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莹;郑婵娇;黄翔;赖秀娟;杨华杰;林之喆;余昌泽;周志衡;王家骥
目的 本研究探讨近3年温州市三级综合医院成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点,为目前该市的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3年温州市综合医院同期存活(231 752例)、死亡(954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ICD-10疾病和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统计标准(卫统8表-1)进行分类;通过卫生部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用Excel和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温州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近3年住院死亡率为4.12%.第一死因分别是损伤与中毒(~ 50岁),恶性肿瘤(50~ 60岁),心脏病(60 ~ 70岁),脑血管病(70 ~80岁),自然死亡(80岁~).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道疾病是近3年温州地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男性心脏病死因顺位提前,女性死因顺位中损伤与中毒提前.脑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癌、脑栓塞为前四位单种死因.结论 改善交通与环境,加强饮食卫生;减轻男性公民的社会心理压力,戒除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女性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这些将是以后预防保健的重点.
作者:马继红;朱峰;陈浩然;李德泉;吴青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下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年的治疗,每组各50例.A组为实施家庭医生制下双向转诊组,B组为实施家庭医生制下不执行双向转诊组,C组为自行就诊的患者.观察治疗后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FBG、2h-PBG、HbA1c)及血脂.观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就诊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情况明显优于B、C两组,A、B组的MAP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②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的达标率高于B、C组患者(P<0.05,P<0.01);A、B组患者血压的达标率高于C组患者(P<0.01,P<0.05).③3年后肾脏、神经、眼部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分别上升8%(4/50)、2% (1/50)、2% (1/50),与B组上升14%(7/50)、2%(1/50)、6% (3/50),与C组上升24% (12/50)、6%(3/50)、12%(6/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患者在就诊便利性、住院便利性、医疗费用支出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B、C组(P<0.0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在家庭医生制下实施双向转诊有助于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文穗;季黎明;邱琼;李黎;潘向东;于爱华;王艳;蒋晓华;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行阴道穿刺取卵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A组:依托咪酯0.1 mg/kg;B组依托咪酯0.15 mg/kg;C组组依托咪酯0.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或者皱眉时,追加依托咪酯诱导量的1/5~1/3来加深麻醉.当血压低于基础血压30%或心率低于50次/min时分别给予麻黄碱或阿托品处理,当血氧低于90%时给予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人工辅助呼吸,以保证呼吸道通畅.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清醒时(T3)的MAP、HR和SpO2变化;同时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并对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在T0、T1、T2和T3各时间的MAP、HR和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价B组和C组评定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C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肌阵挛均高于A组和B组(P<0.05).而宫缩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0.15 mg/kg复合瑞芬太尼1μg/kg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在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杨鸿源;蔺杰;白耀武;钱金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对甲状腺病变的认识.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行增强扫描时,选择对比剂优维显80 ml,高压注射器经肘部静脉团注,流速2ml/s,注射后50 s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口咽部至胸廓入口水平,必要时加扫至充分显示肿块.结果 回顾性分析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66例经手术病理、实验室检查证实甲状腺疾病患者的CT诊断结果.64排螺旋CT对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及甲状腺发育异常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90%、84.4%和100%,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达87.8%.结论 CT能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及密度.当甲状腺组织发生癌变或其它病变时,贮碘细胞被破坏,甲状腺组织中含碘量下降,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区,故CT是检查甲状腺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64排螺旋CT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更加客观地反映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诊断符合率也较高,特别是对甲状腺发育异常等疾病,正确应用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的正确治疗指引方向.
