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CT与MRI在肩峰下撞击综合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江凯;叶如卿;王蓼;葛明亮;邓生德

关键词:肩峰下撞击综合症, 肩峰分型, MSCT, MRI
摘要:目的 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是致肩关节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常用X线检查,但图像重叠,细节显示差,为满足临床,本研究探讨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诊治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择经临床证实的97例患者,共97肩行MSCT及MRI扫描.按年龄分A组(39岁以下)、B组(40~ 59岁)和C组(60岁以上);按部位分左、右肩组;按A-H间距分(a组>10 mm;b组5~10 mm;c组<5 mm)组;按各型肩峰肩袖有无损伤分3组.将MSCT数据1 mm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上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处理;MRI斜冠状位及横断位观察肩袖情况.结果 MSCT:Ⅰ型23肩,Ⅱ型30肩,Ⅲ型44肩;Ⅰ、Ⅱ型随年龄增加减少,Ⅲ型随年龄增加增加,A、B组Ⅱ、Ⅲ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Ⅱ、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以右肩居多,左右肩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型及Ⅱ、Ⅲ型A-H间距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所占比例高.MRI:Ⅰ型肩袖损伤8肩,无15肩;Ⅱ型损伤17肩,无13肩;Ⅲ型损伤39肩,无5肩;Ⅲ型与Ⅰ、Ⅱ型肩袖损伤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肩峰形态,Ⅲ型右肩多见,随年龄增加增加,撞击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MRI可弥补MSCT不足,清晰显示肩袖,Ⅲ型较Ⅰ、Ⅱ型易致肩袖损伤.MSCT、MRI可为诊治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合并长骨损害1例

    本文报道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合并长骨损害1例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女,生后45 h,因“少哭少动1天余”入院.系G2P1,孕38+6周,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2 kg,无窒息抢救史,无胎膜早破,无胎盘异常,无脐带绕颈,Ap-gar评分1分钟10分、5分钟10分.患儿生后在当地产科少哭、少动,无发热及体温不升,吃奶一般,无拒奶,无惊厥、抽搐,无呕吐、腹胀,无皮疹及出血点,曾收住当地医院,拟“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小样儿”,予“补充维生素K1、补液”等治疗,同时查头颅CT示脑实质密度减低,转来本院,查体:头颅未及肿块,前囟平软,皮肤无明显黄染,未见皮疹,双肺听诊无殊,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活动可.

    作者:周永海;夏芳琴;吴丽晓;留佩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1年2月-2014年6月行产前胎儿畸形超声检查的4680例孕妇,均于早、中、晚孕期各进行一次系统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检出率.结果 经产后或手术随访证实畸形儿138例,畸形发生率为2.9%.早孕期检出染色体异常8例,胎儿畸形24例;中孕期检出畸形儿94例;晚孕期检出胎儿异常10例.此次研究超声检查漏诊2例,产前超声检查检出胎儿畸形率为98.5%.结论 早孕期超声筛查可有效检出染色体异常及排除胎儿早发的结构异常;晚孕期超声检查可检出胎儿迟发型畸形;中孕期产前超声检查是检出胎儿结构异常的重要时期和方法.

    作者:蔡丽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广东省城乡地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SWOT分析

    近年,全科团队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把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着力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这一更加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现代医学观念的新型服务模式,以全科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为工作内容、以契约关系为服务形式、提供连续、安全、有效和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这是不断摸索更能贴合居民健康需求服务模式的阶段性创举,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团队各角色服务职能的作用,强化个人责任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以社区作为基础、家庭医生式服务作为核心的基本公共卫生体系,为有序、有效地落实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方案提供针对性的策略建议:增强岗位胜任力,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参与度;增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岗位吸引力,订单定向补人力缺口;完善家庭医生首诊、转诊的实现机制等.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当前社会环境的机遇和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及规避外部风险,探讨该模式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作者:张冬莹;郑婵娇;黄翔;赖秀娟;杨华杰;林之喆;余昌泽;周志衡;王家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目的 脑肿瘤手术患者特别是输血后,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给临床治疗与术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脑膜瘤手术输血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相互因果关系,揭示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2年3月-2014年3月360例患者(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168例)的术后感染情况,以患者是否并发术后感染为因变量,同时以选择术后感染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3.318,P=0.032)、手术时间(OR =3.281,P=0.028)、术中出血量(OR=5.133,P=0.001)、术中输血量(OR =4.518,P=0.003)、术前合并呼吸(OR=2.993,P=0.016)、肝(OR=2.905,P=0.046)、肾(OR=3.020,P =0.047)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OR=2.872,P=0.044)、术中出血量(OR=3.000,P=0.026)、输血量(OR=3.013,P=0.021)与术前合并呼吸疾病(OR=3.018,P=0.035)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术前合并呼吸疾病等是脑膜瘤手术输血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的关键在于做好术前评估与围术期输血管理.

