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在胰头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陈豫鹛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胰头癌, 肺部感染, 应用价值,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胰头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医院的80例胰头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n=4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①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5%(27/40),观察组为95.0%(38/40),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3±6)分,观察组为(133±8)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用于胰头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之中,其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应予以推广应用.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例37例,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入院后第0,1,3,7天的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变化.结果 实验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治疗后第3,7天后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有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必净在SAP早期应用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克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原因,观察护理干预对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胸外科静脉留置针患者250例,随机设对照组114例与实验组136例,观察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对实验组采取预防措施,且对发生的静脉炎患者采取中药外敷、硫酸镁湿热敷、水胶体敷料及马铃薯片外敷等护理方法.结果 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留置针患者114例,并发静脉炎28例,未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留置针患者136例,并发静脉炎14例.结论 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实验组)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小于未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的患者(P<0.01),通过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王振华;谭晓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的认识.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疏导组各35例,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与饮食、生活等基础护理;心理疏导组由经过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内容包括情感关怀、心理疏导和各项技能的培训等.进行为期4周的疗效的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心理疏导组的焦虑评分为42.1±5.2,抑郁评分为40.3±6.4,而常规护理组的焦虑评分为49.6±4.7,抑郁评分为51.6±4.9.通过比较,两组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后,心理疏导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积极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同时施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有助于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减轻和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任启芳;史菲菲;胡红艳;张艳丽;顾娟;汪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房颤伴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检测心脏彩超指标及外周血中BNP、EP1含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80.00%);E峰(72.35±7.39) cm/s、E/A值(1.386±0.154)、LVEF(65.38%±7.03%)、LVEDD[(54.39±5.42)mm]、BNP[(173.86±19.47) ng/L],EP1[(2.38±0.31) fmol/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曲美他嗪和地高辛能够提高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改善心室功能,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姜巧珍;蒋鹏;陈相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原位新膀胱术26例,回肠膀胱术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早晚期并发症等.结果 两种术式在术中失血量[(962.50±97.21) ml VS(876.33±94.19) ml]、手术时间[(338.62±28.02) min VS(267.13±31.86) min]、住院天数[(36.62 +4.27)d VS(33.79±3.67)d]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较为常用的两种尿流改道术式,各有优缺点,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找出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使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浩;李庆文;周文生;汪盛;薛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CT在癫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CT在癫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今后的临床工作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择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67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脑电图(EEG)和颅脑CT扫描检查结果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经过比较后发现,癫痫颅脑CT检查结果阳性率明显低于EEG,数据处理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检查结果异常的53例患者中,病因为颅内肿瘤20例、脑梗死7例、脑出血4例、脑囊虫9例、先天畸形6例、脑内异物7例.结论 EEG和颅脑CT检查均对癫痫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EEG的敏感性较高,而CT在癫痫病因的检出方面更具优势,更有助于指导癫痫的临床治疗.

    作者:肖胜;叶娟;郑黄华;夏烈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3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结果 123例一次碎石成功,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3.6%.3例结石息肉包裹严重患者改开放手术,6例因术中结石移位至肾脏碎石失败.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经过止血、对症处理后消失.术后3~5d出院,恢复良好,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落实周密细致的护理措施以及必要的健康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马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对注意网络的影响研究

    目的 Posner提出注意可分为警觉、定向、执行控制三个子系统,Jin Fan根据Posner的理论设计了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软件,可快速有效地测验警觉、定向及执行控制这三个注意网络.本研究系运用注意网络测试对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对患者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28~58岁仅患有2型糖尿病史,病程在3~7年,不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及糖尿病并发症等的中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组),以40例年龄27~56岁健康中青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所有的受试对象进行MMSE及ANT测试,全部资料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均在24分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执行控制效率及平均反应时间受到明显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意网络的警觉效率及定向效率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存在执行控制网络异常.

    作者:胡丙清;汪凯;胡盼盼;王长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感染性疾病目前仍是儿科常见疾病,广泛存于儿科领域的各个专业,除常见的肺炎和腹泻外,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都常有感染存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灵敏性、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可以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预警全身严重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判断疾病预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均显示出PCT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优于血白细胞计数、CRP等指标[1],现就PCT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如下.

    作者:王磊;潘家华;陈信;诸宏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肿痛安胶囊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肿痛安胶囊的抗菌消炎、消肿止痛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抑菌、热板法、扭体法及二甲苯完成对小鼠的造模,使小鼠耳朵肿胀,研究肿痛安胶囊的抗菌消炎、消肿止痛作用.结果 肿痛安胶囊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肿痛安胶囊能提高小鼠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了小鼠的疼痛阈值;通过肿痛安胶囊对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的结果数据分析,肿痛安胶囊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结论 肿痛安胶囊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于各类创伤以及手术感染引起的疼痛肿胀.