作者:徐伟;李军;蒋会东;孟庆涛;刘文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GCG对哮喘小鼠肺部气道变应性反应炎症以及Th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6~ 10周、平均重量为202 g的C57BL/6小鼠(雄雌不拘),分为治疗组(EGCG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各8只.比较3组小鼠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BALF及血浆炎性因子表达(ELISA法),CD4+T细胞中Foxp3+ CD25+T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小鼠24只,每组各8只.3组小鼠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小鼠BALF的IL-4、IL-5、IL-10及IFN-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小鼠血浆IL-4、IL-5、IL-10及IFN-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小鼠的血浆(F=16.75,P<0.01)、BALF(F=22.58,P<0.01)中的Foxp3+T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小鼠血浆、BALF的MMP-9、TIMP-1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组小鼠的MMP-9、TIMP-1均低于对照组;3组小鼠的黏液分泌、胶原沉积面积以及杯状细胞在上皮细胞中的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EGCG能通过诱导Foxp3和IL-10的表达,对Th2型免疫反应进行有效抑制,并降低MMPO、TIMP-1的水平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和降低气道重塑.
作者:周阿旺;徐静;赵力;夏斌;赵世品;张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的临床特点及浅谈诊治体会,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诊治情况.结果 女性多见,男∶女=1∶2.76,平均年龄(65.67±10.49)岁,平均病程(5.41±5.22)个月.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骨盆带肌痛,其中以肩、骨盆带肌痛两处同时受累者多;其次为晨僵,再次为关节肿痛、发热、乏力及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血沉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分别为(76.79±21.09) mm/h及(52.03±37.49)mg/L.50% (32/64)的患者合并贫血,绝大部分为轻度贫血;50%以上(37/64)患者出现铁蛋白升高(531.84±165.02) ng/ml,26.4%(14/53)的患者HLA-B27阳性.MR提示关节周围炎症改变.63例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l例单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8.69±5.65)d;炎性指标改善,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6.42±8.53)d和(7.98±2.83)d.复发率为28.1%(18/64).结论 对于50岁以上患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颈、肩、骨盆带肌的疼痛,应考虑PMR的可能.对于疑诊患者可应用超声或MR检查协助诊断.
作者:戴巧定;宋欣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51%~78%[1]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同时吞咽障碍又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误吸和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Sharma JC等[2]研究脑卒中患者90 d内病死率与各种相关因素的相对危险度,其中吞咽障碍为2.6,糖尿病为2.4,大于75岁高龄为1.8,冠心病为2.1,故吞咽障碍是其中的一个较重要因素.同时患者心理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恐惧进食、抑郁、焦虑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吞咽障碍的治疗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邓娇;王敏华;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1年2月-2014年6月行产前胎儿畸形超声检查的4680例孕妇,均于早、中、晚孕期各进行一次系统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检出率.结果 经产后或手术随访证实畸形儿138例,畸形发生率为2.9%.早孕期检出染色体异常8例,胎儿畸形24例;中孕期检出畸形儿94例;晚孕期检出胎儿异常10例.此次研究超声检查漏诊2例,产前超声检查检出胎儿畸形率为98.5%.结论 早孕期超声筛查可有效检出染色体异常及排除胎儿早发的结构异常;晚孕期超声检查可检出胎儿迟发型畸形;中孕期产前超声检查是检出胎儿结构异常的重要时期和方法.
作者:蔡丽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 CT)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PMCT治疗.观察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随访24个月,观察2组患者6、12、18和24个月存活率和累计复发转移率.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65.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区痛,出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FP和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F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8个月和24个月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累积复发率,但会增加肝区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姚征;陈玉堂;郝伟远;罗君;曾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效果,为帕金森痴呆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美金刚片治疗,在治疗时和治疗4、8、12周分别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2组患者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治疗结束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期间统计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MMS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4、8、12周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的满意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经统计学分析,2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对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范伟女;洪文轲;管琼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明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查在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照组取182例正常体检者,测其Hcy水平.选择发病72 h内住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例214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ACI组),按照入院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和高Hcy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24周检测Hcy,同时评价其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对Hcy水平及NIHSS、BI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高Hcy脑梗死组与正常Hcy组相比,其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率明显升高,NIHSS也升高明显,而BI降低,2组间差异显著.治疗后其NIHSS较治疗前均降低,BI均升高,治疗24周较治疗2周改变更显著.②与对照组比较,ACI组Hcy明显升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治疗24周较治疗2周降低更显著.③ACI组NIHSS评分在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无明显差异;治疗24周后,NIHSS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均降低,BI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相关性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87,P<0.05),BI评分与Hcy呈负相关(r=-0.79,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定期检测Hcy对评估其预后很有价值.