    作者:许宏亮;刘玮;方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Netrin-1对人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Netrin-1对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探究其在胎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EPCs进行培养,以递增浓度的Netrin-1(0、0.1、1、10、100 ng/ml)预处理细胞24 h后,应用噻唑兰(MTT)比色法、吖啶橙/溴化乙啶(AB/EO)染色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的Netrin-1预处理细胞24 h后EPCs的凋亡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Netrin-1 mRNA及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在培养的EPCs中加入不同剂量的Netrin-1干预EPCs 24 h后,EPCs Netrin-1 mRNA表达量均升高,但其表达量与Netrin-1的干预剂量无明显量效关系(P>0.05).经不同浓度Netrin-1干预后,EPCs 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联合MTT及AB/EO检测表明Netrin-1对EPCs细胞增殖无影响,但EPCs细胞凋亡率随Netrin-1浓度增加而降低,当Netrin-1刺激浓度达100 ng/ml时,EPCs总凋亡率下降至8.26%,较空白组(0 ng/ml)86.12%凋亡率下降明显(P<0.01).结论 Netrin-1能降低EPCs细胞凋亡率,Netrin-1可能通过影响EPCs凋亡参与胎盘形成过程,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

    作者:艾玲;彭忠英;钟少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增强子结合蛋白α在结肠癌转移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目的 探讨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结肠癌转移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防治结肠癌及其转移提供研发方向和临床思路.方法 比较AdC/EBPα感染后在正常的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株、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中C/EBPα及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用CCK-8法检测SW620和LOVO细胞生长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分离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以观察其体外存活率;构建实验性结肠癌和肝转移的小鼠模型,部分小鼠分别经瘤内或尾静脉注射导入AdC/EBPα接受治疗,以进一步明确C/EBPα在体内对实验性结肠癌和肝转移小鼠的作用机制.结果 AdC/EBPα以MOI400感染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 4 d后,Westernblot检测K-ras基因表达上调,C/EBPα mRNA和ANXA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免疫组化法也显示结肠癌细胞中的C/EBP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定位在细胞核内.CCK-8法检测SW620和LOVO细胞生长增殖的结果显示,AdC/EBPα感染7d后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AdC/EBPα感染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 5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细胞株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体外分离细胞的实验结果表明,AdC/EBPα感染7d后,结肠癌SW620和LOVO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经C/EBPα治疗实验性结肠癌或肝转移小鼠,发现其能显著抑制瘤体重量和体积,且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发现经C/EBPα治疗的小鼠其K-ras基因和ANXA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未经治疗组,提示C/EBPα对结肠癌及其肝转移的作用与Raf/MEK/ERK/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系,从分子水平揭示了C/EBPα的作用机制.结论 本研究提示C/EBPα治疗结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为激活Ras/Raf/MEK/ERK/MAPK细胞信号通路,下调ANXA1表达和K-ras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和远端转移.

    作者:陈旭权;周宏众;张智勇;叶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及颈廓清术后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

    目的 观察甲状腺改良根治术及颈廓清术后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以及分布规律,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且予以甲状腺改良根治术以及颈廓清术的128名患者,术后行超声检查,依照颈部分区对疑似转移淋巴结进行标记,观察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影像,同期将颈部分区的疑似淋巴结送病理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后102例淋巴结有转移,病理证实95例,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3.14%(95/102);廓清术标本中转移性淋巴结Ⅰ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Ⅵ区的转移率分别为10.53%、33.78%、48.94%、55.17%、35.59%、67.39%,Ⅵ区淋巴结转移率(67.39%)高;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微钙化以及淋巴门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95%置信区间:1.261~2.106,1.532~ 2.503).结论 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的关键位置为颈部Ⅵ区,应严格注意扫查颈部Ⅵ区;有无微钙化以及淋巴门在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王朋会;林纪光;陈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晚期肺癌患者γδT细胞CD27和CD28表达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γδT细胞CD27和CD28的表达,并与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其分化表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2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17例积液标本.选取健康对照组22例,按照年龄分30岁以下青年组和50岁以上中老年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γδT细胞表面CD27和CD28分子的表达.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晚期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以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胸腔积液间的CD27及CD28在γδT细胞上的表达差异.结果 健康人组中,中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γδT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中老年组的CD27/CD28双阳性细胞占γδ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双阴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晚期肺癌患者的外周血与同年龄组的健康人相比,γδT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其中CD27/CD28双阳性细胞占γδT细胞比例与健康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晚期肺癌患者的双阴性细胞比例显著性升高(P<0.01).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的γδT细胞上4种CD27和CD28分化表型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γδT细胞及其上的CD27和CD28的分化表型可反映其免疫功能,可为肺癌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郭丽;莫娟芬;阮玲娟;王安涛;钟征翔;王兆丰;鲍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74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将74例临床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6.26岁,合并高血压32例,合并冠心病27例,合并糖尿病15例;将64例临床诊断为非脑梗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6.78岁,合并高血压29例,合并冠心病24例,合并糖尿病11例.2组患者入院前均已行头颅CT或MRI检查,入院后均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血脂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8.378%,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5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血脂水平存在差异;观察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部分血脂水平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脂异常共存者易发脑梗塞,血脂水平异常也是高危患者脑梗塞独立危险因素,故对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高危患者,只要有血脂异常,都要积极进行调脂干预.

