌介入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以及学习,并撰写相关宣教健康教育文稿.开办门诊与健康知识讲坛,方便入网患者的随访与调理工作.门诊随访和知识讲坛主要由医师负责,资料采集、资料库完善主要由护士负责.运用问卷的形式,调查341例肝癌介入治疗的入网患者的效果情况,比较其入网前与入网后6个月对护士的满意程度、用药依从率、戒烟率和饮食控制率.结果 在用药依从性、吸烟嗜好、饮食控制等方面,患者入网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也大幅提高.结论 合理运用生命网小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治疗的参与积极性有显著调动作用,能使其遵医意愿得到有效提高,使医护工作的质量大幅提升.

    作者:宋丽娜;代林林;刘冰;丛珊;李慧;冯立明;曲学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26例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泌尿道感染的诱因、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造成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留置导尿管、昏迷时间超过7d、慢性基础性疾病、颅脑手术、泌尿道并发症.147株病原菌的类型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46.26%和36.05%.菌种主要是大肠埃希菌(23.81%)、白色念珠菌(17.59%)、热带念珠菌(13.60%)、粪肠球菌(10.88%)、鲍曼不动杆菌(9.52%)、金黄色葡萄球菌(4.76%)、肺炎克雷伯菌(4.08%).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通过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药敏特点,可确立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有利于控制颅脑外伤后泌尿道医院感染.

    作者:曾贤铭;孙青阳;于婷婷;卢旺娣;张婴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透明质酸钠在腹盆腔手术中预防粘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凝胶在普外科腹盆腔手术中用于预防术后粘连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52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63例,对照组258例.研究组在手术病灶切除前后均使用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在术中不使用透明质酸钠或其他防粘连材料.术后观察并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平均通气排便时间为(19.8±1.7)h,8.0%(21例)出现术后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6.8%(18例)出现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粘连16例,其中Ⅰ型粘连3例,Ⅱ型粘连13例;对照组平均通气排便时间为(37.1±3.6)h,40.7%(105例)出现术后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24.0%(62例)出现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粘连94例,其中Ⅰ型粘连39例,Ⅱ型粘连55例.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率,同时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疼痛不适等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顾秋忠;陆照林;翁辞海;吴晓平;毛晓红;罗顺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尿酸对预测心房颤动发病及疗效的评估价值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用于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治疗效果中的作用,为房颤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①尿酸对预测心房颤动发病作用研究:对照组随机选取来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60例,观察组选择因房颤来我院治疗的患者180例,其中符合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三种房颤类型的患者各60例,2组患者分别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CRP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房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②尿酸对心房颤动治疗效果评价作用研究:观察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再次检测血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428.13±123.7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7.15±97.64)μmol/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LVEF(OR =3.173,P<0.01)、LAD(OR=1.376,P<0.01)、运用β受体阻滞剂(OR=1.297,P<0.01)、尿酸水平(OR=2.548,P<0.01)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OR=1.371,P<0.01)和LVEF(OR =2.414,P<0.01)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药物及电复律控制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心房颤动独立危险因素,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尿酸水平可以用于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并对疗效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贾先慧;王仲恺;甘国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探究

    目的 通过观察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了解骨科术后患者压疮产生情况及康复情况,并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以期为临床骨科术后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240例骨科患者作为干预组,给予风险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同时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24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相比,观察组为3例,对照组为14例,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为(27.31±4.33)h和(18.88±8.67)d,而对照组分别为(43.12 ±8.04)h和(24.14 ±7.55)d,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骨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压疮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且得到患者及其家属认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商丹英;贾勤;李璐;傅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放化疗前后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HIF-1α、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HIF-1α、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近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2例,使用RT-PCR方法检测放化疗前后外周血HIF-1α、VEGF-C含量,同时测定30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分析放化疗前后HIF-1α、VEGF-C表达与病理因素及近远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HIF-1 α、VEGF-C阳性表达率(23.8%和32.0%)比治疗前(48.4%和59.0%)明显下降.HIF-1 α、VEGF-C治疗前后阳性表达率与NSCLC临床分期均相关(治疗前x2 =4.315、9.516,治疗后x2=5.119、4.794,P<0.05).HIF-1α、VEGF-C阴性表达者预后好于阳性表达者(治疗前x2 =24.011、9.871,治疗后x2=15.492、5.826,P<0.05).经放化疗,VEGF-C从阳性转为阴性与未转阴性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2,P=0.038).结论 HIF-1α、VEGF-C表达阳性者临床分期较高,预后较差;经放化疗,VEGF-C从阳性转为阴性者预后较好.HIF-1α、VEGF-C有望成为NSCLC治疗新的分子靶标.

    作者:汤忠祝;朱远;胡小云;朱红洲;陈鹏程;沈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可行性及较常规开放手术的优劣势.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12月-2012年3月肿瘤外科经针吸活检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乳腺癌且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40例,通过术中美兰示踪及术前B超定位在乳腔镜下对40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E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EALND),根据蓝染及术前B超定位寻找SLN,乳腔镜下切除SLN并清扫Ⅰ、Ⅱ组淋巴结,如Ⅱ组淋巴结有明显肿大者则一并清扫Ⅲ组淋巴结,对切除淋巴结行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 两术式每位患者切除淋巴结数目范围为:ESLNB为1~5枚,平均3.1枚;EALND为11~ 29枚,平均12.8枚.ESLNB检出率为95.0% (38/40),准确率92.1%(35/38),假阴性率15.0% (3/20),灵敏度85.0% (17/20);SLN多位于胸肌组,其中37例位于胸肌组,1例位于胸肌间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乳腔镜,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但有3例患者术后发生肢体疼痛、感觉异常.结论 乳腺癌患者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较好可行性,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可对腋窝淋巴结准确分期.

    作者:张前进;胡伯年;裴俊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并住院进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68例为实验组;同期于医院体检正常育龄妇女7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组血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同时实验组于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服药1,3个月后患者血清HMGB1、RBP4、MMP-1、TIMP-1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MGB1、RBP4、MMP-1、TIMP-1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给予药物治疗后血清HMGB1、RBP4、MMP-1、TIMP-1与治疗前相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MGB1、RBP4、MMP-1、TIMP-1从而可作为该疾病较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胡京辉;刘金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静态肺顺应性及氧合的影响

    目的 研究3种不同通气策略(常规潮气量、低潮气量及低潮气量+小PEEP)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机械通气时静态肺顺应性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 60岁、ASA Ⅰ~Ⅱ级的老年腹部择期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机械通气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常规潮气量组(Ⅰ组)、低潮气量组(Ⅱ组)、低潮气量+ PEEP(Ⅲ组),于插管后麻醉机械通气3 min(T0)、1 h(T1)、2h(T2)、3 h(T3)4个时点记录计算Ppeak(气道峰压)、Pplat(气道平台压)、Cs(静态肺顺应性),并且同一时点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患者的OI(氧合指数).结果 3组静态肺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Ⅰ组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peak、Pplat均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Ⅰ组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潮气量相比,小潮气量(6ml/kg)通气及小潮气量加小PEEP(5 cm H2O)能改善老年患者术中静态肺顺应性及氧合.

    作者:杨沛;张学政;杨涛;何国栋;蓝仲岳;徐旭仲;金烈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