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森琴;刘永强;张国正;王莹;张娟
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根治的有效方法.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其过程极其复杂.虽然外周环境对肿瘤转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肿瘤细胞的潜在转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肿瘤细胞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其基因组所决定的.所以,我们探讨转移相关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机理就显得极具现实意义.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作为极其重要的转移相关基因在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被人们认识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不多,研究发现MTSS1(Metastasis suppressor 1)基因作为可能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抑制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蔡丰;江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4例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51 ~78岁)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3~ 82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噻托溴铵吸入治疗(18 μg/d,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12周时2组患者临床指征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病症都有改善.实验组患者的COPD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和12周后,实验组的FEV1、FVC、FEVl/FVC各数值均有改善,且12周的改善效果好.运动试验中,实验组在治疗后4、12周分别为(302.0±20.7)m和(348.0±22.1)m,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噻托溴铵对疾病的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更好.2组患者均为未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84.375%).结论 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军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寻求三阴乳腺癌经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预后及特点.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式分析明光市人民医院1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病理特点.结果 15例乳腺癌患者肿块大小1~4 cm,术后病理ER(-),PR(-),HER-2(-),CK5/6(+)12例(80.0%),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13例(86.7%).15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均给予rEC方案化疗,其中2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4例患者术后1~2年内出现胸壁复发,行局部肿块切除,更换化疗方案再次给予化疗,5例患者术后2年内出现肺、肝、脑或全身性骨转移,更换方案化疗.结论 三阴乳腺癌因缺乏内分泌及抗HER2治疗的靶点,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标准治疗方案,它是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且高峰期在术后1~2年,由于此类患者复发风险明显较高,且没有靶向治疗可选择,因此任何风险的降低必须源于化疗.
作者:范海浪;吕明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78例腔镜手术中转开放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 对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1867例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78例腔镜手术中转开放的配合体会.手术前加强对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充分的器械和物品准备包括常规的器械物品和应急设施的准备;注意满足手术医师的个体化要求和习惯.合理安置患者体位;术中和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的配合.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对器械物品的管理,维护和合理使用配合等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 78例腔镜中转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出现改变体位时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被电刀烫伤及肌肉拉伤、皮肤擦伤;没有出现物品清点不清,器械物品准备不全,贵重仪器损坏等.手术配合效果满意.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配合和完善有序的管理及细致的仪器保养是保证腔镜中转手术快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加强护理管理和规范流程操作是腔镜中转手术顺利完成的根本,对提高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忠琴;刘毕慧;王练英;杨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皖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所选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9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29例).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及肾小球滤过率等临床指标,同时对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选皖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增加,3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及肌酐清除率均出现明显降低,血清胱抑素C水平出现升高,并与肾小球滤过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而且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检出率均较低,但肾小球滤过率不同的患者,胱抑素C水平却有明显差别,eGFR<60 ml/(min·1.73 m2)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能灵敏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标记物,其不仅与肾小球滤过率呈现良好的临床相关性,而且能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肾损伤程度,进而用于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早期诊断.
作者:周蓓;陈学峰;杭宇;方晨圆;鲁大胜;陶少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颌间固位钉和牙弓夹板两种牵引方法在颌骨骨折牵引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48例有咬合紊乱症状的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人,研究组用颌间固位钉植入上下颌骨,对照组用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在上下牙列上,2组均采用弹力皮圈在术中牵引辅助复位或在术后牵引调整咬合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骨折切开复位及小型钛板+螺纹钉固定骨折.检查并记录2组的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咬合关系的恢复程度,牙周损害程度,口腔卫生状况,询问患者主观感受,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研究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牙周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副损害和痛苦;从主观舒适度方面,患者更能接受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法;在牙列基本完整的前提下,两者在咬合关系的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颌间固位钉较牙弓夹板牵引复位或辅助治疗颌骨骨折是一种快速、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华;金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关爱家园建设对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随机选取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关爱家园参加活动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家庭医生管理的社区高血压患者12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健康信息收集和评估的基础上,在家园医生指导下,参加“慢性病关爱家园”的活动并在医生协助下进行健康干预.对照组则由家庭医生定期随访并进行疾病的健康宣教.分析比较2组患者观察前后健康素养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积极参加慢性病关爱家园活动,规律用药情况、饮食食盐控制、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加运动情况以及常规血压监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关爱家园建设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控制患者病情,显著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效果.