    作者:王耀;朱启云;李光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康复治疗技术生在社区职场环境下的培养与探索

    目的 探索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高专培养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能适合社会岗位所需,做好社区康复事业.方法 遴选32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生,进行社区康复各项技能培训,教学和实践内容都紧密结合社区康复的特点,改变坐等患者上门求医的方式,让学生走出学校,跨进社区,走进家庭,参与社区医院-家庭康复综合模式的实践,对患者和家庭给予简易康复技术指导,把以“人”为中心的全科医学理念渗透到社区康复的服务中.结束后发放调查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0%的患者满意;93.75%的学生觉得学习收获很大或较大;78.13%的学生掌握社区康复技术;75%的学生掌握家庭资源的评估;100%的学生掌握康复档案的建立;81.25%的学生熟悉医患沟通的技巧;71.88%的学生熟悉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结论 在社区职场环境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康复各项基本技能的培训与实践,把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与社区康复紧密结合,既能在社区康复中强化全科医学理念,体现“以家庭为单位”和以“人”为本连续性服务的全科医疗专业特征;又能改变传统康复医学教学模式的单调性,有助于学生在基于行业的情境实践中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能力培养体系.

    作者:王静;钭慧敏;谢华南;来春燕;吴梅娟;徐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家庭医生制下糖尿病双向转诊效果评估

    目的 评价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下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年的治疗,每组各50例.A组为实施家庭医生制下双向转诊组,B组为实施家庭医生制下不执行双向转诊组,C组为自行就诊的患者.观察治疗后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FBG、2h-PBG、HbA1c)及血脂.观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就诊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情况明显优于B、C两组,A、B组的MAP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②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的达标率高于B、C组患者(P<0.05,P<0.01);A、B组患者血压的达标率高于C组患者(P<0.01,P<0.05).③3年后肾脏、神经、眼部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分别上升8%(4/50)、2% (1/50)、2% (1/50),与B组上升14%(7/50)、2%(1/50)、6% (3/50),与C组上升24% (12/50)、6%(3/50)、12%(6/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患者在就诊便利性、住院便利性、医疗费用支出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B、C组(P<0.0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在家庭医生制下实施双向转诊有助于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文穗;季黎明;邱琼;李黎;潘向东;于爱华;王艳;蒋晓华;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用腹腔镜手术治疗9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男7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2.5岁,双侧疝22例,单侧疝68例,术中发现隐匿疝12例.30例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男24例,女6例,均为单侧腹股沟斜疝,年龄5个月~7岁,平均2.5岁.比较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230±3.350) min,传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8.560±5.23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平均为(0.856±0.753) ml,传统组术中出血(3.225±0.74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3.125±1.216)d,传统组住院时间为(5.512±0.8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复发与传统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术后并发症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凯;杨向东;付晓君;姜磊;张大坤;陈芳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较高,本研究主要探讨提高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5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资料随访至2014年7月,分析总结提高80岁以上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处理方法.结果 135例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年龄80 ~101岁,平均(83.6±2.0)岁,其中男性73例,女性62例;治愈99例;好转24例,经随访现生存2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或转院)5例,经随访现生存2例,死亡2例,失访1例;院内死亡7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死于心肌梗死,2例死于急性肺栓塞,1例死于脑干出血,院内病死率为5.19%;共随访117例,随访率91.41%.随访至2014年7月患者生存率为91.85%.术后并发症46例次:手术切口感染20例,肺部感染10例,术后认知障碍9例,应激性溃疡出血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 积极地术前准备、防治感染和休克,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手术和麻醉方式,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处理并存病是提高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杜召辉;王振杰;邱兆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企业女性职工妇科体检及两癌认知水平调查