    作者:陈斌;王峰;李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腹腔镜诊治输卵管因素为主的不孕症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治输卵管因素为主的不孕症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以输卵管因素为主的原发或继发性不孕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盆腔粘连分离,伞端成形或输卵管造口术及美兰输卵管通液术等治疗.结果 31例患者均于盆腔内呈现不同程度病变并实施相应的手术操作.31例中双侧输卵管梗阻12例,双侧输卵管粘连7例,一侧输卵管梗阻另一侧输卵管粘连占12例.经过本方法治疗31例患者,至今已有19例受孕(61%),正常妊娠18例,宫外孕1例,其中半年内妊娠11例(58%).结论 腹腔镜诊治输卵管因素为主的不孕症,可清楚地了解盆腔内情况,发现病变并同时进行治疗,具有可视、微创、出血少、复通率高、妊娠率高等优点,是诊治输卵管因素为主不孕症的理想途径,值得倡导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艳艳;刘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显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甲状腺图像显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对115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以甲状腺结节的边界、形态、钙化灶类型及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超声检查的诊断意义.结果 115例患者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中共发现良性74例,恶性41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主要以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粗大钙化灶为主,而恶性结节内钙化灶主要以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微小钙化灶为主,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甲状腺结节钙化灶构成主要以粗大钙化灶为主(28.10%),而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灶构成主要以微小钙化灶为主(59.0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成像对甲状腺结节中钙化灶的检查诊断具有特异性,可更细致地发现微小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鹏;李星云;马彩叶;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过程中属恶性心律失常,须急诊处理,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而中药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顽固性心动过速报告病例不多,需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以便及时有效的诊治.现将1例由乌头碱中毒所致顽固性的室性心动过速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徐朝辉;杨克琴;付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策略.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8例白血病患儿的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数目、营养状况、治疗方法以及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措施包括强化患儿的基础护理以及饮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医护人员知识水平,以及病房的环境控制.结果 208例患儿共发生37例院内感染,感染率17.8%,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岁,住院时间>30 d,白细胞数目,贫血程度以及鞘内注射等.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51.4%),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18.9%).结论 加强对减少白血病患儿较严重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对预防此类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极其重要.

    作者:赵叶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在胰头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胰头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医院的80例胰头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n=4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①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5%(27/40),观察组为95.0%(38/40),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3±6)分,观察组为(133±8)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用于胰头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之中,其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应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豫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门诊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及其陪伴家属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及陪伴家属高血压的有关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血压控制率、预防高血压不良后果的信心.方法 对72例高血压患者及其陪同家属进行面对面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用药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生理和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正确监测血压是对病情观察和用药调整的重要依据;发放相关教育资料;患者及陪同家属互相交流和讨论.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陪伴家属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高血压有明显影响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体会.使高血压的知情率、正规服药率、血压控制率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患者及陪伴家属对高血压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规律治疗和终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说明提高陪伴家属的认识对患者起到监督作用也很重要.

    作者:康金兰;方美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磷酸肌酸钠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磷酸肌酸钠和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重庆市铜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小儿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13%,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3.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43.75%,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损害临床疗效显著,优于1,6-二磷酸果糖.

    作者:陆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感染禽流感A(H7N9)1例诊治分析

    人感染H7N9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病死率较高.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院收治1例H7N9感染患者,系安徽省省内收治的首例病例,成功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克义;马景贺;张友桂;张贺;郭秀荣;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38例开颅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8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男:女=19∶ 19)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预后.38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美国成人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手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根据术前有无脑疝、术中脑压情况,决定是否去骨瓣,如合并脑室出血、脑积水则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放弃治疗8例,随访29例,病情稳定后出院时GOS评分5分14例,4分9例,3分5例,2分1例,29例随访病人门诊和电话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死亡1例.结论 壳核区脑出血开颅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方法应个体化.

    作者:徐德才;姜之全;韩易;娄飞云;于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可吸收骨水泥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可吸收骨水泥强化椎体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2月-2011年5月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注射可吸收骨水泥强化,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2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周、2个月、6个月、12个月、去除内固定后3个月行X线检查;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CT检查,测量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术后随访10 ~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神经损伤或异物反应等并发症.未发现有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术前后凸角平均21.8°,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49.7%,术后1周分别为3.2°和94.3%;术后12个月3.8°和92.3%;去除内固定后3个月5.5°和90.4%.并进行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骨水泥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促进椎体骨折愈合,减少远期椎体高度丢失,同时也是防止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茂生;谢加兵;杨民;汪正宇;胡旭峰;徐祝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