作者:徐文蓉;栾晶;鲍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骨肉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骨肉瘤及其癌旁组织中PAR-1的表达情况,以CD34为标记,计算MVD.结果 PAR-1阳性表达率及MVD在骨肉瘤组织中分别为89.4%、(42.5±12.8)条,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55.3%、(14.8±6.5)条,且二者跟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软组织浸润、肺转移有关(P均<0.05).PAR-1与MVD呈正相关(r=0.748,P<0.01).结论PAR-1在骨肉瘤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且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与肿瘤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张睿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术前实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细致的生活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效控制血压和疼痛,使其平稳度过急性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继续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 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心肌梗死,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对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加强疼痛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完善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景侠;倪红霞;孙友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解郁丸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解郁丸和疏肝解郁胶囊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2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CGI-SI及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HAMD、CGI-SI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数及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解郁丸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同时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宋昊;陈永新;黄素培;马建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三维适行放疗技术在胃癌进展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东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42例确诊为胃癌进展期患者,按照所在病区分为单纯放疗组69例与放化疗结合组73例,单纯放疗组患者单纯采用三维适行放疗法进行放射治疗,180 cGy/d,5次/周,照射4~8周共18~30次,总剂量4500~5500 cGy.放化疗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抗肿瘤药物替吉奥胶囊口服治疗,40 mg/m2,每天早晚饭后各1次,连服5d后休2d,7d为1个周期,共进行4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放化疗结合组患者CR 26例,PR 20例,临床总有效为63.01%,单纯放疗组患者CR 11例,PR 22例,临床总有效率4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虽放化疗组患者Ⅱ~Ⅳ期血液学毒性方面毒副作用较多,但均在患者耐受内,且经过对症治疗及相应支持后症状迅速缓解,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虽有一定毒副作用,但是均在患者临床耐受内,两者联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大海;蔡忠芳;马海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不仅骨及软组织严重损伤,且多伴有血管神经挫裂伤、远侧血供障碍,处理较为棘手.本文探讨影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骨折临床效果的因素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2013年1-11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合并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40例,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40例患者中,35例患者治愈,4例(10%)创面薄膜漏气,5例(12.5%)患者发生管道堵塞,引流管接口脱落2例(5%),对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引流通畅,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在负压封闭引流合并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期间,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做好管道护理,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可早期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琼;刘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以一例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为例,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细菌的耐药特点、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抗感染治疗的方案,实施药学监护,并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和干预.结果 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是肺部感染常见的定值菌和病原菌,因此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建议采用联合治疗,目前常用的给药方案为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苷类.含舒巴坦的复方制剂对MDR或PDR铜绿假单胞菌仍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此例患者的临床医师开始未采纳临床药师建议,通过临床药师的不断地建议后,同意更换治疗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终获得满意的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 临床药师对患者治疗开展药学监护是很有必要,必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如何和医生沟通建议,一起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也是临床药师需要面对去解决的问题.这样抗菌药物才能得到有效、安全的利用,同时减少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也体现了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凝血与纤溶实验室指标,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D二聚体(DD),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共检测158例标本(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4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正常妊娠组5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DD、PAI-1明显升高(P<0.01或P<0.05),tPA无显著差异;妊娠期高血压各组间除tPA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参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疾病的加重,参数变化越显著.结论 检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T、APTT、FIB、DD和PAI-1等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丹;张锋;吴林斌;吕杰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流行性出血热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感染病科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为护理干预组以及对照组,护理干预组采取优质护理的方式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落实措施、及时评价;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对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焦虑程度、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采取优质护理组在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焦虑程度、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安全渡过各型分期,缩短住院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云;乔艳;惠娟;徐从翠;张妹;沈萃;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从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肺癌患者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资料,对制定的个体化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有计划、有目的个体化护理措施,降低了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全组肺叶切除26例,局部切除20例,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7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高龄患者因胸廓和肺的顺应性下降心肺功能低下,肺的生理储备能力低下,另外,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容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对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采取个体化呼吸道护理措施,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赵志菲;王振华;谭晓骏;陶莎;谷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中的干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选择深圳市盐田区2家社康中心作为实验组,另外抽取2家与实验组社康中心规模、政策环境、管理模式、社区类型等类似的社康中心作为对照组,对刚接受服务后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如接受服务的居民是小孩的,由监护人回答),每家社康中心随机调查200名居民,共调查800名居民.另外对实验组社康中心进行全科医师和中心主任服务质量采用PKU-VPSM工具进行全面持续改进,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并将干预后实验组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面持续改进1年后,患者对实验组社康中心服务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P <0.05.结论 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医师服务质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作者:陈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术后谵妄不利于患者预后,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该药对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 拟行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麻醉组(试验组,负荷剂量1μg/kg,维持剂量0.2 μg/(kg·h)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同样体积外观的生理盐水代替),每组45例.记录术后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围术期丙泊酚和芬太尼使用量,并随访统计术后当天(T1)、24 h(T2)和48 h(T3)3个时间点的谵妄发生率(CAM-CR法).结果 试验组在术后24 h(T1)、48 h(T2)的术后谵妄发生率(4.44%,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5,P =4.46;x2=0.04,P=0.03);同时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17.81±6.62) min、拔管时间(24.26±7.43) min以及丙泊酚使用量(945.32±59.66) mg、芬太尼使用量(241.28±39.46) μ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0;t =4.28,P=0.00;t =4.33,P=0.01;t =8.50,P=0.00).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可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丙泊酚、芬太尼的使用量.
作者:许宏亮;连燕虹;解康杰;刘玮;方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开展的基本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家庭病床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以及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主要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做统计描述,对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2012年建立的876例家庭病床展开调查,分析开设家庭病床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构成、家庭病床费用.结果 2008-2012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876张病床,建床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在876例家庭病床患者中以70~ 79岁老年人为主,占57.1%;疾病构成中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居首位,占75.80%,其次长期留置导管的重度尿路梗阻、需卧床的骨折占一定的比例;家庭病床总收入和药品费用不断增长,药品费用占家庭病床费用的比例逐年减少.结论 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逐步得到普及.家庭病床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居民提供综合的卫生服务,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从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使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作者:郑雅婷;姚卫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0~3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患儿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疾病多发于冬春季;症状以咳嗽、喘憋及肺部听诊哮鸣音为主,占发病人群的100%;痰培养显示细菌感染率为33.7%,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13.7%;抗菌药物仅限制应用于痰培养显示阳性的患儿,临床治疗药物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β2受体激动剂为基础,并进行对症治疗.结论 0~3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具有季节性规律,且临床症状以咳嗽、喘憋及肺部听诊哮鸣音为主,应密切分析感染类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钟勇勋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