    目的 统计分析某单位女性职工的妇科体检结果及健康状况,以及对其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查与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选择金华市中心医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参加体检的女性职工460例进行妇科检查,包括体检的等基本信息,以及内科、外科、妇科等物理检查项目,彩超和宫颈刮片检查等,采用问卷调查,考察其宫颈癌、乳腺癌认知水平.结果 此次女性职工的妇科体检中,乳腺囊性增生和子宫颈炎的患病率较高,分别达65.00%和6.09%,总患病例数为441例,检出率达95.87%.在20~ 30岁和30~40岁之间的职工对CC、BC的认知水平较高,分别达96.7%和97.8%;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认知水平也随之降低,50 ~60岁的认知水平仅有59.1%和61.4%.本科以上的职工对CC、BC的认知水平较高,分别达98.3%和100.0%;而小学以下的职工的认知水平很低,只有80.0%和88.0%.同时,每组对疾病筛查的目的的认知水平均较低.结论 女性职工患妇科疾病的患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单位的高度重视;增加体检次数,加强健康教育,从而增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特别是对妇科常见疾病宫颈癌和乳腺癌等常见疾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王卫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EGCG在哮喘模型小鼠中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重塑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EGCG对哮喘小鼠肺部气道变应性反应炎症以及Th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6~ 10周、平均重量为202 g的C57BL/6小鼠(雄雌不拘),分为治疗组(EGCG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各8只.比较3组小鼠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BALF及血浆炎性因子表达(ELISA法),CD4+T细胞中Foxp3+ CD25+T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小鼠24只,每组各8只.3组小鼠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小鼠BALF的IL-4、IL-5、IL-10及IFN-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小鼠血浆IL-4、IL-5、IL-10及IFN-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小鼠的血浆(F=16.75,P<0.01)、BALF(F=22.58,P<0.01)中的Foxp3+T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小鼠血浆、BALF的MMP-9、TIMP-1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组小鼠的MMP-9、TIMP-1均低于对照组;3组小鼠的黏液分泌、胶原沉积面积以及杯状细胞在上皮细胞中的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EGCG能通过诱导Foxp3和IL-10的表达,对Th2型免疫反应进行有效抑制,并降低MMPO、TIMP-1的水平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和降低气道重塑.

    作者:周阿旺;徐静;赵力;夏斌;赵世品;张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影响,以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时间,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海军总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常规护理之外,增加运动、认知、言语功能的护理,持续6周,观察2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运动功能均有所提高,康复护理组运动功能提高总体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认知功能的改善率高(P< 0.05);Barthel指数康复护理组升高幅度较常规组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功能,对缩短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时间,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作者:王慧英;刘荣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联合用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考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成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8月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成年患者4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9±18.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例,单药治疗组(A组)接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00 μg/次,早中晚各1次;联合治疗组(B组)接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布地奈德用法用量与A组相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1.25 mg/次,早中晚各1次.用药10 d后,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咳喘次数、肺部喘鸣音)和肺功能改善情况[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和FVC/FEV1比值)].结果 用药后,2组喘息缓解时间(Z=-2.0,P=0.04)、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Z=-2.65,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肺功能方面,2组FEV1、FVC无差异,但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2,P<0.001).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0,P<0.05).其中,A组临床控制有2例,显效4例,好转11例,无效7例;B组分别是6例,12例,6例,0例.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状态,较单药布地奈德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推荐作为临床常规联合用药方案之一.

    作者:叶军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改良造口袋法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大便失禁患者的护理新方法,改进大便失禁患者护理措施.方法 109例神经内科ICU大便失禁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传统护理组32例,造口袋组36例,改良造口袋+皮肤保护膜组41例.比较3组大便收集情况、肛周皮肤破损程度、破损皮肤愈合情况、24 h平均护理时数、患者(或家属)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改良组 和造口袋组的大便收集情况、肛周皮肤破损程度和破损皮肤愈合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改良组的大便收集情况明显优于造口袋组(t=5.537,P<0.01),且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明显低于造口袋组(t=2.444,P=0.041).改良组和造口袋组的24 h护理时数明显短于传统组,而其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则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改良组的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 改良造口袋+皮肤保护膜方法能有效收集大便、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利于局部伤口愈合,缩短了护理时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作者:李慧;付红;徐凤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临安市人民医院ICU内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9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气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52.41±6.18)s、(16.75±2.93)min,对照组的分别为(98.27±13.56)s、(98.27±13.56) min,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起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仅观察组心动过缓的药物干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首次脱机拔管率分别为(4.72±1.56)d、(6.27±2.14)d和78.26%,对照组的分别为(7.95±2.03)d、(10.03±3.65)d和58.70%,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机械通气中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钟小东;陈学清;王晨;娄林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效果,为帕金森痴呆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美金刚片治疗,在治疗时和治疗4、8、12周分别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2组患者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治疗结束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期间统计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MMS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4、8、12周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的满意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经统计学分析,2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对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范伟女;洪文轲;管琼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