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乔艳;惠娟;徐从翠;张妹;沈萃;赵冬梅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部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活动耐力、生存质量满意度等情况.方法 参考2011年COPD诊疗规范制定问卷调查表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行肺功能检查明确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确诊为COPD患者1024例,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112例(10.9%),吸入12.5%、口服63.4%、静脉24.1%;COPD患者进行活动耐力训练者64例(6.3%);COPD患者生存质量满意34例(3.3%).结论 社区COPD患者稳定期药物治疗使用途径以口服为主,出现不良应较多.患者活动耐力训练较少,生存质量满意度差.
作者:沈菲;韩一平;吴学智;凌小媛;陈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解郁丸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解郁丸和疏肝解郁胶囊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2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CGI-SI及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HAMD、CGI-SI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数及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解郁丸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同时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宋昊;陈永新;黄素培;马建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4例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51 ~78岁)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3~ 82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噻托溴铵吸入治疗(18 μg/d,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12周时2组患者临床指征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病症都有改善.实验组患者的COPD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和12周后,实验组的FEV1、FVC、FEVl/FVC各数值均有改善,且12周的改善效果好.运动试验中,实验组在治疗后4、12周分别为(302.0±20.7)m和(348.0±22.1)m,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噻托溴铵对疾病的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更好.2组患者均为未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84.375%).结论 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军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目前已成为乳腺外科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技术领域革命,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避免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带来的诸多困扰.通过化疗杀灭肿瘤细胞35%~40%时,腋窝淋巴结(axillary Iymph node,ALN)分期诊断会受到影响,检出率会降低,假阴性率会增加[1].因此对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和SLNB相干问题是一直有争论的,焦点为NAC前后行SLNB的时机问题.
作者:陈蕊;张晖;张荣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通气,使患者术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 mm Hg;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小潮气量联合间断呼吸暂停的通气模式,使患者处于45 mm Hg< PaCO2< 70 mm Hg状态.对2组患者术中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液pH值、PaCO2和血氧分压(PaO2)情况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麻醉复苏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HR、MAP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控制在临床上的安全范围;2组患者的血液pH、PaCO2、PaCO2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PaO2在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至T6时点,观察组患者的血液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T1和T7时点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术后麻醉复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使患者维持PHC状态,不会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氧水平的明显波动,在减弱呼吸强度、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可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情况无不良影响.
作者: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护理及预防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双硫仑样反应的重视和认识,减少双硫仑样反应发生因素,降低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一2013年2月急诊科治疗的1387例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情况,包括患者的用药、饮酒时间、饮酒种类、饮酒量等与发病的关系及急救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结果 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从4.44%降至0.68%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颜面潮红、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急促等.经急诊对症治疗护理后均恢复良好,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度重视预防,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掌握用药注意事项;完善门急诊患者的健康宣教方法,在门诊病历上加盖健康教育印章,使患者重视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均应避免饮酒或食用含有酒精的食品或药物,减少双硫仑样反应发生.
作者:齐静;孙春霞;胡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78例腔镜手术中转开放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 对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1867例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78例腔镜手术中转开放的配合体会.手术前加强对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充分的器械和物品准备包括常规的器械物品和应急设施的准备;注意满足手术医师的个体化要求和习惯.合理安置患者体位;术中和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的配合.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对器械物品的管理,维护和合理使用配合等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 78例腔镜中转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出现改变体位时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被电刀烫伤及肌肉拉伤、皮肤擦伤;没有出现物品清点不清,器械物品准备不全,贵重仪器损坏等.手术配合效果满意.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配合和完善有序的管理及细致的仪器保养是保证腔镜中转手术快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加强护理管理和规范流程操作是腔镜中转手术顺利完成的根本,对提高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忠琴;刘毕慧;王练英;杨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不仅骨及软组织严重损伤,且多伴有血管神经挫裂伤、远侧血供障碍,处理较为棘手.本文探讨影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骨折临床效果的因素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2013年1-11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合并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40例,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40例患者中,35例患者治愈,4例(10%)创面薄膜漏气,5例(12.5%)患者发生管道堵塞,引流管接口脱落2例(5%),对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引流通畅,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在负压封闭引流合并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期间,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做好管道护理,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可早期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琼;刘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根治的有效方法.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其过程极其复杂.