作者:寇雪莲;陈琳迪;何松彬;唐维国;王小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脑肿瘤手术患者特别是输血后,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给临床治疗与术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脑膜瘤手术输血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相互因果关系,揭示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2年3月-2014年3月360例患者(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168例)的术后感染情况,以患者是否并发术后感染为因变量,同时以选择术后感染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3.318,P=0.032)、手术时间(OR =3.281,P=0.028)、术中出血量(OR=5.133,P=0.001)、术中输血量(OR =4.518,P=0.003)、术前合并呼吸(OR=2.993,P=0.016)、肝(OR=2.905,P=0.046)、肾(OR=3.020,P =0.047)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OR=2.872,P=0.044)、术中出血量(OR=3.000,P=0.026)、输血量(OR=3.013,P=0.021)与术前合并呼吸疾病(OR=3.018,P=0.035)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术前合并呼吸疾病等是脑膜瘤手术输血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的关键在于做好术前评估与围术期输血管理.
作者:许宏亮;刘玮;方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对断肢再植术后吻合血管及其成活率的影响,探究其再植术后镇痛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实验选用成年SD大鼠共60只,雄性,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对照组、治疗组,分别把左侧大腿中上1/3水平环形离断,然后再将断肢进行再植,对照组用吗啡注射液,治疗组用帕瑞昔布钠镇痛,术后连续给予3d,并术后3d、5d、7d、10 d观察肢体成活情况,并根据血管造影及显微镜下观察吻合血管的通畅及血栓等情况.结果 60例大鼠断肢再植术后出现断肢坏死,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安慰剂组5例,其余均成活.对照组及治疗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活肢体血管吻合口处内膜生长良好,吻合口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大鼠断肢再植术后治疗不影响对吻合血管通畅,不损伤内膜,未增加血栓形成,可提高断肢成活率.
作者:宋永焕;丁健;封晓亮;杨景全;王安远;李士;陈星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超声心动图结合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运动非同步性.方法 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15)行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假手术组(n=10)仅开腹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4周、8周、12周时常规超声测量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运用QTVI技术测量左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Ts,除以R-R间期作为校正,并计算出左室心肌运动非同步性指标:校正后左室同一室壁内达峰时间差(Intra-△T')、校正后左室同一节段内达峰时间差(Inter-△T')、校正后左室12节段达峰时间总差(Total-△T').结果 模型组大鼠术后8周及术后12周时心功能指标较术前及同期假手术组降低(P<0.05),左室心肌非同步化运动指标随手术时间延长逐渐延长,均高于术前及同期假手术组(P<0.05),其中模型组术后12周时较术后8周时前壁及侧壁的达峰时间差进一步延长(P<0.05).结论 运用QT-VI技术可检测到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运动不同步性存在于同一室壁内、同一节段内,且早于心功能衰竭出现.