虽然外周环境对肿瘤转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肿瘤细胞的潜在转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肿瘤细胞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其基因组所决定的.所以,我们探讨转移相关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机理就显得极具现实意义.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作为极其重要的转移相关基因在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被人们认识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不多,研究发现MTSS1(Metastasis suppressor 1)基因作为可能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抑制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蔡丰;江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6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12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2.2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4.24万元,对照组4.68万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晓妹;周静;徐静;尹晓丽;王教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颌间固位钉和牙弓夹板两种牵引方法在颌骨骨折牵引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48例有咬合紊乱症状的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人,研究组用颌间固位钉植入上下颌骨,对照组用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在上下牙列上,2组均采用弹力皮圈在术中牵引辅助复位或在术后牵引调整咬合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骨折切开复位及小型钛板+螺纹钉固定骨折.检查并记录2组的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咬合关系的恢复程度,牙周损害程度,口腔卫生状况,询问患者主观感受,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研究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牙周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副损害和痛苦;从主观舒适度方面,患者更能接受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法;在牙列基本完整的前提下,两者在咬合关系的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颌间固位钉较牙弓夹板牵引复位或辅助治疗颌骨骨折是一种快速、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华;金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疼痛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前后2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过去24 h及术后经历的严重疼痛评分及SRSS评分分别为(2.17±1.50)分、(4.00±2.12)分、(15.60±2.7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0±1.55)分、(6.39±2.61)分、(24.63±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0、7.095、5.621,P=0.011、0.006、0.015);观察组满意度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76.63%(x2=4.569,P=0.002).结论 通过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且可为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心理、生理状态调整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桑;钟辉;赵华;林连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都呈升高趋势[1].尤以西欧、北美上升明显.中国人的AEG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内对食管癌高发的北方或南方部分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高发病率的地区伴随着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下降的同时,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则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是以贲门癌发病为主,提示中国人AEG的发病率也有所提高[2].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提示,从性别角度来看,近20年间,男性AEG发病率的增长高于女性,而且在贲门癌浸润食管中男性患者的比例要高于贲门癌没有浸润食管[3].目前,国内多个研究表明,中国人与西方、北美等地区AEG的临床特点相似,且进展期AEG患者比例高.相比较与远端胃癌的治疗效果,AEG的预后差,诊疗效果亟待提高[4].
作者:邵大川;钱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术前实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细致的生活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效控制血压和疼痛,使其平稳度过急性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继续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 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心肌梗死,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对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加强疼痛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完善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景侠;倪红霞;孙友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并评价MRI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82例乳腺病变患者,采用PHILIPS Aehieva 1.5T和Siemens 3.0T磁共振扫描仪先行常规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之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对增强病变进行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比较其在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88个异常强化病灶中,局灶性6个,肿块性30个,非肿块性52个.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增强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5,P<0.001).以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敏感度为82%(41/50),特异性为57.89%(22/38),准确性为71.59%(63/88).把良性病变的早期增强率按照TIC类型分成2组,Ⅰ型为A组,Ⅱ、Ⅲ型为B组,2组间均数分别为(55.3±20.5)%、(189.3±58.2)%,2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 =9.832,P<0.001).相应恶性病变均数为(206.7土66.4)%,良性病变A组与恶性病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2.508,P<0.001).良、恶性病变大增强率均数分别为(199.3±70.5)%、(224.3±78.6)%,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307,P =0.384).而良、恶性病变相对大增强率分别为(1.084±0.350)%/s、(2.316±0.53)%/s,2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8.356,P=0.003).良恶性病变患侧乳腺血管计数得分均数分别为1.06±0.42、2.89±0.5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6.37,P <0.01).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充分显示异常强化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不同强化病灶形态与其病理基础有一定相关性;乳腺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Ⅰ型曲线与乳腺良性病变、Ⅱ~Ⅲ型曲线与乳腺恶性病变有明显相关性;相对大增强率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明显优于早期增强率及大增强率;病变侧乳腺血管数量及扩张程度可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尹森琴;刘永强;张国正;王莹;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阿托品、安定在人工流产术前及术中用于软化宫颈、减轻疼痛,减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2011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来医院接受人工流产的760例妇女中挑选出200例,血或尿HCG测定阳性,B超检查确定为宫内妊娠,均为初次怀孕.孕7~12周并要求终止妊娠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给予患者米索前列醇1片舌下含化,2h后给患者阴道后穹窿塞1片米索前列醇,然后再给患者安定10 mg静脉推注,30 min后,用阿托品0.5 mg+2%利多卡因10 ml对患者宫颈进行四点封闭并给予按摩,后再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对照组术前不做任何处理,按常规方法做人工流产手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子宫颈软化及松弛程度、阴道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患者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1片舌下含化,2h后阴道后穹窿塞1片米索前列醇,然后再给患者安定10 mg静脉推注.30 min后,用阿托品0.5 mg+2%利多卡因10 ml对患者宫颈进行四点封闭,手术时子宫颈软化及松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量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下降.
作者:钱雅南;叶名芳;唐乃秀;刘靖;张瑜;邵东方;童玉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10月被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经病原学检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评分(SSS)分组,其中重症感染组26例,一般感染组24例.另外选取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液标本检查降钙素原、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0.5 ng/ml为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为(7.31±4.28) ng/ml,hs-CRP水平为(20.08±14.16)mg/L,白细胞计数(17.15±8.24)×109/L;细菌感染组PCT、hs-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及WBC的阳性率,重症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一般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重症感染组88.5%的PCT水平在2 ng/ml以上,一般感染组仅20.8%的患儿PCT在2 ng/ml以上,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WBC和hs-CRP,PCT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PCT值越高,疾病的危险度越高.
作者:张兰;谢怀珍;董传莉;宫芬;汪灵芝;陈兰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儿60例,给予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并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分别记录舒张试验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①患儿雾化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每千克潮气量(VT/kg)、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 remaining)、达峰时间比(tPTEF/TE)、大呼气峰流量(PEF)变化;②上述4种指标之间改善率的差异;③观察雾化前后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TBFV)的变化.结果 ①患儿雾化后4种指标均值较雾化前均有改善,但仍较低,且雾化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雾化后TPEF/TE改善率较其他3种指标改善率低,阳性率为20%,4种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雾化前患儿TBFV环呈现用力呼气曲线图形,雾化后环增宽,潮气量增加,呼气高峰后移.结论 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指标TPTEF/TE在毛细支气管炎诊疗中存在局限性,其意义应与临床相结合综合分析.
作者:李金英;安淑华;李权恒;武书娴;李清涛;张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介绍湖南省首期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班的举办情况,从教学安排与组织、学员规模与构成、教员组成与来源、班务管理与考核等4个方面总结成功与不足.讨论培训内容的组织和讲课教师的安排,提出培训内容框架可由全科医生制度政策文件与培养标准的解读、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概论与全科医学概论、临床带教方法与科研基本方法、全科医生要解决的健康问题等4个部分构成;讲课教师以承办单位的专家为主、外请部分专家,讲课教师应当具有更高水平和更高境界.难点是讲课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把握,力求区分对骨干师资与带教师资的培训内容,把内容梳理、重点提示、方法指导作为重点加以突出和强化.集中培训形式需要将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基地参观、工作坊模拟等结合起来,以较为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张新华;唐志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4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胎盘早剥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超声检查辅助临床诊断胎盘早剥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取蚌医一附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产科术后确诊为胎盘早剥患者共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胎盘早剥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记录胎盘位置、厚度,重点观察胎盘内部,边缘以及胎盘与子宫壁附着处有无异常回声,胎盘内部血流以及异常回声内的血流情况,并记录相应数值.根据声像图特点将胎盘早剥分为4型:①胎盘增厚型;②胎盘后血肿型;③胎盘边缘血肿型;④混合性包块型.同时观察娩出后的胎盘母体面有无血块压迹,占胎盘总面积的百分比.结果 48例患者中产前超声提示为胎盘早剥为40例,符合率83.33%,漏诊7例,误诊1例.40例产前超声确诊者中胎盘增厚型9例,其中产后观察胎盘剥离Ⅱ度2例,Ⅲ度7例,死胎3例;胎盘后血肿型20例(低回声8例,等回声2例,无回声1例,高回声1例,混合性回声8例),胎盘剥离Ⅰ度4例,Ⅱ度7例,Ⅲ度9例,死胎3例;胎盘边缘血肿型3例,胎盘剥离Ⅱ度2例,Ⅲ度1例;混合性包块型8例,胎盘剥离Ⅱ度1例,Ⅲ度7例,死胎5例.结论 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胎盘早剥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首选辅助诊断方法,对帮助提高母婴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彦;孙医学;阮吟;陆芳;宁艳;童玉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