作者:彭珍;厉志洪;刘茹;张佳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神经内科住院病房肺部感染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共计6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55~ 88岁,平均年龄(64.0±6.9)岁.收集痰液进行痰菌分离和病原菌培养,根据所得结果进行药敏试验.对主要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内科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菌种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中检出的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为100%;对于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的耐药性均超过50%;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喹肟、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均为100%;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1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西丁、头孢他汀、亚胺培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利福平、青霉素的耐药性为100%.结论 神经内科需定期对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以便能及时采用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作者:孙余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较高,本研究主要探讨提高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5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资料随访至2014年7月,分析总结提高80岁以上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处理方法.结果 135例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年龄80 ~101岁,平均(83.6±2.0)岁,其中男性73例,女性62例;治愈99例;好转24例,经随访现生存2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或转院)5例,经随访现生存2例,死亡2例,失访1例;院内死亡7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死于心肌梗死,2例死于急性肺栓塞,1例死于脑干出血,院内病死率为5.19%;共随访117例,随访率91.41%.随访至2014年7月患者生存率为91.85%.术后并发症46例次:手术切口感染20例,肺部感染10例,术后认知障碍9例,应激性溃疡出血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 积极地术前准备、防治感染和休克,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手术和麻醉方式,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处理并存病是提高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杜召辉;王振杰;邱兆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婴儿期婴儿贫血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系统保健的6个月婴儿631名,按喂养方式不同分组,其中母乳喂养组180名,混合喂养组236名,人工喂养组215名,对贫血患病率进行分析;对其中165名母乳喂养的婴儿,按及时添加辅食和未及时添加辅食分成2组,对贫血率进行分析.采集婴儿左手无名指末梢血20μl,应用迈瑞BC-2800三分类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7.22%)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22.03%)、人工喂养组(30.23%),母乳喂养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的婴儿及时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5.93%,未及时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喂养方式和能否及时添加辅食,对婴儿贫血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保健过程中采取相应对策,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婴儿期贫血的有力措施.
作者:张凤莲;谢凤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Netrin-1对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探究其在胎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EPCs进行培养,以递增浓度的Netrin-1(0、0.1、1、10、100 ng/ml)预处理细胞24 h后,应用噻唑兰(MTT)比色法、吖啶橙/溴化乙啶(AB/EO)染色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的Netrin-1预处理细胞24 h后EPCs的凋亡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Netrin-1 mRNA及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在培养的EPCs中加入不同剂量的Netrin-1干预EPCs 24 h后,EPCs Netrin-1 mRNA表达量均升高,但其表达量与Netrin-1的干预剂量无明显量效关系(P>0.05).经不同浓度Netrin-1干预后,EPCs 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联合MTT及AB/EO检测表明Netrin-1对EPCs细胞增殖无影响,但EPCs细胞凋亡率随Netrin-1浓度增加而降低,当Netrin-1刺激浓度达100 ng/ml时,EPCs总凋亡率下降至8.26%,较空白组(0 ng/ml)86.12%凋亡率下降明显(P<0.01).结论 Netrin-1能降低EPCs细胞凋亡率,Netrin-1可能通过影响EPCs凋亡参与胎盘形成过程,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
作者:艾玲;彭忠英;钟少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便失禁患者的护理新方法,改进大便失禁患者护理措施.方法 109例神经内科ICU大便失禁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传统护理组32例,造口袋组36例,改良造口袋+皮肤保护膜组41例.比较3组大便收集情况、肛周皮肤破损程度、破损皮肤愈合情况、24 h平均护理时数、患者(或家属)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改良组 和造口袋组的大便收集情况、肛周皮肤破损程度和破损皮肤愈合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改良组的大便收集情况明显优于造口袋组(t=5.537,P<0.01),且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明显低于造口袋组(t=2.444,P=0.041).改良组和造口袋组的24 h护理时数明显短于传统组,而其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则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改良组的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 改良造口袋+皮肤保护膜方法能有效收集大便、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利于局部伤口愈合,缩短了护理时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作者:李慧;付红;徐凤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LIF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此获得高表达LIF的人脂肪间充质于细胞,为LIF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效应机制研究中奠定基础.方法 以PCR扩增得到LIF基因序列,采用质粒重组技术获得载有LIF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用重组质粒包装慢病毒.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将慢病毒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慢病毒转染率,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IF的表达水平,后经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LIF基因序列,并且成功构建带有LIF基因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鉴定,得到大小为608 bp左右的条带,大小与LIF基因序列匹配,通过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慢病毒颗粒,滴度检测达1×108 TU/ml.成功分离得到纯度高的hASCs,慢病毒转染hASCs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率可达90%.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提示,转染后LI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携带人LI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有效转染hASCs,并且表达LIF.
作者:柯建明;李佳;谢甬淋;毕涌;张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